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金融发展研究
(1.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
温香香(200930250828)土管8班
一 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取得了巨大辉煌的成就,特别是放开了金融政策,使得我国整个市场体系得以盘活。但是由此带来的越来越明显的收入两极分化也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农村文明为什么进步的如此缓慢。特别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很多经济萌芽被扼杀,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能有效满足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原因何在,如何解决?为此,本文就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进行了深入分析。全文共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对我国农村金融的研究范围界定。
第二部分对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分析,其中主要对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和农村金融供给特点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四部分论文针对上述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问题的对策: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
二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金融需求、农村金融供给、失衡及其原因、对策
三 目录
一 中文摘要 二 关键词 三 目录 四 正文 1 前言
1.1选题的依据和研究的意义
1.2研究的方法和论文结构 2 农业金融发展的基本理论
2.1研究范围的界定 2.2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分析 3 农业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农业金融现状
3.2农业金融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促进我国农业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4.1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4.2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4.3建立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 5结语 五 参考文献
四 正文
“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由此牵出的贫富两极分化更是越演越烈,解
决这些问题的唯一一个的一个突破口是发展农村经济,而不是依靠政府的救济金,这份微薄 的施舍解决不了广阔农村的尊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 了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然由十诸多原因导致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还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出现了农户和农村企业等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借不到资金,农村金融机构出现“惜贷”或将农村资金转移出农村等问题。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能有效满足需求。然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又产生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十我国农村金融的供求失衡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如韩正清(2005)根据对我国我村金融供求中存在的官方主导的外生金融供给不足和非正规金融制度发育不良并存,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机构功能异化、金融商品单”,最后得出均衡我国农村金融供求、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为一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兀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
1.2研究的方法和论文结构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严峻之处,接着从主体和特征两个方面分别对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表现并分别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对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农村金融发展理论、西方经济学理论等为依托, 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问题进行研究。
2 农业金融发展的基本理论
2.1研究范围的界定
2.1.1 农村金融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是一个国家处十二兀经济结构时期所特有的金融
现象,是一种处十动态变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活动。国内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给出 了这一概念的定义。本文采观点是,将农村金融理解为农村这一特定领域内货币流通、资金运动与信用活动的统一,即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分为农村正规金融和农村非正规金融。 2.1.2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分析
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可分为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二部分。下面论文 从需求主体的定性和需求内容二方面分别对我国农村金融二大类需求主体进行分析。 2.1.3农户
《经济百科词典》对农户的定义为:农户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组成的农村家庭 根据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可以将农户分为贫困户、温饱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农户金融需求包括农户融出资金和融入资金两方面。 2.1.4农村企业
根据金融需求特征,农村企业可以分为龙头企业和农村资源型小企业。龙头企业是 指下联广大农户,上联国内外市场,能带动生产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及运销 企业」。龙头企业通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目前国内已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如著名的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广东金曼集团、德利斯集团、石家庄二鹿乳业集团等企业。此类企业生产面向市场的资源产品,基本处十完全竞争状态,但由十市场供需变化不确定性较大、信息不够对称,因此其生产经营风险较大。 2.1.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广大农村地区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他们所提供的为居民所用 和用十经济生产的服务,他们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规模经济,存在着使用者与非使
用者之间的利益溢出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除水电外)的社会效益大而收益小,资金需求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缺乏抵押担保,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资金融入需求。
2.2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分析
金融供给主体 农村信用社 金融作用 储蓄、抵押类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等 形成原因 聚集农村闲散资金,引导农村资金流向为农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发展农业生产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粮棉油收购和储备贷款业务,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也有农业开发性贷款和扶贫、政策性信贷资金 农村基建、技改等业务 调剂余缺、互助互利 由会首确定一定数目的会脚,制定会章,依据某些形式确定会金的使用顺序 在借贷双方信息闭塞或因无人担保,难以实现自由借贷的情况下产生 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合会 钱庄 经营存贷业务、收取利差 集资 以资带劳、招股集资、联营集资和行政性集资 需要指出的是,农信社的垄断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十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 出自然形成的,并非农信社通过改善服务、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等通过市场竞争取得。 为了扶持农信社,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外,还提供了一些政策支 持。最重要的保护,就是金融监管部门的市场准入管制。即便因商业银行的退出而出 现大量空白地带,仍不允许新设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使农信社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
3 农业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农业金融现状
1.农户资金借贷非常普遍
2.民间借贷是满足农户借贷资金需求的主要渠道
尽竹近年农村信用社努力打一大对农民的信贷规模,增加信贷种类,改进信贷方式,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借贷资金的击求,民间借贷仍是满足农户资金借贷击求的最卞要方式。
3.民间借贷中“高息借款”现象不严重
尽管传统农区民间借贷发生率很高,但绝大多为农户亲友邻居之间的互助性借贷,有息借款、特别是高息借贷现象并不多,更谈不上高息贷款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危害。我们的调查了解到,民间借贷纠纷很少。
4.农户资金借贷更多的是为满足家庭生活消费和非农业生产需要
农户家庭生活击求借贷占绝对比例;农业生产的资金击要比重己经居于次要地位,而非农业生产活动对借贷资金的击求逐渐增加。
5.农户家庭生活消费借贷主要用于盖房和婚丧嫁娶 随着经济发展,传统农区的农民己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很少因为家庭日常生活困难而借款,家庭生活中资金投入量较大的消费项日如盖房、婚丧嫁娶、升学参军培)、医疗等,对借贷资金的依赖性较大。
6.农业生产性借贷资金的投向主要集中于高效农业
根据朱守银等学者的调研,农户借贷资金总量中有13. 4%用于农业生产,但这部分资金绝大部分投向高效农业,只有小部分用于购买传统种植业需要的化肥和农药。农民愿意把农业生产性借贷资金投向既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又能增加效益的农业生产领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农区仍有一定比例的农户,需要靠借贷资金购买生产资料,维持农业简单再生产。因此,积极开展以农业生产为卞要投向的小额信贷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