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门徒之《水徒福音》摘要!
(又称《水徒行纪》,《彼得福音》) 译者:溤冯
《圣经-约翰福音》16:12 \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或作不能领会).\这清楚的显示出耶稣所知的,远比他能教给他的门徒的还要多。而且可能指示有些秘密的教义在私下传授。 下面摘录两段内容:
(一) 节录自:教皇回忆录完全版《基督的代理人》,教皇首次在书中公开披露了《起来,我们走吧》一书中被隐瞒了的真实情节和相关的经典及资料。
“1958年的一天,我正在湖上泛舟,忽被红衣主教召至华沙,受任克拉科夫主教之职。我惶惶然,说道:?阁下,我太年轻了——我只有38岁啊?。★大主教回答说:?请不要违逆圣父的愿望吧。耶稣到印度学习释迦牟尼佛陀的教导时,比你更年轻。此种缺点我们很快便能克服。?大主教亲手赐给我《水上门徒行》。这是我第一次得见此经。”
(二)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与《水上门徒行》
2004年法国时报:法国天主教圣地路德,由于历史上传说圣母玛丽亚曾经在此多次显灵而闻名于世。罗马梵蒂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抵路德圣地朝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30余万朝圣者主持弥撒。
今天天主教的圣母升天节。依照传统习俗,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到机场迎接教皇。 ★教皇赠送希拉克一套基督首徒彼得(又称伯多禄)所着《水上门徒行》。这也是教皇第8次来到法国。他行前曾表示,这次既不是正式访问,也不是宗教之行,他是以一位身患重病的普通朝圣者身份前往路德。
《水徒福音》摘要:
( 又称《彼得福音》、《水徒行纪》。因大彼得出身渔夫。在耶稣十字架受难后,各门徒星散,各处传道,大彼得前往罗马传道,被罗马人逮捕焚死。他的笔记则被门徒收藏,被改名为『水徒福音』(Aquarian Gospel),可说是最早的新约的一部份。其他门徒:马太、约翰、路加、马可等各人都是较晚归依耶稣的,他们各人所记录耶稣的言行与语录,后来被称为四大福音书,与大彼得的福音书,互相衔接。★大彼得所记录的,是耶稣12岁初次讲道以后,直到31岁重返以色列进入耶路撒冷的18~20年当中的一切重要事迹;一直记到耶稣上十字架。) 目录:耶稣在印度 耶稣在西藏 耶稣在波斯 耶稣在阿富汗 耶稣在土耳其 耶稣在埃及 ………
第一部:第一章:叙述耶稣母亲玛利亚的身世
第二部,第二章:『施洗』约翰的出生(耶稣的表兄)
第三章:耶稣出生
第六章:犹太王下令捕杀新生婴儿,玛利亚与丈夫约瑟携带耶稣逃入埃及避难。同行者,有姨母伊利沙白及其子约翰(施洗)。
第十章:约翰与耶稣同在埃及佐安(Zoan)接受教育,师傅是一位隐士伊利胡(EliHu)
第十章:
第一、二节:伊利胡教给耶稣知道:『古时候,遥远的东方,有一种宗教,他们居住和平之中,他们看见内悟的光,他们在智慧之中修行,他们称为婆罗门。
第三节:但是婆罗门祭司们肉体欲望太贪婪,他们擅改律法,以作为满足因欲与贪欲,使贫苦的人民负担沉重,婆罗门教已经越来越腐化。
第四节:幸而在那黑暗世代之中,尚有少数的圣者洁身自爱,秉持看伟大的智慧灯光照耀世界。
第五节:他们保存婆罗门的智慧,你可以在他们的神圣经典中学到那些大智慧。』
第六节:在沙地亚(Chaleada波斯滔古国迦底亚)有一个虔诚的婆罗门,名叫德拉(Terah),住在乌尔(Ur),他的儿子更是虔诚信奉婆罗门教,人们就称他为『阿婆罗门』(Abram)。他被遣派离开父亲,★去开宗成为希伯来民族的祖先! .第七节:德拉带了妻子和儿子,和他的羊群西行,同行还有他的一些亲族。来到哈兰(Haran),德拉死于彼处。
第八节:德拉的儿子阿婆罗门继承父亲的羊群牲口,率领亲族继续向西方移居。
第九节:他来到迦南(Canan---即今日以色列叙利亚一带)地区的摩拉橡林(Oaks of Morah,就设立营幕居留。
第十节:不久,当地发生了饥荒,阿婆罗门率领牠的亲族和牲口羊群,进入埃及,来到肥沃的佐安土地,设营居住。
第十三节:在佐安,阿婆罗门设立了圣庙,传授婆罗门教的智慧及天文科学。
第十四节:他教会了很多人,后来他率家同到迦南地区居住,定居于马末利平原(Mamre),老死于彼处。
第十五节:他的一生事迹及其子孙的事迹,都载于以色列民族的希伯来圣经之内!
