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 下载本文

第6章 总图与道路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 总图与道路工程

1.1 总平面布置

1.1.1 总平面及功能分区

由地形图可知,管理区所在区域地势平坦,场地标高最低点为26.20米,最高点为30.50米,整个卫生填埋场占地面积约13.53万 m2,其中管理区及辅助生产区占地3.32万m2,填埋库区有效占地8.64万m2,其他用地1.57万 m2。

整个场区由填埋库区、半环区道路、垃圾坝、分区隔堤、各种排洪构筑物、渗沥液处理工程以及根据卫生填埋工艺确定的辅助工程(如地下水导排、渗沥液导排等)等组成,可分为管理及厂前区XX填埋区两大部分,其中管理及厂前区由行政办公区、辅助生产区、污水处理区三部分组成。行政办公区包括综合办公楼、车库及单身宿舍,辅助生产区包括水泵房、清水池、柴油机房、箱式变电站,污水处理区包括污水处理站、污水调节池、弃土堆场,另外还有门房、地磅房XX洗车台。

总图布置时将填埋区XX污水处理站布置在管理区北侧,并用绿化隔离带将各功能区相对分隔。考虑到尽量利于水资源,在生产区中新建水塘一个,雨水导排系统将收集的雨水排往该水糖,最终通过泵的提升作用经专用管道入受纳河流。

辅助设施主要包括地磅房、洗车台、机修车间、泵房、变配电站等。

1.1.2 平面布置

垃圾车进入厂区后右转经地磅秤量后沿进填埋场道路进到填埋区,避免了垃圾运输车辆对管理区的污染,出填埋场的垃圾车经过洗车台时进行清洗后进入市区。将综合办公楼、车库及单身宿舍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上风侧,而将污水处理站、污水调节池放在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具体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1.1.3 竖向设计

填埋区的竖向设计根据填埋工艺的需要XX场外工程衔接确定的,场前区与场外道路接点标高为27m,半环区道路标高XX场前区道路衔接,与垃圾坝

第6章 总图与道路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接点标高为35m,最大标高为55m。

1.2 厂区道路、出入口及围墙

1.2.1 厂区道路

为满足运输及消防要求,本工程围绕综合办公楼等主要见构筑物设有环行道路或留有消防通道,有车辆进入的建构筑物均与道路相联。道路路面宽度为4.0XX7.0米,道路横断面形式采用城市型,路面采用C30素混凝土厚20cm,基层则采用级配碎石或砾石厚15cm,垫层采用天然砂砾厚15cm。

1.2.2 出入口及围墙

根据填埋场的规模,厂区设1个出入口,与厂外道路连接。管理区部分围墙长712米,为砖砌实体围墙,而在填埋库区周围设铁丝网进行防护。

1.3 道路组织与运输

1.3.1 道路组织原则

(1) 在垃圾产生高峰期XX平稳期,都能满足场内正常生产运行的需要; (2) 简单明了实用,能够保证场内车辆行驶安全。

根据以上组织原则,考虑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的相互联系性,特别是道路组织要与填埋工艺道路联系起来。整个厂区道路交通组织如下:来自XX县各区的垃圾车辆通过场外道路进入地磅房,而后进行新建道路,最后入填埋区填埋作业。

1.3.2 场内道路交通

所有的垃圾运输方式全部采取汽车运输。垃圾运输向全封闭垃圾专用车过渡,其他原材料运输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运输方式。

1.4 绿化

垃圾填埋区是城市居民固体废物集中堆置的场所,重视并搞好填埋区的绿化尤为重要。设计根据场地不同的使用功能采取了不同的绿化XX美化措施,库区绿化同填埋库区的填埋作业结合在一起。

(1) 在保护好填埋库区四周已有植被的同时,在填埋场形成的最终平台及边坡上及时植草XX种植灌木,防止垃圾XX覆盖土的裸露,并结合道路的修

第6章 总图与道路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在道路两侧合理地种植乔木。

(2) 填埋封场后,其终场顶面可铺砌草皮,并结合当地气候种植适宜林木。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2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2.1 处理对象

本填埋场除作为应急措施外,原则上不接受除生活垃圾等以外的其他类型垃圾,特别是危险废弃物,具体如下:

1、本处埋场受纳的填埋物为以下城市生活垃圾: (1) 居民生活垃圾; (2) 商业垃圾; (3) 集贸市场垃圾; (4) 街道清扫垃圾; (5) 公共场所垃圾;

(6) 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7)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干化污泥(含水量小于30%、有机成分小于40%、填埋物严禁含有毒、有害物质)。

2、填埋物严禁包括下列有毒、有害物质: (1) 有毒工业制品及其残物; (2) 有毒药物;

(3) 有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物质; (4) 有腐蚀或有放射的物质; (5) 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6) 生物危险品XX医疗垃圾; (7) 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

另外,从经济角度XX使用年限方面考虑,除在临时作业道路考虑建筑垃圾外,建筑垃圾不应进入填埋场。

2.2 库容方案与坝体工程

2.2.1 库容方案

一般的,对于山谷型填埋场,坝体工程的设计XX库容的大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影响库容的因素有以下几条: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填埋库区的占地面积:有效占地面积越大,相应的库容相对也较大; (2) 垃圾坝:一般,垃圾坝坝顶标高越大,相应获得库容就越大,但是填

埋库区的有效占地面积XX垃圾坝高是相互关联的,垃圾坝越高,由于放坡的关系,占地就会越大,对其他构筑物的布置就会有影响。另外,当垃圾坝与道路衔接时,坝顶标高太高时不利于衔接。 (3) 填埋库区的占地面积最终要根据填埋工艺(主要是道路系统)的布置

而进行调整,这样才有利于填埋场日常运行。

结合本场地平面布置,最终确定将坝顶标高确定为35m。垃圾堆体依托垃圾坝的作用堆积而成,堆体外坡设计为1:3,每填高5m,设3m宽的马道平台,马道平台一方面可以缓冲坡面被雨水冲刷,一方面在运行过程中,在该马道平台上可以设置临时终场排水沟,汇水面积内的雨水可以通过此排水沟汇入两边的环场截洪沟,以尽量减少垃圾渗沥液的处理量,另外还可以便于对坡面的检查维修,有利于垃圾填埋区的生态XX绿色恢复。

此时容积计算见下表:

表7-1原始库容计算表

填埋分层标高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第六层 标高段 (m) 库底-35 35-40 40-45 45-50 50-55 55-60 库容 (约万m3) 12.83 22.73 30.40 28.4 19.7 12.45 累积库容 (约万m3) 12.83 35.56 65.97 94.37 114.07 126.52 备注 垃圾坝以下 垃圾坝以上 垃圾坝以上 垃圾坝以上 垃圾坝以上 垃圾坝以上 2.2.2 坝体工程

(1) 设计原则

填埋场中的垃圾坝不完同于水利上的坝体工程设计,有着自身的特点,由于国家目前没有填埋场垃圾坝的设计规范,一般的,是针对其具体工况的基础上,参照水利上的坝体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遵守国家现行的各种规范,在满足库区填埋工艺XX卫生填埋场总平面合理布置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技术先进,安全系数高,经济合理;其次也应该尽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地方的标准,规范XX习惯做法,最后应该结合场址附近的实际情况,在兼顾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筑坝原料,以求经济性。

坝体工程的主要设计依据是: 《浆砌石坝设计规范》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2) 坝型

在卫生填埋场中应用的一般为重力坝,而重力坝包括碾压土石坝、混凝土重力坝XX浆砌块石重力坝,这其中又以浆砌块石重力坝应用居多。

根据提供的地形图及总平布置,要保证填埋库区的有效面积及库容,在确定坝顶标高35m的基础上,选择碾压土石坝作为垃圾场的坝型满足使用XX设计要求。 (3) 坝型确定

拟建的垃圾坝是卫生填埋场内的主要构筑物之一,它不仅形成了一定的填埋库容,而且对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垃圾坝的建设投资在整个填埋场的投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坝型对降低本工程的造价有着明显的作用。

目前国内筑坝技术成熟,就国内XX国外填埋场而言,垃圾填埋场内坝的类型应用较多的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粘土坝、浆砌块石坝XX堆石坝,下面对其三种坝型作出比较:

表7-2 坝型方案比较表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坝型方案 技术比较 对自然条件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对地基要求低,适应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较长,机械化程度高,施工管理维修加高XX扩建等都较简便,可以就地取材,但是对材料的要求较高,占地面积大。 对自然条件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可就地取材,在山区节省耕地,抗震能力比土坝强。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建设速度较快。但是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工程造价大。 造价不一定比土坝高。对地基要求低。在山区节省耕地,抗震性能比土坝强。但是其防渗性能差,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 碾压土石坝 浆砌块石坝 堆石坝 选择坝型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为拟建场址的工程地质XX水文地质条件,筑坝材料及坝的运行条件。根据勘探部门所提供的勘探资料,该拟建场址的工程地质XX水文地质条件表明当地地质情况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从运行的角度来考虑,垃圾坝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承载物是固体垃圾,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对洪水起一定的调蓄作用,另外,由于坝在填埋场施工的过程XX运行之前,要进行防渗处理,所以该垃圾坝实际上为一不透水坝,所以设计认为以上三种坝型在运行上均能满足填埋场的实际使用要求,而且根据本工程的地勘报告,也是适合的。

从有利于防渗土工膜的铺设XX保护土工膜的角度来讲,目前国内都已经有很成熟的技术来保证防渗材料的安全性。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尽管碾压土石坝占地要大于其他坝型,但是其可以就地取材,可以利用场地整平中的碎石XX粘土修筑。综合考虑,碾压土石坝其经济性更优于浆砌块石重力坝XX堆石坝。所以本填埋场垃圾坝确定为碾压土石坝。 (4) 垃圾坝

垃圾坝坝顶标高35m,并考虑行车要求,东侧与半环库区道路35m标高接线。坝中心轴线长402.83m,宽8m,从内侧(库区)到外侧依次为锚固区+隔离网+排水区,路面,内侧放坡1:2,外侧放坡1:2.5。

垃圾坝最高处7m,位于垃圾坝中段。拟建的坝址场地初步采用粉质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

垃圾坝内坡(库区侧)均采取防渗措施进行防渗处理,修建好后,内侧按照库底标高设计在库区侧进行回填,库区侧防渗材料采用GCL+2mm厚的HDPE膜,库区外侧坝面进行绿化防护。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坝基排水XX库区内地下水导排系统结合在一起。

2.3 场地构建

本填埋区位于管理区以北,为一山谷型填埋场,根据填埋库区的地质地貌以及所处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场地填挖结合的方式,构筑垃圾坝与周围地形形成填埋库区,该垃圾坝坝顶标高最高35m,最大高度7m(相对于目前地面标高),垃圾坝顶宽8m。

为了构建填埋库区的基底XX垃圾坝,结合场地整平方案,对整个场区进行开挖处理,然后用整平工程所获得的粉质粘土及碎石筑坝,最后进行防渗系统铺设前的处理。

最终形成的填埋库区有效用地8.64万m2,结合到工程的实际情况XX可实施性,拟将利用分区隔堤XX锚固平台将填埋库区进行水平分区XX垂直分区。

2.4 分区实施与分区隔堤

结合实际地形XX现有条件为依据,同时考虑填埋作业工艺XX工程施工,制定分区方案。原则如下:

(1) 考虑垃圾量,每区的垃圾库容能够满足一段时间使用年限的需要。 (2) 实现雨污水分流,使填埋作业面积尽可能小,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 (3) 分区能最大限度的适合填埋工艺,能够满足工程分期实施的需要,能够满足临时封区的需要。

(4) 有利于现阶段施工,同时也满足分期分阶段施工的要求。

根据以上原则,将整个填埋库区进行水平分区XX垂直分区,其中,水平分区利用分区隔堤,该分区隔堤宽3m,高2m,位于场底中部。垂直分区利用锚固平台进行分区,各锚固平台上设置锚固沟及排水沟。

分区隔堤根据填埋工艺确定,主要作用是有利于整个填埋库区水平分区。本工程设置分区隔堤一道,位于填埋库区库底中部原有水塘南侧的塘顶位置,东西向,分区隔堤堤顶标高36m,长78.87m,内外放坡1:2,分区隔堤的筑堤材料为碎石,施工时候XX碎石导流层铺设结合在一起,并在南侧(垃圾坝侧)进行防渗,防渗结构为600g/m2土工布垫层+GCL一层+2mm厚HDPE膜一层。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分区隔堤XX垃圾坝侧所形成区域场底为填埋一区,同时为本工程的启动区。另外一个区域场底为填埋二区,同时分区隔堤与35m锚固平台顺接。

另外,锚固平台实现垂直分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边坡上,35m,45m标高设置两道锚固平台,其在有排水功能的同时,达到垂直分区的目的。

2.5 场地整平

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有关地质情况如下:

