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 下载本文

流 动性是指主体资源满足短期现金需要的能力。主体的内部流动性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主体现有短期流动性资源,如货币资金、短期有价证券投资、应收类流动 资产、存货等,通过观察其绝对数量和计算相关财务指标等方法来进行分析;二是对主体在特定期间内的现金流进行预测,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预测结果结合企业 现金存量进行分析,以判断主体对到期债务的偿付能力。 2、外部流动性分析

在内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主体的外部流动性来源是内部流动性的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主体流动性的不足并提高主体的短期信用状况。外部流动性来源 主要包括有协议支持的银行借款承诺或银行授信额度、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母公司或股东资金支持等。 3、承受突发事件不利影响的能力

在 短期债务的存续期间内发生的任何影响主体现金流的突发事件都会对主体的流动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主体的短期偿债能力。相对而言,突发事件对主体短期偿债能 力的影响较其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更大。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小或可以快速从不利事件的影响中恢复的主体相对具有更强的短期偿债能力。在衡量承受突发事件不利 影响的能力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主体的规模及经营模式;管理层素质及处理以往突发事件的表现;是否存在可预见的事件;股东、行业组织或政府的支 持等。 (五)大公信用等级划分及定义 1、主体信用等级与长期债项信用等级

大公主体信用评级以及长期债项信用评级均采用相同的信用等级符号及定义,具体见大公信用等级符号及定义。

2、短期债项信用等级

大公短期债项信用等级划分为四等六级,符号表示分别为:A-1、A-2、A-3、B、C、D。等级,含义见大公信用等级符号及定义。

3、短期债项信用等级与长期债项信用等级的对应关系

大公短期债项信用等级与长期债项信用等级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短期债项信用等级 长期债项信用等级

图1 大公短期债项评级与长期信用评级的对应关系

(六)主动评级

为 了满足市场对被受评对象信用状况初步了解的需要,大公主要利用公开信息进行主动评级。主动评级是对受评对象信用水平的初步判断,其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受托信用评级相同。但是,由于可获得信息受各种原因的限制使得这种评级的分析深度相对于受托信用评级而言较浅,甚至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为了表示与委 托评级研究深度的不同,大公在每个级别符号后面加“p”以示区别。 四、信用评级结果确认模式

(一)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结果确认模式 1、分析基本因素

根据企业发行人的实际状况,大公选取对企业经营情况具有重大影响的几大因素,并依据相关分析理论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得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情况。由于大公分析的因素与最终的评级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大公通常采用定性分析评估各因素对评级结果的影响程度。 2、信用评级结果确认

通 过对基本因素的分析评估以及参考大公信用评级操作系统得出的初步评级结果或评级结果区间,大公得出有关企业最终的评级结果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大公并不 是直接把评级操作系统得出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评级结果,而是考虑发行人的实际情况和其他特定因素才得出最终结果。因此,最终信用评级结果可能与大公信用评级 操作系统得出的结果不一致。确认评级结果的流程如图2所示。 (1) 债项信用评级结果确认模式

得出发行主体信用评级结果后,分析债项本身的特征,包括发行量、合同条款和保障措施等得出债项的信用评级结果。不同债项各方面情况有所区别,因此特定债项的信用级别可能高于或低于发行主体的级别。 (2) 企业主体和长期债项的定期评级

大 公的企业主体和长期债项信用评级不仅与企业目前的信用水平一致,同时也将评级对象的长期信用水平考虑在内。因经济周期对发行人所处行业的影响也会影响发行 人公司的信用水平,因此需对行业经营情况对经济周期的敏感度进行重点分析。大公信用评级过程中利用历史数据来评估发行人对经营周期的敏感度,并利用平均周 期来判断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评级结果受极端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

从特定公司的角度来看,定期评级重点考虑公司收益对经济环境的敏感度。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定期评级重点考虑的则是行业政策发展趋势、行业周期以及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果宏观经济环境恶化,那么长期债项信用级别可能进行降级处理。

为了推进定期评级,存续期超过一年的金融工具需进行定期跟踪评级。跟踪评级采用初评相同的标准,一年一评,每年发布跟踪评级报告。对于存续期少于一年的金融工具,每6个月进行一次跟踪评级,并发布评级报告。同样采用初评相同的评级标准。 五、信用评级操作系统

大公信用评级操作系统(也称“信用评级操作体系”)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受评级对象的信用等级(或级别区间)做出一个基本判断。

大公信用评级操作系统基本上由外部环境、指标体系、历史评级信息、信用级别评判标准四部分构成。根据指标体系收集历史评级信息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用级别评判标准。

指 标体系包括外部环境指标、核心指标及修正指标。外部环境指标主要是国家、地区及行业因素。核心指标指的是主要核心指标和次级核心指标,其中主要核心指标是 未来自由现金流对债务的比率;而次级核心指标是历史现金流方面的指标。修正指标包括与行业特点相关的指标,与受评企业规模相关的指标以及除现金流类之外的 重要财务指标。

历史评级信息是分行业归类的,具体包含某一行业内以往已经进行过信用评级的所有主体和债项的相关信息。历史评级信息是归纳各指标的指示性级别评判标准的依据,相关信息积累越多,指示性级别评判标准的可参考性就越高,信用评级操作系统的整体质量就越好。

大公信用评级操作系统流程如下:首先,以发行人的外部环境分析为起点,初步确定发行主体或债项的信用级别,这一信用级别基本可作为受评对象信用级别的上限(在特殊情况下受评对象的信用级别可以高出这一级别)。

其次,分别确定各核心指标及修正指标对应的指示性评级类别。

再次,分析前面确定的各指示性评级类别中的正面或负面“异常值”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最后,汇总并综合分析外部环境指标、核心指标、修正指标以及异常值分析结果确定受评对象的信用级别(或信用级别所在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