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分析化学》习题 下载本文

《分析化学》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 第七章 配位滴定法 第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参考答案

第二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

本章要点:

1. 误差;

2.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4.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5. 相关与回归。

本章目标:

1. 掌握误差的产生、种类、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2. 掌握有效数字的意义、表示方法及运算规则;

3.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值的取舍方法; 4. 了解相关与回归。

本章重点:

1. 误差的种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2.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和误差、精密度和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提

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有效数字定义、有效数字修约规则、运算规则以及在分析化学

中的应用;

4. 显著性检验方法和应用:t检验法、F检验法。

本章难点

1.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置信概率、置信区间; 2. t分布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t分布定义、真值、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含SO42-的试样用重量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要判断两人的分析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用哪一种方法:B

A.Q检验法 B. F 检验法 C. 4d法 D. t检验法 2. 可用于减少测量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方法:D

A. 进行对照实验 B. 进行空白实验 C. 进行仪器校准 D.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3.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C

A.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B. 使用天平时,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C. 砝码受腐蚀 D. 滴定时,不同的人对指示剂顏色判断稍有不同 4. 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 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B. 偶然误差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C. 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D. 偶然误差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 5.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是:B

A. 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高 B.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条件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条件 6. 下列变换正确的是:B

A. 10.00mL=0.0100L B. 10.5L=1.05×104mL C. 10.5L=10500mL D. 10.5L=1.050×104mL

7. 欲使滴定时的相对误差≤±0.1%,所取被测物质的量应使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为:D

A. 0~10mL B. 10~15mL C. 10~20mL D. 20mL以上 8. 今以酸度计测定某溶液的pH=9.25,该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是:C A. 4位 B. 3位 C. 2位 D. 1位

9. 对某试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得CaO的平均含量为30.6%,而真含量为30.3%,则30.6%-30.3%=0.3%为 :C

A. 相对误差 B. 相对偏差 C. 绝对误差 D. 绝对偏差

10. 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B

A. 0.1g B. 0.2g C. 0.3g D. 0.4g

11. 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其中硫的平均含量为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如3.15%)与此平均值之差为该次测定的D

A. 绝对误差 B. 相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12. 用25 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C

A. 25mL B. 25.0 mL C. 25.00 mL D. 25.000 mL 13. 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a=12.35,其Ka值应为:C

A. 4.467?10-13 B. 4.47?10-13 C. 4.5?10-13 D. 4?10-13 14. 不能消除或减免系统误差的方法是(D )。

A. 对照实验 B. 空白实验 C. 仪器校准 D.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15. 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用相同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数据,若欲判断两分析人员的分析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用下列哪一种方法:B

A.Q检验法 B. F 检验法加t检验法 C. F 检验法 D. t检验法 二、填空题:

1. 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差叫 误差 ,它是分析结果 准确度 的量度;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叫 偏差 ,它是分析结果 精密度 的量度。

2. 按照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下列计算式的结果应包括几位有效数字 四位 。

0.100?0(25.?001.52)

1.00?010003. 滴定管的读数常有±0.01mL的误差,则在一次滴定中的绝对误差最少为 0.02 mL。常量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应≤0.1%,为此,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必须控制在 20 mL以上。

4. 测量值越接近真实值, 准确度 越高,反之,准确度低。准确度的高低,用 表示。误差又分为 绝对误差 和 相对误差 。

5. 两质量不同的物体称量的绝对误差相等,它们的相对误差肯定 不同 。

6. 测定中的偶然误差是由 偶然的原因 引起的,可采取 控制测量次数 方式来减小偶然误差。

7.在弃去多余数字的修约过程中,所使用的法则为 四舍六入五成双 。 三、简答题:

1.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答:(1)偶然误差

(2)偶然误差

(3)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通过空白实验测定出空白值进行校正。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烘干试样再称量。 (5)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使用基准CaCO3。 (6)过失误差

(7)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正天平使两臂等长或更换合格天平。 (8)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正天平,更换合格砝码。

2. 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

答:误差的大小是衡量一个测量值的准确度的尺度,反映测量准确度的高低。误差越小,测量的准确度越高。精密度用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数值越小,说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它说明测定数据的再现性。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所测结果不可靠,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好,准确度才会高。 3.如果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 0.2mg,拟分别称取试样0.1g 和1g左右,称量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因分析天平(万分之一天平)称量的绝对误差为± 0.2mg 。故称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Er0.1g%??0.0002g?100%??0.2%0.1g1gEr%??0.0002g?100%??0.02%1g表明:对给定测定准确度的分析天平(绝对误差恒定),当称取的样品质量较大时,其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就较高;反之,称取的样品质量较小时,其相对误差就较大,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低。

4.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 ±0.02mL。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mL 和20mL 左右,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因滴定管的读数的绝对误差为 ± 0.02 mL,因此体积读数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Er2mL%??0.02mL?100%??1%2mLEr20mL%??0.02mL?100%??0.1 mL

5.下列数据各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1)0.0330; (2) 10.030; (3)0.01020; (4) 8.7×10-5; (5) pKa=4.74; (6) pH=10.00;

答(1)3位;(2)5位;(3)4位;(4)2位;(5)2位;(6)2位

6.用返滴定法测定软锰矿中MnO2 质量分数,其结果按下式进行计算, 问测定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答:按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0.80005?8.00?0.1000?10?3?)?86.942MnO2%?126.07?100%?75.56%0.5000( \\ 答:应以4位有效数字报出

7.用加热挥发法测定BaCl2·2H2O 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使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样0.5000g,问测定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答:按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8.两位分析者同时测定某一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均为3.5g ,分别报告结果如下:甲:0.042% ,0.041% ; 乙:0.04099% ,0.04201%。问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报告合理。因为在称样时取了两位有效数字,在结果计算公式中涉及乘除运算,按照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应该取两位有效数字。

9.有两位学生使用相同的分析仪器标定某溶液的浓度(mol/L),结果如下:甲:0.12,0.12,0.12 (相对平均偏差0.00% );乙:0.1243,0.1237,0.1240(相对平均偏差0.00%);你如何评价他们的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乙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因为从数据上看,甲的精密度(相对平均偏差0.00%)高于乙的精密度(相对平均偏差0.16%);然而,甲的测定准确度(测定的绝对误差:± 0.01)

H2O%?2H2O2?18.01?100%??100%?14.75oCl2?2H2O244.24

远低于乙的测定准确度(测定的绝对误差:± 0.0001);我们知道,精密度高只是准确度高的前提和保障,精密度高并不代表准确度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乙的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 四、计算题:

1. 标定浓度约为0.1mol/L的NaOH,欲消耗NaOH溶液20mL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2C2O4·2H2O 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 1%?若不能,可以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

解: 2NaOH + H2C2O4 == Na2C2O4 + 2H2O (a / b)= ( 1/ 2) 根据计算公式:

称量的相对误差为:

nNaOH?2nH2C2O4?2H2O(cV)NaOH?mH2C2O4?2H2OEr%?2mH2C2O4?2H2OMH2C2O4?2H2O?10000.1?20??126.07?0.13g2?1000?0.0002g?100%??0.15%0.13g因此,相对误差大于0.1% ,即不能通过精密称量0.13g 左右的H2C2O4·2H2O 作为基准试剂来标定0.1mol/L/ 的NaOH。

但可以通过增大称样量的方法予以改善,即通过精密称量质量为1.3g 左右的

H2C2O4·2H2O,在250mL容量瓶中定溶后用25mL的移液管移取25.00mL 进行滴定;或标准溶液采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基准物来标定。如改用KHC8H4O4为基准物。

2. 测定某铜矿试样,其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4.87%。24.93%和24.69%。真值为25.06%,计算:(1)测得结果的平均值;(2)中位值;(3)绝对误差;(4)相对误差。

3. 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W Fe2O3 表示),5 次结果分别为:67.48%,67.37%,67.47%,

67.43%和67.40%。 计算:(1)平均偏差;(2)相对平均偏差;(3)标准偏差;(4)相对标准偏差;(5)极差。

4. 解:对甲:

准确度: 精密度: 对乙:

准确度: 精密度:

x甲?39.12%?39.15%?39.18%?39.15%3甲Er%??甲?x???39.15%?39.19%??0.04%?甲x甲?100%??0.10%s甲x甲?100%?0.08%s甲??d(0.03%)2?(0.03%)2??0.03%n?13?139.19%?39.24%?39.28%?39.242iRSD甲%?x乙??乙?x???39.24%?39.19%?0.05%s乙?2d?i乙Er%??乙x乙?100%?0.13%(0.05%)2?(0.04%)2??0.05%n?13?1s乙x乙?100%?0.13%RSD乙%?显然,甲的准确度比乙高,甲的精密度也比乙高;即甲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比乙高。

u?x???5. 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为39.19%,若甲的测定结果(%)是:39.12,39.15,39.18;

乙的测定结果(%)为:39.19,39.24,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精密度以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之)。 解:(1)根据公式: 得: x=20.3 时:

x=20.46 时:

(2)u1=-2.5,u2 =1.5, 由表查得相应的概率分别为:0.4938,0.4332 则: P(20.30≤ x ≤20.46) = 0.4938+0.4332 = 0.9270

6. 现有一组平行测定值,符合正态分布(μ=20.40,σ2=0.042)。计算:(1)x=20.30 和x=20.46

时的u 值;(2)测定值在20.30 -20.46区间出现的概率。

7. 已知某金矿中金含量的标准值为12.2(克/吨),σ=0.2,求测定结果 > 11.6 克/吨的概率。

8. 对某试样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了150 次测定,已知测定结果符合正态分布N(43.15,

0.232)。求测定结果大于43.59%时可能出现的次数。

8.测定钢中铬的质量分数,5 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1.13%,标准偏差为0.022%。计算:

(1)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μ 的置信区间。

9. 测定试样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5 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34.92,35.11,35.01,

35.19 和34.98。(1)经统计处理后的测定结果应如何表示(报告n,x 和s)?(2)计算P=0.95 时μ 的置信区间。

10. 6 次测定某钛矿中TiO2 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58.60%,S=0.70%,计算:(1)μ 的置

信区间;(2)若上述数据均为3 次测定的结果,μ 的置信区间又为多少?比较两次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P 均为0.95)?

11. 测定石灰中铁的质量分数(%),4 次测定结果为:1.59,1.53,1.54 和1.83。 (1)用Q 检验法判断第四个结果应否弃去?

(2) 如第5 次测定结果为1.65,此时情况有如何(P 均为0.90)?

12.已知某清洁剂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标准值为54.46%,测定4 次所得的平均值为54.26%,标准偏差为0.05%。问置信度为0.95 时,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3. 某药厂生产铁剂,要求每克药剂中含铁48.00 mg.对一批药品测定5 次,结果为(mg/g):47.44,48.15,47.90,47.93 和48.03。问这批产品含铁量是否合格(P=0.95)?

14. 分别用硼砂和碳酸钠两种基准物标定某HC1 溶液的浓度(mol/L),结果如下:用硼砂标定: x1 =0.1017,s1=3.9×10-4,n1=4;用碳酸钠标定:x 2= 0.1020 ,s2=2.4×10-4,n2=5;当置信度为0.90 时,这两种物质标定的HC1溶液浓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5.根据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1)7.9936÷0.9967-5.02=? (2)0.0325×5.0103×60.06 ÷139.8=?

(3)(1.276×4.17)+1.7×10-4 – (0.0021764×0.0121) =? (4) pH=1.05,[H+]=?

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

本章要点:

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2. 沉淀重量法; 3. 重量分析的计算。

本章目标:

1. 掌握气化法的原理、电解法的原理、沉淀重量法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2. 熟悉沉淀重量法的计算;

3. 了解沉淀重量法中沉淀纯度的影响因素、沉淀类型与沉淀条件。

本章重点:

沉淀重量法原理: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沉淀的纯度及影响因素。

本章难点

1. 溶度积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2.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

一、单项选择题:

1. 使用均匀沉淀法的主要目的是:D

A. 防止混晶生成 B. 减少继沉淀 C. 使沉淀更加完全 D. 得到大颗粒沉淀 2. 根据重量分析对沉淀溶解度的要求,对于灼烧时不易挥发除去的沉淀剂,沉淀剂一般过量为:A

A. 20%~30% B. 10%~20% C. 20%~50% D. 50%~100% 二、填空题:

1. 沉淀重量法是 利用沉淀反应将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形式沉淀下来,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后,转化成具有确定组成的称量形式,称量并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

2. 电解重量法是 利用点解原理,使待测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析出,然后称重,电极增加的重量即为金属重 。 3. 沉淀的类型有 晶形沉淀 、 凝乳状沉淀 、 无定形沉淀 。

4.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 同离子效应 、 盐效应 、 酸效应 、 配位效应 。

5.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有 共沉淀现象 、 后沉淀现象 。 6. 换算因数是指: 在将沉淀称量形式的质量换算成被测组分的质量时,所要乘的系数称为换算因数F,亦称“化学因数”。其值等于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沉淀形式摩尔质量之比,若分子、分母中待测主体元素的原子数不相等,还应乘以适当的系数使其相等 。

7. 称量形式为Mg2P2O7,测定组分为MgSO4·7H2O的换算因素表达式是 2MgSO4?7H2O/ Mg2P2O7 。

8. 称量形式为(C9H6NO)3Al,测定组分为Al2O3的换算因素表达式是Al2O3/

2(C9H6NO)3Al 。 三、名词与术语:

1. 沉淀形式 2. 称量形式 3. 固有溶解度 4. 同离子效应 5. 盐效应 6. 酸效应 7. 配位效应 8. 共沉淀现象 9. 后沉淀现象 10. 均匀沉淀法

答:1.沉淀形式:往试液中加入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出来,所得沉淀称为沉淀形式。

2. 称量形式 :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之后所得沉淀。

3. 固有溶解度 :难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以分子状态或离子对状态存在的活度。 4. 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由于强电解质盐类的存在,引起沉淀溶解度增加的现象。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与沉淀组分相同的离子,以增大构晶离度,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效应。

5. 盐效应:由于强电解质盐类的存在,引起沉淀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酸效应: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6. 共沉淀现象:在进行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7. 配位效应: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构晶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剂时,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8. 共沉淀现象:在进行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9. 后沉淀现象:当沉淀析出后,在放置过程中,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漫漫在沉淀表面上析出的现象。

10. 均匀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使加入沉淀剂不能立刻与被测离子生成沉淀,然后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沉淀剂从溶液中慢慢地均匀的产生出来,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析出。这种方法称为均匀沉淀法。 四、简答题:

1. 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是什么?

试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出来所得的沉淀称为“沉淀形式”;将其过滤、洗涤、烘干、灼烧至恒重之后,得到“称量形式”。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重量分析中对二者各有其要求: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1)沉淀的溶解度要小;(2)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3)沉淀必须纯净;(4)应易于转变为称量形式。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1)沉淀的组成必须固定(符合一定的化学式);(2)沉淀应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3)沉淀应具有尽可能大的分子量。

2. 简述沉淀的形成过程,形成沉淀的类型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在难溶化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互相碰撞而形成晶核,其它构晶离子向晶核扩散并吸附于晶核(异相成核则为外来杂质微粒)之上,便逐渐成长为晶体。形成沉淀的

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类:晶型沉淀(0.1~1μm)、凝乳状沉淀(0.1~0.02μm)和无定形沉淀(<0.02μm)。形成沉淀的类型与沉淀自身的性质(临界均相过饱和比(Q 核/S))有关,也与沉淀制备条件有关。

对能形成晶型沉淀的难溶化合物, 若沉淀中控制较小的相对过饱和度、沉淀速度就较慢,异相成核将是主要的成核过程,如果体系中杂质含量极微,可获得较大的沉淀颗粒(即晶型沉淀)。

若沉淀中控制较大的相对过饱和度、沉淀速度就快,沉淀中异相成核与均相成核同时发生,所得到的沉淀颗粒就较小,即凝乳状沉淀或无定形沉淀。

3. 简述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答: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有:(1) 选择适当的分析程序;(2) 降低易被沉淀吸附的杂质离子浓度;(3) 选择适当的洗涤剂进行洗涤; (4) 及时进行过滤分离,以减少后沉淀;(5) 进行再沉淀;(6) 根据沉淀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沉淀条件;(7) 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如有机↓剂可改善↓的性质、使↓选择性提高,从而其纯度增大)。

4. 简要说明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答: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1) 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并加入沉淀剂的稀溶液;(2) 沉淀作用应在热溶液中进行;(3) 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沉淀剂;(4) 沉淀后对沉淀进行陈化。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1) 沉淀作用应在比较浓的溶液中进行,加沉淀剂的速度也可以适当快一些;(2) 沉淀作用应在热溶液中进行;(3) 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电解质;(4) 沉淀完毕立刻用大量热水稀释(使大部分杂质离子进入溶液以降低容易被吸附离子的浓度);(5) 沉淀完毕后,稀释并趁热过虑和洗涤,不进行陈化处理以防止后沉淀的发生;(6) 必要时进行再沉淀(以提高沉淀纯度)。 5. 均匀沉淀法有何优点?