第(1)层:耕土(Q4pd),层厚0.90~1.30米,层顶埋深0.00~0.00米,层底标高31.70~52.35米。灰褐色,松散,稍湿。

第(2)层:粉质粘土(Q4al),层厚0.60~2.20米,层顶埋深0.90~1.30米,层底标高29.50~50.15米。灰、灰黄色,可塑~硬塑,湿,干强度高,低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为弱透水层。该层土在整个场地基本均有分布。

第(3)层:碎石(Q3al),层厚2.10~2.60米,层顶埋深1.60~3.50米,层底标高26.90~47.65米。灰黄色,中密~密实,湿,低压缩性。骨架成分为硅质沉积岩,直径2--5cm不等,也可见有大于10cm的块石,含量为50--70%。充填物为硬塑状态的粉质粘土。动力触探试验N63.5平均值大于20击。亦为弱透水层。该层土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第(4)层:砂岩(C),强风化,层厚1.20~1.70米,层顶埋深4.20~6.10米,层底标高25.50~46.45米。灰白色,硬度7级~8级。灰黄色、棕褐色,强风化,低压缩性。为硬质岩石,岩石碎块状,手捏易碎。透水性较强。该层土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整个填埋库区整平/挖深方案依照下面因素进行: (1) 场区工程地质XX水文地质

(2) 场区实际地形,该场区为沟谷型,底部XX边坡的地质情况差异较大,考虑整平后场地基础,底部XX边坡应分别确定基础持力层。

(3) 工程经济性

(4) 以基础持力层的确定为参考依据 (5) 填埋场整平后XX填埋作业的有效结合

场地整平根据场区的防渗要求,需要进行竖向整平XX横向整平。竖向整平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针对库区边坡,而横向整平主要针对库区场底。

整个场地整平设计是以场地分区为基础,结合防渗工程要求进行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场地清理、场地开挖XX场地土方回填。场地平整最后要求形成土建构建面,以有利于防渗系统的铺设。

场地清理主要是清除表皮土,清除树木、杂草、腐殖土、淤泥等有害杂质。

场地开挖:要求挖方范围内的树木、杂草、腐殖土、石块等全部清除;挖方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挖。

土方回填:主要是根据场地整平要求进行,要求填方基底不得有树木、杂草、腐殖土、淤泥等有害杂质;填方基底无积水,有地下水的地方应得到有效处理;填土土质XX含水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填方应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压实度要达到93%以上。

土建构建面:构建面平整、坚实、无裂缝、无松土;基地表面无积水、垂直深度25cm内无石块、树根及其它任何有害的杂物;坡面稳定,过渡平缓。

2.5.1 边坡整平

边坡整平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填埋工艺XX防渗工程要求而考虑的,考虑到场区防渗处理需要建设锚固平台,以有利于防渗层的稳定性及锚固。按照现有地形整平后设置锚固平台,还有填埋作业道路的需要,在通往填埋库区底部,设计临时道路,填埋作业临时道路XX在库区外填埋库区专用永久性道路连接,库区内XX卸料平台顺接。

根据实际情况,在边坡上,35m,45m标高设置两道锚固平台,其中35m锚固平台XX分区隔堤顺连接,各平台上均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

另外,在库区用地线外侧,设置永久性锚固平台,XX库区外截洪沟衔接在一起。

2.5.2 场底整平

场底整平是为了便于地下水的收集导排、渗沥液的收集导排而进行的,根据本填埋场的实际地形,对场底部要进行进一步的整平,以用来满足填埋工艺的需要。以垃圾坝内侧回填标高为控制面,考虑到渗沥液实现自流的问题,确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定以控制面控制高程为基础;另外,以导渗主盲沟为控制轴线,向导渗主盲沟两侧进行整平,整平坡度为2.0%,形成填埋场场底后,在填埋区内再构建其他工程。

(1) 场底标高设计原则

原则一:充分利用场址条件,尽可能减少土石方开挖量XX回填量。 原则二:场底纵向XX横向的坡度均为不小于2% ,满足渗沥液收集XX导排需要,并兼顾重力流导排。

原则三:满足库区边坡的稳定性。 (2) 方案确定

根据场区地形地貌特点,场底采用单坡布置,利用现状地形北高南低的特点,库底从北到南下降,场底纵横向坡度为2%,由北侧坡向南侧。 (3) 库底标高

为有效进行库区渗沥液导排XX地下水导排,场底综合布置横向XX纵向坡度。并能保证重力流导排,考虑调节池的池顶标高,根据拟选方案,在采用单坡布置的基础上,以中间整平控制线为基础,纵横坡度均为2%,垃圾坝内侧开始控制标高为30m。

2.5.3 挖填土石方

场地整平后,土石方挖填初步估算为 填方:1.5万m3(主要为库底填方) 挖方:23.85万m3 其中土方:21.6万m3 石方:2.25万m3

累计还剩余土石方:21.75万m3

2.6 填埋高度

2.6.1 填埋高度设计原则

原则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尽可能增加填埋的堆体高度; 原则二:满足垃圾堆体在各种工况下的结构稳定; 原则三:满足填埋作业车辆在填埋作业中的安全交通要求;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原则四:场区地基承载力能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2.6.2 填埋高度

场区现状北侧地形较高,最高78.03m,南侧地势较低,场区地质条件较好,承载力满足填埋要求,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在满足交通顺畅的前提下,以东侧永久性道路XX南侧垃圾坝为前提的情况下,沿北侧山体一侧应尽可能增加填埋高度。

根据垃圾堆体边坡稳定分析结果,当垃圾堆体坡度大于1:3时,稳定性较差。综合考虑场地交通条件XX垃圾堆体边坡稳定情况,垃圾堆体以1:3的坡度从整平后及部分现状地面开始堆高,当填埋到65.0m标高时,以5%的坡度继续向上堆高填埋,最终填埋标高约为65m(绝对标高)。

垃圾堆体的最大填埋厚度约30m。

2.7 库容及使用年限

2.7.1 填埋堆体构建

启动区工程填埋作业的先后顺序是先进行一区作业,然后再进行二区作业。垃圾车经过地磅房称量后,通过连接永久性道路的填埋作业干道,驶上填埋一区的卸料平台进行填埋作业,卸料平台结合库区内道路修建。整个填埋作业分为两个部分(卸料平台标高以下XX以上),第一个部分为场底至卸料平台标高,即当在填埋一区进行作业时,到35m高程时,放坡继续向上填埋作业,直至垃圾坝侧标高作业至40m标高,便停止填埋一区的填埋作业,并开始形成一定的水力排水坡度,堆体XX填埋边界控制线起坡坡度均设计均为1:3,此时对填埋区进行临时封场造坡,这样,所接纳的雨水很大部分通过坝顶的排水沟排走,达到雨污分流的目的。

填埋一区临时封区后,开始填埋二区的填埋作业,填埋二区的作业高程也达到40m标高处。这样,填埋一区XX填埋二区形成一个大的堆体,同时进行封区排水工程的构建,当填埋二区达到标高时,可将这两个填埋区作为一个整体继续向上堆填,然后每升高5m成一个3m宽的马道平台,每级边坡为1:3,形成马道平台同时时,对于该堆体的西侧XX东侧的边坡进行最终封场,而北侧的边坡可作为下一阶段发展的区域。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工程的半环场永久性道路最大标高55m,在垃圾向上堆填的过程中,结合该永久性道路,不断的设置卸料平台,另外,当超过55m标高时,在填埋作业堆体上构建向上的填埋作业道路,以满足填埋作业的需要,填埋作业道路宽7m,并在路内侧设置排水沟,该排水沟同时与各层马道平台上的排水沟相连,盘山道路位于经过压实的垃圾上。

每一层垃圾堆体进行构建时,先堆填外侧边坡,内外放坡1:3,外侧放坡后即形成最终的边坡,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然后在该封闭的区域里进行填埋作业。

在作业的过程中,采用分层摊铺碾压的填埋作业方式,并进行日覆盖、中间覆盖直至最终的终场覆盖。碾压作业要求分层进行,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0.5m。当压实厚度达到2.3m时,覆土0.2m,构成一个2.5m厚的填埋单元。一般以一日为一个填埋单元,利于逐日覆土,多个填埋单元组成2.5m厚的单元层。

2.7.2 库容

库容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根据填埋工艺确定的原始库容,另外一部分是填挖方平衡所提供的库容。

根据填埋堆体构建,原始库容计算表7-1: 第二部分库容见7.5.3,具体为21.75万m3。

所以该填埋场的有效库容为126.52+21.75万m3,即为148.27万m3。

2.7.3 使用年限

根据XX县垃圾产量、垃圾成分及确定的垃圾处理工艺方案,卫生填埋场设计规模为200吨/日,每年填埋垃圾的总量为7.3万吨,考虑到堆填的物化性质以及本设计所能达到的程度,开始新鲜垃圾压实容重XX计算年限容重分别取为0.8吨/ m3XX1.15吨/ m3,考虑到可替代覆盖材料的应用,覆盖土所占新鲜垃圾的比例取为10%,则平均每年垃圾需要容积6.35万m3,覆盖土0.91万 m3,每年所需要容积约7.26万m3,总库容为148.27万m3,所以填埋区工程的使用年限约为20年。

2.7.4 土石方平衡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工程场地整平后剩余土石方:21.75万m3 筑坝用土石方:3.5万m3 覆盖土累计用量:18.2万m3

工程范围用土石方为21.7万m3,XX场地整平剩余土石方大致相当,所以在使用期内可以达到土方平衡,但是在运行期间,可进一步采取措施,采用可替代覆盖材料,减少日覆盖土用量,达到节省土方平衡的目的。

2.8 防渗工程

2.8.1 设计标准与总体防渗方案

防渗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渗沥液对地下水XX周围环境构成污染。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结合国内目前现行国家规范及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相关内容:

6.0.1 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XX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

6.0.2 天然粘土类衬里及改性粘土类衬里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10-7cm/s,而且场底及四壁衬里厚度不应小于2m。

另外规范还规定如下:

人工合成衬里的防渗系统应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的防渗系统也可采用单层衬里防渗系统; 在特殊地质XX环境要求非常高的地区,库区底部应采用双层衬里防渗系统。

对XX县填埋场的地质勘察表明,场底土壤的防渗系数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天然粘土类衬里的防渗要求,需要采用人工防渗措施。本填埋场不满足天然防渗要求,必须进行人工防渗。目前通常采用人工防渗措施的主要有垂直防渗与水平防渗两种。

水平防渗是指防渗层水平方向布置,防止垃圾渗沥液向周围渗透污染地下水、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库区。水平防渗系统根据采用设计标准的高低所选用的等级是不同的,一般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过滤层、导流排水层、保护层、防渗主体结构层,另外还有地下水导排系统等。

垂直防渗是利用库区天然的不透水层作为底部防渗隔离层,防渗层竖向布置,在四周设置封闭的垂直防渗帷幕,防渗帷幕工程底部需达到天然不透水层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以形成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从而一方面防止垃圾渗沥液向四周横向渗透污染地下水,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地下水的侵入。

对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填埋场防渗处理一般要考虑采用水平防渗XX垂直防渗两种方式相结合,但是根据填埋场的具体水文地质,也可以只采用一种防渗方式就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无论是垂直防渗系统还是水平防渗系统,都应同时具有下述三种功能: (1) 填埋场防渗系统应防止渗沥液向填埋库区外扩散,使其存在于填埋库区内,然后进入渗沥液收集系统,防止其渗透流出填埋场外,造成对土壤XX地下水的污染;

(2) 控制地下水,防止其形成过高的扬压力,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场而增加渗沥液产生量;

(3) 控制填埋场气体的迁移,使填埋场气体得到有控释放XX收集,防止其从侧向或向下迁移到填埋场外。

目前,从国内其它地区的工程经验XX拟建卫生填埋场实例来看(包括本工程的一期工程),一般采用的防渗方式均为水平防渗,当中也有一些采用垂直防渗的填埋场,但是由于垂直防渗帷幕一般难以达到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对防渗的要求,垂直防渗仅作为水平防渗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新建填埋场中,采用垂直防渗的填埋场中,均采用了人工水平防渗。

另外,对于我国的现行的垃圾填埋的专业规范,在参照国外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对人工水平防渗作出了比较详细的界定XX系统的要求,但是对于垂直防渗,仅在水利等行业上有着比较完善的规定,所以从技术可靠性的角度来看,采用水平防渗系统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所以,本工程的防渗方式确定为人工水平防渗。

另外,由于本工程的基岩具有透水性,故在本工程中不宜采用垂直防渗技术,为了考虑地下水对本工程的影响,需考虑地下水导排系统。

2.8.2 水平防渗系统

根据渗沥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XX保护层、过滤层的不同组合,设计采用标准的高低,填埋场的衬层系统有不同的结构,如单层衬层系统、复合衬层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系统、双层衬层系统XX多层衬层系统等,一般地来讲,国内常用的是单层衬层系统、复合衬层系统、双层衬层系统。 (1) 单层衬层系统

