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古上洛 下载本文

道地理学名而因此。加之此地此城被江河水包围,站在商於路和跨江进城的“高桥 ”前望此上洛城,在河床水满时成一岛,如同漂在水上的巨舟。所以古志载此城在洛水之上而得名。

古上洛的上洛出现的文字记载是汉代的《左传》。 建制始末

古上洛县的行政建制始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在此上洛塬设县,因居洛河之上故名。包括今区、洛南县两地。属弘农郡(治所河南灵宝),隶司隶校尉部。名上洛县。共230年。

东汉(公元25——220年)县设此上洛塬(属京兆尹,治所长安。仍隶司隶校尉部。三国(公元220——265年)属曹魏之京兆郡)共240年。

古上洛郡的行政建制始于西晋(公元265——316年(泰始二年(266),晋武帝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治所在古上洛县,上洛县仍在此上洛塬上至北魏(公元439年)。共174年。 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其上洛县为荆州和上洛郡治。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为洛州和上洛郡,上洛县仍在上洛塬上。(此时一说州城存在)共48年。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其上洛县为商州和上洛郡治。共计91年。

弃城年代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撤郡,保留商州,上洛县为商州治。一说州城存在,上洛城始废,治所合一。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商州复设上洛郡。共124年。(该城廓保留至清代(清代《商州赋》)古城墙残段保留至现1990年前后。)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上洛郡设商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撤商州又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上洛郡再改为商州。此时商州、上洛郡、上洛县治所合一均在现商州城。撤置年代

文物石壁在睡觉。

古城内不多的土墙遗留

废制名称

宋代(公元1264年)上洛县建名称制终止。 存在年间

古上洛城从建城至弃城约697年间。建制名存年间为1254年。

现状

上洛古城内居屋

“此城的城墙基、城廓一直保留着,汉砖汉瓦遍地皆是。传说明代扩建商州东龙山的州城,曾专用这里的砖窑,按此城墙烧砖供新城。后差一些砖来不及烧,就拆了很多这里的墙砖,并用人墙传递至东龙山。因为丹江两岸灌溉分流和水库截留,丹江河床变得很窄,水也很小,原来的河床很多地方变为农田,但当年的影子尚存。 在高桥村的岸边上岸。虽然丹江已不通船,河床变窄,但古城“三面均临丹江(洛水)”的痕迹仍在。站在古路边,观其“水”城,四边的山和葱茏的树把丹江河水紧紧地逼成倒“U”字形,古城就在倒“U”字形突出的上洛塬中间。“U”字很窄,城廓基左右3-400米,上下1000-1500米(从卫星图看应不止这些),所以城也建的很窄。一些地方的城墙遗迹就紧挨着丹水,最低处比河床高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