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 下载本文

1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分):

1. 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2. 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 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 沉淀:: 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

行分离。

5. 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

示,称为沉降比。

6. 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

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 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

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 总硬度:水中Ca2+ 、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 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

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

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 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

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

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 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 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

指吸附层边界。

14.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

之间。

15. 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

16. 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17. 平衡浓度:当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相同,吸附质在吸

附剂及溶液中的浓度都不再改变,此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就称为~。

18. 半透膜:在溶液中凡是一种或几种成分不能透过,而其它成分能透过的膜,都叫做半透膜。 19. 膜分离法:是把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将溶液隔开,使溶液中的某种溶质或者溶剂渗透出来,从而

达到分离溶质的目的。

20. 氧化还原能力:指某种物质失去或取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可以统一用氧化还原电位作为指标。 21. 生物处理:是主利用微生物能很强的分解氧化有机物的功能,并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一

种可控制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以提高其分解有机物效率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22. 生物呼吸线:表示耗氧随时间累积的曲线。

23. 污泥龄:是指每日新增的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天数,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

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或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24. 氧化沟:是一个具有封闭沟渠的活性污泥曝气池。

25. 总充氧量:稳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曝气池的总氧量。 26. 活性污泥:充满微生物的絮状泥粒。

27. 生物膜反应器:利用生物膜净化废水的装置。

28. 面积负荷率法:即单位面积每日能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等量。

29. 自然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天然的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来净化废水的方法。

2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来净化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悬浮生长: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形成絮状,悬浮在混合液中不停地与废水混合和接触。 污泥负荷率:指的是单位活性污泥(微生物)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有机物量。 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的重量,常用MLSS表示。

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中混合液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体积占混合液总体积的百分数。 污泥体积指数:简称污泥指数,是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湿污泥体积(以mL计)。 湿空气的焓:是指1Kg干空气连同它所含的X Kg水蒸气高出0℃的干空气和0℃水所含的热量。 两级生物滤池:当废水处理程度要求高时,一级高负荷生物滤池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将两个高负荷滤池串联起来,称为~。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个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之间的处理方法,它兼具有这两种方法的优点。

厌氧流化床:当床内载体的膨胀率达到40~50%以上,载体处于流化状态。

厌氧生物法: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兼性菌和厌氧菌的代谢作用降解污泥和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终产物主要是沼气,可作为能源。

重力浓缩法:利用重力将污泥中的固体与水分离而使污泥的含水率降低的方法。

土地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壤及其中微生物和植物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能力来处理城市和某些工业废水,同时利用废水中的水和来合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的生长,并使其增产的一种工程设施。

扩散:污染物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输移,称为扩散。 大气复氧: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称为大气复氧。

比流量:假定q1、q2? 是均匀分布在整个管段上,计算出每一米管段长度上应该流出的水量,这个流量叫做比流量。

雨量曲线:按不同降雨历时把每年选出降雨强度的最高值连成曲线,这样的一组曲线, 称为雨量曲线。

合流制排水系统: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排水系统内汇集输送的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充满度:管渠中水深h与管径D之比,即h/D称为充满度。 排水系统:将废水、降水有组织地排除与处理的工程设施。

二、水污染控制工程选择题(每题 2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水形成自然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B.水在社会循环中取用的是径流水源和渗流水源 C.生活污染源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 D.工业污染源属于点源而非面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调节池可以调节废水的流量、浓度、pH值和温度 B对角线出水调节池有自动均和的作用

C.堰顶溢流出水调节池既能调节水质又能调节水量 D.外设水泵吸水井调节池既能调节水质又能调节水量 3、TOD是指( A )

A.总需氧量 B生化需氧量 C化学需氧量 D总有机碳含量

3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可降解的有机物一部分被微生物氧化,一部分被微生物合成细胞

B.BOD是微生物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与微生物内源呼吸所消耗的氧量之和 C.可降解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碳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D.BOD是碳化所需氧量和硝化所需氧量之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COD测定通常采用K2Cr2O7和KMnO7为氧化剂 B.COD测定不仅氧化有机物,还氧化无机性还原物质 C.COD测定包括了碳化和硝化所需的氧量 D.COD测定可用于存在有毒物质的水

6、下列不属于水中杂质存在状态的是( D ) A.悬浮物 B胶体 C溶解物 D沉淀物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格栅用以阻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B.格栅的水头损失主要在于自身阻力大

C.格栅后的渠底应比格栅前的渠底低10-15 cm D.格栅倾斜50-60o,可增加格栅面积 8、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A )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拥挤沉淀 D压缩沉淀 9、颗粒在初沉池初期( A ),在初沉池后期( B )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拥挤沉淀 D压缩沉淀

10、颗粒在二沉池初期( B ),在二沉池后期( C ),在泥斗中( D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拥挤沉淀 D压缩沉淀 11、颗粒在污泥浓缩池中( D )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拥挤沉淀 D压缩沉淀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自由沉淀试验用沉淀柱的有效水深应尽量与实际沉淀池的水深相同 B.絮凝沉淀试验用沉淀柱的有效水深应尽量与实际沉淀池的水深相同 C.对于自由沉淀E~t曲线和E~u曲线都与试验水深有关 D.对于絮凝沉淀E~t曲线和E~u曲线都与试验水深有关

13、料的接触吸附是过滤的机理之一,不属于这一机理的是( D ) A.重力沉淀 B.范德华力吸附 C.布朗运动 D.截留作用

14、根据斜板(管)沉淀池原理,若将池深H等分成三层,则( B ) A.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缩短1/3 B.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缩短2/3 C.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增长1/3 D.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增长2/3 15、不属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装置的是( D )

A.横向潜孔 B.竖向潜孔 C.穿孔墙 D.三角堰滤 16、不属于胶体稳定的原因的是( A )

A.漫射 B.布朗运动 C.带电 D.水化膜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对无机物盐类混凝剂来说,吸附架桥起决定作用

B.对无机物盐类混凝剂来说,双电层作用机理起决定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