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三复习必背知识点 - 图文 下载本文

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背知识点 主编:范茜 审核:贺荣智

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部为选择题)

考点一:内环境

1.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 淋巴

2.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绝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考点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②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

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及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考非选择题)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非选择题考点)

①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②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③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④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非选择题考点) 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1

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背知识点 主编:范茜 审核:贺荣智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人脑的高级功能

①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②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考点二:激素调节

1. 激素及相应的分泌器官

分泌部位 下丘脑 激素名称 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多种促激素 (如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含I) 突出等。 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胸腺 肾上腺 胰岛 胸腺激素 肾上腺激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调节血糖动态平衡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主要作用 调节水平衡、血压 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 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 肝糖元的分解 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

由胰岛B细胞分泌降胰岛素(唯一降低血糖)降低血糖浓度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

着反馈调节。

3.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非选择题考点) (1)调节过程(如右图)

(2)调节方式:负反馈和分级调节

4、激素调节的特点:①微量和高级②通过体液运输 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范 作用时间 短暂 较长

2

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背知识点 主编:范茜 审核:贺荣智

考点三:免疫调节(非选择题考点)

1、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T细胞 (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 2. 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3、免疫类型 非特疫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系统 细胞免疫

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5. 特异性免疫

①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② 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同样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

③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同样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浆细胞)

6、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一:生长素(可考非选择题)

1、实验结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弯曲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2、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

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素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旺盛部位。

考点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理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

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

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

3

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背知识点 主编:范茜 审核:贺荣智

③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2、应用:扦插枝条生根、顶端优势、获得无子果实等。 考点三: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的作用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5、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微量有机物;

6、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优点: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应用: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成熟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全部为选择题)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计算方法:样方法:适于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如: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样后取平均值; 标志重捕法:适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灯光诱捕法:适于趋光性昆虫。 2、出生率、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4、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5、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J型增长”a、数学模型: Nt=N0λ

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条件;

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曲线中注意点:(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速率最大。

3、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t

考点三:群落的结构

1、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 捕食(如图乙) 2、种间关系 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寄生:蛔虫,绦虫、 虱子 蚤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