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全套文件(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下载本文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全套文件 (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手册 编制 审核 确认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制定日期 发放日期 Q1-001 A/0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封面变更及签核 1.2 目录

1.3 体系条款(体系条款关链图,如下表)

条款 1 2 3 4 质量管理体系条款 条款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公司环境 1 2 3 4 环境管理体系条款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公司环境 条款 1 2 3 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条款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4.1 4.2 理解公司及其环境 4.1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 5.1 5.2 5.3 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和承诺 质量方针 5 5.1 5.2 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和承诺 质量方针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 6.1 策划 采取行动辨别风险和机会 4.3 策划 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4 4.3 4.2 理解公司及其环境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环境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5.3 权限 6 6.1 策划 应对风险的机遇和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和策划去实现目标 6.3 7 7.1 变更的策划 支持 资源 7 7.1 支持 资源 7.1.1 总则 7.1.2 人员 7.1.3 基础设施 7.1.4 过程运行环境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 7.1.5.2 7.1.6 组织的知识 7.2 7.3 7.4 7.5 能力 意识 沟通 形成档的信息 测量资源 总则 7.2 7.3 7.4 7.5 能力 意识 信息交流 形成档的信息 4.5.4 记录控制 8 8.1 8.2 8.3 运行 运行策划和控制 8 8.1 运行 运行策划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4.4 实施和运行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2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 和服务的控制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

8.6 8.7 9 9.1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绩效评价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 9.1 绩效评价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4.5 4.5.1 4.5.2 检查 绩效测量和监视 合规性评价 9.2 内部审核 9.2 内部审核 4.5.5 内部审核 9.3 10 10.1 10.2 管理评审 持续改进 总则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9.3 10 管理评审 改进 4.6 4.5.3 管理评审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0.1 总则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3 持续改进 第二章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概述 2.1 公司简介 2.2 手册发布令

2.3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公司架构图 2.4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职能分配表 2.5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有关之权责单位 第三章 概述 3.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管理手册管理办法

第四章 公司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4.1 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理解公司及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确定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 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第五章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 总则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5.2.1 制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5.2.2 沟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5.3 公司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六章 策划

6.1 应对风险的机遇和措施

6.1.1策划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应考虑到4.1所描述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确定需要就对的风险和机遇;环境管理体系总则;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6.1.2 公司应策划/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6.1.3 环境管理体系合规的义务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 6.1.4 策划行动

6.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和方案

6.2.1 公司应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相关职能、层次和过程设定质量/环境目标

6.2.2 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环境目标时,公司应确定 6.3变更的策划 第七章 支持 7.1 资源

7.1.1 总则 7.1.2人员 7.1.3基础设施 7.1.4过程运行环境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 总则 7.1.5.2 测量资源 7.1.6公司的知识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信息交流 7.4.1 总则 7.4.2 内部资迅交流 7.5 形成档的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新和更新 7.5.3形成档的信息的控制

7.5.3.1 应控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档的信息

7.5.3.2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档的信息与管制,适用时,公司应关注相关活动 7.5.3.3 记录控制 第八章 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1.1 职业健康安全的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 8.1.2 职业健康安全的能力、培训和意识

8.2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8.2.1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顾客沟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沟通、参与和协商

8.2.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沟通

8.2.1.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参与和协商 8.2.1.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 8.2.1.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8.2.2 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8.2.3 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8.2.3.1 公司应确保有勇力满足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在承诺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之前,公司应对各项要求进行评审 8.2.3.2 适用时,公司应保留形成档的信息 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3.1 总则

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 8.3.3 设计和开发输入

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 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 8.3.6 设计和开发更改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4.1 总则

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 8.4.3 外部供方的信息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

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8.5.4 防护 8.5.5 交付后的活动 8.5.6 更改控制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8.7.1 公司应确保对不符合要求的输出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8.7.2 公司应保留相关形成档的信息 第九章 绩效评价与检查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9.1.1 质量管理体系的顾客满意/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评估 9.1.1 分析与评价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方案 9.3 管理评审 9.3.1 总则 9.3.2 管理评审输入 9.3.3 管理评审输出 第十章 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 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合格/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1 若出现不合格,包括投诉所引起的不合格,公司应进行相关措施 10.2.2 公司应保留形成档的信息,作为事项的证据 10.2.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 10.2.3.1 事件调查 10.2.3.2 不符合、纠正措施 10.3 持续改进 第十一章 附录

附件一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公司机构图 附件二 体系负责人、员工代表、安全代表任命书内容

第二章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概述

2.1 公司简介 2.2 颁布令

2.3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公司架构图(附件2) 2.4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职能分配表

A、ISO9001:2015职能分配表:

职责部门 ISO9001:2015标准要求 管理层 ● ● ● ● ● ● ○ ● ● ● ● ● ○ ○ ○ ○ ○ ○ 人事部 ○ ○ ○ ○ ○ ○ ● ○ ○ ○ ○ ● ● ○ ○ ● ● ● 业务部 ○ ○ ○ ○ ○ ○ ○ ○ ○ ○ ○ ○ ○ ○ ○ ○ ○ ○ 资材部 ○ ○ ○ ○ ○ ○ ○ ○ ○ ○ ○ ○ ○ ○ ○ ○ ○ ○ 制造部 ○ ○ ○ ○ ○ ○ ○ ○ ○ ○ ○ ○ ● ● ○ ○ ○ ○ 品保部 ○ ○ ○ ○ ○ ○ ○ ○ ○ ○ ○ ○ ○ ○ ● ○ ○ ○ 研发部 ○ ○ ○ ○ ○ ○ ○ ○ ○ ○ ○ ○ ○ ○ ○ ○ ○ ○ 组第织四环章境 4.1理解公司及其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领第导五作章用策第划六章支第持七章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1应对风险的机遇和措施 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3变更的策划 7.1资源 7.1.1总则 7.1.2人员 7.1.3基础设施 7.1.4过程运行环境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7.1.6组织的知识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5形成档的信息 7.5.1总则 7.5.2创建和更新 7.5.1形成档的信息的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第源八管章理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1顾客沟通 8.2.2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8.2.3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8.2.4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8.5.2标识和可追溯性 8.5.3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8.5.4防护 8.5.5交付后的活动 8.5.6更改控制 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绩第效九评章价持第续十改章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1总则 9.1.2顾客满意 9.1.3分析与评价 9.2内部审核 9.3管理评审 总则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持续改进

B、ISO14001:2015职能分配表:

职责部门 ISO14001:2015标准要求 管理层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事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业务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材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造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品保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研发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第织四环章境 4.1理解公司及其所处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领第导五作章用策第划六章支第持七章章第八绩第效九评章价持第续十改章进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1应对风险的机遇和措施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5形成档的信息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回应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内部审核 9.3管理评审 总则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持续改进

C、OHSAS18001:2007职能分配表:

职责部门 OHSAS18001:2007标准要求 4.1总要求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3策划 4.3.1危险源辨别、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3.3目标和方案 4.4实施和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 管理层 ● ● ● ● ● ● ○ ● ● ● ○ ○ ● ● ● ● ● ● ○ ● 人事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业务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材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造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品保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研发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第4.4.3沟通、参与和协商 四章4.4.4文件 4.4.5文件控制 4.4.6运行控制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4.5检查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 4.5.2合规性评价 4.5.3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5.4记录控制 4.5.5内部审核 4.6管理评审 备注:?●?主导部门;?○?协助部门;管理层包括公司最高管理者、体系负责人

D、过程职能分配表:

NO 过程名称 ISO9001:2015条款 ISO14001:2015条款 管理人事业务资材制品造保研发层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1 订单管理过程 6.1.2/8.2.2/8.2.3/8.2.4 2 3 样品制作过程 生产过程 6.1.2/8.1 6.1.2/7.1.4/8.5.1 4 5 交货过程 反馈与服务过程 8.5.1/8.5.4 8.1 ○ ○ ● ○ ● ○ ○ ○ ○ ● ○ ○ ○ ○ 8.1 8.1 ○ ○ ○ ○ ○ ○ ● ○ ○ ○ ○ ● ○ ○ 8.1 ○ ○ ● ○ ○ ○ ○ 8.2.1/8.2.4/8.7/ 9.1.2 6 管理体系策划过程 4.1/4.2/4.3/4.4/ 4.1/4.2/4.3/4.45.1/5.2/5.3/6.1/ /5.1/5.2/5.3/6.6.2/7.1/7.4/7.5.1/9.1.1/10.1 1/6.2/7.1/7.5.1/9.1.1/10.1 9.3 9.2 10.3 ● ○ ○ ○ ○ ○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管理评审过程 内部审核过程 持续改进过程 人力资源控制过程 9.3 9.2 1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2/7.1.2/7.2/ 6.1.2/7.2/7.3 7.3 文件和记录管理过程 7.5 7.5 ○ ● ○ ○ ○ ○ ○ 采购过程 6.1.2/8.4 8.1 ○ ● ○ ○ ○ ○ ○ 设施设备管理过程 7.1.3 8.1 ○ ○ ○ ● ○ ○ ○ 标识可追溯性过程 8.5.2 8.1 ○ ○ ○ ○ ● ○ ○ 仓储管理过程 8.5.4 8.1 ○ ○ ○ ○ ● ● ○ 检验与试验过程 8.6 8.1 ○ ○ ○ ○ ● ○ ○

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监视和测量过程 9.1.1 ○ ● ○ ○ ○ ○ ○ 应急准和回应过程 8.2 ○ ● ○ ○ ○ ○ ○ 环境运行过程 8.1 ○ ● ○ ○ ○ ○ ○ 信息交流过程 7.4 ○ ● ○ ○ ○ ○ ○ 环境目标管理过程 6.2 ○ ● ○ ○ ○ ○ ○ 合规义务管理过程 6.1.3/9.1.2 ○ ○ ○ ○ ○ ● ○ 环境因素管理过程 6.1.2 ○ ● ○ ○ ○ ○ ○ 变更管理过程 8.5.6 ○ ○ ○ ○ ○ ● ○ 纠正措施管理过程 8.1.2/10.2 10.2 ● ○ ○ ○ ○ ● ○ 不合格品处理过程 8.7/10.2 10.2 ○ ○ ○ ○ ○ ● ○ 监视与测量资源管理过程 7.1.5 9.1.1 ○ ○ ○ ○ ○ ● ○ 备注:?●?主要职责;?○?次要职责;管理层包括公司最高管理者、体系负责人

2.5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有关之权责单位: 2.5.1总经理:

1) 认真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公司最终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负责; 2) 确定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和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3) 负责公司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目标的筛选,并以文件形式批准、发布;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级人员理解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目标,并坚持贯彻执行;

4) 任命管理者代表(见附件二),并为其有效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5) 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实现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和保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6) 主持管理评审;

