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学习指导练习题 下载本文

224.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25.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

226.在一个经济体中影响家庭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

227.根据总需求曲线可知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228.投资减少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229.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230.在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社会中自发消费为5000亿元,投资为30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均衡产出为Y=(5000+3000)/(1-0.8)=40000亿元

231.若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232.居民消费倾向总是小于1 233.边际储蓄倾向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 234.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两者之和为1

235.平均消费倾向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236.决定引致消费的因素是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237.从储蓄函数可知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收入增加

238.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指的是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239.消费和投资的增加将导致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240.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241.从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知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消费减少

242.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243.IS曲线表示满足储蓄和投资均衡关系

24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和利润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245.利率是影响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杠杆,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水平的提高会使国民收入降低 246.自然失业率是摩擦性失业率 245.某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归类为失业

246.周期性失业原因是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247.奥肯定律失业率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248.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18%降到12%,这一措施属于一项财政收入政策

249.当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首先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加政府收入

250.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实现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可以采取财政措施是减少财政支出 251.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

252.若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完全相同时,国民收入水平会增加

253.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增加消费

254.税收减少1000亿元的财政政策措施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

255.税收是宏观经济内在稳定器

256.若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的措施

257.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

258.财政赤字会增加的是经济衰退时期 25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越低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260.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提高贴现率

261.若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储备将会变得不足 262.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263.若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意图是降低利息率水平

264.政府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将会导致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265.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增加贷款

266.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发生的变化是货币供给量减少和利率提高

267.若要实施扩张型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降低再贴现率

268.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政策的是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

26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270.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赤字状态时一般来说要采用的策略是增加出口

271.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则是复式记账原理

272.若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该国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增加

273.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方程度的指标,一般是指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274.I+G+X+N=S+T+M+F是作为开方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275.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贬值将会有利于中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276.若一国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它指的是出口小于进口 277.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专利权交易属于资本和金融项目 278.不考虑其他因素从纯经济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279.若一国经济当初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大幅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280.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方经济中一国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281.决定长期实际汇率水平的基础是购买力平价水平 282.美元的汇率实行的是直接标价法

283.假定一国非充分就业拥有足够的闲置生产资源则通过本国货币贬值会使当期贸易收支不确定

284.一国实际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国净出口将减少

285.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286.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属于通货膨胀 287.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

288.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这种情况属于存在着隐蔽的

通货膨胀

289.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对债权人不利,对债务人有利

290.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291.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采取的措施是控制货币供应量

292.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293.一般而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294.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则此时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型

295.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一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296.菲利普斯曲线想要表达的基本含义是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297.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只能是提高失业率

298.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储备率 299.经济周期中长周期是康德拉耶夫周期 300.将技术进步看作是内生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的是罗默的经济增长模型

301.乘数-加速数原理用于解释经济周期根源

302.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303.经济波动的最直接原因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一致 304.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最直接的原因是总供给不等于总需求

1.变量数据分类数据只能用来区分事物不能用来表明事物间的大小优劣,数值型数据的计量功能要大于分类数据的顺序数据,在统计学研究中对数值型数据的研究是定量分析的主要内容

2.定性变量包括职业,教育程度

3.定量变量包括天气温度,上证指数,市场上的蔬菜价格,工厂每月生产的产品数量,某地区历年人口数

4.观测数据包括某十字路口一天内通过的机动车数量,北京市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数据 5.统计学是用来处理数据的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在现在社会中几乎所有领域都会应用到统计学,统计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有时也会被滥用

6.顺序数据的数据可以用来区分事物,用数值表示也可以用文字表示,本质上是定性数据中的一种

7.分类变量数据没有数值特征,是一种定性数据 8.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可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9.实验法,统计调查可视作数据的直接来源

10.普查的特点是一种全面调查,是一次性专门调查,工作量较大,所需时间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

11.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样本单位按随机原则抽取,会存在抽样误差,能够根据部分调查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所有被调查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取 12.搜集数据的方法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统计报表

13.在实际调查中抽样的方法主要有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 14.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可以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详实的统计资料,容易受到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

15.概率抽样一般包括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

16.推断统计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17.直接来源的数据包括某公司通过入户调查得到的居民家庭消费数据,通过与某重点大型企业相关人员座谈得到的企业销售数据

18.搜集统计数据的方法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统计报表

19.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可以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容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影响,必须同其他调查结合起来使用才能避免出现片面性

20.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适用于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

21.统计报表是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可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内容包括表式和填表说明

22.百分比,中位数,众数等指标能反映定性数据的集中趋势 2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指标能反映定量数据的集中趋势 24.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都是用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易被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实际中用的也较多,当数据为

偏态分布时使用众数和中位数的代表性较好

25.极差容易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不能准确的反映数据的分散程度,标准差的大小会受到数据本身数值大小的影响,标准差相同的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可能不同

26.定性数据的图形表示方法饼图主要用于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研究,条形图的高度或长度来表述数据的多少,环形图能够表示多个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

27.定量数据的图形表示方法直方图横坐标代表变量分组,纵坐标代表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折线图利用线段的升降来说明数据方向变动,散点图可以用来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8.定性数据的图形表示方法一般有饼图,条形图,环形图 29.定量数据的图形表示方法一般有直方图,折线图,散点图,茎叶图,箱线图

30.组距是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组上限与组下限之差

31.确定组距时要考虑各组的划分是否能区分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差别,要能准确清晰的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在研究的现象变动比较均匀时可采用等距分组,不均匀时采用不等距分组

