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书后习题答案个人整理 下载本文

增强其权威。重组审计资源,将中纪委、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财政部监督检查局等部门中的执行审计职能的人全部划归审计部,充实审计部的力量。中央对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垂直领导

维持现状说:认为现有的行政型审计体制是现阶段最佳的制度选择,政府审计面临的问题不需要做体制上的调整就能基本解决

我国审计体制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1,审计领导体制中最高审计机关领导体制的确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在审计体制改革中要防止功利主义,理想主义和急于求成。3,改革审计体制是否成功,关键看改革后的国家审计体制是否较原体制有较大进步你,能否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释放审计的能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改革的方案不仅应是先进合理的,更重要的应是具有确实可行和有效的。3,国家审计体制是该国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浓缩反映和综合体现,合理的审计体制应当能够在国家的政治、经济背景中找到存在的依据。审计建设体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动态性、持续性的。5设立国家审计体制的重要原则是独立性,但对独立性的认识和理解不能绝对化和片面化,要考虑到审计师也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环境

5, 试述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

政府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

第一, 政府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审计,在工作中可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包括:内

部审计关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结果;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的结果;利用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线索,以确定审计重点领域)

第二, 政府审计依法可以对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制定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并组织落实;指导和监督部门单位依据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宣传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制定发布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帮助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训审计人员;指导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指导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

政府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

从审计工作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的关系经历了:1,行政隶属关系(审计事务所作为审计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而存在);2,行政管理关系(审计机关负债批准设计事务所的设立,确认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3,通过行业协会间接管理(国家审计机关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间接管理,主要表现在:业务指导、制定或批准有关社会审计的规章、对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等);4,对社会审计的监督关系(审计署的职责中包括监督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质量,但不再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使指导和管理职能)

从法律上讲,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在各自的法定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但在实践中存在着“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管辖范围过大,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实际监督空白”和“对部分企事业单位出现了重复监督(审计)”问题。未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将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部分审计事项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但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明确审计所遵循的标准;而是要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

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关系,除现在已经明确的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之外,还会随着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新的变化。焦点是“国有企业审计”的问题。两者均对其进行审计,可以考虑从审计内容上进行协调:国家审计机关二等审计重点在合法性;而社会审计组织主要承担真实性审计。此外,为了减少重复审计,国家审计可以利用社会审计的工作成果,甚至可以尝试探索国际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联合审计的方式

6, 你认为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是否需要改革?如果是,你赞成以哪种方式进行改革,理由和

依据是什么?

切入点在于我国目前政府审计体制存在的问题(缺乏独立性,审计范围的空白与重复)以及如何解决 第三章 政府审计法律规范体系 思考题:

1, 按顺序列出我国从建国到现在政府审计发展过程中审计法律法规建设的重大事件

1982年修订《宪法》,确立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并明确了这一制度的根本内容 1983年《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明确了审计机关的基本任务和职权,审计机关的设置和领导关系、建立部门、单位内部审计等问题 1985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这个规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审计行政法规

198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并付诸实施 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5年实施 1995年颁布《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

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6个具体准则 1997年颁布并实施《审计法实施条例》 2001年出台审计署“1号令”《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同时废止 2006年修订《审计法》。之所以需要修订与完善,其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依法审计,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二是适应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三是适应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2, 简述修订后的《审计法》的主要内容变化

修正后的审计法对我国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职责、时间机关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国家审计的基本制度作了全面规定 此次修改之处多达34项之多,主要在4个方面作了修订:

一是为健全审计监督所作的修订(明确了审计机关作出审计评价和审计决定的法律依据;提出了审计工作报告重点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要求;规定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要求政府将审计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报告;规定审计机关可以设立派出审计机构;明确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二是为完善审计监督职责所作的修订(明确了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调整了事业组织、建设项目审计的审计监督的范围;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明确了审计机关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三是为加强审计监督手段所作的修订(增加了审计机关对电子财会数据及其系统的检查权、对公款私存的查询权、对有关财会资料及违反规定取得资产的封存权和提请有关机关协助权;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决定;增加了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处理措施) 四是为规范审计行为所作的修订(将“审计报告”确立为审计机关对外出具的法律文书;增加了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所作审计决定的监督程序;明确了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的具体处理措施;确定了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的救济途径) 3, 简述我国政府审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府审计准则是指:由审计署制定颁布的,对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规范设计业务工作的行为规范