单层衬层系统有一个防渗层,其上是渗沥液收集系统XX保护层。必要时其下有一个地下水收集系统XX一个保护层。这种类型的衬层系统只能用在地下水贫乏地区,其构成的主要防渗结构为厚度不小于2m的粘土(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或者粘土(渗透系数不大于1×10-5cm/s)+1层HDPE膜。 (2) 复合衬层系统

复合衬层系统的防渗层是复合防渗层。复合防渗层是由两种防渗材料相帖而形成的防渗层。它们相互紧密地排列,提供综合防渗功能。比较典型复合结构是,上层为柔性膜,其下为渗透性低的粘土矿物层。与单层衬层系统相似,复合防渗层的上方为渗沥液收集系统,下方为地下水收集系统。

通常所见的复合衬层系统一般为1m厚粘土(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1层HDPE膜,或者相当于粘土的材料(如钠基膨润土垫)+1层HDPE膜。

保护层 城市垃圾 排水材料 HDPE膜 排水层 管道

粘土 图7-1 填埋场基础衬层系统——单层衬层

(3) 双层衬层系统

双层衬层系统包含两层防渗层,两层之间是排水层,以控制XX收集防渗层之间的液体或气体。同样地,衬层上方为渗沥液收集系统,下方可有地下水收集系统。透过上部防渗层的渗沥液或者气体受到下部防渗层的阻挡而在中间的导流层中得到控制XX收集。在这一点上它优于单层衬层系统,但从施工XX衬层的坚固性等方面上看,如果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它一般不如复合衬层系统。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保护层

过滤层

城市垃圾

HDPE 上部防渗层( )

排水材料

下部防渗层 HDPE ( )

上部排水层

管道

底土

下部排水层

复合衬层下垫粘土层

图 4-2 ——双层衬层 -填埋场基础衬层系统 图7-2 填埋场基础衬层系统——双层衬层

2.8.3 人工防渗结构

水平防渗的衬层系统通常从垃圾底部向下可依次包括:

(1) 过滤层 过滤层的作用是保护渗沥液排水层,防止垃圾及其他物质在排

水层中积聚,造成排水系统堵塞,使排水系统效率降低或失效。 (2) 排水层(包括渗沥液收集系统) 排水层的作用是及时将被阻隔(收

集)

保护层

排水层 管道 粘土 城市垃圾 排水材料 HDPE膜 图7-3 填埋场基础衬层系统——复合衬层 的渗沥液排出,减少水头,减轻对防渗层的压力,减少渗沥液的外渗可能性。

(3) 防渗保护层 保护层的功能是防止防渗层受到外界影响而被破坏,如石

料或垃圾对其上表面的刺穿,应力集中造成的膜破损,或者粘土等矿物质受侵蚀等。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 防渗层等 防渗层的功能是通过铺设渗透性低的材料来防止渗沥液迁移

到填埋区外部去,同时也可以防止外部的地下水进入填埋区内部。防渗材料主要有天然粘土矿物XX人工合成材料以及天然与有机复合材料。

根据以上几种功能及其不同方式的组合,水平防渗的衬层系统可以分为单层衬层系统、双层衬层系统等,而单层衬层系统又包括单层复合衬层系统。

单层防渗及单层复合防渗结构的层次(从上至下)为: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防渗层(含防渗材料及保护材料)、基础层、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单层衬层系统只有一个防渗层,防渗膜上面是保护层XX排水层,有时也在下面设下垫层XX地下水收集系统。

单层复合衬层系统是用两种防渗材料贴在一起构成一个防渗层,常用的是柔性膜与粘土合在一起,其他层的设置与单层衬层系统基本相同。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土工布HDPE膜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土工布HDPE膜GCL压实土壤防渗层基础层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压实土壤防渗层基础层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土工布HDPE膜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压实土壤防渗层压实土壤保护层基础层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基础层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双层防渗结构的层次(从上至下)为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主防渗层(含防渗材料及保护材料)、渗漏检测层、次防渗层(含防渗材料及保护材料)、基础层、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双层衬层系统包含两层防渗层,两层之间是排水层,以导排各层防渗层之间的液体XX气体,此外,上层防渗膜上面是保护层XX排水层,下层防渗膜的下面可以设置地下水收集系统。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土工布HDPE膜土工布渗漏检测层土工布HDPE膜压实土壤基础层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1)构造方式选择

为保证土工膜达到较好的防渗效果,有以下三种方式供选择: 方案一:采用单层土工膜衬垫,当土工膜材料XX施工质量“一般”时,其破损情况参照有关资料可以用每4000m2有1个1cm2的小孔来衡量,则其渗透率用伯努利方程计算:

工况一:单层土工膜,以下为高透水层

当为单层的土工膜,土工膜以下是透水材料时,此时渗漏量为

Q=Cba(2gh)0.5=0.6*0.0001*(19.6*0.3)0.5=1.45×10-4m3/s,即为Q=12.6m3/ d = 3.14×10-3m3/m2d

工况二:单层土工膜,以下为低渗透层

当土工膜下是粘土层,忽略厚度时,粘土低渗透层渗透系数 (m/s)为1×10-9

m/s 则有:

Q= 0.21a0.1h0.9ks0.74=0.21(0.0001)0.10.30.9(1×10-9)0.74=6.18×10-9m3/s 即为Q=5.34×10-4m3/ d = 1.34×10-7m3/m2d 当接触不好的时候,此时

Q= 1.15a0.1h0.9ks0.74=1.15(0.0001)0.10.30.9(1×10-9)0.74=3.39×10-8m3/s 即为Q=2.92×10-3m3/ d= 7.32×10-7m3/ m2d 方案二:采用单层复合材料

工况三:单层土工膜,以下为低渗透层,高度有限

当单层土工膜下面是粘土垫层时,水头按照0.3m考虑,粘土低渗透层渗透

系数 (m/s)为1×10-9m/s 考虑,厚度按照两2m考虑,则计算其渗透量为: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则当接触好时,Q=8.32×10-9m3/s=0.0007m3/ d =1.80×10-7m3/m2d 接触不好时,Q=4.56×10-8m3/s=0.004m3/ d =9.84×10-7m3/m2d 工况四:单层土工膜,以下为低渗透层替代材料

当单层土工膜下面是粘土垫层替代材料时,水头按照0.3m考虑,土工膜下设置GCL(钠基膨润土垫)一层,GCL的设置,使得破损处的渗沥液由面扩散变成了点扩散,使相同情况下土工膜的渗透量降低。而且膜下膨润土的防渗系数达到10-11m/s,可进一步阻挡渗沥液下渗。下垫膨润土按防渗系数5×10-11m/s计:

Q= 0.21a0.1h0.9ks0.74=0.21(0.0001)0.10.30.9(5×10-11)0.74=6.74×10-10m3/s 即为Q=5.83×10-5m3/ d = 1.45×10-8m3/m2d 当接触不好的时候,此时

Q= 1.15a0.1h0.9ks0.74=1.15(0.0001)0.10.30.9(5×10-11)0.74=3.69×10-9m3/s 即为Q=3.19×10-4m3/ d= 7.97×10-8m3/ m2d

很显然,工况一不作为本工程的推荐方案。工况二/三在HDPE土工膜下面存在不同厚度的粘土层,但根据拟建场址岩土地质报告,在填埋区底部存在符合标准的粘土相对较小,在附近也没有满足渗透系数的粘土(或者所发生的工程费用巨大),所以工况四下的防渗结构优于工况一/二/三下的防渗系统。而单层复合防渗(GCL+HDPE膜)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互补作用,在防渗方面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其优于其他方案,所以将其作为本工程的推荐防渗结构方案,但是应注意:

(1) 施工时,特别是铺设碎石导流层时候,各种施工机,人为的对底部防渗层造成的破坏,是导致防渗层破损主要的因素;

(2) 另外,防渗材料本身,如HDPE焊逢以及GCL的自然搭接方式等。随着填埋时间的不断增加,局部会发生脱落等现象,导致防渗层的破坏,所以一定要注意施工质量。

2.9 水平防渗系统设计

2.9.1 库区底部防渗设计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库区底部防渗系统组成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 (1) 150g/m2黑色轻质有纺土工布过滤层

(2) 300厚碎石导流层(渗沥液收集系统位于其中) (3) 200厚粗砂保护层

(4) 600g/m2无纺土工布保护层 (5) 2mm厚HDPE膜 (6) 6mmGCL钠基膨润土垫 (7) 整平后库区基底

2.9.2 库区边坡防渗设计

防渗系统组成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

(1) 防渗保护层(分阶段铺设的编织袋装土等) (2) 600g/m2无纺土工布保护层 (3) 2mm厚HDPE膜 (4) 6mmGCL钠基膨润土垫 (5) 修整的边坡

2.10 地下水导排系统

根据场地挖深方案,场地整平标高最低处低于地下水水位必须考虑对填埋库区底部可能存在的地下水进行导排。地下水导排系统位于防渗层下主要是由地下水导排减压层,地下水导排主盲沟XX地下水导排支盲沟构成。

2.10.1 地下水导排主盲沟

地下水导排主盲沟位于地下水导排层中,断面采用矩形断面,最大断面尺寸为下底宽1000mm,深800mm,先在盲沟内敷设反滤200g/m2土工布,然后再敷设DN250的HDPE穿孔花管,最后回填级配碎石至地下水导排盲沟沟顶(盲沟由土工布包裹),盲沟采用200g/m2织质土工布包裹。

2.10.2 地下水导排支盲沟

充填碎石后再在沿主盲沟纵线上,依照场地整平实际地形情况,间隔30米,敷设地下水导排支盲沟,地下水导排支盲沟中填充碎石,支盲沟断面形式为矩形,断面尺寸800×900mm。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0.3 其他

对于场底及边坡可能存在的大量地下水及涌出泉水采取排水措施,增加排水碎石盲沟及排水支管。

2.11 渗沥液导排系统

本渗沥液导排系统是由导流层、各种导渗盲沟XX导气石笼等共同组成。渗沥液导排系统的设计是XX雨污分流结合在一起的。

2.11.1 渗沥液导流层

在保护层上铺设平均300mm厚的卵(碎)石层,粒径16-32mm。

2.11.2 渗沥液导渗盲沟

渗沥液导渗盲沟有三种分别为主盲沟、支盲沟XX次盲沟。

主盲沟负责渗沥液的最终排放,将渗沥液从场区内导出库区外。为了便于渗沥液收集XX排放,在各区分别设置主盲沟,其中铺设直径为DN350mm的HDPE穿孔花管,由导流层形成盲沟断面,并用200g/m2 织质土工布包裹。在每个区均设计导渗主盲沟,各区主盲沟将收集的渗沥液导排到库区外的调节池。

本工程渗沥液导排可实现重力流导排。

导渗支盲沟也位于填埋区底部,沿场底两侧坡向主盲沟,同侧支盲沟之间的距离为40m。在支盲沟中铺设直径为250mm的HDPE穿孔花管,其坡向主盲沟的坡度不小于2%。 并用并用200g/m2 织质土工布包裹。

次盲沟是在填埋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填埋高度的增加,当填埋高程每达到相对4.7m标高时,铺设300mm厚的卵石,宽500mm,位于导气石笼之间,用作导渗XX导气通道。

2.11.3 导气石笼导渗

填埋区底部主盲沟XX支盲沟的相交位置即为导气石笼的布设点,填埋过程中的次盲沟除位于支盲沟的垂直上方外,也以不小于2%的坡度坡向随着填埋高度增加而不断增高的导气石笼。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液被次盲沟XX支盲沟导向导气石笼,然后在导气石笼的作用下逐渐下渗汇集到主盲沟,最后完成渗沥液的导排工作。

2.12 场区排水工程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场区排水的作用是在填埋场使用过程中XX终场后,将降落在填埋场汇水面积范围以内的大气降水安全排除场外,尽可能实现填埋区的清污分流,避免雨水被垃圾污染,减少渗沥液的处理量。本方案采用分区分期方式达到清污分流的目的,另外在马道平台上、堆体盘山道路上、以及围堤外侧设排水沟达到雨水导排的目的。 1. 防洪标准

参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有关规定,该填埋场总容量为232.57万m3,属Ⅲ类填埋场,按日填埋处理规模200吨/日,属Ⅲ级,根据Ⅲ级Ⅲ类考虑,本填埋场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按50年一遇洪水校核。

2. 各排水构筑物汇水面积

本填埋场为山地型填埋场,同时,本填埋场周围均有现状河流存在,所以本汇水面积基本上为填埋库区的面积。 3. 洪水计算

计算方法:依据本填埋场汇水面积实际情况,当区域汇水面积小于10 km2时,洪水计算公式采用公路科学研究所经验公式:

Qp=KFn

该公式中:Qp —— 设计频率下的洪峰流量(m3/s)

