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与消毒管理办法试题(137题) 下载本文

19、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2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

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1、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

22、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采取隔离 传

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的措施预防院感。

23、医院消毒分为四个等级,它们是 灭菌、高水平消毒法、中水平消毒法、低水平消毒法。 24、疾病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 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 传染病病原体样本 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 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 25、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

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2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

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27、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

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 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 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28、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29、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

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0.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

31、病原携带者是指 感染病原体 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2、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是预防为主的方针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

群众。

3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

作规范,以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34、《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35、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

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36、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7、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

必须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理。

38、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

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39、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从事疾病诊断、

治疗活动的机构。

40、灭菌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实验室感染是指从事实验室工作时,

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四、判断题(30题)

1、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需要采取

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执行中,外交人员应享有豁免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

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性传播是世界范围内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5、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

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6、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

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

7、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

者,应当配合卫生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

8、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

传染病疫情信息。(√)

9、体温表、内窥镜(胃镜、肠镜、气管镜、喉镜)等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但消毒要求并不

同,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

10、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

区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11、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无活微生物存在的过程。(×) 12、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13、医院在采购消毒剂、消毒器械时,必须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14、医疗机构不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

作。(×)

15、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

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16、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可以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17、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

18、急救中心(站)应当设置专门的区域停放转运救护车辆,采取洗消措施,配备专门的医

务人员、司机、救护车辆负责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转运工作。(√) 19、手足口病易感人群是学龄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上儿童。(×)

20、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可不实行分类

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21、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市级

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2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23、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

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24、发生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可以宣布停工、停业、停课。(×) 25、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6、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选用低

效以上的消毒方法(×)

27、在条件不够如时间紧迫时,高度危险物品用高水平消毒即可以使用。(×) 28、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消毒。(×) 29、碘伏属中效消毒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