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治上,确立了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经济上,确立了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意识形态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指导地位。这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削弱了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壮大了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格局,为世界民族解放树立了典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中国。中国以自己独特的革命理论、经验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其次,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三大改造,中国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人类历史进步和中国的发展壮大,同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既不是永远处于新民主主义的过渡社会,更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可以集中一切力量,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孤立了帝国主义阵营,使其不再能为所欲为。
以上两个方面充分说明,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
第五章辨析题
1、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关键的是不要去借鉴他国经验。
答:错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关键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借鉴他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走自己的路。
2、社会主义特征的体现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答:错误。我们以前误把社会主义的特征当作本质,并且不看国情特点、不分发展阶段,试图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就全部实现其特征,结果在认识上产生混乱,在实践中造成失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舍去了社会主义
特征,抽象出社会主义本质,对社会主义做出了科学的定义,才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民主政治。
答:错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有牢固的物质基础,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条件。
简答题
1、请简述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科学内涵。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生产力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从社会意识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2、把发展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什么?
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不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并为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其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能否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就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再次,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能否大力发展生产力,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能否取胜。
3、我们党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巩固执政地位、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3)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本要求。
论述题
1、我们党如何才能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1)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是能否“始终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党始终站在生产力发展的前沿,敏锐地把握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及时制定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从而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瞄准世界的先进生产力,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对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要立足实际,创造条件加以改造、改进和提高,从而尽快推动中国总体生产力由比较落后向比较先进转变。
(3)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提高人的素质、技能和创造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国家要保持优势地位,依靠的主要不是物质资源,而是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具有协作创新精神的人,即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劳动者的素质状况同现代化建设还很不适应,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迫切要求。
(4)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并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进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5)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力的发展是借助于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即经济体制进行的,当经济体制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它难以充分、及时反映复杂多变的供求关系,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这种缺陷进一步显现了出来。市场经济是有效地配置资源和对生产经营者提供有效激励的合理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引入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六章问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 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怎样才能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也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
经济纲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