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曲线绳正法拨道方法 下载本文

的方法累计。

曲线整正计算表(点号差法) 表1-2 现倒 场累 测点 正计 矢 一 1 2 3 4 5 6 7 8 9 二 1992 1988 1967 1921 1865 178l 1674 1553 1430 现 场 正 矢 三 4 2l 46 56 84 107 121 123 125 126 133 128 125 122 13l 124 114 102 83 55 40 19 3 计 划 正 矢 四 3 2l 42 63 84 105 正 正累 半 矢 矢 拨 差 差计 量 五 六 l 0 4 1 1 5 七 0 1 2 7 5 3 3 1 -4 正 修计 修正 修差 修半 矢 正划 拨 正矢 正累 正拨 修 后正 量 后差 后计 后量 正 矢 八 -1 九 3 20 42 63 84 105 拨 后 正 矢 十五 ZH=1.015 HY=7.015 YH=16.825 HZ=22.825 注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1 l 4 -7 O 2 1 2 6 -1 -1 1 -1 -3 -4 -4 3 5 4 0 4 2 -4 -3 0 -4 -2 -1 O 0 1 3 9 8 7 8 7 4 O -4 -l 4 8 8 12 14 10 7 7 3 1 0 0 2 6 18 16 3 20 42 63 84 -7 -2 0 2 -2 0 l4 105 16 123 l4 125 8 0 126 126 123 -2 -2 126 -3 -5 126 -1 -6 126 126 126 O 7 2 123 -2 -1 125 -2 126 -1 126 126 126 O 7 2 1O 1305 11 1179 12 1046 13 14 15 16 l7 18 19 20 21 22 23 24 918 793 671 540 416 302 200 117 62 22 3 -6 -10 1 3 2 -16 -15 -12 -8 126 -2 126 8 126 126 -1 126 -1 126 -4 4 126 -4 -2 -10 126 5 3 1 16 126 16 127 24 126 28 120 20 101 14 14 6 2 0 80 59 38 18 2 1992 -12 +1 127 -9 -8 126 -2 101 80 59 38 17 2 1 3 126 -2 120 -6 lOl 80 59 38 18 2 1992 1 3 -4 2 1 l 120 -6 -5 -4 -13 -1 -17 -4 -5 -18 2 2 1 -3 -23 -l -26 +1 0 -27 ∑ 23745 1992 1992 +30 +l7 -30 -44 +29 +28 -29 -28 第六栏最后一测点的正矢差累计必为零,否则说明计算有误。 3、计算半拨量

某点的半拨量等于该点前所有测点正矢差累计的合计(不包括该测点)。因此,可按表1—2中第七栏箭头所示,用“平加下写”的方法计算。

半拨量的符号为正时,表示该测点应向外拨(上挑),半拨量的符号为负时,表示该测点应向内拨(下压)。

为了不使曲线两端直线发生平移,应使enn?1n?1?2?0?d0f?0,亦即必

须使最后一测点的半拨量为零。而在表1一2第七栏中,最后第23测点的半拨量为-27,这表示曲线终端直线要向内拨移(下压)2×27mm,显然,此方案是违背整正曲线的基本原理,必须重新修正计划正矢,以使最后一测点的半拨量为零,来满足曲线两端直线位置不变的要求。

4、使终点半拨量调整为零

终点半拨量不为零且数值不大时,通常采用点号差法对计划正矢进行修正。

从半拨量的计算过程可知,如果在某测点上,将计划正矢减少lmm,同时在其下边相距为M个点号的测点上,将计划正矢增加lmm(计划正矢在上一测点减lmm,在下一测点加lmm,简称“上减下加”),其结果,将使下一测点以后的各测点的半拨量增加1×Mmm。反之,如果在相距为M个点号的一对测点上,对其计划正矢进行“上加下减”的修正,其结果将使下一测点以后各测点的半拨量减少1×Mmm。

由于计划正矢的修正是在一对测点上进行的,修正值为lmm,且

符号相反,故不会影响曲线整正的原则,即?df保证使曲线两端直线方向不变的要求。

?0这一条件,仍能

以上调整半拨量的方法,是通过在一对相距为M个点号的测点上,各调整lmm的计划正矢,而使这对测点以后各测点的半拨量变化1×Mmm,由于M为这对测点的点号之差,故称此法为点号差法。

使用点号差法调整半拨量时需注意: (1)点号之差M值应尽可能地大。

(2)如果一对测点的调整量不足以达到所需调整的值时,可以酌情使用几对测点。

(3)选择测点时,应考虑该点计划正矢的修正历史,避免与曾经进行过计划正矢修正的点发生同号重复修正。

(4)“先加后减”的各对测点,最好安排在负半拨量最大的点号之后,“先减后加”的各对测点,最好安排在正半拨量最大的点号之后,以避免使某些点的半拨量增大,对拨道不利。

(5)曲线的始点和终点不要进行正矢修正,以保证曲线始、终点的半拨量为零。

(6)在修正值的正值与负值之间,最好间隔二个测点以上,以保证曲线的圆顺。

在表1—2的实例中,曲线最后一点的半拨量为一27,且负半拨量最大值位于最后一点,因此,用点号差法,以两对测点采用“先减后加”格式进行正式修正。将计划正矢修正值填入表1—2之第八栏。第九至第十二栏的计算方法与第四至第七栏相同。

第十三栏为拨量,其值为第十二栏中各点半拨量值的2倍。 第十四栏的值是用曲线上各点拨道量和拨后正矢的关系,即

?en?1??e'其目的是为了检查计算是否有误,fn?fn?en??n?1?计算的。

2??各测点的拨后正矢应与各点修正后的计划正矢(在第九栏)相吻合,否则应重新复核。

七、拨量修正

(一)正矢差累计的梯形数列修正法

在表1—2中,利用点号差法,通过修正计划正矢,重新计算正矢差和正矢差累计,以达到使正矢差累计的合计数为零的目的。

但是在点号差法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重复繁琐的计算,例如表1—2中第九、十、十一栏基本上是第四、五、六栏的重复计算。我们看到点号差法是为了将正矢差累计的合计数调整为零,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直接从修正正矢差累计入手。从表1一2的计算过程,可以找到直接修正正矢差累计的方法。在表1—2第八栏中,计划正矢在第2、第8测点各被修正一1,第15、第22测点各被修正+1,则第2,第8测点的正矢差(在第九栏)应各被修正+1,第15、第22测点的正矢差应各被修正一1,而其他各测点的正矢差不受影响(这可以从表1一2第五栏和第十栏的值相比较得到验证)。根据正矢差累计的“斜加平写”计算规律,可以得到直接修正正矢差累计的数列,如表1—3中的第四栏。因此,我们可以省略表2—12中第七、八、九、十栏,而直接用表1—3第四栏中的差累计修正数列,对正矢差累计进行修正。进而计算拨量。现将表1—2中的实例用正矢差累计的梯形数列修正法计算之,如表1—4。

计划正矢修正表 表1-3

测 点 一 计矢 划修 正正 二 正修 矢 差正 三 差修 累 计正 四 测 点 一

计矢 划修 正正 二

正修 矢 差正 三

差修 累 计正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