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曹妃甸新区(曹妃甸新城)总体规划 下载本文

2.2.2 面临挑战

2.2.2.1 环渤海的群雄并起给蹒跚起步的临港经济带来挑战

第三轮国家工业化推动的是整个东部沿海深水港的建设,尤其在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群雄并起的格局。而唐山南部沿海地区的临港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功能的完善和竞争力的塑造还面临着多种资源的制约,未来所面对的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1)港口功能有待提升

唐山港具有双港并存以及天然深水航道等多重优势,但目前仍旧处在港口发展的初级阶段:货种结构相对单一,以散货运输为主;服务范围也非常有限,以满足港区企业的运输需求为主。相对于基础雄厚的其他环渤海港口来说,唐山在迈向区域性综合大港的道路上只是刚刚起步。

唐山未来港口层级的跃迁也面临腹地制造业基础薄弱的制约。这是京津冀港口群面临的普遍困境,以原料输出为主、成品加工不足的腹地经济造成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缓慢,作为区域第一大港的天津港集装箱量2006年也仅达到700标箱,而以胶东半岛为直接腹地的青岛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1300标箱的水平。唐山港偏居一隅,处在大连和天津两大强港的夹缝中,在腹地竞争中处于不利,只能依托本地产业的多元拓展来逐步推动港口的升级。

(2)产业体系尚未完善

曹妃甸的建设虽然意义深远,但事实上只是通过国家级项目的入驻实现了高端产能替代低端产能的产品升级,而并没有真正改变唐山以基础原料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与成熟的世界级重工业基地相比,唐山在产业多元性上仍旧存在巨大差距:目前进入唐山南部的企业基本形成两大集群,以钢铁、石化和能源为主的核心产业以及以水泥、陶瓷和玻璃为主的配套产业,占南部工业总产值的83%;而浦项、横滨、休斯敦等地区,该类产业的产值比重都在45%以下。

(3)城镇功能蹒跚起步

从基础原料向中下游产业的多元拓展,以及包括贸易服务、技术研发等多种生产服务业的繁荣,是支撑世界级重工业基地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局限于基础原料产业,将使唐山南部遭遇港口升级和城市繁荣的需求瓶颈,无法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

2.2.2.2 经济发展相对粗放

曹妃甸新区的曹妃甸工业区和曹妃甸新城尚处在规划建设期,新区内的南堡开发区等区域的经济发展目前主要依靠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通过大量的投资实现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工业企业一般技术含量都比较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此外,“粗放发展”不仅仅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新区的一些地区、部门和行业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视了由此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2.2.3 产业集聚程度不够

曹妃甸新区的产业聚集比较缓慢,真正的大项目还比较少。工业方面,钢铁产业向曹妃甸工业区的聚集速度较为缓慢,石化工业尚未形成集约化发展。服务业方面,新区现有的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聚集,无法与新区的大工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农业方面,新区的农业产品档次较低,产业规模还有待扩大,农业距离产业化尚有一定差距,与农业相配套的加工、物流等产业还有待发展。 2.2.2.4 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新区的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周边地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滞后于产业项目发展。同时,与工业建设基础设施相比,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基础建设滞后,造成许多项目投资主题对曹妃甸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和希望,但一谈项目落地就感到困难重重。这是致使许多大项目、好项目不能及时在曹妃甸开发建设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对于已造地要开展“七通一平”建设。

2.3 资源条件

2.3.1 2.3.1生态资源条件 2.3.1.1 2.3.1.1生态特征评述

(1)新区内具有多样化、层次化的复合生态系统

曹妃甸新区现状生态系统主要为半自然的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构成由南向北(即由海及陆)分别为海洋生态系统、滨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滨海复合

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新区所辖海域。

滨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含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双龙河、