7) 为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 8) 负责规划公司长期发展方向,公司各项重要营运计划的核定; 9) 总管公司一切事务,指挥各部门主管推展公司决策。 2.5.2质量环境安全管理者代表:

1) 确保按照ISO9001:2015、ISO14001:2015和OHSAS18001:2007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2) 定期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和任何改进建

议;

3) 确保在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的意识;

4) 代表公司就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有关事宜与外部各方进行联络; 5) 负责质量环境安全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审核并组织实施; 6) 负责管理评审的组织实施; 7) 负责领导内部质量审核; 8) 负责公司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

9)落实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方针与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10)上级交办事项的执行、追踪、监督及提报。 2.5.3人事部:

1)负责制(修)订人事管理规章制度;

2)负责全厂人事、行政、厂务等事务的管理;

3)人员招募、任免、提薪、调迁、奖惩、离职等各项业务的办理; 4)门卫勤务、出入厂管理、厂区安全维护及异常事项提报; 5)宿舍、伙食、日常生活管理;

6)制定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和督导各部门实施年度培训计划;

7) 负责收集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文件(不包括产品标准)的收集; 8) 负责国家法律法规在公司内的实施; 9) 特殊工种和特殊作业人员资格的确认和管理; 10)推动并执行本部门?5S?的运作;

11) 负责公司消防验收及每年一次消防演习活动组织及结果总结报告; 12) 负责各部门缴回危险废弃物处理(必须交由有废弃物处理资质且公司

签约之公司进行危险废气物处理);

13) 负责公司环境因素管理及目标指标方案管理及异常处理; 14) 负责监督及检测公司环境方面(生活污水、废气、噪音); 15) 负责组织及执行公司各项环境标准及国家法律、法规宣传及执行效果

确认;

16)上级交办事项的执行、追踪、监督及提报。 2.5.4品保部:

1) 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和管理;

2) 负责受控文件的发行、回收、保存、作废等管制工作; 3) 负责质量记录的存档以及规定由其他部门保管的监督检查; 4) 负责测量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校验及指导书的制定; 5) 负责实施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6) 需将ORT测试后样品统一归类放置,并每三个月统一申请交由人事部进行处理;

7) 负责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8)负责公司质量异常、客户抱怨处理及改善追踪; 9)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10)推动并执行本部门?5S?的运作;

11) 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目标方案管理,环境运行控制; 12)上级交办事项的执行、追踪、监督及提报。 2.5.5研发部:

1) 负责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对产品设计、新产品开发制作的符合性与适用性负责;

2) 负责制定公司技术管理制度,合理编制技术文件,并制定严格的技术资料交接、保管工作制度;

3) 负责建立和完善产品设计、新产品的试制、标准化技术规程、技术情报管理制度;

4) 负责制订和修改技术规程,编制产品的物料清单、检测规范和技术安全等有关的技术规定;

5) 负责公司新技术引进和产品开发工作的计划、实施; 6) 负责新机种样品的制作;

7) 负责制定公司产品的企业统一标准,实现产品的规范化管理; 8) 负责材料厂商的第一次承认;

9) 及时搜集整理国内外产品发展信息,及时把握产品发展趋势; 10) 将研发过程中使用之废气胶水,去渍水进行分类回收并定期交由人事

部统一处理;

11) 负责将使用后废气抹布及危险物品之容器统一放置并定期交由人事

课统一处理 ;

12) 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目标方案管理,环境运行控制。

2.5.6 工程部:

1)对各类技术信息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汇总、归档和保管工作; 2)负责公司新技术引进,改进和规范工艺流程;

3)负责制定公司产品的统一标准,实现产品的规范化管理; 4)新产品试产、量产的生产指导与结果跟踪; 5)负责制订和修改技术规范和技术安全等技术文件;

6)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指导书、工序流程、标准工时的制定; 7)及时指导、处理、协调和解决产品出现的技术问题和工艺改进,确保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8)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标准及制度,生产设备的维护与调校; 9) 夹治具的制作;

10) 材料厂商的第二次承认; 11)推动并执行本部门?5S?的运作; 12)上级交办事项的执行、追踪、监督及提报;

13)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目标方案管理,环境运行控制。 2.5.7 生产部:

1) 配备必要的生产设备,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存储的必备环境; 2) 负责公司的生产计划安排,合理、均衡安排生产,督导生产进度及生产效率的研究改善和提升;

3) 监管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防护、包装、搬运、储存质量;

4)负责督导生产自主检查和质量要求,纠正及预防措施的执行,以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5)督导物料在部门内的正常流动以及督促物料员申购物料、领退料等; 6) 负责监督生产设备和现场检测设备的保管、保养工作; 7)作业标准及操作标准的执行及异常反应、协助处理;

8)产品的标示与追溯性的管理;

9)与其他部门有关生产事项的沟通、协调; 10)部门人员工作分配及考核;

11)推动并执行本部门?5S?的运作,负责部门的安全生产;

12) 负责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化学容器、擦拭后抹布)进行

统一分类回收,并定期交由人事部统一处理; 13) 负责化学品管理,和部门消防器材管理;

14) 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目标方案管理,环境运行控制; 15)上级交办事项的执行、追踪、监督及提报。 2.5.8资材部:

1) 负责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或采购协定;

2) 负责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实施,采购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及外协产品; 3)询价、比价、议价及订购作业;

4) 负责材料仓库的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的实施和保持;

5) 负责库存环保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储存、保管、标识、防护、搬运和盘点等工作; 6) 负责产品出入库管理; 7) 负责材料、成品的储存保护;

8) 负责仓储产品的标识,确保帐、物、卡一致; 9)生产计划的编制、跟踪与实施; 10)生产过程中异常环节的沟通与协调;

11)追踪生产进度与产能,生产达成率的统计分析与汇报; 12)推动并执行本部门?5S?的运作;

13) 负责公司化学品仓管理及安全防护措施执行; 14) 负责废气物品仓归类整理并定期交由人事部统一处理;

15) 负责推行公司举办之各项环境要求,并将执行结果上报人事部进行确

认并追踪成效;

16)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目标方案管理,环境运行控制; 17)负责供应商的外部环境沟通;

18)上级交办事项的执行、追踪、监督及提报。 2.5.9 业务部:

1) 负责国内市场调查和预测,了解顾客的需要和期望,负责市场需求信息的归类、分析和传递;

2)负责开发新客户及对新客户进行全面了解、评审;

3) 组织各类国内外订货合同的评审,并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 归口国内外顾客财产的管理;

5)与客户进行有关产品各项信息的沟通、协调,并将相关信息传达至公司内部各个部门;

6)满足客户的样品需求及送样资料的管制;

7)了解订单的生产进度、产量等,确保订单出货无延误; 8)客户投诉案件受理及客户访谈;

9)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改善追踪及外部沟通; 10) 负责产品的交付、运输和产品的交付质量;

11) 建立重要的国内外顾客档案,与顾客建立起良好的沟通管道; 12)负责客户对环保要求,推动并执行本部门?5S?的运作; 13) 负责将客户各项环境要求及协议转达公司内部管控及执行; 14)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目标方案管理,环境运行控制; 15)负责客户的外部环境沟通;

16)上级交办事项的执行、追踪、监督及提报。 2.5.10 个人工作职掌及代理制度

2.5.11.1 各部门个人工作职掌,参见各部门工作职掌表

2.5.11.2 个人如有请假或其他重要事项不在厂内工作岗位上班者,由指定人员代理其职务

第三章 概 述

3.1 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各种喇叭、耳机、音箱(CCC许可证除外)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本厂乐意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有关的质量环境管理活动。依ISO9001:2015、ISO14001:2015 和OHSAS18001:2007国际标准要求,结合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过程的鉴定。

3.2 引用标准

本手册引用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进而构成本标准内容:

ISO9001:2015(GB/T1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 基本原理和术语》 ISO9001:2015(GB/T1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9004:2009(GB/T19004-2011) 《追求公司的持续成功 质量管理方法》 ISO19011:2002(GB/T19001-2003) 《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

GB/T24001-2004 idt ISO 14001:2004《环镜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8001-2007 OHSAS 18001-200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3.3术语和定义 3.3.1 术语

A、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B、公司:标准中的公司在本手册中指东莞台霖电子通讯有限公司,简称公司. C、供方:以合作或协定形式向公司提供物资或服务的人或厂家、销售单位. D、最高管理指派体系负责人:在公司的领导层中,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授权负责本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的人,负责公司公司管理体系纪建立、实施、运行和完善.

E、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F、外来文件:由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由顾客提供的图

纸、资料、标准等文件。

G、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H、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I、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J、设计和开发: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K、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注1: 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注2: 返工或降级可作为纠正的示例。 注3: 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L、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M、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N、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O、审核:判定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昼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适用于实现公司的方针和目标的一个系统化的验证过程. P、改进:增强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漯求或期望的能力的循环活动,从总体上改善管理绩效.

Q、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R、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绿定其性质的过程 S、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

T、危险: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U、可承受的危险:公司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将危险降低至可接受的 程度.

V、重大危险:通过风险评价,确定的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危险.

W、职业健康安全:在工作场所中,影响或可能影响员工或其他工作者、包括临时工及承包商、访客、或任何其他人员健康与安全之状况及因素。. X、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Y、环境因素:一个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与环境发生作用的要素 3.3.2 缩编

A、进料(IQC):公司为满足生产所需,从各供应商购进一切物资

B、6S活动:公司和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C、质控点:对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有重大影响的生产工序. D、不良:不合格或有缺陷. E、点检: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F、DCC:文件控制中心. G、三种时态:

过去:过去发生,现在已不发生,但对现在造成影响. 现在:现在正发生.

将来:将来可能发生,且对将来产生影响. H、三种状态:

1正常:指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期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2异常:指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 机、停止、检修等状态.

3紧急:指活动、产品、服务所伴随的重大泄露、火灾、爆炸等的状态。 I、七种类型:人、机、物、料、环、建筑、管理或者(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

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J、环境测量:指对环境产生影响或具有潜在影响的活动易于量化的关键特性进行

测量的过程.

K、环境监视:指对环境产生或具有潜在影响的活动不易量化的关键特性,以及目标指标完成情况、法律法规符合情况等采取定性检查的过程.

L、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测量:指对职业健康安全活动易于量化的关键特性进行测量 的过程.

M、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指对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不易量化的关键特性,以及目标

完成情况、法律法规符合情况等采取定性检查的过程.

N、危险废弃物:可能对周边环境或人体安全健康有害的剧毒、易爆、辐射、放射、感染性的物质.

O、可回收废弃物:因公司正常的生产活动和曰常生活所产生的非危险废弃物,并且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部分,如可以修复的包装材料、零部件、维修材料等. P、不可回收废弃物:因公司正常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所产生的非危险废弃物,并且不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部分.如办公、生活等产生的废弃物.