K —— 径流模数按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七册表2-36中有关数据采用

F —— 流域的汇水面积(km2)

n —— 面积参数当F<1km2时n=1;当F>1km2时,按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七册表2-37中有关数据采用

径流模数取自表2-36中有关数据,用内插法得到K=20.75;当重现期为50年时候K=26.4。

由于实际汇水面积小于1 km2,故n=1。 由于本填埋场汇水面积小,所以面积系数n=1 按照重现期20年, K=20.75; 按照重现期50年, K=26.4;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关径流模数取值取自《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七册表2-36中东南沿海一栏数据。当重现期为二十年时,K=20.75;当重现期为五十年时,K=26.4。 4. 排水构筑物

(1) 在管理区新建雨水调节池一座,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最终将雨水排往厂区外。

(2) 道路两侧设置道路排水边沟。

(3) 垃圾坝内侧设置排水边沟,该边沟通过跌水构筑物入道路边沟。

2.13 填埋气体导排

填埋场内垃圾厌氧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XX二氧化碳。填埋气体不断在场内聚集,其结果将导致场内气体压力升高,由于填埋气体会发生横向迁移XX侧向迁移,这种无控制的迁移是一种重大的隐患,在某些条件下可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除此之外填埋气体中的微量气体如H2S等有毒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及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但是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又是甲烷含量很高的可燃气体,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它可用于锅炉燃烧、发电、作为化工原料或民用燃料等。对垃圾填埋气体进行回收利用不但从根本上解决填埋气体的无序迁移而且还可以实现垃圾资源化。

另外导气石笼,也是填埋区内部渗沥液从上部垃圾层向底部垃圾层下渗的重要通道,合理的设置气体导排井有利于垃圾渗沥液的下渗XX及时导排处理。

本场区由于填埋气体量大,具有收集利用价值,故可考虑气体利用系统,但初期作导排处理,最终的气体利用XX一区工程的气体利用结合在一起。

2.13.1 导气石笼设置

沿着主盲沟主盲沟的纵方向设置导气石笼垂直气井,其位于支盲沟XX主盲沟的交点上,在主盲沟垂直方向上的导气石笼间隔40米,然后纵向以主盲沟为基准线,横向沿着支盲沟的方向,保证横向XX纵向相互间隔不大于40米在场底布置导气石笼。随着填埋高度的增加,场底的导气石笼随之增高,整个填埋面的面积也随之增加,但这时就将会超出场底导气石笼的服务半径,此时增加导气石笼个数以满足要求。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3.2 导气石笼结构

垂直气井中心是直径为150mm的HDPE花管,其周围用卵石(或级配碎石)填充,它可以用套管相接,另外包裹材料选用土工网格。

2.14 清污分流工程

场区清污分流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在填埋场使用过程中XX终场后,将降落在填埋场汇水面积范围以内的大气降水安全排除场外,尽可能实现填埋区的清污分流,避免雨水被垃圾污染,减少渗沥液的处理量。本方案采用分区分期方式达到清污分流的目的,另外在马道平台上、堆体盘山道路上、以及围堤外侧设排水沟达到导排雨水,实现清污分流的目的。

本工程的清污分流措施主要有:

(1) 填埋库区构建及场地整平时,进行分区设计,整个填埋区水平分为两个区,按照不同的填埋阶段,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启动各填埋区,这样,利用分区隔堤(分区隔堤采用防渗措施),将正在填埋区XX未投入使用区分开,有效的避免了大面积铺开式填埋作业造成的污水产生量增加的问题。

(2) 每个区均设计了独立的渗沥液导排系统,不会相互影响,依靠开孔段XX不开孔段相结合的方式,终端由阀门控制,有效的实现了未填埋区的清污分流。

(3) 设置库区外永久性截洪沟,在永久性道路侧设置排水沟,有效了截流了场外汇水面积所产生的雨水,避免了这部分雨水进入填埋库区,有效的减少了渗沥液的产生量。

(4) 设计地下水导排系统,导排场区的地下水,一方面避免因地下水水位过高,造成对防渗系统损坏,从而产生更多的污水。另外,定期对该系统的水质进行观测,发现受到污染,即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 设计填埋作业方案,对于分区填埋阶段完成的填埋区域,铺设0.5mm的HDPE膜,以减少雨水的下渗。

(6) 设计方案考虑边填埋边进行最终封场,达到最终封场条件的区域,及时按照封场结构进行最终封场,有效减少雨水浸入填埋区从而变成渗沥液。

2.15 填埋作业工艺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运行过程中,采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技术工艺对部分XX县生活垃圾进行处置,同时建议,今后条件成熟后,无论采用何种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置,都应以卫生填埋技术作为根本。

对填埋对象的不同,将来进库区填埋的是生活垃圾,填埋作业工艺原则如下:

场地整平后,对整个填埋库区分为两个区。初期采用填坑式进行填埋作业。

为实现初期的填埋作业,在整平方案中考虑有道路可以达到填埋库区。通过垃圾坝坝顶东侧,入填埋一区,到达填埋库区场底,满足填埋一区的作业要求。

考虑到各种因素,先对填埋一区进行填埋作业。由分区隔堤XX垃圾坝形成启动区填埋容积,并且同时以两垃圾坝坝顶标高为基础,1:3开始起坡。垃圾坝侧形成永久性堆体马道平台,随着堆体的不断上升,坝侧形成的堆体可满足最终封场的要求,在各马道平台上修建马道平台排水沟,该排水沟采用预制的“U”型砼结构,可尽量避免垃圾堆体沉降对堆体所产生的影响。

当到达35m标高(垃圾坝坝顶标高)时,此时采用向上堆积法进行填埋作业,可在垃圾堆体上建造临时性作业道路,该作业道路可由建筑垃圾修筑而成(雨天时由钢板配合),该作业道路最终XX另外一条作业道路相接。

当垃圾堆体达到40m标高时候,其他部分以及分区各堤侧形成的堆体,考虑到作业车辆的作业半径以及盘山道路所能到达的高度,此时可进行临时性封场, 同时可以开始填埋二区的填埋作业。

填埋二区的填埋堆体由分区坝逐渐向北侧垃圾坝扩展,最终XX填埋一区的堆体形成一个大的堆体后继续依托盘山道路向上作业,并满足最终封场的需要。

垃圾运输车 临时作业道路 推土机推铺 垃圾层厚2.0m 单元间倾卸 开始进行第二层作业 填埋单元垃圾满铺 日覆盖 作业机械压实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图7-3 第一阶段填坑式作业流程框图

填埋区内临时道路 其他类型辅助道路 单元内卸料 垃圾运输车 推土机推铺0.5m 层厚3.0m,坡面1:5 0.3m粘土压实 中间覆盖 填埋单元垃圾满铺 日覆盖 图7-4 第二阶段堆积法作业流程框图 压实机压实垃圾层顶面 3压实密度0.8t/m 库区内作业道路结构从下到上为20cm天然级配沙砾+ 20cm灰土(2:8)+ 15cm泥结碎石+ 4cm碎石屑(掺4%水泥),在20cm天然级配沙砾层以下是防渗层。作业道路路面宽7m。

2.16 填埋作业设备

垃圾卫生填埋是专业性很强的作业过程,除采用通用机械完成挖土、运土、铺土、推土、碾压XX夯实等一般性土方工程作业外,还需根据垃圾的组成、强度及外形等特性以及垃圾场处理规模等因素选用一些专用机械、机具,以确保填埋场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达到全天候运行的目的。

填埋作业设备配备以满足处理规模的需要为原则,在满足生产规模及填埋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做到设备配置适用性、专业性与先进性的统一。本工程在尽量利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根据运行XX日常作业需要,新增一些设备,填埋工程一期工程所配置的主要设备见表7-4:

表7-4 垃圾填埋机具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 目 垃圾压实机 推土机 装载机 挖掘机 消毒洒水车 油罐车(可加油) 道路防滑装置 单 位 台 台 台 台 辆 辆 m2 数 量 1 2 1 1 1 1 1200 备 注 国产 取土等 路基钢板箱体等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 9 工程巡视车 防飞散网 辆 m 1 400 高6.0 1. 垃圾压实机

本设备主要用于垃圾填埋场摊铺、破碎、压实生活垃圾垃圾XX压实炉渣,选用带推板式压实机。主要包括压实机本体、推板、翻车保护棚、压实轮、压实轮清洁器及缠绕物切断器等。柴油发动机,液压传动,行走速度:最大速度不小于7 km/h,操作重量:≥28吨,压实能力:线性压实力≥60kg/cm(压实机的自重与总轮宽之比),可将普通生活垃圾0.3~0.4t/m3压实到0.8 t/m3左右。 2. 推土机

本设备用于垃圾填埋库区,为摊铺垃圾、覆土、平整变坡。选用湿地型液压推土机。柴油发动机,功率145kW左右,爬坡能力:>40%。 3. 挖掘机

本设备用于垃圾填埋库区生活垃圾填埋单元的覆土的挖掘及装载。选用履带式液压挖掘机,柴油发动机,功率110KW左右,斗容积:1立方米,装卸高度:>5米,挖掘深度:>5米,爬坡能力:>50%。 4. 装载机

本设备用于垃圾填埋库区装载填埋对象,覆盖土以及临时筑路材料(如碎石等)。选用轮式装载机,柴油发动机,功率150KW,斗容量:3立方米,装卸高度:>3米,爬坡能力:>30%。 5. 自卸卡车

本车用于垃圾填埋区运送装卸覆土(炉渣)XX碎石等材料,选用自卸式载货卡车,柴油发动机,载重量5吨。 6. 油罐车

本车用于垃圾填埋场,工程机械的现场加油及运油,四冲程发动机,吸程5米,油罐容量约5m3,扬程24m,流量:>400升/分。 7. 消毒车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消毒车用于垃圾填埋场区喷洒灭蝇药物、绿化洒水等。选用带手持喷枪式洒水,柴油发动机,药罐容量:5 m3,功率:100kw,满载时最大爬坡能力?25%,喷枪射程:30m,喷洒宽度:10m。 8. 吸污车

吸污车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排垃圾渗沥液及剩余污泥,选用抽泥排泥车。柴油发动机,药罐容量大于3.6 m3,爬坡能力:?20%,吸泥深度:6米,额定流量:900升/分,喷水口孔径:20mm。 9. 工程巡视车

工程巡视车用于垃圾填埋库区作业检查,选用越野车,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10Kw,爬坡能力:?20%。 10. 防飞散网

高6m,主要用于防止轻物质的飞散,可拆卸移动。

2.17 封场工程及生态恢复

封场工程主要包括场地整平工程、坡面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垃圾修坡工程XX生态恢复工程等。

2.17.1 封场方案

封场方案XX填埋作业结合在一起。在垃圾填埋堆体没有高于围堤之前,此时,正在填埋作业区裸露进行填埋作业,但每天作业完毕后,应采用临时覆盖;对于未填埋作业区进行中间覆盖。

在垃圾填埋堆体高于围堤之后,此时,正在填埋作业区裸露进行填埋作业,每天作业完毕后采用临时覆盖;此时未填埋作业区处于中间覆盖状态。对于已经形成的达到最终设计条件的永久性边坡根据运行的实际情况XX资金的分配,有两种方式,①对其可以按照最终封场方案进行,②另外如果条件不允许,考虑到垃圾沉降等方面的因素,先按照临时封场方案,待最终场区满足封场条件后,统一按照最终封场方案考虑。

为有效减少渗沥液产生量,临时封场采用0.5mm绿色HDPE膜。

2.17.2 封场工程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填埋区最终封场面积约有8.64万m2,封场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对填埋场尽快进行生态性恢复,其主要依托垃圾隔堤,环库区路以及各级马道平台进行。在设计中,均考虑到XX预留了将来最终封场防渗系统搭接的位置。

1、临时封场结构

(1) 边坡达到最终设计条件,此时如进行临时封场,其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垃圾层+碎石排气层+有纺土工布一层+覆土层,其中覆土层进行植草绿化,在临时封场前,马道平台上要先构建排水系统,其与库区外永久性排水系统最终连接,以便于坡面排水。

(2) 将要作业的水平面如进行临时封场,此时临时封场及可以采用中间覆盖,但是要保证有坡向周边排水系统2%的坡度。

2、最终封场结构

最终封场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

(1) 耕植土层:即表层土层,它的主要作用是覆盖整个最后修复的表面,为生态恢复之用(为植物提供营养来源),该层厚度不小于300mm,如果种植高大植物,则区域内不小于800mm。

(2) 膜上保护层:是一种保护层,有辅助排水的作用,保护下面的防渗层避免受到上层潜在的危害,它覆盖整个最后修复的表面,为厚度不小于300的粗砂层。

(3) 排水层;该层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上层的水进行收集导排,防止其在下面的防渗层上聚积,该排水层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该排水层最终将收集的雨水导入马道平台排水沟内。