32.统计表组成部分包括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表外附加

33.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可以用来考查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 34.对于定性数据反映其集中趋势的数字特征有比例,百分比,中位数,众数

35.对于定量数据反映其集中趋势的数字特征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6.对于定量数据反映其离散程度的数字特征有方差,标准差,极差

37.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从信息量上看平均数提供的信息要比中位数和众数多,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和众数具有统计上的稳健性,当数据为偏态分布时使用众数和中位数的代表性较好,三者都可以用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38.对于一组数据1.2.3.3.3.4.4.7.7均值为3.78,众数为3,极差为6 39.平均数可以反映某一事物的平均水平,对未分组数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x=nEi=1xi/n,对于分组数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x=nEi=1xifi/nEi=1fi

40.方差与标准差标准差越大表明各个观测值分布的越分散,集中程度越小,方差和标准差均有量纲

41.标准分数可以用来测定某个数据在该组数据中的相对位置,是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

42.饼图,条形图,环形图既可用于定性数据也可用于定量数据

43.总体参数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比例 44.样本统计量包括样本比例,样本均值,样本方差 45.在参数统计量中统计量的标准误差可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距,衡量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

46.由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有点估计,区间估计 47.常用的点估计有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用样本比例估计总体比例,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48.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49.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量,一致估计量 50.样本比例是总体比例的无偏估计量,一致估计量

51.在对总体进行区间估计时需要考虑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是否已知,用于估计的样本是大样本还是小样本 52.决定样本量大小的因素有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允许的估计误差

53.计算样本容量如果总体比例的值未知可以用样本比例来代替,取总体比例值为0.5使得π(1-π)达到最大

54.小概率事件是指在一次事件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一般称为显著性水平用a表示,取值为0.05,5%

55.假设检验的第一步要提出原假设,零假设,备择假设,备选假设

56.检验统计量一般包括z统计量,t统计量 57.假设检验可能犯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 58.在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采用什么检验统计量取决于所抽取的样本是大样本还是小样本,还需要考虑总体是否为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是否已知

59.大样本情况下总体均值检验的统计量可能为z=(x-u)/a/`n,z=(x-u)/s/`n 60.小样本情况下总体均值检验的统计量可能为z=(x-u)/a/`n,t=(x-u)/s/`n 61.总体比例假设检验的基本形式有H0:π=π0,H1:π≠π0;H0:π≥π0,H1:π<π0;H0:π≤π0,H1:π>0 62.回归方程和相关条件符合实际的是y=-5-3.8x,r=-0.94;y=-20+40x,r=0.95;y=-40+1.6x,r=0.89 63.现象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关系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支出也会增长,广告支出越多商品销售额也会受到影响,单位产品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变动关系

64.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线性关系的方法有绘制相关表,绘制散点图,计算相关系数,对现象进行定性分析

65.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直线相关,非线性线相关

66.对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说两变量之间必须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回归方程式据以利用自变量的给定值来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平均可能值,可能存在着y依x和x依y的两个回归方程,确定回归方程时尽管两个变量也都是随机的但要求自变量是给定的

67.可用来判断现象相关方向的指标有相关系数,回归系数 68.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属于单相关,负相关

69.相关系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变异程度

70.相关系数r的数值可为正值,可为负值,可等于-1,可等于1 71.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有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现象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72.回归分析的目的有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

73.在直线回归方程中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

74.经测定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单位成本(元)与产量(千件)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88-3x,这表示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85元,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3元,当单位成本为79元时产量为3000件

75.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

76.当两个现象完全相关时,r=1,r=-1,Syx=0统计指标值成立 77.估计标准误差的作用是表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

78.相关系数数值大小表明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程度的高低,和估计标准误差数值成反比

79.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额e需满足E(e)=0,cov(ei,ej)=2a,i=j,0,i≠j

80.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91则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是正相关,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进行检验时使用t检验

81.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中对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时需进行F检验,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时需进行t检验

82.十五期间各年死亡人口数,各年进出口额,各年人口出生率属于时间序列

83.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有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84.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属于增长量分析指标

85.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时期长短应相等,指标经济内容应一致,总体范围相同,指标的计算方法价格和计量单位一致,数列中的各个指标值具有可比性

86.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有相应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87.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是相应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某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等于该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与前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88.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的关系有前者基期不变后者基期逐期在变动,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平均每期增长量

89.平均增长量可以用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求得,平均增长量可以用定基增长速度乘以最初水平的1/n倍求得,已知一个时间数列的项数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发展速度可以求出实际的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已知时间数列的最末时期对最初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以及累计增长量可以求出实际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定基增长速度可以用平均增长量与最初水平之比的n倍求得也可以用累计增长量除以最初水平求得

90.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回归方程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91.在直线趋势方程Tt=a+bt中Tt表示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b为趋势直线的斜率,是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间现象平均增加的值,t表示时间数列中指标所属的时间

92.季节变动的特点是季节变动每年重复进行,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每个周期变化强度大体相同

93.用季节指数法分析季节变动的缺陷有没有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季节比率的高低受各年数值大小的影响

94.增长1%的绝对量前一期发展水平除以100,逐期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之比

95.采用移动平均法对时间数列修匀后所得到的一个新的实践数列是由序时平均数组成的,其项数一定少于原数列,其基本发展趋势同原数列一致

96.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动态相对指标,长期趋势分析方法中的回归方程法中的参数可以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季节变动分析方法中的回归方程法消除法消除了长期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