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卡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务卡的使用、报销、管理流程和手续对预算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后期指导,让其认识到公务卡制度的便利,从思想上接受公务卡,从而在公务消费时主动使用公务卡。使用公务卡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应充分认识风险,正确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结算,积极防范各种风险。例如,河南省已经对省级预算部门公务卡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在规定时间没能进行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单位,将暂停用款的审批和相关业务的办理。 (二)改善公务卡的使用环境,防范风险,拓展使用范围

公务卡在所有预算单位替代现金结算,需要一个顺畅、便捷的环境,原先现金能支付的所有范围都应能够使用公务卡进行支付。首先,代理银行要做好公务卡相关的硬件配套设施,加快相关产品的开发,完善公务卡支付系统,普及POS刷卡设备。另外,在偏远的地区要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扩大公务卡的使用范围,普及公务卡刷卡消费的相关知识。其次,要做好商家的工作,尽量做到安装POS机不会增加额外的成本,降低刷卡消费的手续费,甚至不收取手续费,增加公务卡的受理点。另外,银行应完善公务卡支付过程及后续的各种服务,保护好持卡人的个人信息,及时解决公务卡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增加持卡人使用公务卡的积极性,为公务卡的使用创造优质的环境。

使用公务卡不仅具有信用风险,还有道德风险,相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银行及相关部门应建立风险管理体

系,从技术手段、商户管理、内部控制等各方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另外要同公安部门、银监局等建立合作机制,注重预防,严加打击,防止非法转移资金等各种犯罪活动。

除了传统的行业,还应积极探索拓展公务卡的其他应用领域。例如持卡人在网上支付的交通费,也可以打印回执,便于持卡人向财务部门报销。

(三)在公务卡的使用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控制成本 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是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将市场竞争引入公费支出,才能保证每一笔支出得到应有的效果。对于预算单位大型的购买,必须引入市场招标机制,在所有能选择的采购对象中,选择物优价廉的采购对象,严格控制成本。对于个人的零星采购,必须做到了解市场情况,严格控制预算,绝对不允许10块钱能办成的事非要花20元钱才办好,对于超出预算的部分,需采购人员自行承担,这样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才能有效减少公费流入私人的腰包的现象。

(四)完善公务卡的监督管理体制,积极预防腐败 公务卡只是一种支付手段,对遏制腐败有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公费支出中的监管。首先公务消费必须有明确的标准,以要求公务员在消费过程中厉行节约,心中有成本,不浪费纳税人的钱。尽管公务开支烦琐,但只有提供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尺度才能对公费开支是否合理进行评判。例如,2013年4月,几十家中央部委公开了自己的预算,但是公布的预算中还存在很

多问题,透明度不够,很多预算没有时间表,公示中有的预算太过粗略。

其次,“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所有公费支出进行公示,让公费支出暴露在阳光下,真正做到让人民和媒体对公费支出进行监督,使公费支出一目了然。另外还有定期对各预算单位的公费支出进行审计,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对于进行不合理开支的人员进行追责,严重的可以警告、记过甚至撤职。对于没有出现违规现象的人员,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高公务人员节约开支的积极性。

最后,在公务卡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科学规范,只有附有有效凭据的开支才能报销,财务人员应注意核实每一笔消费支出的真实性,以及是否符合预算的要求。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公务卡系统对消费交易的有关信息进行审查,只有符合报销范围的公费支出才能够报销。另外,要及时进行报销,防止信用风险。 结论

我国的财政制度还不完善,公费消费奢靡现象严重,公务卡制度是我国规范预算单位公费支出的一项积极探索。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公务卡制度,使其更好地规范我国的财政开支,同时积极探索公务卡制度和其他方式的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腐败,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