(4) 防渗层:该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来自上层的渗入的雨水进入下面的垃圾堆体中,从而产生更多的垃圾渗沥液。考虑到在坡面的固定作用、填埋气体XX渗沥液的化学腐蚀作用,以及垃圾堆体的沉降对防渗层的影响,设计选用柔软的低密度聚乙烯防渗膜——1mm厚毛面HDPE膜。

(5) 膜下保护层:在该防渗下铺设300mm厚的粘土层或GCL(根据经济条件选用),其主要作用是保护防渗系统,使其避免下层排气层对其的损害。

(6) 反滤层:采用200g/m2有纺土工布,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膜下保护层。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 排气层:排气层采用的是16-32mm厚的碎石,它的主要作用是导排垃圾堆体在厌氧情况下降解发酵所产生的填埋气体。

另外,在垃圾修坡造坡的同时,在填埋西区中增设导气石笼,对填埋气体进行导排,导气石笼40m间距梅花型布置。

(8) 垃圾层:该层即为修坡后的垃圾堆体。 3. 封场排水工程

在铺设封场结构前应构建排水系统,本工程排水系统主要是由马道平台排水沟构成,为了克服垃圾堆体的沉降对排水系统的影响,采用预制的C25砼排水沟,马道平台双向排水,最终将排水导入道路边沟或库区外截洪沟,砼排水沟内侧设置方型排水孔,主要收集导排由5mm厚的土工复合排水网收集的雨水。

4. 封场导气

封场后,要将原来的气体接出场外,导排系统可与调节池气体处理系统结合在一起。

5. 生态恢复

一般填埋场封场后以做野生动植物区、林地XX游乐、休闲场所为宜,但是相比之下,林地或苗木基地,投资较省,市场需求量也大,因此可按照林地的要求对堆场进行封场。

由于填埋气体以及厌氧发酵所导致的高温,其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甚至死亡,所以封场一两年时间内一般不适宜种植高大根深的木本植物。可在封场的一两年内种植根系浅,侧根发达,生长迅速的绿色植物,两年时间后,可考虑在堆体表面经济林的种植。

另外,由于边坡上不适宜种植经济林,选择种植根系、多为须根浅,受填埋气体影响较小草本植物。

2.17.3 封场维护

封场后维护计划包括场地维护XX污染治理的继续运行XX监测。 (1) 渗沥液处理系统运行XX监测

封场后,渗沥液处理系统将继续保持运行,并按照要求继续监测。 (2) 渗沥液调节池臭气处理系统运行XX监测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封场后,渗沥液调节池臭气处理系统将继续保持运行。

当监测结果表明,调节池下风向臭气浓度不超过《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建设施标准时,将停止臭气处理系统的运行。

(3) 填埋气导排与利用系统运行XX监测

封场后,将继续对沼气导排管出口XX填埋区四周的甲烷浓度进行监

测。

当甲烷浓度低于25%时,可取消燃烧装置。

确定垃圾已基本稳定,气量很低时,经主管部门认可可取消对沼气监测。

(4) 地下水监测

封场后,将继续按要求对所在地地下水监测井内的地下水进行监测。 当停止场内渗沥液收集XX外排系统的运行时,可取消对地下水的监测。

(5) 地表水监测

封场后,将继续按要求对周围地表水进行监测。

当停止场内渗沥液收集XX外排系统的运行时,可取消对地表水的监测。

(6) 地面沉降监测

封场后,每年监测一次地面沉降。沉降测试点在两个堆体的平台上各设置2点,顶面设置4点。地面沉降直至封场管理结束。

(7) 场地维护

场地维护包括围堤、隔堤、道路、排水明沟等填埋场基础设施的维护。

2.17.4 封场利用

从可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填埋场的最终结果是形成新的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但是在作为新的资源利用之前,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 填埋堆体完全降解熟化、垃圾堆体不再沉降,变形稳定,没有可燃气体、恶臭气体产生(或其产生量低于国家限值)。

(2) 不会构成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不会对建构筑物基础造成不良的影响。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 填埋场封场后应继续进行填埋气体、渗沥液、地下水等环境项目的监测,直至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4) 填埋场封场后应继续进行填埋气体、渗沥液、地下水等环境项目的监测,直至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5) 封场工程完成后,至少在2-3年内进行全面的封场监测,要特别注意防火、防爆,达到安全期方能考虑利用。

(6) 除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国家其他相应标准XX规范。

(7) 达到安全期后,可考虑土地的循环利用。一般可考虑作为公园,同时作为环保型教育园地。

2.18 主要工程量

填埋库区主要工程见表7-5:

表7-5 填埋区主要工程量表

序 号 1 1.1 1.2 1.3 1.4 2 2.1 2.2 3 3.1 4 4.1 4.2 4.3 4.4 工 程 名 称 场地整平 清理表层 挖土方 挖石方 填方 坝体工程 筑坝工程 堤面结构 库区外道路 道路修筑 防渗工程 过滤层 导流层 保护层 主防渗层 规格、性 能 以面积计 按照场地整平要求进行 按照场地整平要求进行 按照场地整平要求进行 顶宽8m,最大高度8m,长约410m 碾压土石坝 泥结碎石路面 C30水泥路面,宽7m,长约600m 150g/m2黑色织质土工布,场底 300-500厚碎石 600g/m2无纺土工布 2mm厚HDPE防渗膜 单位 万m2 万m3 万m3 万m3 万m3 万m2 万m2 万m2 万m3 万m2 万m2 数量 8.64 21.60 2.25 1.5 3.5 1.26 4200 5.06 1.54 13.2 13.2 第7章 卫生填埋区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序 号 4.5 4.6 5 5.1 5.2 6 6.1 6.2 7 7.1 8 8.1 9 9.1 10 工 程 名 称 主防渗层 保护层 渗沥液导排系统 导排主盲沟 规格、性 能 6mmGCL钠基膨润土垫 200厚粗砂,场底 单位 万m2 万m3 m m m m 座 矩形断面,平均高0.8m,宽0.6m 碎石充填,DN150HDPE花管,土工网格包裹,初期10个 m 个 项 数量 13.2 0.88 700 560 440 560 2 1400 10 1 DN350HDPE管,充填碎石,织质土工布包裹 DN250HDPE管,充填碎石,织质土工布导排支盲沟 包裹 地下水导排系统 导排主盲沟 导排支盲沟 导出系统 阀门井 排水工程 环库截洪沟 气体导排 导气石笼 作业机械 DN250HDPE管,充填碎石,织质土工布包裹 充填碎石,织质土工布包裹 砖混结构 第8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3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3.1 渗沥液及污水处理规模计算

3.1.1 计算依据

1. 气象资料(气温)

气象资料参照邻近巢湖市气象资料: (1) 历年平均气温16℃; (2) 极端最高气温39.6℃; (3) 极端最低气温-13.2℃。 2. 气象资料(降雨量)

(1) 根据巢湖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巢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966.1mm; (2) 年最大降雨量1988.4毫米; (3) 年最小降雨量525.5 毫米;

(4) 近几年平均降雨量为966.1mm,逐月平均降雨量见下表:

表8-1 近年逐月平均降雨量表

月份 降雨量 月份 降雨量 1 29.2mm 7 161.4mm 2 48.2mm 8 99.7mm 3 77.6mm 9 84.5mm 4 104.0mm 10 50.2mm 5 111.0mm 11 51.7mm 6 122.0mm 12 26.6mm 总计 966.1mm 2. 工艺条件

本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规模计算还以以下工艺条件为依据:

(1) 污水调节池一次性建成,既满足填埋启动区(包括污水调试时间)的需要,也满足将来填埋区的需要;

(2) 调节池进行浮盖处理,调节池汇水面积内雨水不进入污水调节池; (3) 填埋工程进行水平分区XX垂直分区,实行分期单元卫生填埋作业方式; (4) 当填埋作业高度超出坝顶时,此时对逐渐形成的边坡进行封场。

35

第8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 填埋场按照卫生填埋作业工艺进行运行,在运行过程中贯彻雨污分流技术及临时覆盖与最终覆盖相结合的填埋作业工艺。

(6) 计算结果需考虑工程地质及总平布置的要求。

3.1.2 渗沥液处理规模及调节池容积计算

填埋场的Δt时间内水量平衡计算式为: Δt时间内,流入XX流出填埋场的水量为: 流入水量 = I·A/1000 + S1 + G + W 流出水量 = E·A/1000 + S2 + Q

Δt时间内,当考虑垃圾含水量的变化及覆盖土中含水量的变化时,填埋场的水量平衡可以用下式表示:

S1+ G + W -(S2 + Q) + (I -E)·A/1000 = ΔCw + ΔRw 其中上式中各字母代表含义如下: I:为大气降雨量(mm) A:为填埋场汇水面积(m2)

E:蒸发蒸腾量(mm),即覆土或垃圾表层的水分由于日晒、风吹的蒸发量及通过植物的蒸腾量

S1:场外迳流进入填埋场的水量(m3)

S2:为降入填埋场的雨水形成地表径流通过雨水排出设施被排出场外的水量(m3) G:为渗入填埋场的地下水量(m3) Q:为渗沥液产生量(m3)

W:Δt时间内随垃圾XX覆土带入填埋场的水量(m3) ΔCw:覆土中的水分变化 ΔRw:垃圾中水分变化

分析填埋场的结构XX设计内容,有以下情况成立: 本填埋场采用防渗结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式中G = 0, 由于本填埋场设置的截洪系统,则S1 = 0

相对于填埋期间进入填埋场的雨水量,废物XX覆土本身的含水量W=0

(1)

36

第8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当Δt足够长,废物层含水量的变化ΔCw XX ΔRw 也可忽略不计时 根据以上分析,则上式可表示为

Q = ( I -E )·A/1000-S2

(2)

一般的,由于蒸发量、迳出量的不确定性很大,在实际计算中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这里,采用下式来预测填埋场渗沥液产生量。

Q?1?C?I?A 1000(3)

式中:Q:渗沥液水量(m3/day);

I:降雨量(mm/day);

C:浸出系数;

A:填埋面积(m2)。

填埋场中填埋施工区域XX填埋完成后封场区域的地表状况不同,浸出系数C的数值也有较大的差异。设填埋区的面积为A1,浸出系数为C1,封场区的面积为A2,浸出系数为C2,则:

Q?Q1?Q2?1?I?(C1?A1?C2?A2) 1000

将降雨量代入上式,即可求得渗沥液水量。式中的A1、A2随填埋施工的进行其数值是不断变化的,在设计时应取不同A1、A2组合中最大的渗沥液水量作为设计值。对于浸出系数C1、C2一般有:

C1=1-E/I C2=0.6 C1

(5)

根据经验,取C1=0.6,取C2=0.35。

垃圾渗沥液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降雨量XX蒸发量。而设置调节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暂时储存垃圾渗沥液,以确保填埋场运行其间在暴雨季节渗沥液不外溢,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二是确保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渗沥液的水量在一定的负荷范围内,调节进入污水处理区的水质,起到调节均化作用。

对于垃圾填埋场来讲,渗沥液处理规模及调节池容积计算是具有一定的线形关系的,处理规模越大,调节池容积相对较小,但是可能工程投资则相对较大。本填埋场调

37

第8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节池容量计算的原则是按相关规范进行计算:即首先根据多年逐月平均降雨量计算出每个月的渗沥液产生量;去除当月渗沥液处理量后,最后计算出最大累计余量,该最大累计余量即为调节池最低调节容量。

3.1.3 渗沥液处理规模及调节池容积确定

根据计算原则及填埋作业方式XX场地整平情况,分两种情况对渗沥液产生量XX污水调节池容量进行计算:

情况一(第一阶段):

刚开始填埋作业时,根据场地整平情况,此时标高35m(坝顶标高)以下均为填埋区,此时填埋作业面积约为3.7万m2,经过计算,此时当渗沥液处理规模Q=100m3/天时,调节池容积为V=0.70万m3,考虑到污水处理站的调试时间,此时在产生渗沥液的过程中,污水还要回流,鉴于渗沥液工程处理的特殊性,假设全部回流,则此时V=1.4万m3,计算过程见表8-2。

情况二(第二阶段):

继续填埋作业时,此时到达45m(锚固平台标高)时,此时形成的填埋库区面积约为8.64万m3,其中边坡可以封场的面积为1.85万m3。根据卫生填埋作业方法,对于其他的填埋作业面积,控制约1万m2的正在作业区,其他面积为临时覆盖区域。

经过计算得出:Q=当100m3/天时,V=2.01万m3(包括初始的回流量),详见表8-3。

如出现年最大降雨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及阶段,最不利出现应在第一阶段,经过分析,在采取场地分区等应急措施下,该调节池容量可以满足要求,其他阶段在切实贯彻中间覆盖及雨污分流技术的前提下,调节池容积也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的。