答:均匀沉淀法制备沉淀,是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沉淀剂从溶液中缓慢、均匀地产生出来,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均匀析出。因而避免了局部过浓现象,沉淀在较低的相对过饱度下生成,产生的晶核较少,获得的沉淀常是颗粒较大、吸附杂质少、易于过滤和洗涤的晶形沉淀。

五、计算题:

1. 下列情况有无沉淀生成?

(1) 0.01mol/L Ca(NO3)2 溶液与0.01mol/L NH4HF2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2) 在0.01mol/L MgCl2溶液与0.1mol/L NH3-1mol/L NH4Cl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解: (1)因为混合后

所以0.01mol/L Ca(NO3)2 溶液与0.01mol/L NH4HF2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有沉淀生成。

(2)0.1mol/L NH3-1mol/L NH4Cl溶液的pH值为

所以,在0.01mol/L MgCl2溶液与0.1mol/L NH3-1mol/L NH4Cl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无沉淀生成。

2. 用BaSO4重量法测定SO42-含量时,以BaCl2为沉淀剂,计算等量和过量0.01mol/L加入Ba2+

时,在200mL溶液中BaSO4沉淀的溶解损失。

3. 计算下列各组的换算因数。

称量形式 测定组分 (1) Mg2P2O7 P2O5;MgSO4·7H2O (2) Fe2O3 (NH4)2Fe(SO4)2·6H2O (3) BaSO4 SO3;S

4. 称取过磷酸钙肥料试样0.4891g,经处理后得到0.1136g 的Mg2P2O4,试计算试样中P2O5 和P的质量分数。 解: 因为:

5.今有纯CaO和BaO的混合物2.212g,转化为混合硫酸盐后其质量为5.023g,计算混合物中CaO和BaO的质量分数。

F?2MP2?30.97??0.2783MMg2P2O7222.55F?m沉淀0.1136?0.6378P2O5%??100%??100%?14.81%m试样0.4891

6. 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约为36%,用重量法测定硫,欲得0.50g左右的BaSO4 沉淀,问应称取质量为若干克?

7.称取试样0.5000g,经一系列步骤处理后,得到纯NaCl和KCl共0.1803g。将此混合氯化物溶于水后,加入AgNO3沉淀剂,得AgCl 0.3904g,计算试样中NaCl的质量分数。 解:设NaCl的质量为xg,则KCl的质量为(0.1803 – x) g。于是

MAgClMNaClx?MAgClMKCl(0.1803?x)?0.3904143.35143.35x?(0.1803?x)?0.390458.4474.55解得: x = 0.0828g

NaCl%?0.0828?100%?16.56%0.50008. 测定硅酸盐中SiO2 的质量,称取试样0.5000g,得到不纯的SiO20.2835g。将不纯的SiO2

用HF和H2SO4处理,使SiO2以SiF4的形式逸出,残渣经灼烧后为0.0015g,计算试样中SiO2的质量分数。若不用HF及H2SO4处理,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多大?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本章要点:

1. 滴定分析法简介; 2.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 4. 滴定分析的计算。

本章目标:

1. 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和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方法; 2. 熟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 了解滴定分析的几种滴定方式。

本章重点:

1. 滴定反应类型:酸碱反应、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 2. 滴定反应条件;

3. 滴定方式: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和间接滴定; 4. 基准物质的条件; 5.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6. 滴定分析的计算:计算依据、浓度的表示方法。

本章难点

1. 滴定度的概念和应用; 2. 滴定方式的分类和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准溶液是:B

A. 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B.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C. 浓度永远不变的溶液 D. 只能用基准物质配制的溶液 2. 下列优级纯试剂哪个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D

A. NaOH B. H2SO4 C. KMnO4 D. K2Cr2O7 3.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B

A. 滴定管读数应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B.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应读到小数点后五位 C. 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时需用操作溶液润冼 D. 量瓶不能用来久储溶液 4. 滴定分析中,常用指示剂顏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这点称为:C A. 化学计量点 B. 突跃点 C. 滴定终点 D. 理论终点 5. 碱式滴定管不能装:A

A. 氧化性溶液 B. 碱性溶液 C. 中性溶液 D. Na2S2O3溶液 6. 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为:A

A. 物质的量浓度 B. 质量百分浓度 C. 当量浓度 D. 体积百分浓度 7. 用同一种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4和H2C2O4溶液,耗用的标准溶液体积相等,则FeSO4与H2C2O4两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为:A A. 2 cFeSO4 = cH2C2O4 B. cFeSO4 = 2 cH2C2O4 C. cFeSO4 = cH2C2O4 D. 5 cFeSO4 = cH2C2O4

8. 有0.400mol/L/的HCl溶液1L,欲将其配制成浓度为0.500mol/L的溶液,需加入1.00mol/L

的HCl:A

A. 200.0mL B. 400.0mL C. 100.0mL D. 300.0mL

9. 若某基准物质A的摩尔质量为100g/mol,用它标定0.1 mol/L/的B溶液,假定反应为A+B=P,则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应为:B

A. 0.1~0.2g B. 0.2~0.4g C. 0.4~0.8g D. 0.8~1.0g

10. 若某基准物质A的摩尔质量为50g/mol,用它标定0.2 mol/LB溶液,假定反应为A+2B=P,则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应为:A

A. 0.1~0.2g B. 0.2~0.4g C. 0.4~0.8g D. 0.8~1.0g 二、填空题:

1. 已知准确浓度的 标准 溶液,称为标准溶液。将 标准溶液 滴加到待测物中的操作过程称为 滴定 。滴定分析的滴定方式分为 直接滴定 法 、 返滴定法 、

置换滴定法 、 间接滴定法 。

2. 按化学反应类型的不同,滴定分析法可分为 酸碱滴定法 、 沉淀滴定法 、 配位滴定法 、 氧化-还原滴定法 。

3. 滴定误差是指 滴定终点与理论上的化学计量点不一致所引起的误差称为滴定误差 。

4.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 直接配制法 和 间接配制法 ;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有 基准物质标定

和 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比较标定 ;基准物质是指 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

5.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式为 n=m/M 。 三、名词与术语:

1. 滴定分析法 2. 标准溶液 3. 滴定 4. 化学计量点 5. 滴定终点 6. 滴定误差 7. 指示剂 8. 基准物质 1.

2.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3.

4.化学计量点: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按照 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相反为止,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5. 6.

7.

8.

基准试剂必须满足

如下条件:(1) 高纯度或容易制备成为高纯度(>99.98%)化合物;(2)组成与其化学式完全相符;(3)在空气中稳定、不受二氧化碳和氧的作用 ;(4) 最好具有大的式量M。

四、简答题:

1. 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是什么?

