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建设集团华学严经验介绍汇总 下载本文

“学中天、谋发展”湖州市建筑业发展座谈会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Ο一四年九月十九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省厅号召全省开展向中天学习,这是对我们公司的鼓舞和鞭策,也让我们深感压力,这份荣誉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离不开各位同行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天集团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和同行们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简要向大家汇报中天在发展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中天建设的发展,得益于这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全体中天人的努力。虽然离我们自己设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企业也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我们还是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一是抓住了改革和发展机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明晰了产权关系,取得了自主经营权,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在各地市场及时布点,建设市场网络,实施区域化运作,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成熟的市场;三是重视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诚信、务实、稳健、规范、正气等成为全体中天人做人、做事的信条;四是以质量取胜,把工程质量视为永恒的主题,每建必优,取信于客户和市场;五是承担社会责任,倡导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奉献社会。

一、改制与发展

中天是从东阳走出来的企业,“中天”的前身是“东阳市建筑安装公

1

司”。1996年,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定名为“浙江中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天集团”)。2001年第二次改制,解除了企业发展的体制束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1996年的企业改制加上2001年的企业深化改制,成为中天发展转折点。从今天来看,发展是硬道理,中天要发展就必须改制,改制为了发展。改制不仅仅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重要的在于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企业,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逐步适应市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抛弃计划经济那一套,建立市场机制,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取得长远发展。改制解除了企业发展的体制束缚。通过改制,明晰了产权关系,一方面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大部分员工成为股东,特别是骨干层处于控股地位,经营层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发挥。

两次改制理顺了企业体制,明晰产权关系,取得自主经营权,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发展的转折点。不仅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和突破,更是在战略层面的重要抉择和自我超越,决定了企业的方向和未来。

改制完成后,企业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2002-2013年,我们总共制定了五个“三年规划”。

2002年,我们制定企业第一个三年规划《三年再造一个新中天规划(2002—2004)》。“新中天”的“新”,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扩大,它既是规模上的要求,更是发展质量上的要求,经济效益上的要求,在市场竞争力上的要求,在品牌成熟度上的要求,在持续发展能力上的要求。新的中天要在机制体制上更加适应市场,在运作成本、运作效率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新的内涵、新的形象。它的战略指标全部进行量化,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指标体系。中天人在新战略规划指导下,公司上下同

2

心同德,形成了强大合力,只用二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年再造一个新中天”的各项规划指标,比规划时间提前了一年。

2004年初,随着“三年再造一个新中天”目标的提前实现,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在企业的发展中,规模是重要的,但不是第一位的;指标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中天追求的不光是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要的是“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所以,第二个三年规划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赢利水平为要求,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把这个中期规划命名为“竞争力工程”。

2006年第三个三年规划命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立意非常清楚,就是要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报告”执行期内,中天集团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发展速度。

2009年底,我们发布了第四个三年规划期《中天集团2010—2012年发展规划》(“转型升级战略”)。三年里,中天集团在坚定建筑和房地产为主业的同时,确立了四大业务板块和三大工程。通过适时的组织架构调整,拓展了集团上下游产业链,市场布局更趋合理,组织活力得到激发,集团职能进一步得到发挥,新型集团化管控能力明显提高。

2013年初,我们发布《中天集团2013—2015年发展规划》(“转型强企战略”)。中天人认识到中天的转型升级不是一项短期任务,而是一项持续的、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创新的艰巨任务。我们认为“转型强企战略”符合行业发展背景和中天企业的实际,是集团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途径。

二、市场战略

我们以战略引领发展的同时,也确立了靠区域化扩张规模的思路。公司遵循“市场网络化、业务基地化、经营规模化”的经营策略,立足大

3

市场,深耕大市场。依靠规模扩张和市场网络建设成功促进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上海市场是全国最开放、最规范的市场,也是最具竞争、最具挑战的一个市场。在上海市场,我们通过抓施工质量、抓管理、抓发展,为东阳建筑业首创上海市“白玉兰杯”奖,通过几年的努力,争了荣誉也赢了市场。

1993年,除了上海市场外,公司没有像样的其他市场,因此必须走出上海,增强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当然,上海市场的标杆和示范作用,对开拓其它市场极具价值和意义。上海是中天的“黄埔军校”,不仅为整个公司输出人才、输出管理、输出经验,而且也输出团结拼搏的斗志,以及“立志中天,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

中天的发展,不在东阳争资源,面向全国拓市场。我们重视以杭州为核心的浙江市场,以西安为核心的陕西市场,以承接杭州阳光电信大楼和西安凯爱大厦等标志性工程为契机,全面导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取胜,成功在当地市场打响了牌子,也打开了市场。至2001年,中天形成了以上海、杭州、西安为中心的三大区域市场,并成功开拓了广东、北京、武汉等市场,市场网络基本格局形成,为企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打下良好基础。

2002年,中天集团经营规模已从10年前的5000多万元,发展到近50亿;从10年前的亏损企业,到创利7000万元;从10多年前有限的市场网络(仅在上海、杭州等地),到形成七大区域市场、全国20多个分支机构;从一个名不经传、不入流的县级建筑企业,到连续多年建筑业经营规模位列浙江全省前三甲,乃至全国最大企业集团500强。“业务基地化,市场网络化,经营规模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