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如皋冒氏家族研究 下载本文

第5章小结风,“历世二十,为年四百,清门素业,不涉浮夸”,除了家族自身崇尚节俭外,冒氏族人为官者大都居官清廉。综观家族的发展史,其中不乏诸如冒政、冒鸾等官高俸禄优厚之人。如果他们能够以权谋私,是完全可以发大财的,然而根据王宏《明赐进士福建布政司左参议分守建宁道晋阶中顺大夫前兵部车驾司郎中得庵冒公墓志铭》、邹之麟《明中宪大夫督理七省曹储道山东按察司副使前礼部郎中嵩少冒公墓志铭》的记载来看,结果恰恰相反。如冒政在赴任江西右布政使前,将原任多下来的一千两饷银交给继任的官员,自己不取一毫。为官二十几载,却没有为子孙留下多少遗产;冒梦龄三任地方官而换囊不丰,其孙冒辟疆称其“守令十载,不名一钱,真可列神庙年间循良第一"。①冒起宗严于律己,在实际行为上则效仿宋代守端州不拿一砚的包拯,“任官端砚产地而空手返乡”,竟被人笑为笨伯。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家族经济状况并不佳妙。此外,乐善好施的家族风范也使得冒氏在兴盛之时也没有太多的积蓄,到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之时,冒氏经济屡遭战乱的破坏,曾举家逃难浙江盐官,途中“仆婢杀掠者几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衣贝,靡孑遗矣!”。②到冒辟疆时家道更加中落,甚至生活都陷入贫困的境地。据好友陈其年亲历所见,其经济状况己大不如前:“即余比岁居东皋。而冒先生者,其家实不如平时。”@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冒氏并没有义庄之类的族产。所以,可以预见冒氏在困难的时候,如果没有亲友的资助,必将难以为继。而事实也证明了冒氏在逃难浙江后,能返乡定居如皋,与故交龚鼎孳等的帮助不无关系。上述情况表明,就经济情况而言,冒氏在为数众多的士大夫家族中并不占优势。这个家族在地方上能保持名门地位,绝非凭借经济实力。何况冒氏根本就不是“万钟之家"、“千金之贾"一类的经济型名门。(二)乡土观念浓厚由宋至明,如皋地区士大夫的乡土观念较强,爱国、爱乡之情,建设、发展桑梓之愿人皆有之。冒氏家族作为如皋地区卓有名气的士大夫家族,其乡土观念浓厚,自不必说。冒氏的乡土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联姻乡亲与结交同乡。冒氏与其联姻的对象,地域距离有相当远者,一般以任所为主。如冒梦龄的妻子宗氏是广东人,冒起宗的妻子马氏为四川重庆府人,冒襄的妻子苏氏是广西人。除此而外,地域距离一般较近。如冒瑞的妻子阚氏、冒鸾的妻子陈氏都是扬州府如皋县人,冒承祥的元配刘氏、侧室李氏均为①冒辟疆:《答李清廷尉书》,《同人集》卷四。圆冒广生:《冒巢民先生年谱》,第433-435页。@陈其年:《水绘庵乙巳上巳修锲诗又序》,《同人集》卷一,第37页。47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江都(扬州)人,冒士拔的妻子范氏为乡耆范绶女,冒士擢的妻子赵氏为上虞县人,冒士抑的妻子周氏为泰州人,冒梦辰与妻子朱氏也是同乡,冒诤臣的女婿马绅系同乡马继祖的儿子。无论就籍贯和原籍来说,均与冒氏同乡,这样的社会联系为他们在地方和族人中的声望和地位提供了一种社会资源。其二,与扬州其他名门望族一样,热心服务地方。如前所述,冒氏家族关心地方事务,参与地方事务,堪称积善之家。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治所,无论是在政务、军务、还是在地方学术文化方面,冒氏贡献都不少。首先,平时冒氏家族就乐善好施,积极帮助乡人。在发生灾荒时更是不遗余力,他们不仅捐资帮助政府赈济灾民,而且冒起宗、冒襄等人还自己设立粥场,发放粮食,直接参与到赈灾的行列。其次,主持修建地方的公共工程,如修桥筑路等。再次,作为儒家礼教的卫道士,冒氏家族还十分重视家乡教育事业,传播文化,为家乡培育人才。如冒凤、冒鹏等人屡次出资修建县学和书院;另外还有人直接在书院讲学,如冒鸾。值得说明的是:如皋冒氏家族参与地方事务的这一系列活动,已经演变成为一种长期的家族行为,既不是个人的行为,更也不是临时性的行为。而且时间跨度长,参与人数众多,涉及面广。早在元至正年间,社会动乱,百姓流离失所。冒致中父子俩,在村子的东西三隅设立粥场,分稠粥三瓯……日赈二食……乡邻老幼计百余人,赖以养活几个月。明清时期冒氏族人的善举更是屡见于方志和宗谱,前文已论及,在此不赘述。通过这些活动,冒氏已经全面地介入地方的公共事务之中,并颇有实效,这些活动比起政府的活动更能贴近民众,更能受到民众的认可,特别是在自己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更能看到地方士绅家族的重要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民众需要和冒氏家族满足其需要的过程,增进了民众对冒氏家族的依赖,因而在当时威望很高,影响力很大,以“礼义忠厚”著称。此外,冒’氏家族科名甚众,出仕人数较多,虽官过知府者不多,这也造就了家族势力之影响主要在地方的格局。总之,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本文行将结束之时,不妨把宋代如皋王氏与明代冒氏两大名门再作些比较,以便进一步把握其个性。王氏和冒氏作为大家族,其兴旺发达令人羡慕。其治家之道和优秀的家族传统确有相似之处,如注重家学传承并重视教育后代。但这两个家族不同之处也不少。如王氏进士较多,在宋代可考的进士16人中,王氏就有7人之多,占总数的43%①。而冒氏则进士较少,如前所述,4人而已,在明代如皋进士27人中,仅占总数的33%。又如冒氏寿命较长,以男性年龄可考者来说,冒基74岁,冒瑞56岁,冒政77岁,冒阎73岁,冒承祥9l岁,冒士拔75岁,冒梦龄71岁,冒起宗。如皋市政协编:《如皋历史文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151页。48第5章小结65岁,冒襄83岁。∞而王氏则相对寿命较短,其男性可考者平均年龄仅52岁。上列异同或许无关紧要,下面两个不同之处恐怕不容忽视。一是兴盛时间长短不同。