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精品 - 图文 下载本文

转华州刺史。五年,除虞州刺史,转陕州刺史。历数州,皆有政绩。复以疾笃,屡乞骸骨。...入为少司空。卒于位,时年六十。赠本官,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节选自《周书?列传?卷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B. 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C. 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 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D. 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 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11.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昆季,即兄弟,与手足、昆仲近义,长为昆,幼为季。 B.解褐,就是指脱去粗布衣服,代指入任为官。

C.下车,原义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后指官吏视察民情。

D.乞骸骨,大臣老了请求辞官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郑孝穆很有治政才能。他任通直散骑常侍时,安抚百姓,招纳流民,每年政绩考核都是最好,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与提拔。

B.郑孝穆颇具领导才干。军队驻扎潼关时,他独自处理军队的各项事务;对归附朝廷的人士,处理得非常妥当。

C.郑孝穆自幼为人宽厚。因为父辈去世早,兄弟之间,孝穆居长,他亲自抚养教育自己的几个弟弟,兄弟之间和睦友爱。

D.郑孝穆深得皇帝赏识。他多次受到嘉奖和加封,最终死于任上。朝廷给予了他很隆重的追封与褒奖的谥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族人唆使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予族知为关廷福所为,大德之。中道置币遗之,固不受。里中乃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诡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间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廷福立杀其魁首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栓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自分当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卒论死如律。每年核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岁,竟不易辞,卒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今惟曰‘囚耳,囚耳’,不知此所谓真意气也!”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状言有子可证者 若:第二人称代词 B. 廷福为人伐木间回 间:从小路 C.自分当死 分:分析 D.有周姓者诡云是己产 诡:不说实话

1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3分)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予族知为关廷福所为,大德之 ③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④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⑤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⑥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廷福私下带佣儿饮酒,又将其带出城外,将其灌醉,使佣人族人想要让佣儿做伪证的计划落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借饮酒之名将关廷福请来,想要趁机将其困在家中。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县官有意帮他减轻罪责,但关廷福不改供词。 D.乡人认为关廷福只是个双足乌黑的囚犯罢了。作者却认为关廷福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道置币遗之,固不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廷福不易辞,县官卒论死如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10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

(2)《望海潮》中的“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雨霖铃》中以细节刻画离别时依依不舍情形的句子

“ , ” 。 (4)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 (5)人生如梦, 。 (6)莫听穿林打叶声, 。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8.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寄托着强烈的悲愤。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19.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韩山拾得 黄孝阳

韩山拾得,我的高中同学。

他爹叫韩山,一个老鳏夫,瘸了半条腿,还能跑得飞快,挤进汽车站前看热闹的人堆里,抓起竹篮没肯再撒手——竹篮里躺着一个不足百日的弃婴。

韩山拾得讨厌他爹。他爹在取名时也忒不负责任。班上几个横蛮惯了的男生,不高兴了,把他打一顿;高兴了,也把他打一顿——说这叫打日本鬼子。瘦小的他偷了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警察瞪起眼珠子,“叫你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