3.4管理手册管理办法:

3.4.1制定本节要求是为了确定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编制、管理部门,规定手册纪审核、批准、发布、控制、修改和升版等活动. 3.4.2本节要求的适用范围是对管理手册的管理.

3.4.3本管理办法的制订和执行由品保部主要负责,各相关部门需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3.4.4本手册的编制、发放和管理,由品保部维护完成.

A、《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的编制、发放和管理由品保

部负责,手册在发放之前须经公司最高管理者审核批准,公司内部发行时属受控文件,手册原件由DCC部门负责保存,副件加盖受控印章,将扫瞄电子文件发至各单位知悉或公司用区内调阅,对外发放的非受控制项不盖受控章,发放范围由最高管理者或体系负责人做出规定.

B、 体系负责人规定的发放范围,确定手册的印制份,然后将手册逐

一编号、填写发放记录.因特殊情况,需扩大手册的发放范围,需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或体系负责人作出书面指令,由品保部执行,各职能部门和个人申请额外取得手册,必须提出书面报告,先由部门主管同意后,送最高管理者或体系负责人批准,经品保部(DCC)根据批准结果办理发放.

3.4. 5手册的修改和换版

3.4.5.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的修改和换版需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A. 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管理手册存在差错或条文要求不

明时.

B. 管理体系评审对体系提出了改进要求时. C. 手册中规定的体系要素或质量活动有较大变动时. D. 公司质量职能机构有较大变动时.

E. 手册依据的有关标准、法规有变动时. F. 经营环境和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G. 合同有要求时. H. 最高管理者认为需要时.

I. 手册修改次数达到十次以上或修改范围较大时.

3. 4. 5.2修改程序为.?公司员工或相关审核人员提出修改建议,体系负责人审核后,交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并填写更改履历表后将文件修改,修改后的新文件需发给所有手册受控文本的持有人,由持有人自动更换修改页,并撤回作废页.

3. 4. 5.3当《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整个布局改动量

很大时,须整册换版. 换版时应注明修改码及版号,并及时发给持有人新版本,同时收回废版本,由DCC按规定统一销毁.

3.4.6手册的再版和标识

3. 4. 6.1手册未经修改或修改次数达不到规定的换版要求,但使用年限超过三年时,品保部视具体情况进行换版,并报请最高管理者或体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换版.启用新版本后,应及时收回旧版本,并做好发放和回收记录.

3.4.

6. 2手册的版本号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封面

中标识,具体编号规则按《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进行控制. 3.4. 7手册的控制

3. 4. 7.1手册的发放严格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分

发名册》规定的范围执行,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随意翻印或变相翻印.

3. 4. 7. 2手册的持有者不得自行对手册进行删改、撕页、涂改,要

保持手册的完整、清洁,注意保管,慎防遗失,未经最高管理者

或体系负责人批准不得向外提供.

3. 4. 7. 3各部门主管应负责向本部门人员做好本手册的宣传工作,并公司实施.

3. 4. 7. 4各部门主管应主动向体系负责人反映手册实施过程中的意

见.

3.4.7. 5手册如有遗失或损坏,须及时到DCC登记备案,申请补发

或换发

3.4.8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分发名册

手册持有(者)部门 数量

人事部主管 1 制造部主管 1 品保部主管2 业务部主管1 研发部主管1 资材部主管1

财务部主管 1 DCC(正本) 1

第四章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组织环境

4.1理解公司及其环境

公司应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公司应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4.1.1这些因素可以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和条件.

4.1.2公司通过〈<年度经营计划书〉〉来对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确保公司理解外部环境.

4.1.3公司通过<〈年度经营计划程序〉〉来对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确保公司理解内部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由于相关方对公司持续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影响或潜在影响,公司确定下述内容:

4.2.1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客户、供应商). 4.2.2公司应对相关方(含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投资方)的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4.3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公司应明确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公司应考虑:

4.3.1确定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4.3.2确定相关方的要求,包含客诉. 4. 3.3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4.3.3.1适用于公司确定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的全部要求,

公司应给予实施,并形成文件的信息加以保持;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或责任.

4.4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公司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相互关系,详见管理体系

4.4.1.1公司对所有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活动进行适宜和

连续的控制.并按公司实际情况和选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模式,分别制定相应的控制要点,确认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详见过程分析表:

NO 过程 责任 部门 输入 输出 内外部期望 控制文件 过程指标 订单订单1 管理过程 业务部 客户合同 客户订单 合同评审表 生产通知 确保顾客的要 求在公司得到 理解和实现 合同评审程序 评审及时率 样品2 制作过程 研发部 顾客技术要求 顾客图氏 产品制作经验 业务订单、物料工艺流程图、B0M 确保产品能符 表、S0P、检验规 合顾客要求, 并范、测试报告、样 公司利润处在合品、承认书等 物料齐料生产 生产日报表 入库单 检验记录 确保能按时向顾客交付产品与满意 确保客户投诉、退货、索赔等能及时解 决与分析,让顾客满意反馈信息,提升公司管理服务 确保能够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同价格范围 新材料、新工交样艺、新流程管 及时理程序 率 3 生产过程 资材部 请购单 生管计划排程、原料、生产排程、入库作业、出货明细 制程检验管理程序 生产计划管制程序 制程合格率 4 交货过程 业务部 客户订单通知 出货通知单 送货单 对帐&发票 产品的搬 交期运、储存和交 达成付控制程序 率 反馈5 与服务过程 业务部 品保部 顾客需求,顾客文件案,市场信息反馈,顾客抱怨,顾客退货等 改进生产,消除顾客抱怨,给顾客满意的应急处理与补货,使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度调查控制程序 客户抱怨处理作业规范 客户满意度 内部需要(企业管理6 体系策划过程 管理层 发 展等)、外部需要 (顾客/竞争对手/ 法律法规)、以往年绩效资料 7 管理评审管理层 审核结果、顾客反 馈、过程的业质量/环境方针、 确保公司产品质质量管理体系文 件、质量/环境目标、质量风险分 析、持续改进 质量/环境管理 体系及其过程有 量得到有效管制,满足顾客要求,并取得第三机构认证证书. .对体系管理和运行中的不符合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手册 风险分析报告 目标达成率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决议措施

过程 绩和 产品的符合性、纠 正措施状态、新产品开发报告'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报告、以往管 理评审报告跟进实施、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与改进建议 年度内审计划安排产品出现重大效性改进、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 品提出改进与验证,确认效果实完成率 改进、资源需求. 施. 对体系管理和 运行中的不符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检查表 不符合报告 合提出改进与 验证,确认效 果实施状况,提升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不符合项改善及时率 内部8 审核过程 质量问题,内外品保部 部顾客发生重大投诉或抱怨、产品 /工序中出现系统性问题、职能出现重大调整 改进项目(产持续9 改进过程 品、 服务、过程各部门 质量、 成本、条件)、合理化建议与数据分析结果 不良通知及追查单 质量异常单8D 持续改进过程,满足持续体系管理要求 纠正与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改进件数 人力1资源人事部 人员需求、具有资格的工人、技术员和干部岗位的需 求、岗位说明等 品保部 顾客图纸、技术文 件、体系文件、管理标准、满足需求的、适用的被激励的人员上岗证、特殊作业资格证、员工培训文件案 管理文件和资料使公司人员配备满足公司管理体系的要求,并持续提高其职能 全管理体系相关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人员流动率 0 控制过程 文件和记录管11 文件资料出 错的编制、审核、批 文件和信息受准、发行、标识、 控,且充分适用

理过程 质量记 录、外来文件及其法律法规等需控制的管理文件 储存、标识、使 用、修改、处置得 到有效的控制 有效管理 次数 供应商调查资 供应商评份办法、供应商批量1采购资材部 生产能力、生产计划、库存状况、采购信息、限用特质标准管制 料、供应商评价记 录、供应商供货状 况汇总、合格供应 选取合格供方,商明册、采购计 保证来料合格、采购管理程序 原料交期达成率 2 过程 划、请购单、订货 交期准时. 单、到货记录、按时交付满足、满足质量需求 设施1设备制造部 对设备作保养与设备说明书 维护,提供为达到使生产设备持续满足生产需求 生产设备、模治具管理程序 设备稼动率 3 管理过程 生产计划&经验 产品符合要求的现场使用信息 设备与满足生产 能力 a. 标识牌(待检、 品保标识1可追部 资材部 制造部 标识要求 15 仓储管理过程 资材部 仓储管理要求 物料保存期限 要求 包装要求 1检验品保部 待检验产品 顾客要求法律法原料 半成品 成品 合格、不合格等; b. 标签 c. 物料BIN卡 d. 成品BIN卡 e. QC检验盖章/标 签 入库单 发料单 出货单 月盘点表; 物帐核对相符 核对总和试验标准 确保公司产品实现过程能得到有效管制与追溯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标识错漏次 数 4 溯性过程 确保仓库管理料帐相符,在可控范围内 产品的搬 运、储存和交付控制程序 帐物卡一致率 减少和管制不合质量检验管理漏检、错6 与试格的发生与流出 程序

验过程 规要求 产品要求 检验和试验记录 合格的原料、半成品与成品均受控检验 合格入库 检率 监视与测1量资品保部 监视量测设备 测量仪器 仪器校正要求 测量和监视设备台帐 测量和监视设备周期校验计划 校验报告 质量问题反应单 纠正措施报告,标识、隔离、 Sorting 等; 销退单、特采单、报废单; Sortng记录表 减少不合格的非确保公司测量系统稳定或符合产品需求 绩效测量与监视控制程序 检测器具控制程序 仪器校正达 成率 7 源管理过程 检验发现的不合不合1格品资材部 品保部 格品 客户退货的不合格品 可疑品/不合格 品. 客户投诉 已出现和潜在的不合格品; 纠正1措施各部门 质量/环境目标 未达成; 顾客退货/投诉; 公司生产过程不合格品; 质量/环境报表资料 20 变更管理过程 各部门 顾客要求变更或变 更资料 公司内部设计、不合不符合控制 格品处 理及时率 8 处理过程 预期交付和使用 程序 持续改进过程、满足顾客要求行解决质量/环境异常、纠正报告(8D报告) 持续满月顾客与管理旧系要求 纠正与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改善达成率 9 管理过程 设计工程变更申请单 试样/图面变更通确保顾客要求在 公司内部得到充 分落实 工程变更控制 程序 变更准确率

