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本文

格尔木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10-21热度:5℃作者:曹鸿英 马洪琴

话题:教育学习

【摘要】农牧业的发展是格尔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格尔木农牧业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化和市场化体系滞后,农牧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农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及问题。要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促进作用,加大调整农牧区经济结构,加速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体制的转变。 【关键词】农牧业;产业化;农牧区オ

农牧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牧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把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牧业产业化作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已被社会所公认,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格尔木市农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低,只有1.29%,但对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保障作用,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实施,农牧业基础地位得以加强,现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定规模,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现了党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哺农,引导广大农牧民走向富裕,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基本理念。在新时期加大农牧产业化经营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格尔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格尔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格尔木市农牧区由四个乡和农垦集团公司组成。全市农牧区有农牧业人口34892人,2006年完成农牧业增加值5645万元,比上年增长3.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57.8元,比上年增长11.1%。

近几年来,格尔木市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加大扶持农牧民产业化工作力度,狠抓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使农牧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加大日光节能温室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培育农牧业龙头

企业,积极支持农牧业经济体制由单一种植和分户养殖向多元化及规模基地养殖体制的转型,格尔木市农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壮大。但同时也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化和市场化体系滞后,农牧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农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的矛盾及问题。 二、格尔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格尔木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路密度小,特别是牧区只有季节性道路;二是水利设施不完善,现有的水利设施建成的比较早,大部分已年久失修,渠道渗漏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资源利用率低,使农牧业缺乏发展后劲(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年底格尔木农村牧区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才达到45%,行政村通油路比重才达到20%);三是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畜牧业生产仍停留在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四是农牧机械化程度不高,农牧民的劳动工具主要依赖于手扶拖拉机,其它的机械设备利用的很少。 2、农牧业生态环境脆弱

格尔木农牧区海拔高,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加之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对自然灾害缺乏切实有效的预防手段,旱灾、霜冻、雪灾、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阻碍了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信息化和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格尔木农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农牧业信息网络建设、网络运行、信息采集加工、传递等软硬件环境都比较落后,广大农牧民接受的信息量少,对市场信息、农产品流通等行情掌握不够,农牧户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4、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格尔木农牧民大部分是从青海省海东等贫困地区迁移而来,文化素质低,科技普及难度大;部分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市场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农牧业延用传统生产方式比较普遍,经营粗放,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 5、农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牧区经济中一、二、三产业比重不合理,二、三产业发展滞后,阻碍土地流转,难以进行规模经营。农牧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需加大调整力度,以适应市场需求。农畜产品加工

业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只停留在初级加工上,无精细精深加工能力。种植业还不能适应市场,品种单一,特色产品少,有市场潜力的一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畜牧业优势品种发展缓慢,一些品种甚至出现退化。 三、格尔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发展农牧产业化是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格尔木的客观需要。今后,格尔木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应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提高农牧业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同时,还要以发展农牧区经济为核心,紧紧围绕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力,抓好基础设施、特色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关系到农村牧区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和农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围绕改善农村牧区干旱缺水状况,加强水利建设,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有计划的兴建一批水利工程,如格尔木东、西灌溉区及农田灌溉改造、扩建工程,牧区种草灌溉工程、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等;二是要加快设施农业和牧区“四配套”防灾基地建设,积极兴建日光节能温室、草场围栏、畜用暖棚和发展人工种草;三是加快道路建设和改造,提高村到乡的公路等级,使行政村、牧委会、定居点之间能够通机动车,实现通电、通水、通电话。 2、创造发展环境,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实施“龙头”工程,加快培育和建设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依靠“龙头”带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采取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制多种经营成份一起发展的原则,多种形式创办龙头企业;二是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通过合同契约、产销衔接、合作经营等方式,强化龙头与农户的利益连接;三是围绕全市蔬菜、养殖、粮食等主导产业,重点抓几个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成绩显著的农牧业产业化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一批专业村,实现规模化生产,以“小群体”带动大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农牧业产业经营发展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一要坚持以集贸市场为基础,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加快农畜产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农畜产品专业市场;二是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增强市场服务功能;要积极扶持个体私营运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的发展,鼓励多种形式联合与合作,

促进农畜产品流通;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区域性农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市场供需及价格信息;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健全市场交易规则,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形成一个开放的市场氛围[1]。

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促进作用

科技是提高农牧产业化经营的推动力,发展农牧产业化,必须加大“实施科教兴农”的力度,加强教育、科技、开发、引进、推广工作,在科技进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是要高度重视农牧民科技培训,提高对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推动作用。要围绕农牧产业化项目建设,每年实施农牧民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引导和带动农牧民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农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效增收;二是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搞产业化项目开发,提高科技含量,推动农牧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三是要倡导农牧科技服务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介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挥农牧业科技优势,技术入股,产权联结,兴办经济实体[2]。ィㄔ作者:曹鸿英 马洪琴)4、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储备后备力量

乡镇企业与农牧区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发展农畜产品转化的中间力量。要引导乡镇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机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上实现新的转变。要紧紧抓住在市场准入、税收、投融资、资源开发、人才等方面支持农牧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机遇,引导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广泛参与农牧业资源开发,鼓励农牧民从事农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努力拓展发展空间。

5、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够更好地联接和组织农牧民。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乡村建立专业协会等农牧区经济合作组织,争取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实现农牧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在发展条件好的乡村,鼓励农牧民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求入股,参与经营,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3]。 6、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

根据当地农牧业发展特色,积极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畜牧业比重、非农产业比重,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立专业化、区域化的农牧业生产基地,根据格尔木市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按照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