38

第6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8-2 第一阶段渗沥液处理规模及调节池容量计算表

降雨量(mm) 29.2 48.2 77.6 104 111 122 161.4 99.7 84.5 50.2 51.7 26.6 966.1 终场覆盖区 汇水面积(m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入渗量 (m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汇水面积(m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中间覆盖区 入渗量 (m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汇水面积(m2) 37000 37000 37000 37000 37000 37000 37000 37000 37000 37000 37000 37000 填埋作业区 入渗量 (m3) 1080.4 1783.4 2871.2 3848 4107 4514 5971.8 3688.9 3126.5 1857.4 1912.9 984.2 35745.7 渗沥液总量(m3) 1080.4 1783.4 2871.2 3848 4107 4514 5971.8 3688.9 3126.5 1857.4 1912.9 984.2 35745.7 渗沥液 处理 规模(m3) 3100 2800 3100 3000 3100 3000 3100 3100 3000 3100 3000 3100 36500 处理后多余 污水量(m3) -2019.6 -1016.6 -228.8 -1242.6 -1087.1 -2115.8 848 1007 1514 2871.8 588.9 126.5 6956.2 月份 入渗率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入渗率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入渗率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计

表8-3 第二阶段渗沥液处理规模及调节池容量计算表

39

第6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渗沥液 月份 降雨量(mm) 29.2 48.2 77.6 104 111 122 161.4 99.7 84.5 50.2 51.7 26.6 966.1 终场覆盖区 汇水面积(m2) 18500 18500 18500 18500 18500 18500 18500 18500 18500 18500 18500 18500 汇水面积(m2) 57900 57900 57900 57900 57900 57900 57900 57900 57900 57900 57900 57900 中间覆盖区 汇水面积(m2)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填埋作业区 处理 入渗量 入渗率 (m3)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189.07 312.10 502.46 673.40 718.73 789.95 1045.07 645.56 547.14 325.05 334.76 172.24 6255.50 入渗量 入渗率 (m3)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845.34 1395.39 2246.52 3010.80 3213.45 3531.90 4672.53 2886.32 2446.28 1453.29 1496.72 770.07 27968.5 入渗量 入渗率 (m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92 482 776 1040 1110 1220 1614 997 845 502 517 266 渗沥液总量(m3) 1326.41 2189.49 3524.98 4724.20 5042.18 5541.85 7331.60 4528.87 3838.41 2280.34 2348.47 1208.31 规模(m3) 3100 2800 3100 3000 3100 3000 3100 3100 3000 3100 3000 3100 36500 -1773.59 -610.52 -819.67 -651.53 -1891.70 424.98 1724.20 1942.18 2541.85 4231.60 1428.87 838.41 13132.09 处理后多余 污水量(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计 35745.7 35745.7 40

第6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2 污水调节池

(1) 调节池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XX县一年中各季雨量分配不均,也导致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量不均,另外垃圾渗沥液日产量较小,但流量变化幅度大,为了确保渗沥液后续处理系统能够稳定运行,需设置调节设施(调节池)。渗沥液首先进入调节池,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水解,将部分不溶性的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同时调节池对原液水质具有均质作用。 (2) 调节池位置的确定

调节池位置的确定综考虑合场地地形、风向因素,确定调节位置见总平布置图。 (3) 调节池容的确定

垃圾渗沥液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降雨量XX蒸发量。根据同类地区的经验,在填埋库区外设置一个渗沥液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储存渗沥液,以确保填埋场运行其间暴雨季节渗沥液不外溢,不造成二次污染。二是确保进入污水处理区的渗沥液的水量在一定的负荷范围内,调节进入污水处理区的水质。

本填埋场调节池容量按相关规范进行计算:即首先根据多年(通常为20年)逐月平均降雨量计算出每个月的渗沥液产生量;去除当月渗沥液处理量后,最后计算出最大累计余量,该最大累计余量即为调节池最低调节容量。(调节池容量计算结果见表8.2XX8.3)

当渗沥液处理规模Q=100m3/天时,调节池库容V=2.01万m3。

3.3 渗沥液处理工程

填埋场的渗沥液水质随垃圾成分、垃圾数量、垃圾填埋作业方式、填埋场场龄以及当地水文地质XX气象条件等而异,虽然各填埋场的渗沥液水质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1) 有机物浓度高

垃圾渗沥液中的CODXXBOD浓度可达到几万毫克/升,与城市污水相比,浓度非常高。随着垃圾填埋时间的变化,渗沥液中BOD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一般变化规律是垃圾填埋后的1~6年间BOD浓度逐步达到高峰,此时BOD多以溶解状态为主,此

41

第6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后BOD的浓度开始下降,至到6~15年填埋场完全稳定时为止,此时BOD的浓度保持在一值域范围内,波动较少。因此,渗沥液BOD值的变化过程实质是填埋场稳定化的过程。通过定期测定渗沥液BOD的值,根据BOD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判断填埋场稳定化的程度。

COD值变化情况同BOD相似,但是随着填埋时间的推移,COD值的降低较BOD值缓慢得多。由此产生BOD与COD比值的变化。

BOD/COD比值填埋初期较高可达0.5以上,但随着填埋时间的推移,由于BOD、COD的降低速度、幅度不同,BOD急速下降而COD降低速度缓慢,因此,该比值逐渐下降,生化难度增加。当填埋场完全稳定之后,该值最终在某一范围内,波动很小。 (2) 金属含量高

垃圾渗沥液中含有十多中金属离子,对于只填埋生活垃圾的填埋场由于垃圾在填埋之前已经多次挑选,且生活垃圾中金属含量本身就很小,一般渗沥液中重金属含量很低,但当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时,重金属溶出数量会显著增加。

由于我国的生活垃圾绝大多数采用混合收集方式,很难避免电池等物料进入填埋场。在垃圾填埋的最初几年里,有机物处于酸化水解阶段,渗沥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酸,PH值较低,导致重金属容易溶解在渗沥液里,从而产生较高的重金属浓度,应引起重视。 (3) 水质变化大

渗沥液水质取决于填埋场的构造方式、垃圾的种类、质量、数量以及填埋年数的长短,其中构造方式是最主要的。生活垃圾中的易降解有机物在填埋场中的反应过程非常复杂,渗沥液往往在投入填埋场运行前期COD、BOD浓度较高,可生化性也较好,但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COD、BOD浓度逐渐下降,氨氮浓度升高,可生化性变差。另外,雨季浓度较低,而旱季浓度较高。渗沥液中除COD、BOD、氨氮等污染物指标严重超标外,还有卤代芳烃、重金属、病毒等污染物质,水质随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

(4) 氨氮含量高,总磷含量偏低

渗沥液中的氨氮浓度随着填埋年数的增加,可达到2000mg/l左右,氨氮浓度过高时,会严重抑制微生物的活性,降低生物处理的效果。

42

第6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营养元素的比例对于生化处理尤为重要,污水中的适宜的营养元素比例是BOD:N:P=100:5:1,而垃圾渗沥液中BOD/TP一般都大于300,与微生物生长所需磷元素相差较大,因此在污水处理中,缺乏磷元素,需要加以补充。 (5) 其它特点

渗沥液中含有多种难生物降解物质,在生物处理后,COD一般仍在500~1000mg/l,在填埋场老龄期其值更大。

表8-4 渗沥液主要特性一览表

项 目 色味 PH BOD5 特 性 呈淡茶色或暗褐色,色度一般在2000~4000之间,有较浓的腐臭味。 填埋初期pH为6-7,呈弱酸性;随着时间的推移,pH可提高到7-8.5,呈弱碱性。若垃圾中煤灰多,呈弱碱性;煤灰成分少,有机物多,呈弱酸性。 随着时间XX微生物活动的增加,浸出液中的BOD5也逐渐增加,一般填埋6个月至2.5年,达到最高峰值,随后BOD5开始下降,到6~15年填埋场安定化为止。 填埋初期CODcr略高于BOD5,随着时间的推移,BOD5急速下降,而CODcr下降缓慢,从而CODcr高于BOD5。浸出液中的BOD5/CODcr的比值比较高,说明浸出液较易生物降解,当填埋场填满封场后的2~5年中BOD5/CODcr逐步降至0.1,则认为后期浸出液中难于生化降解的成分占主要。 浓度一般在265~2800mg/L。BOD5/CODcr值可反映浸出液中有机碳可生化状态。填埋初期,BOD5/TOC值高,随时间推移,填埋场趋于稳定化,浸出液中的有机碳以氧化状态存在,则BOD5/TOC值降低。 浸出液中溶解固体总量随填埋时间推移而变化;填埋初期,溶解性盐的浓度可达10000mg/l,同时具有相当高的钠、钙、氯化物、硫酸盐XX铁等,填埋6~24个月达到峰值,此后随时间的增长无机物浓度降低。 一般在1000mg/l以下,垃圾填埋高度增加,SS值下降。 氨氮浓度较高,以氨态为主。 浸出液中含磷量少,生化处理中应适当增加与BOD5相当比例的磷。 生活垃圾单独填埋时,重金属含量很低,一般不会超过环保标准,但若渗混入工业废物或污泥混埋时,重金属含量增加,超标可能性大。 浸出液含有毒有害物质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其中大肠杆菌含量最大。 CODcr TOC 溶解总固体 SS 氨氮 磷 重金属 细菌 3.4 工程实施内容

渗沥液处理站工程的内容包括:自调节池取水口至渗沥液处理站出水口之间所有污水处理工艺XX辅助设施。

3.5 渗沥液处理规模及进出水水质

3.5.1 处理规模

43

第6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填埋场的设计及计算,渗沥液的处理规模为100吨/日。

3.5.2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根据本填埋场的特性及环境影响初步评价结论,结合类似工程的填埋场渗沥液水质,确定本工程的渗沥液处理进水水质。渗沥液处理要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一级排放标准。

进水指标XX排放指标详见表8-5。

表8-5渗沥液水质指标

项目 COD BOD5 NH3-N SS 进水水质(mg/L) 12000 5000 1200 1500 达标排放水质(mg/L) 100 30 15 70 3.6 渗沥液处理方案选择

3.6.1 工艺技术背景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十分完善、可靠成熟的垃圾渗沥液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普遍采用的较经济而简便的处理方法是将垃圾渗沥液直接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经市政污水稀释后合并处理,或进行焚烧处理。我国多数垃圾填埋场都没有配套建设渗沥液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的渗沥液污水处理设施也多难以达标、达量运行。

国外难以直接借鉴、引进成熟的垃圾渗沥液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工程设备,而我国对垃圾渗沥液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XX实用工程设备的开发起步较晚,大多数处理工艺技术、工程设备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技术上对于垃圾渗沥液的复杂性XX处理难度认识不足,实际工程经验较少。

我国前几年建设的垃圾渗沥液污水处理工程,多半为组合采用普通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或将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按照浓度比例放大设计等,如各种“厌氧+氧化沟(AO、A2O)+混凝沉淀”工艺,尽管根据环保要求按照一、二级排放标准进行工程设计、建设,但工程实际建成投入使用后却难以达到三级排放标准,甚至难以连续稳定运行。

44

第6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量学术XX技术试验研究成果表明,由于垃圾渗沥液所含污染物成份的复杂性、不确定性XX不稳定性,其处理难度远远超出任何污染物成份相对清楚、浓度相对稳定、性质相对确定的污水,对垃圾渗沥液的处理已经超出污水处理的范畴,而达到混合浆液处理的程度,尤其是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尚不完善,城市生活垃圾中混杂的大量工业废弃物更增加了渗沥液的处理难度。

3.6.2 工艺技术路线

近一、二年,我国环卫行业专门从事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研究单位XX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总结我国早期渗沥液污水处理工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XX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XX成果,并逐步应用到新建垃圾渗沥液处理工程。

环卫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垃圾渗沥液的性质及处理方法也由原来肤浅的认识逐步上升到新的更高的境界,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技术观点为:

1)采用“生化+物化”工艺技术处理渗沥液,生化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降解、消除污染物,但受不可生化降解残余物存在的限制,一般仅可以达到三级排放标准。

2)直接采用“高压膜分离”工艺技术处理渗沥液,膜分离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分离水与污染物,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但由于膜分离处理不能降解、消除污染物,相应地会产生大量更难处理、处置的浓缩污水。

3)综合采用“生化+物化+膜分离”工艺技术处理渗沥液,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其中,生化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降解、消除污染物,膜分离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分离去除不可生化降解的残余污染物,但也会产生少量浓缩污水。

3.6.3 工艺技术比选

本工程渗沥液处理站工艺技术选择原则如下: 1)确保出水水质稳定,工艺技术先进、可靠;

2)选择国内有实际工程应用的工程设备,以降低工程技术风险; 3)尽量简化设施、设备配置,施工周期短,并方便运行管理; 4)力使处理设施电耗低,管理、维修方便,运转自动化程度高;

5)可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灵活调整运行方式XX参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处理装

45

第6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置XX构筑物的处理能力XX节约处理费用。

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为基准,将常见渗沥液处理工艺技术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对比,详见表8-6“常见处理工艺技术对比表”。