工程变更申请 知书 修订之文件标准书 环境2因素各部门 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或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确保公司活动、 产品和服务中得 到充分识别 环境因素识别 评价控制程序 1 管理过程 合规2义务N/A 确保公司与环境 法律法规及其品保部 与公司环境管理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清单合规性评价报告 管理活动有关的 他要求控制程 法律法规和其他 序 要求得到识别, 合规性评价控并遵守 重大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与环境有关的信环境目标及管理方案 环境目标达成情况统计表 确保公司重大环 境风险的健康得 到量化,实现良 好环境绩效 确保公司环境管理相关的信息及 信息交流控制时与各相关方进 程序 行交流 相关方控制程与环境管理有关的相关方 化学环境保护协议 化学品清单 危险废物处理协议 固体废弃物处理记录 环境监测报告 能资源统计表 扩、改、迁申报表 确保公司重大环 境风险得到有效 的监控,实现良 好环境绩效 序 化学危险品控制程序 废气控制程序固废控制程序 N/A 噪音控制程序能资源控制程 序 扩、改、迁控制程序 N/A 制程序 环境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 N/A 序 N/A 2 管理过程 环境2目标人事部 3 管理过程 24 信息交流过程 人事部 息(如环境方针、环境监测结果、环境运行绩效等) 纠正措施报告 联络单 会议记录 25 环境运行过程 危险品固体废弃人事部 物 生产废气 噪音 能源和资源 扩建、改建项目

应急2准和人事部 意外火灾 化学品泄漏 确保公司各类紧 消防设施清单 应急演练计昼 应急演练报告 急情况得到有效 的预防,确保各 有关人员熟练掌 握应急知识 确保公司重大环 应急准备和回 应控制程序 6 回应过程 N/A 监视2和测人事部 废水、废气、噪声排放 能资源使用 固废处理 环境监测报告 能资源统计表 固废处理统计 境风险得到有效 的监控,实现良 监视和测量控好环境绩效,持 制程序 续改进环境管理 体系 N/A 7 量过程 4.4.1.2公司明确了生产和服务提供所需的过程,规定了其控制要点,

同时明确了其顺序和相互作用或关系的描述.

4.4.1.2.1公司建立合理组织机构,明确其职责和相互关系,同时

制订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详见2. 4职能分析表.

4.4.1.3最高管理者任命本公司管理层人员为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

康安全体系体系负责人,授权其承担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维持和有效运行;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

4.4.1.4公司亦明确了适用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等要求,以求获得

必要的实源和信息,并以此用来支援选定的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改进,及对这些过程所进行的必要而充分的监视、测量和分析.

4. 4.1.5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过程相关的责任和权限.

4. 4.1.6公司对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外包过程中,公司按要求进行识别,

并加以适当的控制,公司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满足所有顾客要

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

4. 4.1.7 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评价实施的变更,实现过程的预期

结果

4. 4.1.8 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统的过程:

4.4.2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在必要的程度上,公司应:

4.4.2.1保持IS09001/IS014001/OHSAS18001标准要求建立,并实施

《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加以实施禾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运行.

4. 4. 2.1.1 根据ISO 9001/IS014001/OHSAS18001 标准要求

及公司纪实际情况,公司建立了书面化的管理文件体系,包括: A、管理方针和目标. B、管理手册.

C、满足要求和适用的程序文件. D、必要的作业指导书. E、合适、全面和规范的记录;

F、与公司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外来文件.

4.4.2.1. 2本手册第五章5. 2节描述公司的管理方针和目标. 4.4.2.1. 3公司的文件体系结构如下:

第一阶文件(管理手册):叙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政策与目标,涵盖IS09000、IS014000及OHSAS18000国际标准各项要求之纲要性文文件. 第二阶文件(程序文件):合约审查、文件管制、制程管制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内涵盖之系统要素、各项作业程序.

第三阶文件(作业规范):补充及相关之作业细则、标准、规范等工作指导. 第四阶文件(表单):记录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系鍈有关活动之表单.

4.4.2.1.4在公司制定并实施的《法规与顾客要求识别程序》中规

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识别、获取和追踪等方法,这种要求包括与产品有关

的法律法规要求.

4.4.2.1.5各职能部门负责与本部工作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的识

别、获取和追踪.

4.4.2.1.6品保部负责制定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文件清单,并对其进行管理,确保各有关部门使用最新有效的法律法规文件.

4.4.2.1.7管理手冊

4.4.2.1.7.1公司按要求编制了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手册》,并加以保持.

4.4.2.1.7.2管理手册是按公司规定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及ISO

9001/IS014001/OHSAS18001 标准描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其主要目的是:

A、 规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范围. B、 不减少责任的、合理的删减要求.

C、 相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或对其的引用.‘

4.4.2.1.8《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是实施和保持质

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长期遵循的文件.

4.4.2.1.9文件控制

4.4.2.1.9.1根据标准要求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

件层次分布,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的管理办法、《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同时根据需要相应地制成了一些支持性文件,用于对受控文件实施有效的控制.

4.4.2.1.9.2程序规定了与标准要求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

(包括适用的法律法规文件及外来文件)进行控制的职责和要点,确保文件和资料得到有效的控制.

4.4.2.1.9.3文件和资料的编制、审批和发行使用,按照《文

件与资料管制程序》执行

A、文件和资料主要以对口部门编制,品保部及DCC负责公司、协调和会审活动.

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由公司最高管理者发侑 (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的审批、分发控制办法.各部fE 编写文件和资料,需经部门负责人审核,以上人员批准实施. C、为了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受控的体系文件 (包括外来文件)由DCC做好受控记录,统一发行使用与保管.

D、为使各场所均能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受控部门及时将新文件或修改后文件发放到使用单位,对所发放和使用场所应及时撤出失效或作废文件,并加盖?作废?印章,以防止误用.

E、公司内使用受控文件,文件在发行前蓠得到相关人员批准,经DCC受控后才能发行.

4. 4. 2.1.10文件和資料的更改

A、文件和资料更改应按《文件和资料管制程序》进行,并由该文件的原审核部门的人员或授权人员进行审核批准.更改后的文件和资料应清楚地标识和表明更改的性质.

B、已失效的文件和资料,如因积累知识或参考作用时,按照参考文件控制.

4. 4. 2.1.11文件受控部门制订现行修订状态的文件(包括外来

文件)控制清单,并分发到相关部门人员,以识别最新文件及外来文件的适用性.

4. 4. 2.1.12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其控制除应按本节要

求外,还应依据4. 2. 4节要求进行控制.

4. 4. 2. 2公司确认策划过程进行记录.

4.4.2.2.1公司制订并实施《记录管理程序》,确保公司所有记录

得以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4.4.2.2.2作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客

观证据,本节规定了制订并坚持记录的标记、收集、编目、归文件、存贮、保管和处理的职责和控制要点,以证明产品达到了所要求的质量并验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达成的持续改进.

4.4.2.2.3 DCC负责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进行控制,各

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相关的记录的使用、保管进行控制.

4.4.2.2.4各部门应坚持做好记录并加以鉴别、收集和保存,并应

对所收集的记录进行分析、评价,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4.4.2.2.5各相关部门应规定标记、收集、编目、归文件、保管和

处理等办法.

4.4.2.2.6记录的保存期限和使用保管部门,由《记录表格总表》

予以规定,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记录的保管期限要求,并应能根据顾客或其代表的要求随时提供使用.

4.4.2.2.7记录、表格由DCC统一审核批准,并保存样本. 4.4.2.2.8各类记录应妥善保存,防止损坏和遗失. 4.4.2.2.9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公司最高管理者承诺建立并有效实施符合

ISO9001/IS014001/OHSAS18001标准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并持续改进其有

效,通过相关的活动,为其承诺提供了可证实的证据,这些活动可包括(但不限于):

A、识别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并在公司内部传达其重要性. B、制定合适的管理方针和目标. C、按策划的要求进行管理评审. D、采取措施,确保资源的获得

5.1.1.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5.1.1.2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公司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5.1.1.3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与公司的业务过程. 5.1.1.4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5.1.1.5沟通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符合质量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5.1.1.6确保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5.1.1.7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5.1.1.8推動改進.

5.1.1.9支持其他管理者履行其相关领域的职责. 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公司始终以顾客作为关注焦点,公司的活动始终以满足和提高顾

客的满意度为原动力,通过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严格控制,确保顾客要求得到满足,并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A、确定、理解并持续满足顾客要求以及艇的法律法规要求;

B、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服务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

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5.1.2.1公司通过顾客满意度的测量等活动,分析顾客满足程度的数据,并采取可能的措施提高顾客满意度,并始终关注顾客的期望.

5.2方針

5.2.1制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

A本公司的质量政策:

质量稳定,客户满意,持续改进,超越客户期望,符合法规要求。

B本公司的环境政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就是捍卫我们的家园。

C本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政策:

建立健康安全工作环境,持续改进健康安全风险。

最高管理者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体现了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向和顾客/相关方的期望以及公司对顾客作出的承诺,确保方针包括:

A、与公司的经营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

B、提供了制定和评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框架. C、并满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用要求的承诺. D、持绩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满足顾客要求的承诺. E、通过管理评审等过程,对管理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 F、体现了对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G、在公司内得到了沟通和理解.

H、通过管理评审等过程,对管理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

5.2.1.1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需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修改时需经最高管理者重新批准和发布.

5.2.1.2公司经过培训和工作考核及内部质量审核、公告张贴等方法把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传达到每一位成员,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5.2.2沟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

A、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形成文件记录,可获得并保持. 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得到沟通、理解和应用.

C、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时,可向相关方提供(满足行业要求,交期要求,质量要求).

5.2.3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需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修改时需经最高管理者重新批准和发布.

5.2.4公司经过培训和工作考核及内部质量审核、公告张贴等方法把质量/环境/职业健靡安全管理方针传达到公司每位成员,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5. 3公司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体系负责人)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岗位职责、权限得到分派、沟通和理解:

5.3.1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标准.

5.3.2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5.3.3报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绞及其改进机会(详10.1),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A、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B、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完整性.

第六章 策划

6.策划

6.1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应对风验和机遇的措施. 6.1.1策划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考虑到(4.1条款)的因素和 (4. 2条款)提及的要求,确定需要风险和机遇,其内容包括: A、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结果. B、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增加有利影响. C、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 D、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改进.

E、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风险和机遇确认,详见<<年度经营计划程序〉

6.1.2公司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A、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环境、相关方、过程)和机遇的措施.

B、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实施(4.4条款). C、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6.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及实现的策划.

6.2.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相关职能、层次和过和设定目标. 其包括如下几点:

A、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方针保持一致性. B、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测量.

C、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考虑到适用的要求.

D、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以及增加顾客满意相关

E、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给予监视与沟通. F、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时更新至相关资料内.

6.2.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实现目标,应确定以下内容: A、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的措施. 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需资源.

C、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最高管理者(体系负责人)要求各单位主管负责跟进与完成.

D、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主管每月确认目标达成状况. E、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各目标评价结果与改进.

6.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变更的策划

6.3.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定需变更时,应最高管理者(体系负责人)确认,并系统地实施(见4. 4条款).需包括以下内容: A、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B、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C、资源的可获得性.