答:(1)反应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这是定量计算基础。

(2)反应要完全,无副反应,通常要求达到99%以上。 (3)反应速度要快,滴定反应要求在瞬间完成。

(4)有简便可靠的指示终点的方法。如适宜的指示剂或其他物理方法。

2. 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有何不同?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什么方法确定计量点的到达? 答: 化学计量点指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的点;滴定终点指滴定过程中,利用被滴溶液的顏色或电位、电导、光度等发生突变之点。 有仪器方法(如电位、电导、电流、光度等到方法)和化学方法(指示剂法)。

3. 作为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纯度要高,通常是纯度在99.95%-100.05%之间的基准试剂或优级纯度试剂。 (2)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3)性质稳定,称量时不吸湿,不吸收CO2,加热干燥时不分解,不被空气氧化等。 (4)最好具有较大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误差。

4.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有哪些方法?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答: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1)直接配制法(2)间接配制法 标定:(1)用基准物质标定(2)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比较标定

5. 下列标准溶液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EDTA K2Cr2O7 NaOH Na2S2O3 I2 HCl NaC KMnO4

答: K2Cr2O7 、NaCl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EDTA、NaOH、Na2S2O3、I2、HCl、 KMnO4 只能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6.下列各分析纯物质,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配制成标准溶液?如需标定,应该选用哪些相应的基准物质?H2SO4,KOH,邻苯二甲酸氢钾,无水碳酸钠。

答:因为H2SO4 和KOH 不能制备成基准试剂,而邻苯二甲酸氢钾和无水碳酸钠容易制备成为基准试剂。所以,H2SO4 和KOH标准溶液只能通过间接法配制,可分别选基准Na2CO3 或邻苯二甲酸氢钾(KHP)对其进行标定。而KHP和无水Na2CO3标准溶液可以用直接法进行配制。 五、计算题:

1. 配制浓度为2.0 mol/L下列物质溶液各5.0×102 mL,应各取其浓溶液多少毫升? (1)氨水(密度0.89 g/cm 3,含NH3 29%); (2)冰乙酸(密度1.84 g/cm 3,含HAc 100%); (3)浓硫酸(密度1.84g/cm 3,含H2SO4 96%)。

2. 欲配制cKMnO4 ≈ 0.020 mol/L的溶液5.0×102 mL,须称取KMnO4多少克?如何配制?

3. 应在500.0 mL 0.08000 mol/LNaOH 溶液中加入多少毫升0.5000mol/LNaOH 溶液,才能使最后得到的溶液浓度为0.2000 mol/L?

4.要加入多少毫升水到1000mL的0.2000 mol/L HCl 溶液里,才能使稀释后得到的HC1溶液对CaO的滴定度THCl/CaO=0.005000g/mL?

5. 欲使滴定时消耗0.10mol/LHC1 溶液20~25 mL,问应称取基准试剂Na2CO3 多少克?

此时称量误差能否小于0.1%?

6. 准确称取0.5877g 基准试剂Na2CO3,在1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溶液,其浓度为多少?移取该标准溶液20.00mL标定某HC1溶液,滴定中用去HC1溶液21.96mL,计算该HCl溶液的浓度。

7. 称取分析纯试剂MgCO3 1.850g 溶解于过量的HC1溶液48.48 mL中,待两者反应完全后,过量的HC1需3.83mL的NaOH溶液返滴定。已知30.33mL NaOH溶液可以中和36.40mL HC1 溶液。计算该HC1和NaOH溶液的浓度。

8. 称取分析纯试剂K2Cr2O7 14.709g,配成500.0mL 溶液,试计算: (1)K2Cr2O7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K2Cr2O7溶液对Fe 和Fe2O3的滴定度。

9. 已知1.00mL 某HCl 标准溶液中含氯化氢0.004374g/mL,试计算: (1) 该HCl 溶液对NaOH的滴定度THCL/NaOH;该HC1溶液对CaO的滴定度THCl/CaO。

10.在1.000g 的CaCO3试样中加入0.5100 mol/L的HC1溶液50.00mL,待完全反应后再用0.49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HC1溶液,用去了NaOH 溶液25.00 mL。求CaCO3的纯度。

11.用0.1018mol/L NaOH标准溶液测定草酸试样的纯度,为了避免计算,欲直接用所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mL)来表示试样中H2C2O4的质量分数(%),问应称取试样多少克?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本章要点:

1. 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2. 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3.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4. 酸碱指示剂; 5.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6. 滴定终点误差;

7.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本章目标:

1. 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反应、弱酸、弱碱能否被直接滴定的条件,指示剂变色原理及选择原则);

2. 熟悉平衡浓度、酸度、酸的浓度、分布分数等概念以及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 3. 了解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简单计算。

本章重点:

1.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强酸、一元弱酸弱碱、缓冲溶液; 2. 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

3. 滴定曲线:强酸强碱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指示剂选择原理; 4.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基准物质的选择、浓度的计算。

本章难点

1. 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2. 酸碱滴定终点误差。

一、单项选择题:

1. 选择酸碱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D

A. 滴定突跃范围 B. 指示剂顏色的变化和滴定方响 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D. 指示剂分子的摩尔质量

2. 用浓度为0.10mol/L的HCl滴定同浓度NaOH的溶液时,pH突跃范围是9.7~4.3。用浓度

为0.010mol/L的HCl滴定同浓度NaOH的溶液时,pH突跃范围是:D A. 9.7~4.3 B. 9.7~5.3 C. 8.7~4.3 D. 8.7~5.3 3. 按照质子理论,下列物质属于两性物质的有:C

A. H2CO3 B. 氨基乙酸盐 C. 氨基乙酸 D. 氨基乙酸钠 4. 下列各酸碱溶液的浓度均为0.10mol/L,其中可按二元酸碱被分步滴定的是C A. 琥珀酸(pKa1=4.16,pKa2=5. 60) B. 柠檬酸(pKa1=3.14,pKa2=6.39) C. 亚磷酸(pKa1=1.30,pKa2=6. 60) D. 联氨(pKb1=5.52,pKb2=14.12) 5. 以下溶液的浓度均为0.10mol/L,其中只能按一元酸碱被直接准确滴定的是:A A. 草酸(pKa1=1.22,pKa2=4.19) B. 联氨(pKb1=5.52,pKb2=14.12) C. 硫化钠(pKb1=-0.92,pKb2=6.76) D. 亚硫酸(pKa1=1.90,pKa2=7.20) 6. 下列各组酸碱对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D

A. H2+Ac-HAc B. NH3-NH2- C. HNO3-NO3- D. H2SO4- SO42- 7. H2PO4-的共轭碱是:B

A. H3PO4 B. HPO42- C. PO43- D. H3PO4+HPO42- 8. 某酸碱指示剂的KHIn=1.0?10-5, 从理论上推算其pH变色范围是:C A. 4 ~ 5 B. 5 ~ 6 C. 4 ~ 6 D. 5 ~ 7 9. 用0.2mol/LHCl滴定Na2CO3至第一等当点,此时可选用的指示剂是:C A. 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 D. 中性红 10. 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其pH值最高的是:B

A. NaAc B. Na2CO3 C. NH4Cl D. NH4Ac 11. 用已知浓度的HCl滴定相同浓度的不同弱碱时,若弱碱的Kb越大,则:B

A. 消耗的HCl越多 B. 滴定突跃越大 C. 滴定突跃越小 D. 指示剂顏色变化不明显 12. 用HCl标准溶液分别滴定某Ba(OH)2(c1)溶液和某NaOH溶液(c2),两者体积相同,若至终点时消耗滴定剂的体积相等,则c1 与c2的关系是:D A. c1 = c2 B. c1 =2 c2 C. c1 = 4c2 D. 2c1 = c2

13. 某弱酸型指示剂在pH 2.5时呈红色, pH 4.5时呈黄色 ,其离解常数约为:B A. 3.2?10-3 B. 3.2?10-4 C. 3.2?10-5 D. 3.2?10-6

14. 已知0.05mol/L一元弱酸HA溶液的pH =3.50,那么等浓度的一元弱碱NaA溶液的pH是:B

A. 10.50 B. 9.20 C. 9.00 D. 8.50

15. 一混合碱样,用双指示剂法滴定,滴至酚酞变色时,消耗HClV1mL,继续滴至甲基橙变色用去V2mL,若V2>V1>0,则碱样为:C

A. Na2CO3 B. NaHCO3 C. Na2CO3+NaHCO3 D. NaOH+Na2CO3 16. 由NaOH和Na2CO3组成的混合碱,用双指示剂法分析一定质量的样品水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消耗标准HClV1mL达到终点,接着加入甲基橙又耗同样浓度HClV2mL达到终点,则V1和V2的关系为:B

A. V1=V2 B. V1>V2 C. V1

17. 纯NaOH和Na2CO3固体按1︰3的物质的量溶于水中摇匀后,再用双指示剂法测定。已知酚酞、甲基橙变色时,滴入HCl标准溶液分别为V1和V2,则V1/V2为:D A. 2︰1 B. 1︰2 C. 3︰1 D. 1︰3 18. 下列溶液中不是缓冲溶液的是:A

A. 0.1mol/L NH4Cl + 0.2mol/L NaOH B. 0.1mol/L NH3 + 0.2mol/L NH4Cl C. 0.2mol/L NH3 + 0.1mol/L HCl D. 0.2mol/L NH4Cl + 0.1mol/L NaOH 二、填空题: 1.