(这位阿婆罗门,即是旧约中所讲的阿伯拉罕Abraham ---本文作者注)经彼得福音一说明,我们就恍明白,★原来希伯来人是婆罗门的子孙!可是基督教与犹太教圣经早已删除这些记载!)
第十六节:在波斯,人们尊奉婆罗门教,好比极远远东国度的人信奉道教一般。 第十一章:
第一节:伊利胡师傅教给耶稣:『印度的祭司都已腐化,婆罗门教已经腐化了,人权已经堕落在尘埃。』
第二节:伊利胡说给耶稣听:『幸而后来有一位有大能大力的圣人师傅出世,就是佛陀释迦牟尼,他放弃了财富尊负和世俗的荣耀,他出家到荒野山林洞穴去修行,后来终于获得觉悟的大智慧成为佛陀。
第三节:佛陀教导世人修行佛法以获升华的人生,又教世人怎样尊重他人。
第四节:佛陀不讲那些神祇的律法,他只讲人的本性,他的规律只是公正平等,慈悲和公正。
第五节:伊利胡就说:『我可以引用一些佛陀的教训给你听,那都是很有帮助于妳的。』
第六节:『憎恨是一个残忍的词语,假如有人憎恨你,你不要理会:你能将他人的憎恨转变为爱和慈悲善心,尤其是,慈悲是像诸天空一般伟大的』。
第七节:『人人都应行善,善必灭恶,舍施可令贪鄙羞惭,真实无伪会使错谬的曲线恢复为直,因为错谬只不过是歪曲及迷失的真理。
第八节:『小有邪念者行邪行者,必自招痛苦烦恼,比他脚下的车轮旋转一样,必会回向循环。』
第九节:★『人若能克制自己,就比作战杀掉一千人都伟大得多。』
第十节:『人若能先以身作则以行所信之道,就是一个完人。』
第十一节:『以德报怨,以恩报仇,别人就不会再行不义,因为爱会净化心,受可净化施予者及受施者。』
第十二节:『佛陀的教训,都记载于印度的佛教圣经群书之内,你应去学习它因为佛语就是神圣的上帝的言语。』
(本文作者注:此一章内各节,均是意译,并非一字一宇直译,观其含义显然是佛陀所教的八正道内的大意的一部份,由于语又多次转译而走了样子。) 第十二章:
第二十二节:伊利胡与沙乐美在埃及佐安的山林,讲学了三年教育耶稣及其他学生,一切的学问都有记录下来在一本叫做『录』(Lo)的书内,那就是语录,是有价值的权威书籍。
第二十三节:玛利亚,约瑟,伊利莎白,约翰等,全家离开埃及,但是不敢回耶路撒冷,因为希律王虽已死,其子阿凯劳斯为王(Archelaus),仍然在位,十分残酷。
第二十四节:他们来到苦海边上(Bitter Sea)(注:可能是今之死海),他们到达安格地山地(Engedi),休歇在约述华(Joshua)家中,伊利莎白与其子约翰就在彼定居下来了。
(注:约翰后来长大成为施洗约翰,即是日后为耶稣施洗的,也是因为批评国土纳娶寡嫂,因而被捕下狱的施洗约翰。这位耶稣的姨表兄,后来被王后的女儿沙乐美向国土跳演七重纱脱衣舞,要求斩取约翰的人头,约翰因此丧命这是有名的圣经故事,英国十九世纪作家王尔德着作『莎乐美』及奥国大作曲家史屈劳斯的歌剧『莎乐美』内『七重纱之舞』,就是依此故事而写成。)
第二十五节:约瑟,玛利亚,带着儿子耶稣,走向约旦,经过多日旅途,回到故乡那撤列(Nazareth) 第五部:
第十三章:(第一至二十二节,叙述施洗先知约翰的童年及其教育)。
第四五节.埃及撒卡拉(Sakara)佛教大庙祭司马德诺弗(Matherno).成为隐士,在山洞教育约翰。
第十二节:约翰表示不明白犹太人屠杀及人羔羊燔祭,怎会得到上帝宽恕及福庇。
第十三节:马德诺说:上帝并不要求人屠杀牺牲燔祭,这种残忍野蛮的宗教仪式不是佛的,也不是婆罗门教的,而是向其他国土的邪教学来的。
第十四节:『屠杀人类或动物牲口来燔祭,并不能消除罪孽!』
第十五节:『罪恶是由人心邪恶所产生的,人若要消除罪恶,必须自行反省悔改一切心中的邪念!』
第十六节 『人必须恢复净化心灵,净化方法就是爱心,慈悲和公正,然后才可获得消罪孽,获得宽恕。』
第十七节:★『这就是你,作为先驱使者所应向世人传教的。』
第十八节:约翰问:『什么是宽恕?』
第十九节:马德诺说:『就是偿还孽债:人若对别人做了不义的事,必须偿还,然后才可获得宽恕。』