审计准则体系主要由以下3个层次的审计准则构成:

第一层次。政府审计基本准则:既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又是外部人员衡量和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标准。分为: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审计报告处理准则。共5章47条 第二层次。具体审计准则:是依据基本审计准则的内容和我国审计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基本方面的要求制定的,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提出审计报告、作出处理、处罚决定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通用具体审计准则、专业审计准则。共15个,包括审计署2,3,5号令

第三层次。专业审计操作指南:是依据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制定的,适用于政府审计业务某些方面,用以指导和规范具体审计操作的指导性文件。没有法律强制性,只是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时的参照依据

4, 试比较我国政府审计准则与国际政府审计准则的异同

INTOSAI于1002年颁布《国际政府审计准则》 INTOSAI构建的审计准则框架包括四个部分: 《利马宣言》:主要为公共部门审计提供综合的认识基础 《道德法则》:主要涉及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价值观念和原则的说明 《审计准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原则

指导资料:指导最高审计机关在各项审计工作中如何运用《审计准则》

《国际政府审计准则》审计准则的“最高准则”由4个部分组成:政府审计的基本要求、政府审计的一般准则、政府审计的现场操作准则、政府审计的报告准则 对世界各国的政府审计工作起建议和指南作用,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比较未整理

5, 试比较我国政府审计准则与美国审计准则的异同

美国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通常包括以下3个层次: 政府审计准则

总的指南性文件(审计准则说明书)

针对具体的问题(如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等)制定的一系列单行性准则

比较未整理

第四章 财政审计概述 思考题:

1, 公共财政与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有何区别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 公共财政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财政资金和财政活动的公共性 二是立足于非盈利性

三是政府收支行为法制化和民主化

比较未整理

2, 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框架,我国已采取哪些财政制度改革措施

包括分税制在内的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的财政政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部门预算改革;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公共财政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 3,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导致中央和地方财权划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与审计机

关在财政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有何联系

分税制后大部分财政收入归于中央财政,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更多的出现了与“地方隐瞒税收收入,侵蚀中央财政收入”等问题

4, 总结近年来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需查询今年审计工作报告,未整理

5, 试论述财政审计的概念、目标与审计方法

概念:财政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对国家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的独立审计监督

目标:总体目标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真实性:即核实财政收支的真实性,为揭露违法违规问题打下基础,为综合评价财政收支提供依据

合法性:既要查处各级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或各级政府在预算分配、预算收入征收管理、支出资金拨付和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也要揭露和反映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的问题。通过查处违法违规问题,揭露和反映不规范的问题,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制约部门权利,促进依法执政

效益性:在财政收支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成本和效益的综合分析评价,从完善政策制度、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增强预算分配透明度、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提出对策性建议 审计技术方法:

审阅法:对地方政府或各部门的有关政策和业务管理文件、档案等,包括正式制发的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业务审批文件等,进行对照检查。审查各级部门和地方政府有无自立章法,自行制定与国家统一法律法规不一致或相违背的政策 核对法:将一些数字资料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包括趋势比较、与制定的预期结果比较、横向比较、会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比较。由于对比分析法获取的证据不可靠,所以不可以直接作为审计证据,但可以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和方向

延伸法:通过对财税涉及到的单位进行延伸检查来评判财税部门工作或进一步认定问题的方法。是财政审计的重要方法

银行账户法:在财政审计中,尤其是在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中,特别要重视利用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查看财政资金的流向,以帮助发现问题或线索 6, 论述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范围

时间范围:预算年度所涵盖的时间范围 审计对象:本级政府预算收支内的各项目都是本级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对象。包括财政、税务、海关、国库以及各级预算执行的其他部门都是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地方各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审计对象不包括国税和海关)

根据预算执行的环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对象包括预算分配情况、预算收入的筹集情况、预算资金的拨付情况、预算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具体内容:

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批复;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转移支付管理) 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审计(税收政策执行;税源管理;税收征收;税收提退;税收收入计划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