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下载本文

主要作家作品: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冥婚”。彭家煌《怂恿》《活鬼》。台静农《地

之子》。许钦文《疯妇》

意义:题材和视野的扩展,艺术表现手法的转换。 3.“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 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 郁达夫。《沉沦》。

其小说特点:性的苦闷,生的苦闷,客观上反映伦理道德。 独特的题材:城外留学生中青年人青春期的性心理。

独特的人物:多情,得不到感情的孤独的游子,“自悲症”患者,麻痹自我,缩小自

我的孤独者。

独特的表现形态:“心理情绪”模式,主观抒情,感性为主。 “自叙传”小说特点:1.抒情性(主观抒情)

2.自传性(以创作者为艺术中心)

3.自我暴露(侧重表现创作者心境)

4.创作者,叙述者和作品主人公的统一性(三位一体)

第二个十年:

上一时期的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1.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

2.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的“京派”

3.接近读者市场的“海派”

原因:政治和商业对小说的介入。 1.“左联”和左翼小说

左联:造成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 其准备期间的小说代表:蒋光慈。

其中一支:以矛盾为首,沙汀,吴组缃,叶紫——社会剖析小说。 还有:太阳社,创造社中的。

共同特点:自觉运用文学为革命呐喊,在变革年代里以热情写出“思想大于艺术”的,具有重大社会效果的作品。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典妻,春宝娘。悲剧性:对自身命运的习以为常,欲有所

动,无处表述。

《二月》:对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晶。萧涧秋。强大的封建主义习惯势力面前,个人奋斗,人道主义理想的碰壁。

丁玲:五四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保持女性立场的作家。第一个革命女作家姿态。 20年代末期:

处女作:《梦珂》,1927

《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三个集子 主要描写:新一代青年女性性爱的苦闷。

女子“新”在:1.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新思想影响,逃离封建家庭,有家难回的漂泊者。

2.个性解放,爱情至上。

3.崇尚自由,博爱等源自西方的思想,充满憧憬,心地善良。 《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 (自我感伤小说) 执拗的寻觅人生意义而无出路 鄙视世俗又感到要沉入纵情声色 重感情爱幻想,狂想 反抗带有病态但仍是反抗。

知识分子时代病的反映。

三十年代左联时期

《一九三O年春上海》知识分子从个人主义走向集体主义。 开始试写表现工农大众的作品。

代表作《水》农民觉醒,反抗的群像描写。突破了“革命加恋爱”的模式,题材意

义标志着左联文学的转变。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正确的表现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写出了

生活的复杂性。结构匠心独具,十分严谨。

张天翼:讽刺小说家《包氏父子》 蒋牧良:《雷》

沙汀:《法律外的航线》《代理县长》《凶手》《兽道》《在祠堂里》 吴组缃:《西柳集》 叶紫:《丰收》 艾芜:《南行记》

萧红:中国诗化小说精品(首创) 处女作:《王阿嫂之死》

成名作:《生死场》 北中国农村的生活的沉滞,闭塞,造成的对民族活力的窒息。 这一方浸润着血污的黑土,是人轮回的“生死场” 讽刺长篇《马伯乐》

代表作:《呼兰河传》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传统的落后文

化对人的戕害,中国社会滞后的发展,生与死,空间的永存,时间的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