第二十节:这位韦陀菩萨又开示没:『人的错误过失,只有目己才可以改正!』
第二十一节:约翰说:『那么,.人除了他自己本身的力量之外,哪里还有别的力量可宥恕他呢?他自己能宥恕自己么?』
第二十二节:韦陀菩萨马德诺说:『门是大大敞开的,你看见人回到正途,就是他的罪孽获得宥恕了:』
第十四章:(第一至二十七节,叙述韦陀马德诺的教训启示。)
第十九节:★『古时候,世上有很多照亮世人正的圣经,其中包括:韦陀经,波斯火经(Avesta),震旦道德经,还有许多佛经。』
第十五章,第三十一节:约翰被韦陀菩萨马德诺带回埃及沙卡拉佛寺教长十八年,直到他能够克制自己为止。
第一至第二十三章(叙述幼年耶稣在家乡的情形。
第十七章(叙述耶稣十二岁在犹太教堂讲道)
第六节,耶稣说:『假如人心中充满着爱,他就不能杀生,他就不能作假证,他就不能贪婪,他就会以尊敬上帝和人!』
第三四节:我看见一道金带,将十诫连系起来,金带就是『爱』|.
第十三节: 当耶稣与母亲单独相对之时,耶稣就说……
第十四节:『犹太教拉比(夫子)认为上帝是特别眷爱犹太人的,而且特别降福给犹太人多于其他民族。』
第十五节:『假如上帝果真如此偏袒犹太人,怎能称为公正呢7』
第十六节:『希腊人,罗马人,撤马利亚人,还有别的民族,不也都是上帝的儿女吗7不是跟犹太人一样吗?』
第十七节:『我认为犹太人已经自己建筑起了一堵高墙,看不见墙外了!』
第十八节:『犹太人不知道墙外有花朵盛开,有畜牧,有收割,还有其他民族!」
第十九节:『我们最好是打破这些墙障,好叫犹太人也看见外面还有受到上帝福庇的其他子孙!』
第二十节:★『我要离开犹太地方,到外面世界去参学和会见其他种族的兄弟姊妹!』
第二十章.第一至二十一节,(叙述耶稣失综于犹太人的大祭节日宴会o)
第一节:犹太人大祭节日的盛宴结束了,各人上路同乡。
第二节:玛利亚问:我的儿子呢P没有人看见这孩子。
第二一节:约瑟(耶稣父亲)与众亲友到处找寻耶稣不获 (按:后来两天以后找到他在犹太神庙十二石级上)
第六部:第二十一章
第一节:印度南部名城奥理沙(Orissa)的王子拉凡那(Ravanna),亦应邀参加了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大祭宴会盛典。
第二节:拉凡那王子很富有,人又公正,他带者一批婆罗门教士来访。
第三节:耶稣站在犹太祭司群中讲话,拉凡那王子就注意到他了。
第十五节:拉凡那问可不可以将耶稣带回印度去供给他学习东方婆罗门智慧。
第十六节:耶稣表示渴望前往印度参学,经过多日考虑之后,父母终于准许。
第十七节:于是,拉凡那王子带着耶稣和行列,登上归程,走向日出之方向,经过多日旅途,越过辛特(Sind),回到南印度奥理沙省份的王宫。
第十八节:婆罗门教各祭司欢迎王子,也欢迎王子带回的耶稣。
第十九节.耶稣被送入渣根那神庙(Jagannath)去参学,)在彼处研习韦陀经,与摩尼教律(ManicLaws)。
第二十二一章:第一至二十六节,叙述耶稣在婆罗门僧侣拉玛斯(Lamas)陪同之下,周游恒河流域参学求道。
第一节,耶稣和他的朋友拉玛斯一同周游奥理沙省全省各地和恒河河谷各城,寻求智慧正道,参学各地圣者高僧。
第二节:班那斯(Barnares)是恒河河畔的文化古城,人文荟萃,耶稣与同伴在此盘桓了很多日子。
第三节:耶稣在\大的印度神疗大家乌特列卡(Udraka)弟子。
第四节:乌特列卡教导耶稣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潦病,包括清水,泥土,植物,草药,冷疗,热疗,日光治疗,阴影治疗等等。
第二十四章:
第一节:耶稣在渣根那圣庙参学了四年。
第二节:有一天,耶稣问难于婆罗门群僧:『请告诉我,为什么你们婆罗门教认为在上帝眼中是不平等的?』
(本文作者按:婆罗门教将人划分为十二等级,最低级者为贱民。)
第二十四节:婆罗门大祭师说:凡敢触犯婆罗教道理的,必须被处死!