D、责任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第七章支持

7.1资源 7.1.1总则

7.1.1.1公司建立、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明确各岗位员工的能力、技能和经验等要求,对人员的教育、培训要求,从而使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人员的资源。包含下述内容: A、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约束. B、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

7.1.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所需提供的人员,实施有效运行和控制过程.

7.1.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设施

7.1.3.1最高管理者根据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所需,并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并定期对基础设施的状况进行评审,以满足需要.

7.1.3.2基础设施可包括:

A、生产所必需的厂房(建筑物)、办公场所及附属的生活设施.

B、公司制造部负责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和运行的管理,并应有书面的规定,明确管理与确保其满足要求,包括机器设备和必需的技术力量. C、环境保护和处理设施、职业健康安全相关设施

D、支援服务设施,如运输工具、通讯设施或信息系统(如:TIPTOP系统)等. 7.1.4过程运行环境

7.1.4.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维护过程运行所需的环境,,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可包括以下内容:

A、社会因素(无歧视、和谐稳定、无对抗).

B、心里因素(如舒缓心里压力、预防过度疲劳、保护个人情感),对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与说明.

C、物理因素(如温度、热量、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声等.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 总则

7.1.5.1.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监视和测活动来验证产

品和服务符合要求,确保结果有效和可靠所需的资源. 包括以下几点: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特定类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适当的维护,以确保持续适用.

7.1.5. 2测量溯源

7.1.5. 2.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测量溯源时,对

测量溯源的结果是有效的前提,需对测量设备作确认:

A、依测量溯源对照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规定测量时间进行校准或检定,如有不存在国际或国标时,需对校准报告进行保留.

B、对测量溯源进行校准后,需标识,确定其状态,厂内对测量仪器作外校与内校定义,并对测量设备作点检确认.

C、测量溯源在使用过程需予以保护,防止可能使用校准状态和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损坏和劣化.

D、当测量设备出现不符合要求时,需确定前面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受到影响时,依不符合程序作业,并提供适当的措施,预防再发. 7.1.6公司知识

公司确定运行过程所需的知识,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相关专业知识予以保持,在工作范围内可得到;对现代多变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考虑现有的知识,确定获取更多必备的专业知识,并及时更新至文件中,持续执行包括以下几点:

A、专业知识是从工作经验中获得的特定知识,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所使用的共享.

B、公司的知识可分为内部来源(公司知识产权;从事工作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尴项目得到的经验教训;将得到和分享未形成文件的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与外部来源(国际或国家标准;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识)二种. 7.2能力

7.2.1公司根据产品服务及顾客的要求,确定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人员具备的能力,必要时通过培训达成之绩效和有效性.

7.2.2公司规定相关员工培训的职责和控制要点,以提供和保持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7.2.3员工培训由管理人员或人力资源调整,其资格评审工作由人事部人资课负责,各部门确定具体的培训要求并执行.

7.2.4各单位依培训能力制定计划,对所有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要求需保证在所确定的工作岗位上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绿定人员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 7.2.5培训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专业技能要求.

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要求. C、企业文化及厂纪厂规培训要求. D、管理方针和目标教育.

E、国家、行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培训要求. F、特殊岗位的资格要求.

7.2.6从事特定工种的人员(检验、内部审核、特殊工种等),须根据相应

的教育、培言I 和(或)经验加以评价和考核,并对资质作确定.

7.2.7培训应使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并获得必要的信息,增强员工对培训的意义:

A、为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作出贡献的意识. B、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动力和参与的精神.

7.2.8培训后应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保持有关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相关记录保存至该员工离开本公司止.

7. 3意识

公司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其控制范围的相关工作人员知晓:

7.3.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让全厂人员知悉与执行; 7.3.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目标让全厂人员控制达成.

7.3.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贡献,包含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公告员工.

7.3.4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不符合要求的后果. 7.4沟通

公司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制定并有效实施《沟通管理程序》,为确保有效和达成持续改进的目的,公司管理层之间,各职能部门按照文件规范和工作要求,建立并保持经常性的沟通.

7.4.1沟通内容至少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目标与业绩等. 7.4.2内部沟通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A、各类工作的沟通,并有会议记录;

B、人事部或品保部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文件或通知,在公告拦公布.

C、各部门与厂商或客户不定时进行电话、电子邮件沟通. D、各类管理活动、评审活动.

7. 5文件的信息. 7.5.1总则

7.5.1.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公司建立并实施《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

7.5.1.2根据ISO 9001/IS014001/OHSAS18001标准要求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书面化的管理文件体系,包括: A、管理方针和目标; B、管理手册;

C、满足要求和适用的程序文件; D、必要的作业指导书; E、合适、全面和规范的记录;

F、与公司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外来文件.

7.5.1.3公司的文件体系结构如下:

第一阶文件(管理手册):叙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政策与目标,涵盖IS09000、IS014000及OHSAS18000国际标准各项要求之纲要性文文件. 第二阶文件(程序文件):合约审查、文件管制、制程管制等,《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内涵盖之系统要素、各项作业程序.

第三阶文件(作业规范):补充及相关之作业细则、标准、规范等工作指导. 第四阶文件(表单):记录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系统有关活动之表单.

7.5.1.4公司制定并实施《法规与顾客要求识别程序》中规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识别、获取和追踪等方法,要求包括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见本手册第*氺章)

7.5.1.5各职能部门负责与本部工作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的识别、获取和追踪.

7.5.1.6品保部负责制定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文件清单,并对其进行管理,确保各有关部门使用最新有效的法律法规文件。

7.5.1.7各职能部门负责对人员的能力作培训,并予以考核. 7.5.2创建和更新

7.5.2.1公司对文件标准的建立与更新,需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荃管理体系均全面管制.

7.5.2.2公司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给予管制:

7.5.2.2.1公司按要求编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并加以管制与保持文件格式或文件为最新版.

7.5.2.2.2管理手册是按公司规定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及

IS09001/IS014001/OHSAS18001标准描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其主要目的:

A、规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范围. B、不减少责任的、合理的删减要求.

C、相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或对其的引用. D、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

E、《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是实施和保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长期遵循的文件.

7.5.2.2.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程序文件均需经评

审或批准,确保适用性或充性,给予发行各部门. 7.5.3文件的信息控制

7.5.3.1控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信息,确保文件管

制:

7.5.3.1.1根据标准要求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层次分

布,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与《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同时根据需要相应地制定支援性文件,用于对受控文件实施有效的控制.

7.5.3.1.2程序文件规定与标准要求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包括适

用于法律法规文件及外来文件)进行控制的职责和要点,确保文件和资料得到有效的保护.

7.5.3.2控制文件的信息,适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包

括内容:

7.5.3.2.1文件和资料的编制、审批和发行使用,按照《文件与资料

管制 .程序》执行:

A、文件和资料由对应的部门编制,品保部及DCC负责公司、协词和会审活动. 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签署后发布的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的审批、分发等控制办法;各部门编写文件和资料,经该部门负责人审核,部门负责主管批准实施. C、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受控的体系文件(含外来文件)由DCC做好受控记录,统一发行使用和保管.

D、为使各场所均能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控制部门不定时建立新文件或修改文件发放到使用单位,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应及时撤出失效或作废的文件,或加盖?作废?印章,以防止误用.

E、公司内受控文件在发行前,需经过相关人员批准,经DCC受控与登记后发行,文件方可有效.

7.5.3.3文件和资料的更改

A、文件和资料更改依《文件和资料管制程序》进行,并由该文件的原审核部门

的人员或授权人员作审核与批准.更改后的文件和资料应清楚地标识和表明更改的内容与性质.

B、已失效的文件和资料,如因积累知识或参考作用时,依文件控制. C、文件控制部门应制定现行修订状态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控制清单,并分发到相关部门及人员,以识别最新文件及外来文件的适用性.

7.5.3.4记录控制

7.5.3.4.1公司制订并实施《记录管理程序》,确保公司所有记录得

以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7.5.3.4.2作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客观证

据,规定并记录的标记、收集、编目、归文件、存储、保管和处理的职责和控制要点,以证明产品达到了所要求的质量并验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达成的持续改进.

7.5.3.4.3 DCC负责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进行控制,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的相关记录使用与保管作控制,包括以下几点: A、记录、表格由DCC统一审核批准,并保存样本. B、各类记录应妥善保存,防止损坏和遗失. C、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应按规定进行销毁处理

7.5.3.4.4各部门应坚持做好记录并加以鉴别、收集和保存,并对收集

的记录作分析、评价,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5.3.4.5记录的保存期限和使用保管部门.由《记录表格总表》予以

规定,各部门严格执行记录的保管期限要求,并应能根据顾客或代表要求可随时提供.其文件保管期限包括几点:

A、—阶文件:永久性由保管单位保存,更新版本时更换. B、二阶文件:外部与内部保存2年,第3~5年为使用追溯期. C、三阶文件:报表类保存1?2年.

D、四阶文件:点检类报表保存3个月,并定期清理与销毁.

第八章运行

8.1运行策划与控制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满足产品和服务实现过程,应予以适当的策划,且规划应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及其其他流程的一致性与相应措施.

8.1.1在规划产品实现流程时,应适当地决定下列要项: 8.1.1.1产品和月艮务的目标与要求.

8.1.1.2建立产品所需的流程、文件及提供所需的资源.

8.1.1.3对产品及产品的允收标准所需要的验证、确认、监控、检验与测试.

8.1.1.4所需的记录,以证明产品实现流程与最终产品符合要求. 8.1.2公司产品实现和服务的提供过程公司主要按以下原则作管理: A、对各主要过程作分析,并形成必要的书面文件.

B、识别有关政府法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及顾客要求并确保满足. C、对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相关人员作培训或资格认定;

D、对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设备和环保、安全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E、对供方供货质量、供货周期进行有效的控制. F、对影响产品质量质的工作环境进行适当的控制. G、对相关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监视和测量.

H、确保获得过程和体系有效运行的有关信息,并对其分析,以达改进的目的. I、保存过程实施结果的记录,以提供有效运行和监视的证据.

J、产品和服务的策划更改,需经评审预期变更前后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影响.包含相关产品需经外包检测或生产过程予以受控.

8.1.3策划的输出,采用适当的书面文件形式,如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和工程图面等,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制定和实施质量计昼过程.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2.1顾客沟通

8.2.1.1公司要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争取主动与顾客沟通,以便: A、及时获得产品信息,包括可能的改进要求. B、询问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改. C、接受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D、处置或控制顾客财产.

E、关系重大时,制定应急措施的特定要求.

8.2.1.2及时妥善处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抱怨,包括: A、业务部接受顾客信息,品保部受理、登记抱怨状况. B、品保部向有相关部门传递.

C、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研究,并制定纠正措施.

