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1.文学与战争救亡发生紧密联系。(最显着) 2.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学。 3.孤岛文学
战士形成的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制约。分为: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上海“孤岛”
抗战初期: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救亡。
文协: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武汉。 名誉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 老舍主持文协日常工作。理事中无鲁迅。 会刊:《抗战文艺》
口号:“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具体:文学创作共同的爱国主义主题和思想追求。 报告文学和通讯热门,诗歌向广场艺术方向发展。 各种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唱主角。
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国名党民族主义文学汇流,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
相持阶段:沉静下来,正视战争残酷,现实腐败,沉郁苦闷,对战争,民族前途的
忧虑。
重新认识民族,自己,寻找民族振兴的出路。
具体:1.爱国主义主题的扩展与深入,题材纵深立体开拓,多样化趋向。
面对现实,总结历史。面向自己(财主底儿女们,路翎)
2.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抒情诗。(财主。。,霜叶红似二月花,四
世同堂)
3.主题集中:黑暗的诅咒,对腐朽现实政治的否定+知识分子的自我内省,历
史总结。
解放区:民族形式的革新与大众化,创作基调明朗,朴素。对新社会新制度的赞美+
人民斗争生活的热情描绘。翻身解放成新人。形成新评书体,新章回体小说,民歌体叙事诗,新喜剧。
评论:优:作家与农民互相吸收,引起自身质变。农民从新文学中得到现代文明,
新文化,促进觉醒。农民觉悟带来文艺创作热潮,中国民族传统文艺复兴,推动新文学发展。
缺:某些传统文化道德中的封建性因素。文学发展的片面性。忽视了文学自
身的艺术规律,轻视知识分子,放松艺术形式手法现代化,忽视高雅优美部分,单向突进。
“孤岛”文学:1937年上海沦陷,作家留在上海租界继续创作,配合抗日救亡运动。 戏剧最活跃 “上海剧艺社” 《夜上海》 沦陷区文学:(七七事变后,东北+华北沦陷区) 乡土文学。雅文学和俗文学在对立中接近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座谈会上。正式发表于1943年《解放日报》 内容:党如何领导文艺,文艺的“外部关系”问题,
核心命题:革命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
根本的,原则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首先为工农兵服务”“工农兵方向” 如何为群众: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改造。大众化。 文艺源于生活,比生活更高。 文学思潮,论争:
1.关于“民族形式”问题
2..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 3.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三大支柱:到处都有生活,精神奴役创伤。“民粹主义底死尸”
复活。
小说
第一个十年:
1.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正宗地位:
从文学边缘地位向中心移动:原因:梁启超“小说界革命”,出版传播手段进步。 五四革命给小说现代化的契机:原因:阅读群体扩大,西洋小说的引入。 2.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问题小说:问题产生的原因:五四塑造了“思考的一代”,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
人生作品的直接刺激。
代表作家: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叶圣陶。
叶圣陶:从问起步迅速转为写实派,《潘先生在难中》,诚实,细腻,摆脱了问的幼
稚。典型的灰色人物,暴露色彩中内蕴的讽刺喜剧手法。“不动声色”的讽刺。
人生派写实小说: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组成+叶圣陶。王鲁彦《柚子》
集,彭家煌《怂恿》集成就最大。
乡土小说: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