第二十五节:拉玛斯慌忙跪下替耶稣乞求赦免死刑.他们就不杀耶稣,只缚住他放逐了事。
第二十六节:耶稣于是离开了,走到黄皮肤与黑皮肤的人家去暂住。
第三十一章
第四节:耶稣在印度传讲人类应该如兄弟手足相亲相爱,不分种界,应该平等无分阶级。他并且谴责婆罗门教划分阶级不合理,祭司僧人腐化及祭祀仪式太繁褥而且无用。
第六节:婆罗门教的祭司们就说:假如仍然准许这个希伯来青年在印度传教,将来就会引起革命,平民和贱民就会起来杀掉祭司僧人和摧毁神庙。
第七节:他们就召集了全印度各区的婆罗门祭司僧人,班纳斯成为狂热的婆罗门烽火集中之地。
第十七节:祭司们图谋逮捕耶稣,但是,又苦于他并无犯罪。
第十九节:祭司们决定暗杀耶稣。
第二十节:他们僱了一个职业凶手,叫他乘夜去暗杀他们的眼中钉。
第二一十一节:拉玛斯转到这个暗杀耶稣的阴谋,就慌忙派人去通报耶稣,耶稣就连忙匆匆离开。
第二十二节:耶稣乘夜离开班纳斯,同北方兼程而行,所至之处,农人,商人,修行者,都无不帮助他。
第二十三节:经过多日旅途,耶稣来到伟大的雪山(喜马拉雅山),来到卡彼华斯都(Kapivasu)城市住下。
第三十二章
第一节:有一位佛教高僧,名叫巴尔陀,阿拉宝(Barta Arabo),很赏识耶稣的上根智慧。
第二节:巴尔陀教耶稣研读韦陀经,和佛陀的大智慧结晶。
第三节:当他两人谈到人类起源之时,巴尔陀就说。
第四节:『人类足宇宙的奇妙生命。人有每一种生命的优点,因为人曾经历各种生命形态。』
第五节:『在还未有人类的极古时代,人的原始以不过是一小小点的未只形态的物质,渐渐演变成一粒微小的单细胞生命。』
第六节:●宇宙的律向是要一切的东西都不断改进以趋于完美的,那一粒微末的生命细胞不停地进化,进化为低等的虫,又渐进为爬虫类,鸟类,兽类……最后才进化为人类。
第七节:人类本身有心灵,心灵是从经验来获取完美的,心常常会以形出现,重演进化的经历,由原始进化到完美,以是故,心往往现出各种形相,或为虫,或为乌,或为兽,或为人|.
第八节:『将来,每一种生命形态都会进化为完美的人!』
第九节:『当人进化修成最完美境界之时,就会提升至更高境界的生命形态。』
第十节:耶稣就问:巴拉陀啊,是谁教给您这些讲心,讲人类心历进化过程的道理的呢?