8.2.1.3品保部、研发部、制造部、资材部等相关单位,应积极配合讨论顾客反馈的质量信息,制定与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将结果反馈给顾客.

8.2.1.4顾客反馈的质量信息,应列入管理评审的重点之一,以向顾客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8.2.1.5公司除应在被动与顾客沟通的情况下,更多的应采取主动的沟通,沟通的方式包含(但不限于):

A、接受顾客书面或口头的反馈,包括抱怨. B、采用电话、传真或书面报告的形式. C、定期或不定期的书面调查.

D、上述沟通必要时,应保存与顾客沟通的记录. 8.2.2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有确定:

确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需包括:

8.2.2.1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环境因素、危险源、法律与其他要求 对与顾客相关的流程,应制订书面文件予以规划并依文件执行之,以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顾客相关流程包括: A、决定产品相关的要求的确定:

1 >.顾客已明订的要求,其中包含对交货与售后服务的要求以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

2〉.非顾客明订的潜在的要求.

3〉.与产品相关的法令、法规的要求,其包含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 B、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

1〉.公司建立并有效实施《环境职安监测与测量控制程序》、《危险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程序》,由品保部负责公司公司内的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工作,各相关责任部门配合实施:

a、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b、环境因素的类型包括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对社区的影响、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及其他地方环境问题;

c、品保部对各部门已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审核,并编制汇总表. C、环境因素评价/危险源辩识及重大环境因素/风险等级确定

1〉.重大环境因素评价原则应根据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考虑环境影响的规模、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发生的概率,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费用等诸多因素来确定.

2〉品保部负责公司相关部门依据环境因素总表/危险源总表、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及应遵守其他要求等资料,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环境因素/风险的评价,以确定重大环境因素/风险等级,提交体系负责人批准.

3〉公司内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变化时,法律法规变更时,品保部负责组织责任部门更新环境因素/危险源相关记录.并相应公司相关部门按规定的程序重新评价是否有新的重大环境因素产生,并按原审批程序重新确定重大环境因素/风险等级。

8.2.2.2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为确定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及时获得这些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最新、有效版本,制定并有效实施《法规与顾客要求识别程序》.

8.2.2.2.1品保部负责查询有关书籍、网站、政府环保部门、咨询/

认证机| 构等收集相关的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评价其适用性和遵循情况,并定期跟踪其变化.

8.2.2.2.2人事部、品保部负责将适用的环保/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

他要求传达到公司相关部门和员工。 8.2.3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8.2.3.1为确定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能力满足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在承诺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前,相关权责人员应对产品有关要求进行审查,以确保: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未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产品和服务需适用于法律法规要求.

D、合同或订单的要求与先前的要求有所差异时,其不同处已得到解决. E、本公司有能力满足各项已界定的要求. F、评审结果及后续措施的记录应加以维持.

G、当顾客以非书面形式要求时,应作书面记载,且在接受前向顾客确认.

8.2.3.2适用时,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确保相关信息的记载.

A、评审结果.

B、产品和服务的新要求,需有会议与记录讨论的相关信息. 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为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要求发生更改,需对相关有的信息得到修改,确保相关人员知道与已修改的要求.

8.2.3.1.当产品要求被改变时,审查权责人员应确保相关文件和资料也随之变更,并将变更后之要求传达给各相关人员.

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3.1总则

为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建立、实施和保持设计和开发过程,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8.3.2设计和开发策划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确定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及其控制时,需包括以下几点:

A、设计和开发活动的性质、持续时间和复杂程, B、设计与开发过程,适用于的设计和开发评审. C、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所需的内部和外部资源.

?

D、设计和开发过程参与人员之间界面的控制需求. E、顾客和使用者参与设计和开发过程的需求. F、后续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

G、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期望的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水平.

H、证实已满足设计和开发要求所需的相关资源进度确认,予以适当的更新. 8.3.3设计和开发输入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对具体类型产品和服务,确定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要求,应审查其适切性,并予以记录.设计输入包括: A、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B、来源于以前类似设计和开发活动的要求.

C、顾客对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及相关法规、法令的要求. D、公司承诺实施的标签和行业规范.

E、产品和服务性质所决定的、失效的潜在后果需经予以确认. 8.3.4设计和开发控制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对设计和开发控制进行控制,确保以下内容:

A、规定对产品模拟获得的结果.

B、实施评审活动,以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C、实施验证活动,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

D、实施蜂认活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预期用途要求. E、对评审、验证和确认过程中确定的问题,采用必要措施,当确认过程有不同时,依产品和服务的具体状况,进行单独或任意组合. F、上述相关活动均需作记录,并跟进各项状况至结案. 8.3.5设计和开发输出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对设计和开发输出,应满足以下内容:

A、满足设计开发的输入要求.

B、对于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后续过程是充分的,为PM、采购、生产与服务过程提供适当的信息传递.

C、对产品和服务监视和测量,适当时,包含或引述产品的允收标准规范. D、规定实现预期目的,保护产品&环境安全和正确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特性. 8.3.6设计和开发更改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应识别、评审和控制产品和服务设计和开发期间以及所做的变更,为避免不利影响,确保符合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 A、设计和开发的变更,予以相关记录. B、设计和开发评审的结果.

C、设计和开发变更的授权,应由权责人员审核、验证和验收,于实施前获得核准.

D、为防止不利影响,需采用对对零部件和或成品(含)已交货产品的影响,确保产品和服务得以保证.

8.4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4.1总则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并实施《供应商管理程序》、《采购管理程序》对供应商的评定、采购过程和采购产品的验证等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资材部为采购过程的视窗管理部门.

8.4.1.1外部供方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构成公司自身的产品和服务. 8.4.1.2外部供方替公司直接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 8.4.1.3公司决定由外部供方提供过程或部分过程.

8.4.1.4公司应基于外部供方提供所要求过程,作预先评定:

A、根据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确定外部供方的评价和选择、绩效监视. B、明确各类供方的评定方式和评价准则,加以实施.

C、根据公司的需要,按规定的周期选定或重新选定或评价外部供方. D、评定合格的供应商列表明确,以便公司采购时选定.

E、形成并保留相关的记录或资料,以便查询,包括采取的纠正措施要求. 8.4.2控制类型和程度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对我司稳定地向顾客交付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包含以下内容: A、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控制之中 B、确定对外部供方的控制及其输出结果的控制. C、公司对外部供方需考虑:

1>.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我司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2〉.外部供方自身控制的有效性,对供方的评鉴与考核进行记录.

D、确定必要的验证(打样)或零件与成品变更、等其他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 8.4.3外部供方的信息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确保在外部供方沟通之前所确定的要求是充分的.与外部沟通包括以下内容:

8.4.3.1外部供方所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需达到采购文件或其他文件,需

清楚注明采购要求及有关的验证要求.

8.4.3.2所有外部供方的资质依文件规定作审批,经批准后生效: A、产品和服务的外部过程需经嫁认.

B、外部供方的方法、过程和设备经有效认定与资质要求.

C、外部供方采购的验证安排及产品或服务的放行方式.

8.4.3.3外部供方的能力、采购程序、过程、设备及人员认可或资格要求. 8.4.3.4外部供方与我司采购的界面.

8.4.3.5采购对外部供方绩效的控制和监视,按要求保存有关的记录和资料.

8.4.3.6采购与顾客拟定外部供方现场实施的验证或确认的活动,含以下内容:

A、品保部与研发部实施采购产品验证,按照批准的检验文件,对采购物料实施进料检验或验证确认,以确保采购物料符合采购文件的要求.

B、公司可以根据合同或协定,派代表到货源处作复查或验收,或在本公司的顾客有要求时,由顾客或其代表在公司内或供方的货源处对物料作验证,但以上验证并不能减少供方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也不能排除其后的复验和拒收. C、公司应做好进货检验或验证记录,以保证能利用这些资料来评价供方的质量状况与趋势.还应保存所有物料的标识记录,以实现可追溯性.

8.5生产和服务提供

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8.5.1.1公司制定相应的程序控制生产和服务的运作与已识别的重大环境因素/ 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确保运行和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适用时,受控条件包括:

A、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或运行的活动的特征.

B、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获得产品的结果,在必要的岗位设置作业指导书. C、使用和维护适宜的生产、监视和测量设备资源确认.

D、对重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设备进行监视,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出的控制准则,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接收准则.

E、生产和服务过程需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人为错误的机率,并予以改善. 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G、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运行提供适宜的基础设施和环境. H、生产和服务的相关人员的能力,需具备相应的资格.

I、生产和服务过程在输出结果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需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实现策划的能力进行确定和定期评定. J、对重大环境因素/风险进行管理. K、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通报相关方.

8.5.1.2品保部、制造部、IE课需配合研发部确定产品的工艺流程: A、编写工艺流程图或作业指导书(SOP). B、配备生产人力和检测设备与模治具装置确认.

8.5.1.3生产负责人负责监控生产过程的各项操作,以控制生产质量. 8.5.1.4制造部和品保部需配合研发部对工艺进行验证,当出现以下情形时:

A、新产品试产和第一次批量生产.

B、已批量生产的定型产品发生较大的设计改进或工艺改进.怀疑现有的控制手段和检验方法已不适用或不够有效.

8.5.1.5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需包括: A、销售合同的接收. B、设计和开发.

C、供方评定和采购进行(包括外购件、原材料、辅料等) D、生产组装.

E、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出厂检验、成品型式试验. F、产品保管. G、产品交付.

H、顾客服务. I、设施、设备管理.

8.5.1.6对生产和服务的输出不能利用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特殊工序包括: A、裁线工序. B、成型工序

8.5.1.7公司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对特珠过程应进行如下控制: A、对操作人员加强培训,必要时应进行考核和资格认定后才能上岗; B、对设备能力进行鉴定,

C、需要时使用特定的方法和作业文件, D、确定记录的要求和保存相关记录.

8.5.1.8资材部负责对本公司的所有设备需维修,对外联络与沟通,各单位对设备保养及点检和管理,各单位依所属范围的设备保养和文件建立执行. 8.5.2标识和可追溯性

8.5.2.1公司制定并实施《产品鉴别与追溯程序》,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使用适宜的方法标识和识别产品,最终可追溯,标识的阶段或过程包括: A、在产品接收和交付过程中. B、在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 C、在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中.

8.5.2.2在接收来料阶段,根据来料及检验情况,资材部应对产品做好标识.

8.5.2.3在生产或返工的每一个阶段,产品都应有必要的标识,以便隔离和防止生产不合格品.

8.5.2.4产品在储存及保管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作好和保持必要的标识. 8.5.2.5在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标记,以表明核对和

试验状态,并防止产生不合格品流入或流出,这种状态包括: A、合格 B、不合格 C、待判定

8.5.2.5.1标记方法如下:

A、待检成品:存放于待检区域内.