46

第8章 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8-6 常见处理工艺技术经济对比表

序 比较项目 工艺原理 处理效果 技 术 工程应用 运行特点 自控特点 施工特点 建设周期 建设投资 经 济 工程占地 运行费用 环 保 废物排放 臭气噪声 电磁物化法 利用电磁作用直接分解污染物质 能达一级标准 有试验性应用 工艺可调性好 电仪或人控 设备安装+土建 一般 一般 一般 (约1.5亩/100m3/d) 较高 (约30元/m3) 污泥量大 臭气小,有噪声 高压反渗透法 利用反渗透膜分离水XX污染物质 能达一级标准 有试验性应用 工艺可调性差 电仪或人控 设备安装+土建 一般 较高 很少 (约0.8亩/100m3/d) 较高 (约30元/m3) 产生超浓污水 臭气小,噪声低

普通生化法 利用普通生化作用去除污染物质 难达二级标准 有工程应用实践 工艺可调性差 电仪或人控 设备安装+土建 较长 一般 较多 (约2亩/100m3/d) 一般 (约15元/m3) 污泥量较大 臭气大,噪声高 复合生物反应器+低压反渗透法 利用高效复合生化作用XX膜分离去除污染物质 能达一级标准 有工程应用实践 工艺可调性好 水力自调自控 设备安放+土建 较短 一般 较少 (约1亩/100m3/d) 较低 (约20元/m3) 污泥量较小 臭气小,噪声低 47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6.4 工艺确定

按照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选择原则结合对常见渗沥液处理工艺技术的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复合生物反应器+低压反渗透膜处理法”在技术、环保、工程建设、运行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主要表现为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率高、剩余污泥少、无臭气污染,处理工艺流程简单,管理环节少,工程建设投资、运行费用相对较低,以及对水质、水量变化的强适应性。

本渗沥液处理站设计推荐采用“复合生物反应器+低压反渗透膜处理法”工艺技术。

3.7 渗沥液处理工艺设计

3.7.1 工艺流程

“复合生物反应器+低压反渗透膜”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 污水→1段复合生物反应器→2段复合生物反应器→生物沉淀→

→接触消毒→接触过滤→精密过滤→反渗透膜处理→出水

图8-1 工艺流程图

3.7.2 工艺过程及原理

1. 定深取水

大量实际监测表明,垃圾渗沥液调节池内不同水深位置的渗沥液水质有着很大区别,利用取水浮箱将取水头恒定漂浮于渗沥液调节池水面下一定的深度,无论调节池水面如何波动,取水泵都可以取到调节池水面下设定深度的渗沥液,而这一层渗沥液的水质是最好的。 2. 吹脱

垃圾渗沥液含有较高浓度氨氮,经过填埋体及调节池高度厌氧环境后,还会含有大量的消化气,设置吹脱设施,并可在原污水氨氮浓度过高时投加一定的碱进行辅助化学吹脱,可以有效地去除氨氮,消除消化气,以改善污水的好氧可生化性,同时还可以在进入好氧生化处理前对污水预充氧,以有利于后续的好氧生化处理。

48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吹脱工艺主要在吹脱塔进行,污水由淋水管洒向网状填料,污水自上而下流,空气自下而上上升,形成气液相逆流吹脱。 3. 生物反应器

高效复合生物工艺处理单元中共存有两方面的微生物种群:池体混合液中的悬浮活性污泥XX旋转滚筒式生物反应器表面生物膜上固定微生物共存,泥龄较短的异养微生物与泥龄较长的自养微生物集中于同一个系统内,池体内的好氧区、缺氧区与生物膜内层的缺氧、厌氧区共存,使得系统实现高效的有机物降解与氮、磷的脱除。

高效复合生物处理技术的核心部件是根据待处理水体特点而设计的滚筒式生物反应器,多个空心、带夹缝的滚筒沿轮轴圆周呈辐射状布置。反应器设置于生物接触池中,反应器根据水体中的含氧量按一定转速旋转,周期性地出没于水体中,起到为水体(本质上是为微生物)充氧XX保持水体中活性生物污泥与水体及其中的污染物的充分混合接触。靠反应器上附着的微生物XX池体内悬浮的活性生物污泥实现对水体中污染物的高效脱除。 4. 接触消毒

经过高效复合生物处理及沉淀处理后的渗沥液污水,其中可生物直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已被去除怠尽,残余有机污染物多为微生物无法直接降解的大分子物质XX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物,必须采用反渗透膜系统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才能达到较高的出水标准,但污水中含有的残余微生物、细菌等在进入膜处理系统前必须进行杀灭处理,以确保反渗透膜处理系统不发生生物堵塞,为此必须设置消毒工艺设施。 5. 接触过滤

经高效复合生物XX接触消毒处理后的污水含有大量的悬浮物XX胶体物质以及死亡微生物、细菌等,对于这部分物质的有效去除,有助于后续的深度处理,因而设置接触过滤处理工艺设施。

污水加药混合后,进入接触过滤池,滤层利用微絮凝XX接触吸附作用去除污染物,药物电解质水解形成极性水合离子,压缩胶体悬浮污染物粒子双电层,降低其ξ电位,使之脱稳而相互凝聚,滤层中已截留的凝聚体及滤料颗粒本身作为凝聚中心,在滤层中产生相当于高浓度的微絮凝作用,其结果是,污

49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中悬浮污染物颗粒被滤层有效地截获并纳留。同时,污水中悬浮污染物胶体颗粒在经过极性的有机或无机物颗粒滤层时,在静电作用下,悬浮污染物颗粒被滤料颗粒所吸附截留,其余无极性悬浮污染物颗粒在布朗运动作用下,当其与滤料颗粒充分接近时,范德华力使悬浮污染物颗粒被滤料颗粒吸附截留。 6. 精密过滤

经生化、物化处理后的污水中还会含有少量的残余微小悬浮物,为确保反渗透膜处理系统不发生污泥堵塞,必须设置精密过滤工艺设施,作为膜处理系统的保安预处理。 7. 反渗透膜

由于垃圾渗沥液污染物成份的复杂性,采用高强度好氧生化处理后,污水中仍有少量残余的溶解性污染物,当执行较高的排放标准时,必须设置膜处理工段,进一步去除少量残余的溶解性污染物。

对于经高强度好氧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沥液,可以选用反渗透膜或纳滤膜进行深度处理,本工程选用低压抗污染型反渗透膜处理系统。

反渗透膜处理原理为: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在反压差作用下,将污水中的水同污染物分离,在膜的一侧产生清水,而另一侧则产生浓缩污水。

3.7.3 工艺技术指标

“复合生物反应器+低压反渗透膜”工艺技术本身及其试验室试验XX工程运行经验表明,采用“复合生物反应器+低压反渗透膜”渗沥液处理工艺技术时,主要工艺技术控制指标为CODXXNH3-N,其它污染控制指标一般均优于CODXXNH3-N达标。

“复合生物反应器+低压反渗透膜”渗沥液污水处理系统各处理工段工艺技术控制指标详见表8-7工艺技术控制指标表。

50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8-7 工艺技术控制指标表

序 工段名称 指标 CODCr 1 吹 脱 BOD5 NH3-N CODCr 2 生物反应器 BOD5 NH3-N CODCr 3 生物反应器 BOD5 NH3-N CODCr 4 消毒过滤 BOD5 NH3-N CODCr 5 精密过滤 BOD5 NH3-N CODCr 6 反渗透膜 BOD5 NH3-N 进水 (mg/l) 12000 5000 1200 12000 5000 600 4800 1500 300 1900 600 120 1400 300 80 1000 240 80 出水 (mg/l) 12000 5000 600 4800 1500 300 1900 600 120 1400 300 80 1000 240 80 ≤100mg/l ≤ 30 mg/l ≤ 15 mg/l 去除率 (%) 0 0 40~60 50~70 60~80 40~60 50~70 60~70 50~70 10~30 10~30 20~40 10~30 10~30 0 ≥88 ≥88 ≥80 达一级 标准 达三级 标准 2段 1段 备 注 CODCr≤100mg/l 排放控制标准 BOD5≤ 30 mg/l NH3-N≤ 15 mg/l 总去除率≥98.75% 总去除率≥99.25% 总去除率≥98.50% 3.7.4 工艺设计说明

采用“复合生物反应器+低压反渗透膜”渗沥液处理工艺技术,所需主要工程设备为1座吹脱塔、2套高效复合生物反应器、1组精密过滤器、1组低压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组臭氧机组XX配电、自控装置等。 1. 取水装置

51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置用于垃圾渗沥液调节池定深度取水装置1套,包括取水浮箱、取水头、取水泵等,为成套设备。

型号:OT-L-100型

规格:D=300mm,h=0.5~0.8m 功率:0.75kW 2. 吹脱塔

设置垃圾渗沥液处理专用吹脱塔1座,包括吹脱循环水泵、吹脱风机等,为成套设备。

型号:OT-L-100型

规格:D=2000mm,H=6000mm

功率:2.25kW(其中:吹脱循环水泵1.5kW,吹脱风机0.75kW) 3. 复合生物反应器

设置高效复合生物反应器2套,包括生物反应器、减速机等,为成套设备。

型号:HEHB-8型

规格:D=8000mm,L=8000mm 功率:7.5kW/套 4. 臭氧机组

设置氧气源型高浓度臭氧机组1组,包括制氧机、臭氧发生器等,为成套设备。

型号:OT-O-100型 产量:100g/h 浓度:60g/Nm3 压力:0.05MPa 功率:10kW 5. 精密过滤装置

设置精密过滤装置1组,包括过滤水泵、精密过滤器、储水箱等,为成套设备。

型号:OT-F-100型

52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精度:1μ 压力:0.1MPa 功率:0.75kW 6. 膜处理装置

设置膜处理装置1组,包括反渗透泵、反渗透膜组、化学清洗装置等,为成套设备。

型号:OT-L-100型 去除率:≥90% 产水率:≥75% 功率:11kW

7. 药剂制备及投加装置

设置药剂制备及投加装置1组,包括溶药槽、投药泵、流量计等,为成套设备。

型号:OT-Y-50型 投量:0~50L/h 浓度:0~10% 功率:0.2kW

3.7.5 主要工程设施

采用“复合生物反应器+低压反渗透膜”渗沥液处理工艺技术,所需主要工程设施为1座综合处理池、1座综合机房XX1座污泥浓缩池。 1. 综合机房

综合机房用于设置精密过滤预处理装置、反渗透膜处理装置、药剂制备及投加装置、臭氧机组、配电箱及仪表控制箱等,建筑面积126m2,(21×6×3.5m),综合机房包括:

1)膜处理间:

膜处理间用于设置精密过滤预处理装置、反渗透膜处理装置、药剂制备及投加装置以及储存药剂,建筑面积54m2,(9×6×3.5m)。

2)配电及值班室:

53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配电及值班室用于设置配电箱、仪表控制箱,以及厕所、卫生间、值班等,建筑面积36m2,(6×6×3.5m)。

3)臭氧机间:

臭氧机间用于设置臭氧机组等,建筑面积36m2,(6×6×3.5m)。 综合机房配置设计详见附图4“综合机房平面图”。 2. 综合处理池

综合处理池是污水生化、物化处理的主要设施,为地上式水池,占地147m2(长×宽=21×7m),池深分别为4mXX4.8m,总池容为643m3,综合处理池包括的污水处理设施有:

1)高效复合生物处理池:

高效复合生物处理池用于设置高效复合生物反应器,池容为538m3,分为2格,每格池容为269m3,长×宽=8×7m,池深4.8m,分别设置1段、2段共2组高效复合生物反应器。

2)生化沉淀池:

生化沉淀池用于对复合生物处理池出水进行泥水分离,并设置生化污泥回流泵,池容为23m3,长×宽=5×1.5m,池深3m。

3)接触消毒池:

接触消毒池用于对复合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臭氧投加装置,池容为23m3,长×宽=5×1.5m,池深3m。

4)接触过滤池:

接触过滤池用于对生化处理、消毒处理出水进行过滤净化处理,池容为23m3,长×宽=5×1.5m,池深3m。

5)中间水池用于储存生化、物化处理过的污水,以备反渗透预处理及膜处理系统深度净化,池容为19m3,长×宽=2.5×2.5m,池深3m。

6)清水池用于储存膜处理过的清水,作为反渗透预处理及膜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站回用水池,池容为19m3,长×宽=2.5×2.5m,池深3m。 3. 污泥浓缩池

54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泥浓缩池用于接纳、储存、浓缩污水处理系统各设施、设备排出的剩余污泥,为地下式钢筋混凝土水池,占地9m2(长×宽=3×3m),池深3m,池容为27m3。