青龙河、溯河、小青河河口湿地,滨海滩涂、南堡盐田,十里海、八里滩海水养殖场。

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含:沙河、小戟门河、双龙河、青龙河、溯河、小青河流6条季节性自然河流,滦下输水干渠、滦南二排干、滦南第二泄洪道三条人工河道,五农场、九农场和十一农场的平原水库,七农场通港水库,十一农场落潮湾水库,淡水养殖场,芦苇沼泽、草甸沼泽和水稻田。

农田生态系统:沿海公路以北的基本农田及一般农田地区。 城市生态系统:现状主要指唐海县城。

本区最重要的生态资源是唐海湿地,唐海湿地具有较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价值,是“河北省独有,全国罕见”的自然景观之一,2005年9月20日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唐海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1064 hm2,湿地内有大面积的芦苇沼泽、草甸沼泽、滨海滩涂、虾池、鱼池、平原水库、水稻田、人工排灌渠道等。半封闭系统内,水生、陆生、两栖类动物种类繁多,尤其是鸟类,种类达到307种,构成一个综合的温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2)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具有典型冲积、滨海平原特征

曹妃甸新区地处渤海湾北岸,在冀东平原区的南部边缘,陆地形成较晚。其北部为滦河下游冲积扇的末端,成土母质为滦河冲积物。南部“海岸地貌”明显,是在渤海沿岸流、潮汐和生物作用以及入海河流的影响下形成的海退地。地表被新生代第四纪冲积、洪积和海相沉积物所覆盖,厚度为500-600米。全区地势平坦,总态势是由北向南缓缓降低,平均高程海拔(大沽高程)2.7m,从北部边缘到4.3米等高线中间地带,属冲积平原。地面坡度为1/2000-1/1000之间,有较明显的岗坡、洼地等地形变化,一般高差为20-50cm。 唐海县地貌类型分为三种类型: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潮间带滩涂。

曹妃甸新区土壤有盐土、水稻土和潮土三个土类,土壤机械组成为重壤土和粘土,土体含盐量在0.1-2.5%之间,属滨海以氯化物为主的盐渍土。

湿地内生长着面积广大的芦苇,每年有大量的苇叶沉入水中,土质肥沃,水质清新。

(3)曹妃甸新区南部动、植物生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

本区的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属于滨海复合型湿地类型,由潮间带滩涂、海滨微咸及咸水沼泽、鱼塘、虾池及浅水淡水库等构成,水域内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挺水和沉水植物及众多的鱼类,并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是鸟类南北迁移的重要中转站和部分鸟类越冬栖息地。

浮游植物4门107种,优势植物主要为绿藻、硅藻等。浮游动物包括3门51种,即原生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该区两个优势类型是原生动物和轮虫。

野生高等植物共有63科164属239种。植物优势种为芦苇,占植被总量的75%以上。哺乳动物6目11科17种。主要包括草兔、青鼬、黄鼬、獾、草狐、狸猫、刺猬、仓鼠、田鼠、貉、麝鼠。爬行类动物主要有黄脊游蛇、红点锦蛇、双斑锦蛇、虎斑颈槽蛇、壁虎。

鸟类资源丰富,现已发现鸟类17目52科30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9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41 种,207种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鸟类。候鸟占比例较大,占总数的85%,以夏候鸟和旅鸟为主。

鱼类种类众多,据统计,共18目57科124种,以鲤科为主要优势科,鲫鱼是优势种,此外还有鲤鱼、鳝鱼、泥鳅、草鱼、青鱼、鲶鱼、虾虎鱼、麦穗鱼、黄颡、鲢鱼、鳙鱼。

本区两栖类动物主要有青蛙、中华大蟾蜍,主要分布在平原水库及其农田耕地周围。甲壳类17目22科49种,以东方对虾、河蟹为主,昆虫10目75科286种,以鞘翅目、双翅目为主。 2.3.1.2 2.3.1.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地下水漏斗及地面沉降形势不容乐观

曹妃甸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在区域上基本为分散开采方式,但在唐海县城内则是高度集中开采,占全县总开采井数的10%的开采井,采水占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