写出浓度为c(mol/L)的NH4H2PO4溶液的(1)MBE

(2)CBE

;(3)

PBE

2. 在一元弱酸HA的水溶液中,已知δHA=3/4,则溶液中[H+]等于 3 Ka 。

3. HPO42-的共轭碱是

;HPO42-的共轭酸是

4. (NH4)2CO3水溶液的质子平衡式为 。

5.常用于标定HCl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 无水碳酸钠、硼砂

(至少写两种)。 6.

NaNH4HPO4

[H+]+[H2PO4-]+2[H3PO4]=[OH-]+[NH3]+[PO43-]

7.常用于标定NaOH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 草酸或邻苯二甲酸氢钾 (至少写两种)。

8. 已知H3PO4的pKa1=2.12,pKa2=7.21,pKa3=12.32,则其共轭碱的pKb1,pKb2,pKb3分别是 1.68;6.79;11.88 。

9. 现有下列各物质: H2O,H2C2O4,H2PO4-,HCO3-,C6H5OH,HS-,R-NHCH2COOH,它们的共轭碱依次为

OH-;HC2O4-;HPO42-;CO32- ;C6H5O-;S2-;R-NHCH2COOH; 。

10. 现有下列各物质:H2O,NO3-,HSO4-,S2-,C6H5O-,R-NHCH2COO-,它们的共轭酸依次为 H+;HNO3;H2SO4;HS-;C6H5OH;

R-NHCHCOOH 。 11. 强酸(碱)滴定一元弱碱(酸),cspKa(Kb)≥10-8 就可以直接准确滴定。如果用Kt表示滴定反应的形成常数,那么该反应的cspKt应为 cspKt ≥ 106 。

12. 用强酸(碱)溶液滴定强碱(酸)时,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质的的浓度均增大10倍,或都减小至原来的1/10,则相应的滴定突跃范围将向上、下两端各 增加 或 减少 一个pH单位。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

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 H++OH-=H2O

Kt?11??1.0?1014??[H][OH]Kw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t 最大,反应进行完全。当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大,滴定终点时过量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滴定突跃减小使终点检测困难,且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致使误差增大。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

2.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下述物质A的含量,当它们均按指定的方程式进行反应时,被测物质与H+的物质的量之比各是多少?

答:(1)因为: Na2CO3 ≈ CO32-≈ 2H+; 故 (a/t) =1/2

Al2(CO3)3 ≈ 3CO32- ≈ 6H+; 故 (a/t) =1/6 CaCO3 ≈ CO32- ≈ 2H+; 故 (a/t) =1/2

(2) 因为: Na2B4O7·10H2O ≈ B4O72- ≈ 2H+; 故 (a/t) =1/2

2B2O3 ≈ B4O72- ≈ 2H+; 故 (a/t) =1/1 4NaBO2·4H2O ≈ B4O72- ≈ 2H+; 故 (a/t) =2/1 4B≈ B4O72- ≈ 2H+; 故 (a/t) =2/1

3.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是什么?理论变色范围是什么?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什么? 答:变色原理:酸碱指示剂本身是在一种弱酸或弱碱,其共轭酸碱对有不同结构,从而呈现不同顏色;理论变色范围: pH= pKHIn±1;选择指示剂的原则:凡是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区域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以用来指示滴定的终点。

4. 试判断下列酸碱溶液可否直接准确滴定?如能,有几个pH值突跃? (1) 0.1mol/L HAc(HAc的Ka=1.75?10-5)

(2) 0.1mol/L H2C2O4(H2C2O4的Ka1=5.4?10-2,,Ka2=5.4?10-5) (3) 0.1mol/L NH4Cl(NH3?H2O的Kb=1.8?10-5)

(4) 0.1mol/L H3PO4(H3PO4的Ka1=7.5?10-3,Ka2=6.3?10-8,Ka3=4.4?10-13) 答:

(1) cKa>10-8,可准确滴定,一个pH突跃。

(2) cKa1>10-8,cKa2>10-8,Ka1/Ka2 < 105,可准确滴定,一个pH突跃。 (3) Ka= Kw/Kb =1.0?10-14/1.8?10-5 = 5.6?10-10,cKa<10-8,不能准确滴定。

(4) cKa1>10-8,cKa2≈10-8,cKa3?10-8,Ka1/Ka2 =105.1,Ka2/Ka3 = 105.2,可准确滴定,两个

pH突跃。

5. 试判断下列酸碱溶液可否直接准确滴定?如能,有几个pH值突跃? (1) 0.1mol/L NH3?H2O (NH3?H2O的Kb=1.8?10-5)

(2) 0.1mol/L 酒石酸H2C4H4O6 (H2C4H4O6的Ka1=1.04?10-3,Ka2=4.55?10-5) (3) 0.1mol/L NaAc (HAc的Ka=1.75?10-5)

(4) 0.1mol/L H2CO3 (H2CO3的Ka1=4.2?10-7,Ka2=5.6?10-11)

答:

(1) cKb>10-8,可准确滴定,一个pH突跃。 (2) cKa1>10-8,cKa2>10-8,Ka1/Ka2 < 105,可准确滴定,一个pH突跃。 (3) Kb= Kw/Ka =1.0?10-14/1.75?10-5 = 5.6?10-10,cKb<10-8,不能准确滴定。 (4) cKa1<10-8,cKa2<10-8, Ka1/Ka2 <105,不能准确滴定。 6. 试分析NaOH溶液(0.1mol/L)滴定HCl溶液(0.1mol/L)至pH=4.0和pH=9.0,终点误差为正还是负? 答: 负;正。

7. 计算一元弱酸的pH时,若采用最简式答: caKa≥20Kw同时ca/Ka≥500

四、计算题:

1. 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

(1) 2.0×10-7 mol/LHCl (2) 1.0×10-4 mol/LHCN (3) 0.10 mol/LNH4Cl (4) 1.0×10-4 mol/LNaCN (5) 0.10 mol/LNH4CN (6) 0.10 mol/LNa2S 解:

(1)因为 c=2.0×10-7=10- 6.699 < 10-6 所以,要使用精确计算公式:

[H+]2 –c[H+] – Kw =0

[H?]?Kaca,试述该公式使用的条件及含义。

(?2.0?10?7)?(?2.0?10?7)2?4?1.0?10?14[H]??10?6.622?pH?6.62 (2) Ka=7.2×10-10 =10 -9.14;因: c Ka =7.2×10-14 < 20 Kw, c /Ka > 500;

(3) Ka(NH4+) = Kw/Kb = 5.6×10-10 =10 -9.25

因为: cKa > 20 Kw, c/Ka > 500;所以,可以使用最简式计算。

(4)Ka=7.2×10-10 =10 -9.14;Kb=1.4×10-5= 10 -4.86

[H?]?cKa?Kw?1.0?10?4?10?9.14?1.0?10?14?10?6.54pH?6.54[H?]?cKa?0.10?10?9.25?7.42?10?6?10?5.13pH?5.13

因: cKb > 20 Kw, c/Kb =7.2<500;所以,使用忽略水解离的近似式计算。

[OH-]2 + Kb[OH-] – cKb =0

(?1.4?10?5)?(?1.4?10?5)2?4?0.0001?1.4?10?5[OH]??3.1?10?5?10?4.51 2?

pH?9.49(5)KaHCN=7.2×10-10 =10 -9.14; KaNH4+=5.6×10-10 =10 -9.25

因此可以使用两性物质[H+]计算公式:

(6)Ka1=10 - 7.24; Ka2=10 - 14.92;Kb1=10 0.92; Kb2=10 – 6.76;

b2因: cKb?20KW,??1[OH]

HCNKa(Kw?cKaNH4)?HCNKa?c?[H?]?HCN?Ka(Kw?cKaNH4)HCN?KaKaNH4c??6.29?10?10?10?9.20pH?9.202K2Kb2Kb1c?0.05,c/Kb1?500所以使用忽略水以及忽略二级解离的近似式计算: [OH-]2 + Kb1[OH-] – cKb1 =0

0.920.9220.92(?10)?(?10)?4?0.1?10[OH?]??0.12pH?13.002. 计算0.010 mol/LH3PO4 溶液中:(1)HPO42-,(2)PO43-的浓度。 解: 已知: Ka1=7.6×10-3, Ka2=6.3×10-8, Ka3=4.4×10-13 因为

2Ka2[H]??2Ka2Ka1c?2?6.3?10?87.6?10?0.10?3?0.05,Ka2>>Ka3,且cKa1=0.010×7.6×10-3>20KW,故磷酸的二、三级解离和水的解离均可忽略,可按一元弱酸来处理。

因为 c/Ka1=0.010/7.6×10-3<500,故按近似式计算: [H+]2 + Ka1[H+] – cKa1 =0

[H?]??Ka1?Ka1?4cKa122?7.6?10?3?(7.6?10?3)2?4?0.010?7.6?10?3??5.7?10?3mol/L2

[H2PO4-]=[H+] = 5.7×10-3 mol/L

3. 计算pH=1.00 时,0.10 mol/LH2S 溶液中各型体的浓度。

解: 已知H2S的Ka1=5.7×10-8=10-7.24,Ka2=1.2×10-15 = 10-14.92,当[H+] = 0.10 mol/L时:

2?[HPO4]??[H2PO4]Ka2[H?]2?[HPO4]Ka3?Ka2?6.3?10?8mol/L?Ka2Ka3[H?][PO]?3?4[H]?6.3?10?8?4.4?10?13?18??4.9?10mol/L?35.7?10[H2S]?c?H2Sc[H?]2??0.10mol/L?2?[H]?Ka1[H]?Ka1Ka2[HS?]?c?HS??2?cKa1[H?][H?]2?Ka1[H?]?Ka1Ka2?5.7?10?8mol/L[S]?c?S2??cKa1Ka2[H?]2?Ka1[H?]?Ka1Ka2?6.8?10?22mol/L4.20.0g 六亚甲基四胺加12 mol/LHCl溶液4.0 mL后配制成100mL溶液,其pH为多少?

解: (CH2)6N4+H+ ? (CH2)6N4H+ Ka=7.1×10-6

c(CH2)6N420.0?140.0?3?1.37mol/L104?10cHCl?12?4.0?0.46mol/L?3104?10由于体系形成(CH2)6N4-(CH2)6N4H+缓冲溶液,而且,其共轭酸碱对的分析浓度分别为: ca= 0.46mol/L cb = 1.37-0.46=0.91 mol/L

pH?pKa?lgcb0.91?5.12?lg?5.45ca0.465. 某一弱酸HA试样1.250 g 用水溶液稀释至50.00 mL,可用41.20mL 0.09000mol/LNaOH

滴定至计量点。当加入8.24 mLNaOH时溶液的pH=4.30。求:(1)该弱酸的摩尔质量;

(2)计算弱酸的解离常数Ka

解:(1)依题意有:1.25/M=0.09000×41.20×10-3 从而得:M = 337.1 g/mol

(2) 因此: cHA=(1.250/337.1×50.00×10-3)=0.07420 mol/L

当加入8.24 mLNaOH 时溶液时pH=4.30,体系形成缓冲溶液。此时,剩余酸的浓度以及生成共轭碱的分析浓度为:

ca=(0.07420×50.00-8.24×0.09000)/(50.00+8.24) = 0.05096 mol/L cb=(8.24×0.09000)/(50.00+8.24) = 0.01273 mol/L

从而有:pKa=4.90 Ka=1.3×10-5

6. 取25.00 mL苯甲酸溶液,用20.70 mL0.1000mol/LNaOH 溶液滴定至计量点。(1)计算苯甲酸溶液的浓度;(2)求计量点的pH;(3)应选择那种指示剂。 解:(1)依题意有: 25.00×cHA =20.70×01000;

则苯甲酸的浓度为: cHA=0.08280 mol/L

(2)当达计量点时,苯甲酸完全为苯甲酸钠,其浓度为: cNaA=(0.08280×25.00)/(25.00+20.70) =0.04530 mol/L cKb > 20 Kw, c/Kb >500

可以选择酚酞PP 为指示剂。

7. 计算用0.0100mol/L HCl 溶液滴定0.0100 mol/L NaOH 溶液至pH 4.0和pH 8.0的滴定终点误差。

解:(1)滴定终点pH 4.0 时,则

[H+]=10-4.0 mol/L [OH-]=10-10.0 mol/L cHCl=0.0100 /2 mol/L

[OH?]?cKb?0.04530?10?9.79?2.71?10?6?10?5.57pHsp?8.43TE%?[H?]ep?[OH?]epepcHX10?4.0?10?10.0?100%??100%?2.0%0.0050(2)滴定终点pH 8.0 时,则

[H+]=10-8.0 mol/L [OH-]=10-6.0 mol/L

8. 某试样中仅含NaOH 和Na2CO3。称取0.3720 g 试样用水溶解后,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0.1500mol/L/HCl 溶液40.00 mL,问还需多少毫升HCl 溶液达到甲基橙的变色点? 解: 设化合物中NaOH 为x mmol,Na2CO3 为y mmol,当以PP 为指示剂时,NaOH→NaCl;

而Na2CO3→NaHCO3;因此有:

x + y = 40.00×0.1500 = 6.000 mmol 40x +105.99y = 0.3750×1000 mg 解得: x = 4.000 mmol y= 2.000 mmol 故在MO 终点需要HCl 的体积为:

9. 粗氨盐1.000g,加入过量NaOH 溶液并加热,逸出的氨吸收于56.00 mL 0.2500 mol/L H2SO4中,过量的酸用0.5000 mol/LNaOH回滴,用去碱1.56 mL。计算试样中NH3 的质量分数。

解: 2NH4+ ≈ 2NH3 ≈ H2SO4 ≈ 2NaOH

TE%?[H?]ep?[OH?]epepcHX10?8.0?10?6.0?100%??100%??0.02%0.0050VHCl?2.000mmol?13.33mL0.1500mol/L[(cV)H2SO4?(cV)NaOH?(1)]?2?10?3?MNH32NH3%??100%ms[(0.2500?56.00?0.5000?1.56?(1)]?2?10?3?17.032??100%?46.22%1.000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

本章要点:

1. 概述;

2. 银量法原理及终点确定方法; 3. 应用与示例。

本章目标:

1. 掌握沉淀滴定法中三种的确定滴定终点方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 2. 熟悉沉淀滴定法的滴定曲线、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本章重点:

1. 沉淀滴定法滴定曲线: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

2. 指示终点的原理、方法和应用: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矾指示剂法和吸附指示剂法; 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本章难点

1. 三种指示剂应用的条件和对象; 2. 滴定方式的选择和适用范围。

一、 单项选择题:

1. 在pH=4.0 时用莫尔法测定Cl-的含量,分析结果 C

A. 正常 B. 偏低 C. 偏高 D. 难以判断 2. 用法扬斯法滴定海水中卤素的总量时,加入糊精是为了 D

A. 保护AgCl 沉淀,防止其溶解 B. 作掩蔽剂使用,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 C. 作指示剂 D. 防止沉淀凝聚,增加沉淀的比表面积 3. 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时,未加硝基苯或1,2-二氯乙烷,分析结果会 B

A. 偏高 B. 偏低 C. 正常 D. 无法判断 4. 若用莫尔法测定NH4Cl的含量,适宜的pH为 D

A. 6.5 < pH < 10.5 B. pH > 6.5 C. pH < 6.5 D. 6.5 < pH < 7.2 5. 用法扬斯法测定Cl-时,宜选用的指示剂为( C),测定Br- 宜选用的指示剂为(B )。 A. 甲基紫 B. 曙红 C. 荧光黄 D. 溴酚蓝 二、填空题:

1. Mohr法以 K2CrO4 为指示剂,滴定在中性或 弱碱性 性介质中进行;Volhard法以 NH4Fe(SO4)2 为指示剂,滴定应在 酸(HNO3) 性介质中进行; Fajans法用吸附 指示剂指示终点。

2. 硝酸银标准溶液应 棕色玻瓶中 保存;氯化钠基准物应 在干燥器中 保存。 3. 称取AgNO3基准物1.1180g,置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则物质的量浓度为 0.02631 mol/L 。

4. 0.5000gKIOx,将其还原成碘化物后用23.36mL 0.1000 mol/L AgNO3溶液恰能滴定到化学计量点,则x应为 3 。 三、简答题:

1. 什么叫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所用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作为沉淀滴定应的沉淀反应,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即反应能定量进行; (2)反应快速,不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3)有确定终点的简便方法。

2. 写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斯法测Cl- 的主要反应,并指出各种方法选用的指示剂和酸度条件。

答:(1) 莫尔法(Mohr):主要反应:Cl- + Ag+ = AgCl↓; 指示剂:K2CrO4;酸度:pH=6.0~

10.5 (当有NH4+,若其cNH4+<0.05mol/L 时:pH=6.0~7.2)。

(2) 佛尔哈德法(Volhard):主要反应:Cl- + Ag+(过量)= AgCl↓;Ag+(剩余)+ SCN-

= AgSCN↓;指示剂:铁铵矾;酸度条件:酸性(0.1~1.0mol/L 的HNO3 介质)。 (3) 发扬司法(Fajans):主要反应:Cl- + Ag+ = AgCl↓;指示剂:吸附指示剂(如荧光

黄…);酸度条件:pHmax=10,pHmin 取决于所用指示剂的pKa 的大小(荧光黄时为pH=7~10)。

3. 用银量法测定下列试样:(1) BaCl2;(2) KCl;(3) NH4Cl;(4) KSCN; (5) NaCO3+NaCl;(6) NaBr;各应选用何种方法确定终点?

答:(1)BaCl2:可用Volhard 法、或Fajans 法。 (2)KCl:可用Mohr、Volhard、或Fajans 法。 (3)NH4Cl:可用Volhard 法、或Fajans 法。 (4)KSCN:可用Volhard 法、或Fajans 法。 (5)NaCO3+NaCl:用Volhard 法。

(6)NaBr: 可用Mohr、Volhard、或Fajans 法。

4. 莫尔法中,铬酸钾指示剂的用量过多或过少对滴定有何影响?

答: 指示剂用量过多,滴定结果产生负误差;指示剂用量过少,滴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四、计算题:

1. 称取NaCl 基准试剂0.1173g,溶解后加入30.00mL 的AgNO3标准溶液,过量的Ag+需要3.20mL 的NH4SCN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已知20.00mL 的AgNO3 标准溶液与21.00mL 的NH4SCN 标准溶液能完全作用,计算AgNO3 和NH4SCN 溶液的浓度各为多少? 解: 设AgNO3 和NH4SCN 溶液的浓度分别为cAgNO3和cNH4SCN

20.00?cAgNO3?21.00?cNH4SCN

0.1173?1000?30.00?cAgNO3?3.20?cNH4SCN58.44解得: cAgNO3= 0.07448 mol/L; cNH4SCN = 0.07093 mol/L

2. 移取NaCl 试液20.00mL,加入K2CrO4 指示剂,用0.1023mol/L的AgNO3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7.00mL,求每升溶液中含 NaCl 若干克? 解: 依题意可知:cNaCl ×20.00=0.1023× 27.00 故:cNaCl=0.1381 mol/L

于是:每升溶液中含NaCl 的质量=0.1381×58.44 = 8.071 g/L

3. 称取银合金试样0.3000g,溶解后加入铁铵矾指示剂,用0.1000mol/L 的NH4SCN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3.80mL,计算银的质量分数。

解:依题意:nAg= nNH4SCN=0.1000 × 23.80 = 2.380 mmol

AgNO3%?nAgNO3?10?3?MAgNO3ms?100%2.380?10?3?107.9??100%?85.60%0.3000过量的Ag+用0.1185mol/L NH4SCN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6.50mL,计算试样中氯的质量分数。

4. 称取可溶性氯化物试样0.2266g 用水溶解后,加入0.1121mol/LAgNO3标准溶液30.00mL。

解: 依题意,与可溶性氯化物试样作用的AgNO3 的物质的量为:

nCl- = nAgNO3 - nNH4SCN = 0.1121×30.00×10-3 - 0.1185×6.50×10-3=2.593×10-3 mol nCl?MCl2.593?10?3?35.45Cl%??100%??100%?

ms0.226

40.57%5. 称取纯KIOx 试样0.5000g,将碘还原成碘化物后,用0.1000mol/LAgNO3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3.36mL。计算分子式中的x。

解:依题意:nKIO3 =nI-= nAgNO3 = 0.1000×23.36=2.336 mmol

0.5000?103?2.236(39?127?16x)解得: x = 3

第七章 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1. 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其钠盐; 2. 溶液中各级配合物型体的分布; 3. 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

4.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5. 配位滴定指示剂-金属离子指示剂; 6. 滴定条件的选择; 7.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本章目标:

1. 掌握EDTA滴定法的基本原理,能正确选择滴定条件; 2. 掌握指示剂变色原理;

3. 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 熟悉常用金属指示剂变色范围和使用条件。

本章重点:

1.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2. 配位滴定法滴定曲线: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pM; 3. 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应用条件、应用对象; 4.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基准物质、标定条件; 5. 滴定方式:滴定方式的选择、条件控制和应用范围。

本章难点

1. 配位反应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副反应类型、副反应系数的计算; 2. 滴定条件的选择:酸度的选择、掩蔽剂的选择。

一、 单项选择题:

1.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时,其配位比一般为A

A. 1︰1 B. 1︰2 C. 1︰4 D. 1︰6

2. 在Fe3+,Al3+,Ca2+,Mg2+混合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D

A. 沉淀分离法 B. 溶剂萃取法 C. 配位掩蔽法 D. 控制酸度法 3. 以FeCl3溶液滴定0.02000mol/LEDTA溶液,至化学计量点时它们的体积比是V FeCl3︰

VEDTA=2︰1 ,则FeCl3溶液的浓度(单位:mol/L)为B

A. 0.005000 B. 0.01000 C. 0.01500 D. 0.02000 E. 0.04000 4. 用EDTA测定K+不能利用下列哪种方式?A

A. 直接滴定法 B. 间接滴定法 C. 置换滴定法 D. 返滴定法 5. 现要用EDTA滴定法测定某水样中Ca2+的含量,常用于标定EDTA的基准物质应为A A. CaCO3 B. Na2CO3 C. Pb(NO3)2 D. Zn 6. 欲用EDTA 溶液连续滴定Fe3+、Al3+的含量,在下列哪个条件下进行可定量测定?D A. pH=2 时滴定Fe3+,pH=4 时间接滴定Al3+; B. pH=2 时滴定Al3+,pH=4时滴定Fe3+; C. pH=1 时滴定Fe3+,pH=4时滴定Al3+; D. pH=2 时滴定Fe3+,pH=4 时返滴定Al3+。

7. 某溶液中含Ca2+, Mg2+及少量Fe3+, Al3+,现加入三乙醇胺,并调节溶液pH=10,以EBT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此时测得的是C

A. Ca2+的含量 B. Mg2+的含量 C. Ca2+, Mg2+总量 D. Ca2+, Mg2+, Fe3+, Al3+总量 8. 和EDTA形成配位化合物稳定性最强的金属离子是C

A. Ca2+ B. Mg2+ C. Fe3+ D. Zn2+ 9. 当用EDTA为标准溶液滴定金属离子时,若不加缓冲溶液,则随着滴定进行,溶液的酸度值将A

A. 升高 B. 随被测金属离子的价态改变而改变 C. 降低 D. 不变 10. 配位滴定法测定铝盐药物的操作为:在试液中加入过量的EDTA,加热煮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法的滴定方式是A

