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厂的施工组织设计 下载本文

6.1.2 污泥浓缩池换土垫层法施工

污泥浓缩池地基土层为淤泥质粘土层或粉质粘土层,拟采用中粗砂进行换填。砂料要分层压实,每层厚度20cm。

6.1.3 条形基础施工

条形基础的施工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模板的施工,施工方法参照后面主体工程施工。

6.1.4 桩基垫层施工

垫层施工分段分块,挖一段施工一段,挖一块施工一块的原则,砼垫层完成后,先进行工程桩的检测及处理,待所有工程桩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分段分块进行桩的检测,合格后,凿出工程桩的锚固钢筋,开始底板钢筋的绑扎。合理调配材料、劳动力,尽快完成各分块的底板钢筋绑扎,及时进行混凝土浇捣,确保工期如期完工。

砼垫层施工:

根据土方工程施工情况,随基槽挖土的进度而确定基础垫层的施工时间,做到随挖随施工。

基础垫层施工前验槽,将地面浮土清除。

为控制基础垫层的标高,每4平方米内设一标高临时准点。 在基础垫层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措施,使基槽保持无积水状态。 6.1.5 土方开挖施工

定位放线确定基础开挖尺寸后进行土方开挖。土方采用机械整体大开挖,自卸式装卸车运输弃置于建设单位指定的堆场。

⑴、基础开挖尺寸:

按设计基础尺寸,并周边预留300mm作施工操作面开挖基础。

41

⑵、基础开挖放坡:

土方开挖按1:0.75放坡,施工中若遇特殊情况作及时调整。

⑶、开挖顺序:因工程工期紧,土方开挖时间较短,故采取双向同时开挖,土方分别集中集放于两侧空地。

⑷、施工注意事项:

①、土方开挖随挖随运,轴线及整个基础基坑外0.8m范围内不堆土防止遇水垮塌; ②、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20~30cm时复核开挖位置,确定其正确后继续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及时会同建设、设计、质监部门验槽;签字认定后及时浇筑垫层砼封闭;做到随挖随检,随验随浇,避免雨水、地表水浸泡土质发生变化;

③、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浇筑砼垫层,并在基坑一边角设300×300×300(净空尺寸)的集水坑,集水坑周边采用120厚MU10红砖,M5水泥砂浆砌筑护边,基础施工期间水坑设一台一寸水泵排地表水。

6.1.6 基坑监测 6.1.6.1 监测内容 ⑴、周边环境监测:

①、施工前对基坑周边15米范围的构筑物及地面、道路进行调查,并作好记录。 ②、基坑施工过程中,每天有专人负责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问题, 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⑵、基坑周边沉降及位移监测

①、基坑四周按设计布设沉降及位移观测点。 ②、监测点和控制点均采用钢筋水泥制作,设置稳固。

③、采用全站仪观测水平位移;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垂直位移。

④、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期间每7天观测一次。

42

⑶、地下水位监测

①、基坑西南角按设计布设地下水为观测孔1个。

②、观测孔成孔口径φ150,孔深14m,全长置入口径φ89、环向钻眼、外包塑料滤网的PVC管;PVC管与钻孔间深1m以下填砾,深1m至孔口填膨润土并用水泥砂浆抹面;PVC管口配保护盖。

③、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每开挖支护一层观测一次。 ⑷、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①、基坑南北两侧按设计各布设测斜孔1个。

②、测斜管采用专用PVC管,管内有互成90°角四个导向槽,埋置深度以进入中风化岩为宜。

③、测斜管埋置时确保其中一组导向槽垂直于基坑边线;测斜管和钻孔的间隙密实填砂并用水泥密封。

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每开挖支护一层观测一次。 6.1.6.2 基坑水平位移控制值

本基坑的最大水平位移控制警戒值为32mm(0.004h),如发现基坑变形超过控制警戒值时,将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6.1.6.3 应急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工程中,须加强宏观与微观观测,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采取如下措施:

⑴、采取及时加长、加密土钉,必要时,增加预应力锚索。

⑵、对破坏或变形较大的土体采取打入φ48花管,高压灌浆,固化土体。 ⑶、施工钢管灌注桩或微形灌注桩挡土或后锚张拉。

⑷、当边坡局部自稳较差时,可采用先及时人工打入短φ48钢管并挂钢筋网喷砼稳

43

定土体,然后再施工土钉、挂网、喷砼。

⑸、以上的技术措施在实施中,可根据需要回填土或堆砂包,先保持边坡稳定,然后再采取有效的加固方案。

6.1.7 土方回填 6.1.7.1 填土材料要求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本工程填土土质建议采用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粉质粘土,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和粒径大于50cm的石块,更不得含有树根。

6.1.7.2 填土含水量

⑴、填土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碾压)的质量,在夯实(碾压)前就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碾压)遍数,含水量过少,夯压(碾压)不实;含水量过大,则易造成橡皮土。

⑵、当填料为粘性土时,其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应用击实试验测定。为保证填土质量,在压实后达到最大密实度,即获得最大干容重,应使回填土的含水率控制在最佳范围内。

⑶、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如土料过大,则应预选洒水湿润。当含水量小时,也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能压实机械等措施。在气候干燥时,须采取加速挖土、平土和碾压过程,以减少土的水分散失。

6.1.7.3 填土方法

⑴、填土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大坡度堆填土,不得居高临下,不分层次,一次铺填。

⑵、推土机运回填,可采取分堆集中,一次运送方法,分段距离约为10-15m,以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