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答案选A.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 56 的元素是金属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碱 B.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先排满 K 层再排 L 层、排满 L 层再排 M 层

C. 甲烷性质稳定,常温时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D. 同一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差一定是偶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序数为56的元素为Ba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Ba(OH)2是强碱,A选项正确; B.K层只含有1s轨道,L层含有2s和2p轨道,M层含有3s、3p和3d轨道,轨道能量3s>2p>2s>1s,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先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B选项正确;

C.甲烷分子中C原子为饱和碳原子,性质稳定,常温时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与非金属性无关,不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弱,C选项错误;

D.同一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差可能为2、8、18、32,均是偶数,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17.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某蒸馏水水样 pH=6,则该水样中一定掺杂或溶解了某些溶质

B. 相同温度下,中和等 pH 的氨水、NaOH 溶液,所需 HCl 的物质的量前者更多 C. 相同温度下,pH 相等的 NaHSO4、H3PO4 溶液中,水电离的 H+浓度相等 2 D. 氨水和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若溶液呈中性,则 c(SO42-)=c(NH4+)×【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温度未知,因此pH=6的蒸馏水也可能是中性,不能说明该水样中一定掺杂或溶解了某些溶质,A选项错误;

B.相同温度下,等pH的氨水、NaOH溶液中的OH-浓度相同,中和时所需HCl的物质的量也相等,B选项错误;

C.相同温度下,Kw相同,pH相等的NaHSO4、H3PO4溶液中H+浓度相同,则OH-浓度相等,溶液中的OH-为水电离出的OH-,水电离出的OH-和H+浓度相等,C选项正确;

的D.氨水和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若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H4)2SO4和NH3·H2O,且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H+)=c(OH-)+2c(SO42-),因此c(NH4+)=2c(SO42-),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A选项为易错选项,解答要正确理解温度不同,Kw不同,则溶液呈中性时pH不一定等于7这一知识点。

18.工业上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实验过程中取样测丙溶液的 pH 值,pH 试纸显红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 + 2e- = H2↑ B. 联合生产过程中需添加补充 Na2SO4 C. 离子交换膜 d 为阴离子交换膜

D. 每转移 0.1 mol 电子,产生 1.12 L 的气体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实验过程中取样测丙溶液的pH值,pH试纸显红色,说明并溶液呈酸性,电解过程中,OH-离子在a极放电,失去电子,所以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即气体甲为氧气,SO42-向阳极移动,则c为阴离子交换膜,产物丙为硫酸,则b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即气体乙为氢气,Na+向阴极移动,则d为阳离子交换膜,产物丁为NaOH,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A选项错误; B.电解过程中Na2SO4不断减少,所以联合生产过程中需添加补充Na2SO4,B选项正确; C.由上述分析,d为阳离子交换膜,C选项错误;

D.未指明标准状况下,不能准确计算产生的氢气的体积,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19.已知常温下氨气能与 CaCl2 固体结合生成 CaCl2·8N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垐?6NH3(s)+ 2NH3(g) 噲8NH3(s) ΔH < 0 A. CaCl2·? CaCl2·

B. 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来制备氨气,说明相对高温不利于 CaCl2 与氨气的化合 C. 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缩体加压能增加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有利于氨气的吸收 6NH3(s) CaCl2·c4NH3(s)+ 2NH3(g),He 气流可促进反应进行 D. CaCl2·【答案】C

【解析】

8NH3,反应放热,反应方程式为【详解】A.氨气与CaCl2固体结合生成CaCl2·

垐?CaCl2·6NH3(s)+2NH3(g)噲?CaCl28NH3(s),ΔH<0,A选项正确;

B.相对高温的条件下,不利于CaCl2与氨气的化合,因此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来制备氨气,B选项正确;

C.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缩体加压能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而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C选项错误;

D.He气流可带走生成的NH3,使得反应正向进行,可促进反应的进行,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20.设[aX+bY]为 a 个 X 微粒和 b 个 Y 微粒组成的一个微粒集合体,N(z)为微粒 z 的数量,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mol?1,则每 1 mol [A. C(石墨)+O2(g) = CO2(g) ΔH=-390 kJ·

11C(石墨)+O2(g)]完全燃烧放热 130 kJ 33B. Cu 与 1mol/L 的硝酸溶液充分反应,若生成 22.4 L 气体,则转移电子数为 3NA

22.4L C. 标准状况下 1.6g 氧气含分子数为 0.05NA,且平均每个 O2 分子的体积约为 NAD. 1 mol Cl2 与稀 NaOH 溶液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的溶液中 N(ClO?)+N(HClO)=1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根据1mol石墨与1molO2反应放出390 kJ的热量,计算出每 1 mol [热量;

B. 题干中未给出反应所处的条件,无法进行计算; C. 1.6g 氧气物质的量为

11C(石墨)+O2(g)]完全燃烧放出的331.6g=0.05mol,分子数为0.05NA,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

32g/mol0.05mol×22.4L/mol=1.12L,据此计算每个 O2 分子的体积;

D. 1 mol Cl2 与稀 NaOH 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aCl和NaClO,ClO-水解生成HClO,据此计算N(ClO?)+N(HClO)。

【详解】A. 1mol石墨与1molO2反应放出390 kJ的热量,因此每 1 mol [的热量为

11C(石墨)+O2(g)]完全燃烧放出331×390 kJ=130 kJ,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B. 题干中未给出反应所处的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因此无法进行计算,B项错误,符合题意; C. 1.6g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1.6g=0.05mol,分子数为0.05NA,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

32g/mol0.05mol×22.4L/mol=1.12L,因此每个 O2 分子的体积为

22.4L,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NAD. 1 mol Cl2 与稀 NaOH 溶液完全反应,ClO-水解生成HClO,生成NaCl和NaClO,因此N(ClO?)+N(HClO)= 1NA,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反应条件,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能根据气体的体积计算出其物质的量。 21.已知:CO2(g)+3H2(g)

CH3OH(g)+H2O(g) ΔH = - 49.0 kJ?mol-1。向3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物

质的量比为 3∶4 的CO2和H2,H2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min)变化如下表(T表示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1·min-1,且放出98 kJ热量 A. 在第I组在0~8 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 mol·

B. 第I组第10 min后,恒温,再充入1 mol CO2(g)和3 mol H2O(g),则v 正

C. 3 min时,保持T2,若对第II组加压使体积缩小2 L,重新达平衡后各组分浓度与第I组相同 D. 对比第I和第III组,在 0~4 min内,能说明H2的平均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第I组在0~8 min内H2的物质的量改变6.0 mol,则CO2的物质的量变化

2mol2.0 mol,CO2平均反应速率v(CO2)=2L=0.125 mol·L-1·min-1,A错误;

8minB. 第I组第10 min后,恒温,再充入1 mol CO2(g)和3 mol H2O(g),由于生成物H2O(g)浓度增大的多于反应物CO2(g)浓度的增大,则反应速率v 正

C. 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3 min时,保持T2,若对第II组加压使体积缩小2 L,体系的压强增大,尽管物质的量及容器的容积与第I组相同,但由于温度T1、T2温度不同,所以最终重新达平衡后各组分浓度与第I组不相同,C错误;

D. 第I和第III组的物质浓度与反应温度都不相同,因此不能说明H2的平均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