污泥浓缩池设污泥外排泵,污泥外排泵由污泥浓缩池液位控制。

3.7.6 工程材料

采用“复合生物反应器+低压反渗透膜”渗沥液处理工艺技术建设XX县垃圾场污水处理站,所需的工程材料主要有各种工艺填料、管道材料、阀门及配件、电线、电缆等。

污水处理站具体工程项目见下表8-8,主要设备及构筑物具体参数见工艺说明:

表8-8 工艺技术控制指标表

序号 一 1 2 3 4 5 6 7 二 1 2 三 1 四 1 2 3 4 分项名称 前处理及生物处理设备 取水装置 动态厌氧装置 吹脱塔 复合生物反应器 臭氧机组 回流污泥泵 药剂制备及投加装置 膜处理设备 精密过滤装置 膜处理装置 污泥及浓缩液处理设备 外排污泥泵 渗沥液处理站变配电设备 动力配电箱 照明配电箱 电线、电缆 室外照明 55

单位 座 套 座 套 套 台 套 组 组 台 台 台 项 项 数量 1 1 1 3 1 2 1 1 1 2 2 2 1 1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序号 五 1 2 3 4 5 六 1 2 3 4 分项名称 渗沥液处理站仪表及控制设备 监控计算机(配显示器) 彩色打印机 PLC就地柜 电磁流量计 液位开关 渗沥液处理所需的建、构筑物 综合处理水池 污泥浓缩池 吹脱塔基础 辅助用房 1 1 1 1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套 座 座 座 数量 1 1 1 1 2

56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4章 辅助工程

4.1 建筑设计

4.1.1 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4.1.2 综合楼设计

(1) 平面设计

本工程中设有一座综合楼,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主体两层,建筑面积860平方米,综合楼中首层设有餐厅,厨房,卫生间,化验室,办公室,值班室,二层设有办公室,宿舍,会议室。综合楼设计成单廊式。

(2) 立面设计

综合楼为平屋顶形式,外墙刷乳白色外墙涂料,并用浅驼色色带装饰,综合楼外门窗均做欧式门窗套,使综合楼整体造型典雅大方。

(3) 室内外装修

综合楼外墙刷涂料,内墙刷乳胶漆,卫生间,厨房处内墙粘面砖,楼地面面层为地砖。墙体材料为多孔砖。

4.1.3 其它建筑物设计

其它建筑物包括门卫及地磅房,仓库及机修间(合建),车棚,水泵房等建筑物。其中仓库及机修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体材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其余建筑物为砖混结构。建筑风格与综合楼相协调。

4.1.4 垃圾场建筑物一览表

本垃圾场建构筑物见下表:

57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7-1 垃圾场建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综合楼 小车库/仓库及机修 清水池及给水泵房 门卫 地磅房 柴油机房 占地面积 (m2) 430 203 108 36 47 21 建筑面积 (m2) 860 406 108 36 47 21 层数 三 一 一 一 一 一 结构 形式 砖混 框架 砖混 砖混 砖混 砖混 耐火 等级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防火 分类 戊 戊 戊 4.2 结构设计

4.2.1 设计原则

遵守国家现行规范,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地方标准,规范XX习惯做法。

4.2.2 设计依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002年局部修订条文)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4.2.3 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1) 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土主要为粉质粘土,灰、灰黄色,可塑~硬塑,湿,干强度高,低韧性。

(2) 水文地质条件

地水位埋深0.60~1.00米,属浅层潜水,该场地地下水、土对砼无侵蚀性。

(3) 地震效应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场地土类别II类,属于抗震有利地段。

4.2.4 结构设计

58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综合楼:二层砖混结构,基础形式为墙下条形基础。砌体材料:M10砂浆砌MU10多孔砖;混凝土标号:C25;设置构造柱及圈梁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圈梁为层层设置,构造柱除房屋四角及楼梯间设置外,于纵横墙交接处隔开间设置。

其他附属用房:包括仓库及机修间、门卫室、地磅房、水泵房,除仓库及机修间外,皆为单层砖混结构,基础形式为墙下条形基础。砌体材料:M7.5砂浆砌MU10多孔砖;混凝土标号:C25。仓库及机修间为单层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混凝土标号:C25。

地下或半地下构筑物: 以清水池为代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标号:C25。

4.3 给排水设计

4.3.1 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有: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4.3.2 给排水设计

水源:采用打井取水作为本工程的水源,设置清水池一座,将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池进行合建。设置水泵房,泵房内设置气压给水系统,负责对全厂的生产及生活用水进行供给。

(1) 生活用水

生活综合用水量按0.25 m3/人·班计算,每班8小时,每天一班,全厂用水人数按照30人编制考虑,用水量为7.5m3/d。包括职工淋浴用水,供热方式可采用太阳能或电热水器。 (2) 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仅为地面冲洗水,用水量为2 m3/d。 (3) 洗车用水

59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产用车冲洗用水2 m3/d。 (4) 道路喷洒及绿化用水

厂区内绿化用水可按1L/m2·d计算,每天绿化次数为1次,道路浇洒按2L/m2·d,每天浇洒次数为1次,道路、绿化面积总共23000m2,总用水量为43m3/d,考虑到三亚市雨季比较多,水量可酌情减少为20 m3/d。

(5)未预见水量取10%,水量为3.15m3/d。 (6)总用水量

根据以上计算,总的日用水量见下表:

表6-2 给水用量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合计 用水项目 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 厂区绿化及道路冲洒用水 洗车用水 未预见用水量 用水量m3/d 7.5 2 20 2 3.15 34.65 平均小时用水量m3/h 0.94 1 10 1 0.39 13.3 3、系统说明

在管理区内自打深井一口,设150m3清水池一座,再由给水泵加压后供生活、生产使用。消防用水平时也储存在清水池内,火灾时由消防车取用进行灭火,水池设置水位控制,保证消防水量。

4.3.3 排水系统

1、污水系统

生活、生产污水直接进入管理区污水管网,最终由吸污车抽排到填埋库区调节池,再与填埋区的渗沥液一并处理。

生活污水:水量是生活用水量的80%,6m3/d,经化粪池后进入污水管网。 生产污水:包括车辆冲洗水地坪冲洗水等,也由污水管网进行收集。 2、 雨水系统

雨水直接排入雨水收集系统,最终接入附近截洪沟。

4.4 电气工程

60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4.1 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外部条件资料,设计院相关专业提供的技术资料以及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性设计规范进行电气设计。

设计依据的主要设计规范如下: (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2-95 GB50054-95

(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5) 《建筑物防火规范》 版)

(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50055-93

GB50057-94(2000版)

GB16-87(2001

JGJ/T16-92

(7)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4.4.2 设计范围

本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区、填埋场、填埋场内管理区的各建构筑物的动力、照明、防雷、接地设计。

4.4.3 负荷等级

本工程除渗沥液处理站用电负荷为二级用电负荷外其余一律均按三级用电负荷设计。

4.4.4 供电电压等级及供电电源

为满足本工程用电需要,从附近10kV高压线路架空引来一回10kV线路进入管理区,再以电缆直埋形式引入厂用箱式变电所,作为全厂外部电源。

4.4.5 供电系统

本工程在管理区内设箱式变电所一座,从厂区外引来的10kV架空电源经箱式变电所变压器降压至~380/220V后,放射式配给各生产车间及辅助设施负荷。

4.4.6 备用电源

61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工程渗沥液处理站部分设备、消防报警系统、消防设备、事故照明、疏散照明等为二级负荷。为保证这些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在箱式变电所旁设应急柴油机发电机房一座,内设快速启动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当外部电源事故停电时,迅速启动备用柴油发电机,通过双电源切换装置使二级负荷迅速恢复供电。

4.4.7 无功补偿

为了改善供电质量,降低线路及变压器损耗,在杆上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设无功补偿电容器,集中对全厂负荷进行无功补偿,并要求全厂功率因数较低的灯具加装补偿电容,保证补偿后功率因数cosφ≥0.9。

4.4.8 电能计量

在箱式变电所变压器10kV进线侧设专用计量柜,对全厂电能损耗进行计量,高供高计。

4.4.9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

变电站内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采用TN- S系统。

4.4.10 照明设计

1. 照明系统说明

本工程照明系统采用低压~380/220V三相五线制供电。工作照明均采用~220V电源。为了保证安全,检修照明电压等级采用12~36VAC。 2. 照明灯具选型

综合处理车间室内照明采用节能灯、普通型XX防水防尘型荧光灯,部分房间采用防爆灯。办公楼、单身宿舍、门房、地磅房等办公及管理用房照明采用荧光灯XX白炽灯,走廊、楼梯照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声光延时控制;机修车间采用荧光灯;渗沥液设施、地磅房XX洗车台的室外照明及填埋场道路照明采用高压钠灯,以满足夜间生产XX生活需要;管理区室外部分照明采用庭院灯XX草坪灯,为夜间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的照度并美化环境。

4.4.11 电力线路敷设

62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变电所至其它子项的室外电源电缆均采用YJV22-1kV金属铠装电缆,电缆沟或电缆直埋敷设,电缆穿墙、横穿道路及与其它管道线路交插时穿镀锌钢管保护。

4.4.12 继电保护

(1) 10kV进线设过负荷及过电流速断保护; (2) 变压器低压侧出线设过电流速断保护;

(3) 低压用电设备及馈线电缆设短路保护及过载保护。

4.4.13 防雷与接地

本工程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保护设施,采用避雷带作为防雷接闪器,在场内建筑物屋顶沿女儿墙、屋檐、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设置避雷带,避雷带与柱内两根引下主筋可靠焊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建构筑物设总等电位联结,所有进出建构筑物的金属管道均应与之联结。所有配电柜(箱)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三孔插座的接地触头以及防雷接地均须与PE线可靠连接并保持良好的电气通路。

在接地网附近XX通道交叉处均采取降低跨步电压的措施。

4.5 自控仪表

4.5.1 设计依据

本工程自控系统遵循“集中管理控制”的原则,仪表自控系统遵循“工艺必需、先进实用、维护简便”的原则。

设计方案力求满足本工程的工艺特点,保证渗沥液处理场生产的稳定XX高效,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实现渗沥液处理厂的控制管理。主要的设计标准、设计规范如下:

(1)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2)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2000

(3) 《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 (4) 《控制室设计规定》 2000

63

HG/T20573-95

HG/T 20509-

HG/T20507-2000

HG/T20508-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 (6)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T20511-2000

GB50093-2002

4.5.2 设计范围

本工程涉及自控仪表的部分处地磅房监控外,只有污水处理部分:涉及工艺子单元有:粗格栅及进水提升水井、厌氧反应器、氨吹脱吸收塔、生物处理/滤池、过滤池、出水池以及各工艺单体之间的工艺管道等。

根据工艺生产流程及测控要求配置物位、流量、水质分析等仪表。 根据工艺XX设计运行要求设置自动控制、自动报警、安全保护装置。 仪表信号的传送XX显示、设备状态信号XX控制命令的传送。

4.5.3 设计方案

根据本工段测控对象特点,选取计算机控制方案(PLC+工控机)。该系统将所有测控信号引至污水场控制室PLC控制柜内的PLC控制单元,在PLC控制单元内集中检测控制,采集各设备的工艺参数,并进行分析处理。在工控机的CRT上动态显示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且将这些数据不断保存、更新。且可随机完成打印、报表、超限报表等工作。计算机还可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XX处理,为操作人员修改控制的指令提供数据依据。操作人员可通过工控机的鼠标或键盘发出控制指令。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处理为优化系统控制、提高经济指标提供可靠依据。

控制方式描述:

控制方式设计为:就地手动控制、远程遥控控制、自动控制,三种方式的控制级别由低到高为现场手动控制、遥控控制、自动控制。

现场手动控制:在现场控制设备上的“就地/远程”开头选择“就地”方式时,通过现场控制设备上按钮实现对设备的启/停、开/关操作。

遥控方式:即远程手动控制方式。现场控制设备上的“就地/远程”开关选择“远程”时,操作人员可通过仪表控制室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监控画面用鼠标或工业键盘选择“遥控”方式对设备进行启/停、开/关操作。

自动模式:现场控制箱选择“远程”方式,在控制室工控机上“自动/遥控”设定为“自动”。这时,设备的运行完全由控制系统根据工况及生产要求自动地完成对工艺设备的运行或开/关控制。

64

第8章 污水处理工程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放置于控制室内。

4.5.4 控制系统功能

(1) 控制系统采集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参数、电气参数及电气运行状态。 (2) 在CRT上显示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电气参数及电气运行状态。 (3) 设定工艺参数、调节重要工艺过程参数、控制工艺设备的运行。 (4) 完成数据处理、报警处理、数据统计、建立数据库、生成报表XX打印功能。

(5) UPS将保证突发停电后控制系统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

4.5.5 仪表及自控设备的选取

现场测量仪表(液位、流量、PH计、溶解氧)选用合资或独资企业产品或国内具有代理能力的进口产品,计算机控制系统选用技术成熟可靠产品。

总之,现场仪表及测控系统选用可靠、耐用、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来满足工艺需求。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