(以下各节句一直到第四十节,是耶稣与巴拉陀辩论的纪录,耶稣坚持生命是由上帝分别创造的,不是由单细包进化而来。)
第四十一节:最睿智的高僧韦狄雅柏迪(Vidyapti),听了巴拉陀对耶稣演说人的起源和耶稣的辩答之后,就说……
第四十二节:『列拉卡彼华斯都的高僧们啊:请听我一言:我们今天真是站在时代的颠峰了,六百年前,伟大的圣灵佛陀辟世来照耀出人类觉醒之路,●今天,我们又得见另一位伟大的圣者站在这里卡彼华斯都大佛寺!』
第四十三节:『这位希伯来先知耶稣是新升起的智慧之星:他带来了给我们许多上帝的奥秘,全世界将来都会听聆他的开示,都会荣耀他:』
第四十四节:『你们全寺的高僧啊:应该人人静听他的讲话。他真是上帝的活见证圣人啊:』
第四十五节:于是,所有的高僧都称感谢,合掌齐安唸佛,赞美启悟的佛陀! 第八部:『禅修』(讲耶稣在西藏学禅)
第三十六章
第一节:西藏拉萨有一座雄伟的佛官,藏有丰富的古代佛经及原稿。
第二节:印度圣憎韦狄雅柏迪曾经去读过这些古代佛经宝藏,他对耶稣提及这些古代佛典,耶稣就想自己去一读这些古经。
第三节:那时候,极束(指中国)的最伟大的大喇嗽高僧圣者孟斯德住在西藏。
第四节: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的伊莫特斯山峰(Emodus)是很艰难的旅程,但是,耶稣并不畏难,启程前往,圣僧韦狄雅柏斯派有一个可菲的向导。
第五节:同时,韦狄雅柏斯写信给大喇嗽孟斯德向之介绍这位希伯来圣者耶稣,请其盛大欢迎。
第六节:经过多日的惊险长途跋涉,耶稣在向导领路之下,来到西藏拉萨佛宫。
第七节:圣僧大喇嘛孟斯德率领全寺僧人,大开宫门迎接耶稣。
第八节:于是耶稣住在拉萨佛宫,获得机会接近那些古代的神圣佛经原稿,在圣僧孟斯德的协助之下,耶稣得以能够研读这些佛经。
第九节:大喇嗽圣僧孟斯德时常为耶稣讲解。
第十节:耶稣在拉萨没有讲道传教,只是研究学习佛经。
第三十七章
第三节:耶稣从西藏来到拉荷Uahme巴取道前往波斯。
(以下各章,我只提纲目。)
第三十八章
第一节:24岁的耶稣,到了波斯。
第四十章:耶稣来到塞浦路斯岛传道。
第四十二章:耶稣来到亚述传道。
第四十五章:耶稣在希腊传道。
第四十七章:耶稣来到埃及传道。
第六十四章:耶稣回到加利利海,来到约但河,施洗约翰的洗礼。
从六十五章起,圣彼得福音以下的各章叙述,渐渐接近马太,马可与路加三福音所趋的耶稣事迹,但仍有若干距离。
第二十二部:
第一百八十二章,叙述大彼得在耶路撒冷成立第一座基督教堂,彼得被选为耶稣的继承弟子,众人尊之为教师领导基督受其长兄 ---------------------------
译者溤冯: ★我自己老早神游读过彼得的『水徒行纪』【水上门徒的称谓,是因为彼得是个在水上航行的渔夫】,可是,神游是一件事,我又没有龙树的神通可以醒来把全文记下来,我只好盼望见到现代西方的译本,而我也深知是有这种本子的,西方人士必有译出一秘本的,就像一九五七年发现『死海经卷』一样,如今死海经卷也有了英文本子。
1983年11月21日下午,在温哥华,我偶然外出,有一种力量促使我进入一家旧书店,我一直走到数十行书架当中的最深最僻的一角,打算看看有什么值得一看的西方医学书籍。我来到医学参放书部门,还未开始找书,赫然地出现在我眼前的,竟是一本厚厚的『水徒行纪』! ★其实,彼得的笔记也不曾说耶稣是佛教徒,只是记录耶稣青年时代到过印度西藏研究佛教而已。耶稣的高度自我牺牲拯世的伟大精神,也正是万世钦仰的圣者模范呢:他研究过佛教与佛经,这种谦逊好学的态度,正是更加反映出他的伟大的人格的又一面光辉! 基督教徒为什么以耶稣曾研究佛法为耻呢…真正有头脑,有见识有量度的基督徒,一定不会如此心肠狭窄的。 ★佛陀曾经师事婆罗门教五师,结果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佛陀的思想地位并未因曾师事外道五节而稍损,佛教徒亦并不讳言佛陀曾师事外道五师。我希望本文能引起佛耶两教人士促进彼此了解本是有渊源的两大宗教,非但别再互相攻讦,彼此还更进一步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而携手并肩奋斗! 谁影响谁,都不要紧,事实上,今日的佛教不也有些地方受到基督教的良好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