B、检验后合格:挂贴合格标识牌或盖合格印章(IQC,FQC).

C、检验后不合格:挂贴不合格标牌或转入?待判定区分?或?不良品仓?)区域内

8.5.2.6产品交付时,所有记录应予以保存,并确保可追溯要求的场合,记录和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管制. 8.5.3顾客和外部供方的财产

8.5.3.1本公司对客户财产的保管与使用应予以适当的管制.

8.5.3.2使用或组合于产品的客户财产,本公司应予以鉴别、验证、保护和维护.

8.5.3.3客户财产如发生遗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时,权责单位应向客户报告,并潍护财产相关的记录.

8.5.3.4顾客和外部供方的财产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工具、设备、模具,顾客的场所,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的记录管制. 8.5.4防掮

8.5.4.1公司制订和实施《仓库管理程序》,确保产品质量在搬运、储存、包装、保管和交付等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

8.5.4.2搬运和储存产品在搬运和贮存过程中,应根据进厂的原材料、在制品及成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搬运设备,以防止震动、撞击、摩擦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质量损坏,并加强储存产品的管理,定期检查储存产品,以发现损坏情

况,储存需确保以下几点: A、储存产品的区域作好清洁管理. B、储存产品有明确标识. C、储存产品区分明确、堆放合理. D、储存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E、储存记录登记明确、清晰,出入帐符合要求.

8.5.4.3产品包装

产品包装应根据书面规定的包装工作说明进行,并对如下几点加以控制: A、确定合理的包装结构和合适的包装材料,能承受运输试验,明确规定防护措施.

B、包装箱的产品型号必须与产品的铭牌标记保持一致. C、包装箱上需标明与产品一致的安全认证标志、条形码.

8.5.4.4产品保管

产品在交付之前,需采取适当的储存保管和隔离管制,以保证成品质量不受影响.

8.5.5交付后的活动

8.5.5.1经厂内检验合格的成品入库,需品保部批准.

8.5.5.2成品出货前,品保与仓库依业务提供的《出货明细》确认核对数量、

标签摆放要求,才准予出货.

8.5.5.3在成品装车(或货柜)前,按规定的产品搬运方法小心搬运,使产品

质量免受影响(如防潮、防震、防火、污染等),直到产品交顾客验收为止.

8.5.5.4对产品之法律法规的要求确认.

8.5.5.5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潜在不期望的后果预防.

8.5.5.6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用途和预期使用寿命的确认. 8.5.5.7顾客对产品的顾客要求与反馈.

8.5.5.8顾客对产品的特殊维护服务规定,或是对产品回收或不适用之处置的

附加服务等? 8.5.6更改控制

8.5.6.1公司确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当产品和服务的更改进行评审和控制,确保产品的稳定符合顾客要求.

8.5.6.2对产品有关的更改评审结果、授权进行更改的人员以及评审所采用的必要措施.

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公司确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在适当阶段实施策划的安排,以及验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已满足顾客.

8.6.1顾客确认产品需求满足后,通知业务安排产品放行,并确认顾客相关要求,作为出货依据.

8.6.2如顾客确认产品,未提出正式要求前,不可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8.6.3品保、仓库依业务出货需求确定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8.6.4品保依出货明细,确认各顾客的要求,并检附顾客需求的出货报告.

8. 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8.7.1公司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不合格要求的有效控制,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妥善处理和防止不合格品被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8.7.1.1在生产、装配、测试、核对各个环节中,一旦出现不合格品,相

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其措施包括:

8.7.1.2确定不合格产生的背景,如生产时间、产品批次、生产设备和仪器等.

8.7.1.3鉴别出不合格品,并将其与合格品分开.

8.7.1.4将不合格情况作书面记录,包括哪些产品、产品批次等. 8.7.1.5评价不合格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对不合格品作处置时需考虑: A、不良品隔离(零件与成品作Sorting或成品回收使用,再检合格后增补生产成品. B、原材料退货.

C、成品如有不合格品时,可先Hold待确认后判定,再作业. D、报废或拒收.

8.7.1.6决定并执行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8.7.1.7按处置决定对不合格品的转移、贮存或返修等实施控制. 8.7.1.8通知其他可能与不合格品有关或受不合格品影响的部门,必要时,包括顾客在内.

8.7.1.9保持客观证据以证明经Sorting或返修产品,依有关程序再检或测试.

8.7.1.10对不合格品处理后,处理状况加以记录与妥善保存. 8.7.1.11处理不合格品时,应考虑是否须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8.7.1.12应急准备和回应:

8.7.1.12.1人事部;根据公司的重大环境因素/风险、环境/ 健康安

全表现等公司相关部门确定潜在环境/健康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

8.7.1.12.2相关部门对潜在环境/健康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并实

施应急措施和回应计划.

8.7.1.12.3人事部负责制定公司演习计划与公司实施演习.

8.7.1.12.4环境/健康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及时处理人事

部等会同相关单位主管调查原因,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人事部负责措施的跟踪落实.必要时,最高管理者或体系负责人公司相关人员对相关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

8.7.2公司对不合格品处理的信息保存. A、不合格标识与管制. B、不合格品采取相应措施. C、对不合格品处理方式: 1>.拒收+依据本程序处理.

2>.特采+材料、半成品可直接上线生产,成品直接出货.

D、不合格品的标识(依《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对不合格品贴示不良或HOLD标签,判定NG贴示REJ标识,以便识别与隔离控制).

第九章绩效评偿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总则

9.1.1.1公司策划并实施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以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及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9.1.1.2公司在相关体系文件中,对测量的类型、场所、时间和频次以及记录的要求作出规定,并定期评估测量的有效性.

9.1.1.3公司识别并使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技术,并确定其应用的程度. 9.1.1.4资料分析的结果和改进活动,应作为管理评审过程的输入,必要时修改体系要求,以确保: A、产品或服务的符合性得到证实.

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持续改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9.1.2顾客满意

9.1.2.1公司制定和实施《客户满意度调查程序》,由业务部门主管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顾客满意度的有关信息,分析、调查和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作为对质量管制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可包括: A、顾客的投诉和抱怨.

B、和顾客直接交流(电话沟通、邮件往来、拜访等). C、利用电子媒体或发函等.

9.1.2.2利用获得的顾客满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差距后,并做出改进决策.

9.1.3分析与评价

公司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分析和评价通过监视和测量获得数据和信息.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确保整体业绩,并确定:

9.1.3.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9.1.3.2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依QC检验统计的数据分析,不合格产品或服务或活动的投诉.

9.1.3.3过程运行的趋势,包括可能采取的纠正措施.

9.1.3.4业务部门对顾客的满意度调查,需作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9.1.3.5公司对风验和机遇采用相关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作出改善. 9.1.3.6外部供方的绩效.包括以下内容 A、交期. B、进料质量. C、异常改善的回覆. D、配合度. E、生产达成率.

9.1.3.7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9.1.3.8公司应确定需要的统计分析与技术能力,并明确运作要求和在公司内实施,必要时应对有关人员进行足够的培训.

9. 2内部审核

9.2.1公司制订和实施《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以便验证本公司开展的各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及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昼安排,并确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适合和有效.

A、公司制定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体系自身的要求与标准的

要求.

B、公司制定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9.2.2公司制定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9.2.2.1审核的特性与频次

A、按照本手册规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开展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B、内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管理体系审核每年至少稽核一次.

9.2.2.2 审核的计划

A、审核应根据各项活动的实际情况及其重要性来安排审核计划,并按照书面审核计划执行.

B、审核计划应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执行.

C、审核应指派具有一定资格或经过培训的内部审核员执行,但其不直接参与其负责的区域的审核.

9.2.2.3审核的准备,由审核员编制审核检查表. 9.2.2.4审核的实施及报告. A、审核按内部审核计划、检查表进行.

B、每次审核结束后均应编制相应的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内容可包括被审核部门的基本情况、审核依据、发现的不合格项及纠正措施、会议记录等. C、应将审核结果及审核报告通知相关部门.

9.2.2.5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复核

A、相关部门应根据接到的审核报告尽快做出决定并采取纠正措施.

B、审核员应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复核,以验证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执行和有效.

9.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公司建立并有效实施《制程管制程序》,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质量/环境/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和可能具有重大环境/风险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在适当时予以测量. 9.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9.2.4.1公司相应的产品检验规范,以验证产品达到规定的要求. 9.2.4.2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品保部应安排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或试验,并作好记录. 在检验未完成之前,产品不能放行.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

9.2.4.3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 A、采购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B、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C、出厂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9.2.4.4在下列情况下,品保部应会同设计开发和资材部对供应商提供的首件(首批样品进行核对和试验,以了解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水平,掌握具体的验收标准: A、供应商提供的新产品 B、质量要求有改变

C、当生产制造工序已改变时(如加工方法、工具的改变等)

9.2.4.5对成批进货,除按要求验证材料外,还应按照进货检验要求和有关的抽样标准进行检验或验证

9.2.4.6所有进厂的物料(包括主要材料和辅料)均须经过必要的检查. 9.2.4.7在一般情况下,本公司不允许对物料进行紧急放行,若确实需要,则必须对;| 需物料加以明确的标识和记录,以便实现可追溯.

9.2.4.8公司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 a各工序正常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检查; b检验员在转序时的抽检.

9.2.4.9以上质控点所采用的检验方式按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9.2.4.10完成品的最终检查和出厂检查

A、品保部的出厂检验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成品最终检查和出厂检查. B、只有经核对和试验合格后的成品才能包装入库和交付顾客,对不合格的成品或成品批次在可返工情况下,必须交由制造部重新返工,返工后必须交品保部重新核对和试验.

9.2.4.11做好核对和试验记录或报告,并妥善保管以便产品可追溯,或作为其他质量活动评价的证据.

9.2.5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和测量、合规性评价 9.2.5.1 总则

建立并有效实施《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为对可能具有重大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进行监测,对有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价,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正常实施,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对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绩效进行监视和测量.

9.2.5.2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A、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指标实现情况.

B、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害的控制情况.

C、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制度的落实情况. D、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 E、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并进行合规性评价. F、发生的事故、事件. G、相关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等.

9.2.5.3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监测方法

A、可定量测量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周期实施测量,如噪音、废水、废气等.

B、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检查.

C、对事故、事件的调查、测算,即被动测量、主动测量(即预防性的测量)

9.2.5.4记录要求:记录、保持、评价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便于改进. 9.2.5.5公司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健康安全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包括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环境目标指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记录.

9.2.3.6公司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9.3管理评审 9.3.1总则

公司制定并实施《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为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和适用,最高管理者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现行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战略方向的一致性.

9.3.1.1管理评审会议须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并主持,会议须对内部质量审核结果连同其他相关的报告或文件进行审核,以决定现行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完备和有效将管理体系中不适用的、无效刹不足的内容加以修订及改善,并确保在一个合理的时限内完成相关的纠正及改善措施.

