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的总路线,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地向社会主义过渡,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
4.50年代我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50年代毛泽东在一系列讲话中,分析了中国实现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条件及其可能性:
第一,具备十分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从国内来看,国民经济得以恢复,经济结构得到调整,政治稳定,社会清明。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和平民主阵营在扩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继续发展。 第二,在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其中,贫农、下中农由于经济地位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富裕,所以热情更高,是农业合作化的中坚力量。
第三,党领导下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胜利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力保证。民主革命的长期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不少领导农民、组织农民的经验;日益发展壮大的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5.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第二,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本主义进行和平赎买的设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论述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哪些条件?
答: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从而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第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学说,结合中国国情,创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理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的这一学说
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这一过渡创造了一切必要的前提和条件:政治上,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得到确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经济上,经过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五反\运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开始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文化上,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的共识;军事上,中国人民已经掌握了强大的武装力量。这些条件,决定了中国必然稳步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从1949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做了不懈的努力。到1952年底,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紧接着用四五年时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终于使中国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四,近代历史发展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为什么说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答:1952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思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是主体,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两翼,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者相互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地向社会主义飞跃,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个客观规律。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借鉴苏联的经验,在认真总结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
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装配农业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才能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国防。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迫切需求。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改全面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在利用与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改组、\三反\运动、工人监督、统购统销等措施,把混乱畸形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导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三,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大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举办大规模农业综合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与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广大农民在土改后,普遍有着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分别为转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物质保障。
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什么? 答: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关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以下特点:
第一,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实行土地及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三,在合作化过程中,实行了正确的阶级政策,即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对富农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剥削者结合起来。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基本上与农业相同。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以下特点: 第一,实行赎买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第二,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经销代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保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不剥夺其政治权利,在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同时,给资本家本人出路,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总的特点是:
第一,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避免因生产关系突变而引起生产力的破坏;
第二,采取和平方式进行,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变个体所
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变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第三,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使这两种改造同时进行,互相促进,逐步将资本家和地生中的绝大多数人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赎买方式?
答: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家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将中国资本主义分为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两个部分,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即对官僚资本采取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保护、利用等政策。
第三,在长期的民主革命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就与共产党人在政治上合作共事,是共产党的老朋友;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资产阶级仍具有两面性,即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共同纲领》、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建国初期,也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正面作用,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有益补充。
第四,我国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和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不怕民族资产阶级起来造反。
第五,我们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我们构不成大的威胁。
第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和平赎买政策,使民族资产阶级在心理上、思想上能够接受。
5.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
答:首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来看: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变,结束了中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一个独立、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