A. 返滴定法 B. 置换滴定法 C. 直接滴定法 D. 间接滴定法 11. 用EDTA滴定Pb2+时,要求pH≈5,用于调节试液酸度的缓冲溶液应选C A. 一氯乙酸缓冲溶液 B. NH3-NH4Cl缓冲溶液 C. 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 D. HAc-NaAc缓冲溶液

12. 用EDTA滴定Ca2+, Mg2+,采用EBT为指示剂,少量Fe3+的存在将导致B A. 在化学计量点前指示剂即开始游离出来,使终点提前 B. 指示剂被封闭

C. 与指示剂形成沉淀,使其失去作用 D. 使EDTA与指示剂作用缓慢,使终点提前

13. 若以EDTA为滴定剂,滴定某金属离子M,现要求测定的相对误差≤0.1%,则滴定时应控制的酸度条件必须满足B

A. lgcM K'MY - lgαY(H) ≤ 6 B. lgcM K'MY - lgαY(H) ≥ 6 C. lgcM αY(H) - lg KMY ≥ 6

D. lgcM K'MY ≥ 6

14. EDTA与有色金属离子生成的配位化合物顏色是A

A. 顏色加深 B. 无色 C. 紫红色 D. 纯蓝色 E. 亮黄色 15. 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生成的配位化合物顏色是C

A. 顏色加深 B. 紫红色 C. 无色 D. 纯蓝色 E. 橙色 16. 在Ca2+, Mg2+共存时,在下列哪个pH下,可不加掩蔽剂用EDTA直接滴定Ca2+ ?D A. pH 2 B. pH 5 C. pH 10 D. pH 12 17. αM(L)=1表示C

A. 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B. M的副反应较小 C. M与L没有副反应 D. [M] = [L] 18. EDTA滴定金属离子,准确滴定(TE<0.1%)的条件是A A. lgcM K'MY ≥ 6

B. lg K'MY ≥ 6

C. lgcM KMY ≥ 6

D. lg KMY ≥ 6

19. EDTA配位滴定的直接滴定法,终点所呈现的顏色是D

A. 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顏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顏色 C. 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顏色 D. 上述B与C的混合色 20. 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 B A.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B. 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C. pH值愈大,酸效应系数愈大;

D.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愈大。

21. 用0.02000mol/L的EDTA溶液滴定含有0.1000gZnSO4(M=161.4g/mol)试样溶液时,耗去25.00mL,则试样中ZnSO4的含量为B

A. 99.00% B. 80.70% C. 40.35% D. 8.07% 22. 将0.56g含钙试样溶解成250mL试液,移取25mL试液,用0.02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耗去30mL,则试样中CaO(M=56g/mol)含量约为D

A. 6 % B. 12 % C. 30 % D. 60 % 二、填空题:

1. EDTA 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 乙二胺四乙酸;H4Y ,用符号 H4Y 表示,其结构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 Na2H2Y?2H2O ,其水溶液pH为 4.4 ,可通过公式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0.02 mol/L 。

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总是以 H6Y2+、H5Y+、H4Y、H3Y-、H2Y2-、HY3-和Y4-

等 7种 型体存在,其中以 Y4-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pH>10 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时,

配位比都是 1∶1 。

3. K/MY称为条件稳定常数 ,它表示 在有副反应存在的情况下 配

lgK/MY?lgKMY?lg?M?lg?Y 。

4. 配位滴定曲线的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 金属离子的分析浓度cM 和 配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K'MY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 K'MY值 越大,突跃 范围越大 ;在条件常数K/MY一定时, cM 越大,突跃 范围也越大 。

5. 在含有Ca2+, Mg2+及少量Fe3+, Al3+的混合液中,首先加入三乙醇胺掩蔽剂,然后调pH= 10.0 ,以EBT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则测定的是 Ca2+, Mg2+ 含量,掩蔽的是 Fe3+, Al3+ 离子。

6. 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MY 随着溶液的酸度而改变,酸度愈 小 ,K/MY

增大 ;配合物愈 稳定 ,滴定的突跃愈 大 。 7. 含有Zn2+和Al3+的试液,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的Zn2+的过程中,加入六亚甲基四胺是为了 控制试液的pH值 ;加入NH4F的作用是 掩蔽

剂 。

8. 用EDTA滴定相同浓度的Ca2+时,当条件稳定常数增大10倍时,则滴定突跃范围将增大 1 个pH单位。

三、简答题:

1. Cu2、Zn2、Cd2、Ni2等离子均能与NH3 形成配合物,为什么不能以氨水为滴定剂用配

位滴定法来测定这些离子?

答:虽然Cu2、Zn2、Cd2、Ni2等离子均能与NH3 形成配合物,但是它们均是稳定性较

小的MLn 型的逐级配合物(n=1-6),其配位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不高;而且,在很宽的[NH3]范围内逐级配合物没有一个确定的化学组成,使滴定反应失去计算基础。 2. 在配位滴定中,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怎么影响的?

答: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被测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cM和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MY。滴定曲线下限的起点,取决于被测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cM,cM越大,曲线的下限起点越低,突跃越大;滴定曲线上限的高低取决于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MY的大小,K′MY越大,曲线的上限越高,突跃越大,而K′MY值的大小,又与酸效应系数和配位效应系数有关,酸效应系数和配位效应系数越大,则K′MY越小,曲线的上限越低,突跃越小。 3. 为什么配位滴定必须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进行?

答:EDTA的选择性差,当M、N共存时,为选择性滴定M必须控制一定的pH值以消除干扰;每一M被滴定受pHmin和pHmax制约;指示剂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能使用;滴定时pH值降低,故应以缓冲溶液控制pH值。所以,配位滴定必须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进行。

4.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有什么特点? 答:

(1) EDTA具有广泛的配位性: EDTA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生成具有五个五元环螯合物,螯合物的稳定性高,配位反应的完全程度高;(2) 具6个配位原子,与金属离子多形成1 : 1配合物;(3) 配合物大多带电荷,水溶性较好;(4) 配合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金属离子的颜色,即无色M与EDTA配位,则形成无色MY螯合物,利于指示终点,有色M与EDTA配位,一股形成颜色更深的MY螯合物。

5.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

(1)在滴定的pH范围内,In本身的颜色与其显色配合物M-In的颜色应有显著的区别。 (2)显色配合物M-In应有足够稳定性(lgKMIn>4),且显色反应灵敏、迅速、可逆。 (3)“M-In”稳定性KMIn应小于“MY”稳定性,二者稳定常数应相差100倍以上:

lgK'MY - lgK'MIn>2

(4)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5)应较稳定、便于贮存使用,本身和MIn易溶水。

6. 配位滴定中,确定滴定液的滴定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的根据是什么?

答:最高酸度:使lgcM K'MY ≥ 6;最低酸度:不会使金属离子水解并产生沉淀的酸度。 五、计算题:

1. 用CaCO3 基准物质标定EDTA 溶液的浓度,称取0.1005gCaCO3 基准物质溶解后定容为100.0mL 。移取25.00mL 钙溶液,在pH=12 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以待标定EDTA 滴定之,用去24.90mL 。(1)计算EDTA 的浓度;(2)计算EDTA 对ZnO 和Fe2O3的滴定度。 1. 解:(1)

nCaCO3?nEDTAcEDTA?0.01008mol/L0.1005?1000?25.00?24.90?cEDTA100.09?100.0(2) 2Y ≈2 ZnO ≈ Fe2O3

根据滴定度定义:

2. 今有pH=5.5 的某溶液,其中Cd2+, Mg2+和EDTA 的溶液均为1.0×10-2mol/L。对于EDTA 与Cd2+的主反应,计算其αY 值。

解: 当Y 与Cd2+为主反应时,Y将会产生酸效应(pH)和共存离子(Mg2+)效应的影响。

TY/ZnO?cYMZnO?10.01008?81.38??8.203?10?4g/mL10001000TY/Fe2O3?cYMFe2O3?(1/2)1000?0.01008?159.69?8.048?10?4g/mL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