9.3.1.2 —般情况下,管理评审会议的召开一年不少于一次. 9.3.2管理评审输入

公司制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时,需包含以下内容.

9.3.2.1管理评审输入至少应包括如下信息: A、体系负责人跟进审核结果;

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内部外因素:

1〉.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包含客户要求之遵守情况、客户满意 度、抱怨、建议等)、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投诉):

2〉.信息交流由人力资源坚行政部、业务部、资材部负责公司外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信息的收集与回复,包括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投诉的受理和处置,涉及重大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信息交流由人力资源坚行政部作好相应记录.

C、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含内容: 1〉.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

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的实现达成状况. 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 4〉.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5〉.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视和测量结果. 6〉.审核结果(客户稽核,内审与外审审核状况). 7〉.外部供方的绩效(厂商的配合度、产品满意状况). D、资源的充分性.

E、应对风验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6.1测试风险). F、改进的建议(以往管理评审的跟纵措施)

G、应急准备和响应情况总结,环境污染、职业健康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总结报告;

H、可能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 9.3.3管理评审输出

9.3.3.1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形成评审报告,并将其发放到相关人员手中,报告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公司策划流程.目标提升) 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

C、资源要求(场地、机器设备、人员).

D、管理评审应包含:管理评审计划、输入、输出、总结果、会议记录.

第十章持续改进

10.1总则:

10.1.1公司策划并实施改进过程,以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及产珣和服务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应包括: A、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要求,并关注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定纠正或减少不利影响. C、持续改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1公司制订并实施《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不告格品得到妥善处理和防止不合格品被非预期使用. A、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和纠正. B、处置产生的后果风验评估与纠正.

10.2.1.1.在生产、装配、测试、核对各个环节中,一旦出现不合格品,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这些控制措施包括:

A、确定不合格产生的背景,如生产时间、产品批次、生产设备和仪器等. B、鉴别出不合格品,并将其与合格品分开.

C、将不合格情况作书面记录,包括哪些产品、产品批次等.

D、评审和分析不合格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时应考虑(Sorting,返修,回用;报废或拒收等),确定不合格的原因,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

E、决定并执行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F、按处置决定对不合格品的转移、贮存或返修等实施控制.

G、通知其他可能与不合格品有关或受不合格品影响的部门,必要时,包括顾客在内.

H、保持客观证据以证明经返工或返修的产品已按照有关程序重新检验或测试. I、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时的变更修改. 10.2.2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对不合格处理应保留相关记录: A、对不合格品的性质与处理不合格品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B、纠正措施的结果予以确认与跟进.

10.2.2.1纠正措施

公司实施《矫正与预防管制程序》,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实现质量/ 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的不断改进.

10.2.2.1.1纠正措施的要求应包括:

A、评审包括顾客抱怨在内的不合格、环境运行有关的不符合. B、识别和确定不合格/不符合产生的原因. C、评价和确定需采取的纠正措施.

D、实施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合格或不符合的再发生. E、记录和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F、以消除潜在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合格/不符合的发生,并评审措施效果.

G、不良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生产和检验.

H、同一质量问题经常发生,导致重大质量/环境问题的隐患.

I、实施纠正措施的结果须予以记录和保存,并作为管理评审会议的资料. J、有效的纠正措施需要时纳入SOP、生产工艺、产品规范和管理体系中,以寻求更好的改进机会与方法.

10.3.持续改进

10.3.1公司制订并实施《矫正与预防管制程序》,以持续改进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0.3.2持续改进的要求应利用:

A、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B、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 C、资料分析. D、纠正措施

第十一章 附录

附件一: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公司机构图

附件二:体系负责人、员工代表、安全代表任命书内容

管理代表任命书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和使用指南》和OHSAS18001:2007《职业安全为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完善及维护XXX有限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特任命**为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其职责与权限如下:

1. 确保依照ISO9001:2015、ISO14001:2015和OHSAS18001:2007标准建立、实施并维持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2.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3. 在组织内传达符合客户、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4. 对外代表公司进行有关质量环境安全系统方面的联络事宜,对内负责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5. 年度内审计划的审核和指派内部审核小组成员; 6. 内部审核报告的核准和督导内审问题点的改善; 7. 负责管理评审会议的召集和管理评审问题点改善的追踪; 8. 提高并加强全公司员工对环境保护和相关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9. 落实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方针与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10. 上级交办事项的执行、追踪、监督及提报。

总经理:

日期: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编制 审核 确认 制定日期 发放日期

程序文件目录 文件编号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Q3-QEJ-001 程序名称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程序 合规义务管理控制程序 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组织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组织知识管理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文件化信息控制程序 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供方的评价及采购程序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顾客或外部供方财产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环境安全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顾客满意测量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绩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3-QEJ-001 Q3-QEJ-001 事件、事故、不符合控制程序 分析评价控制程序

XXX有限公司 标题: 文件编号:Q3-QEJ-001 版 号:A/0 页 数:3页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 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 范围 适用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 职责 3.1 综合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 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 程序 4.1组织环境管理

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综合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d)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1.4 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表》进行修订。 4.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4.2.1 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采购部: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c)销售部: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d)综合部: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4.2.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2.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 4.2.4各部门在获得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进行修订。 4.3 每次管理评审前,管理者代表汇总企业内外部环境要素情况及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的相关资料,并提交管理评审。 5相关文件 无 6相关记录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表》 《组织经营环境分析计划表》

XX有限公司 标题: 文件编号:Q3-QEJ-002 版 号:A/0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 页 数:3页 确定本公司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中能够面临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与其结果,增强有利影响,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实现改进。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现场及办公场所。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领导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工作,确定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并确保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得到确定和执行。 3.2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活动过程有关的风险和机遇,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3.3总经理办负责汇总公司风险和机遇清单,以提供管理者代表确定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的参考和依据。 4. 程序 4.1考虑因素 4.1.1在识别和确定风险和机遇时,应考虑对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影响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以及相关方的要求。 4.1.2对公司管理体系有影响内、外部因素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要素和影响。对于

外部因素,可从国际、国内和本地的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进行考虑;对于内部因素,可从公司的价值观、文化、知识、绩效等方面进行考虑。 4.1.3与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可能包括:顾客、公司员工、供应商、外包方、银行、监管部门、工会、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或其他对公司有负面影响的团体。 4.2风险和机遇应的识别和确定 4.2.1各部门结合与本部门有关的活动,识别与本部门相关的风险和机遇,识别结果记录于《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表》,并报综合部。 4.2.2报综合部汇总各部门的风险和机遇清单,提交管理者代表。 4.2.3管理者代表从公司层面,综合考虑各种内、外部因素以及相关方的要求,并结合各部门识别的风险和机遇,确定公司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4.3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 4.3.1管理者代表和各部门针对确定的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考虑其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环境的潜在影响,结合公司现有的管理体系,共同确定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的措施以及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4.3.2在确定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时,应考虑技术选择、财务、作业和业务上的需求。其中,应对风险的方式可能包括:规避风险、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分担风险、延缓风险等。 4.3.3确定的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与现有管理体系各过程相结合,并与相关风险和机遇潜在影响相适应,必要时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方案以确保有关措施与现有管理体系的结合。 4.3.4 各部门按照相关要求,实施本部门需承担的应对风险和机遇的相关措施。管理者代表按照既定的评价方法,对相关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作为管

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4.4风险和机遇的更新 4.4.1当管理体系发生变化,或者影响公司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因素,以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发生变化时,应对确定的风险和机遇进行评价,必要时更新。当出现不合格时,对不合格采取的措施亦可能包括更新有关的风险和机遇。 4.4.2当确定风险和机遇时,管理者代表和各部门应评价既定的应对措施的充分性适宜性,必要时更新有关应对措施及其有效性的评价方式。 5相关文件 无 6相关记录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表

XXX有限公司 标题: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Q3-QEJ-003 版 号:A/0 页 数:4页 1.目的 最大限度的识别出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以确保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 3.术语 本程序采用GB/T 24001-2016标准中规定的术语。 4.职责 4.1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初步识别与评价。 4.2 质安环部负责各部门环境因素的汇总,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 总经理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批。 5.程序 5.1 环境因素的识别 5.1.1 对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

进行充分的识别、确认;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 5.1.2 环境因素识别以生命周期分析和污染预防、环境保护的思想为指导,采用工艺流程、统计分析及问答调查等方法对公司涉及到的全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关大气、水体、废物、放射性辐射、土地、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环境因素及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5.2 环境因素识别步骤 5.2.1 综合部每年1月组织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指导各相关部门识别评价本部门的所有环境因素,填写《环境因素登记表》。 5.2.2 综合部将各部门环境因素登记表汇总,填写《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 5.3 评价方法 5.3.1 对水、气、声、产品中环境因素等可量化的污染因子采用是非判断法。 5.3.2 资源、能源的消耗、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潜在环境因素等及其他难以量化的环境的环境因素采用打分法。在《环境因素汇总表》中进行评价。 5.3.3 其评价原则详见《环境因素评价标准》,从中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3.4 重要环境因素判定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要环境因素) a.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行为; b.潜在的化学品泄露,火灾隐患等; c.有毒有害废弃物未做合理处置的; d.虽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但排放频率高或排放量大的。 5.3.5 环境因素的评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5.3.6 评价工作结束后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环境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送有关部门,并保存记录。

5.4 环境因素的管理 5.4.1 在公司的《环境目标和管理方案一览表》中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5.4.2 对其他重要环境因素,公司制定了相应的运行控制及应急准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详见《环境运行控制程序》、《化学危险品控制程序》及《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5.5 环境因素的更新 5.5.1 一般情况下,每年1月由综合部组织对环境因素进行重新识别和评价,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新: a.与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发生变化时; b.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后; c.公司生产的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生产工艺及设备发生变化时; d.涉及新、改、扩建项目; e.管理评审要求时; f.发生其他变化时。 5. 5.2 发生上述任一情况时,按前面所书程序在一周内对发生变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将修正后的《环境因素汇总表》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总经理审批后发送到相关部门,将旧清单收回。 6.相关文件 6. 1《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6. 2《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6. 3《化学危险品的控制程序》 6. 4《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7.相关记录 7.1 《环境因素登记表》 7.2 《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 7.3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上玉集团有限公司 标题: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程序 文件编号:Q3-QEJ-004 版 号:A/0 页 数:4页 1 目的 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就此制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 职责 3.1 综合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2 各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3 管理者代表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4 工作程序 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时机 4.1.1 公司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要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4.1.2 以全体部门为对象,每年12月份管理评审后在设定第二年的的目标前进行。 4.1.3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4.2危险源辨识 4.2.1 综合部将?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表?发放到相关部门。 4.2.2 各相关部门组织人员从其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中找出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填写?职业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