从王氏家族的进士人数来看,王氏在北宋堪称鼎盛,但时间较短,前后不过100来年。冒氏则兴盛时间较长,经历元末、明末清初几次社会动荡以致朝代更替而长盛不衰。元末之交的兵变对冒氏家族影响很大,并因而迁居如皋东陈。但冒氏当即站稳脚跟,很快涌现出冒基等名人,并迅速发展起来。明末清初社会动乱之剧烈,冒氏所受牵连不可谓不大。在这场战乱中,冒氏家族遭受沉重打击,以致衰微几尽。……然而这场动乱后,冒氏仍有“代不乏贤”之称,如清初的广西监察御史冒桧、湖南龙阳知县冒正宗、太常博士冒起年、知州冒澄、清末任刑部郎中、农工商部郎中的冒广生、当代学者冒效鲁等。冒氏长盛不衰,在社会流动趋势增大的明清时期是很难得的。著名学者吴仁安曾说过:“明清时期的望族,其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取得和维持,均要比中外历史上的皇族和贵族艰难得多。唯其如此,故明清望族的社会地位是不稳固的,其门祚一般也没有‘皇族’或‘贵族’来的长。”@以此观察明清时期如皋冒氏家族的发展历程,其门祚持续二十余代,时间不可谓不长,应属例外。二是价值取向不同。应当承认,发扬传统家风、保持名门地位是王氏、冒氏两大士大夫家族的共同追求,但其具体目标各不相同。王氏家族成员往往躁进,他们尽管文化素养较高,但刻意追求的不是学问,而是高官。而冒氏家族则常常恬淡,他们当中不乏身居显位者,但刻意追求的不是高官,而是学问。这倒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和素养,也不是缺少时机。如冒基曾经放弃了已经到手的步入仕途的机会,冒襄也不顾好友的鼎力荐举和朝廷的几次征召,而隐居乡里。如果说王氏是个热衷于仕途的政治型名门,那么冒氏则更像是潜心学问的政治型名门。诚然,冒氏家族也有政治背景,某些时候也相当深厚,舍此这个也难成为名门。此外,经济基础的薄弱与“以富名’’的王氏也显然不同。前面已经谈到,王氏是一个田连阡陌的经济型名门。还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上述这两个不同之处并非毫无关系,而是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冒氏之所以长盛不衰,其婚姻关系、同乡关系以及由此结成的各种关系网络固然都是其有利条件,但更为关键的是以读书学问为价值取向。文化型士大夫家族比单纯政治型士大夫家族,易于排出干扰、抵御政治风波。冒氏历朝代更替而不败,即是明证。时人对冒氏以学问传家,赞叹道:“诗书之泽,百世不坠。’’至今人们也常说:“为官一时,治学一世。’’的确,做学问比当官员,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数字来源:冒志成、冒清柱修,复旦大学文科馆藏《冒氏宗谱》(道光二十八年刻本),笔者据此统计得出。@吴仁安:《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0页。49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参考文献一、历史文献【1】、(宋)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2]2、(明)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3】、(明)顾炎武:《日知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4】、(清)张廷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5】、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6】、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7】、《明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影印本。[8】、黄云眉:《明史考证》,中华书局1979年版。[9】、童蒙吉:嘉靖《如皋县志》,嘉靖三十九年刻本影印。[10】、(明)盛仪:《嘉靖惟扬志》,天一阁藏本。【11】、(明)李廷材:《如皋县志》,万历四十六年刻本影印。【12]、(清)杨受廷:《如皋县志》,嘉庆九年刻本影印。【13]、范仕义:《如皋县续志》,道光十七年刻本影印。【14]、沙元炳:《如皋县志》,民国十八年刻本影印。【15]、(明)冒愈昌撰:《冒伯麟先生集》廿五卷,《如皋冒氏丛书》本。【16]、(明)冒日乾撰:《增定存笥小草》四卷,《如皋冒氏丛书》本。[17]、(明)张镜心撰,冒起宗订:《驭交记》十二卷,《如皋冒氏丛书》本。【18]、(明)文征明:《文征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19】、吴伟业:《梅村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20]、(清)冒辟疆:《同人集》,清刻本。【21]、(清)冒辟疆:《朴巢诗选》,清光绪二十年(1894)亥U本。【22]、(清)冒辟疆:《朴巢文选》,清光绪二十年(1894)亥tJ本。【23]、(清)冒辟疆:《如皋冒氏诗略》,《如皋冒氏丛书》本。【24]、(清)冒辟疆:《如皋冒氏词略》,《如皋冒氏丛书》本。【25]、冒广生编:《冒鸾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26]、冒广生编:《冒起宗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27]、冒广生编:《冒巢民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28]、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29]、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4年版。【30]、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年版。【31]、吴应箕:《东林本末》,上海书局1982年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