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中功单元之间联系不便的弊病,便分隔和联系得以统一。
⑥ 空间环境质量,防灾措施以及运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逐渐克服、缓解地下空间一些固有不足,塑造成为富有特色的地下环境,从技术建筑中分离出来,设计上注重文化价值。
虽然地下建筑与传统的地上建筑相比,在建设初期的费用更高一些,但是更多的实际经验,大规模的开发和技术的进步能够保证在建筑使用年限的全过程中,建筑的价格无论地下还是地上会持平。由于世界范围内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地价的飙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越来越膨胀,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因素,地下空间利用的增长已成必然。在技术上,日本、瑞典、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已经证明了利用地下空间是非常切实可行的。然而,要改善地下空间的使用,使地下空间在将来变成一种完全可行的选择,就必须在一些领域中,尤其是诸如工作条件,对健康(生理的和心里的)的益处,睡眠条件,创造性成果以及心理影响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理念的创新。
2. 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过去开发的城市地下空间,在80年代以前,即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多是以战备为目的人防工程,强调人防作用,组织上平用“群众运动”,技术上采用“群众创造”,缺乏整体规划设计,功能单一、灵活性差、质量低,大部分工程布局不合理,与城市建设脱节,除少数多层百货商店在地下室内经营商业外,很少单独或综合开发。
80年代初期,有一些过去修建的地下人防工程为了平战结合而被改造成商业空间,尽管质量较差,但只要地点适中,也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如南京夫子庙地下商场,成都地下商业街,在当时城市商业网点稀少的情况下是很自然的。 80年代中期以后,城市经济随改革开放而逐渐繁荣,各种城市矛盾也急剧尖锐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城市已经或正在准备对部分矛盾集中的地区实行综合开发。例如:上海人民广场南半部的再开发,沈阳北部客站地区的再开发,吉林、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地下街的建设,鞍山、西安、石家庄、郑州等城市站前广场的再开发,徐州市中心广场的改建,以及兰州中心广场的再开发规划,其中地下空间的开发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已建或正在建的地下综合体。面积在3000平方注以上,有80余处,其中43%包括商业、服务空间。 特别近几年来,为改变我国城市建设地下空间利用的落后状况,充分发挥地下空间在大城市旧城改造,中心区再开发中的积极作用,结合城市交通改造地铁的建设尝试大规模的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如:
⑴北京西单商业区(东北部分)再开发规划设计(设计完已建);北京西单地区是全市三大商业区,准备经过分期再开发,建成大型的市级商业,服务业和文化娱乐业中心;再开发中,配合地铁建设,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利作,在总面积7.6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中,共安排商店,饮食店19000平方米,占24.6%,西单公园下沉广场的四周还开设一些风味小吃以取代目前存在于该地的露天夜市。
⑵上海人民广场南侧在综合体:人民广场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上海市内唯一的一块空地,东西长550米,南北中轴线310米,北面正中是市人大常委办公楼,为适应整个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改变市中心环境差而乱的局面,缓解两藏路。南京路一带停车问题,进行综合规划,地上地下立体化改造,以便不损害原有景观和旧有风貌,地面以美化为主,增加的功能主要置于地下,广场东南角为220kv地下变电站,南部为2万吨水库,西南角600辆停车库。主要购物人流通过下沉广
场进出,东侧地铁1、4号线站与车库、商场联系。
⑶沈阳北新客站站前地下街;设计中在地上,地下空间统一规划,同步开发方面都有考虑,也考虑了对地面人流的分流作用和停车需要,同时在商业中安排了一些为旅客服务的内容,旅客可以从车站地下室进入地下街,沿地下街又没有与下型建筑物地下室相连通道,使地下街在商业、交通、服务等方面均起到好的作用。
在一些大城市的传统商业或商业街的改造过程中,已经利用地下空间得以保存地面上传统风貌的尝试,如苏州观前街地区,南京夫子庙地区,沈阳后宫商业城,北京的前门商业区,同时利用地下空间的开发,尽可能保留地面上的开敞空间扩大绿地范围改善环境。
现阶段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已经从单纯扩大商业空间容量进入综合开发阶段,开始与改善城市交通的措施结合起来,内部环境和安全问题也全受到重视。但与国外相比,国内地下公共空间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有:a)车库一商场型,如上海人民广场,大连站前广场;b)地下过街通道──商场型,如长春市中心、吉林市中心,沈阳北新客站前广场,天津东站站前广场;c)利用良好的经济、地理条件(譬如火车站前广场)简单建造以方便旅客或市民购物营利为目的独立的地下商场,如广州市中心南方大厦洞天商场。即音站前迎宾商场;d)车库──过街通道型,如兰州中心广场地下部分这些规模相对较小,层数为地下一层或二层,范围较小,视为我国城市建设在市中心和交通枢纽地带地下空间利用的开始,比过去单纯为战备目的而建造的人防工程向前迈了一步。
2.2 存在问题
早期由人防工程改造使用的地下空间(绝大部分为商业)规模小,内部环境质量差,辅助设施简陋,设计水平低下,使人们对地下公共空间利用认识上产生不好的印象,使用上人防工程战时的封闭性与地下空间特别使用的开敝性产生较大的矛盾。现有大部分地下空间多处于浅层地下空间,特别是城市中心区,从长远来说,是对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因为地下共公空间开发在相当程度上的不可逆性,已形成的地下空间可能成为将来在规模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障碍。 而近期建设的大型地下空间也存在一些问题:
(1)多功能综合空间并没有摆脱传统的平面组织格局。综合体的交通功通和服务功能(商业服务中心)没有完全作为复合空间的构成要素而统一建设,大多缺
乏空间上的结合而单独集中发展。
(2)没有完全形成统一的立体化空间开发概念,客流疏散和市内交通工具的分割服务方式没有改变,如西安站结合环城路地下通道的建设,预建一万平方米的地下商业服务设施及小汽车停车场,使地下公共空间中服务与市内交通和出站道路相结结但在地面空间设计中却没有统一考虑。 总之,我国目前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设计理念未能与城市地下交通和城市地面建设真正的有机结合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统一规划形成地上、地面、地下一体化的立体综合空间的开发,又要研究资源调查和需求预测,并考虑财力和筹资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没有全面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仅依靠两结合规划不可能有力地促进城市交通、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建设用地问题的总体解决,甚至造成地下空间这种不可再生资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2.2.2较差的内部环境
包括行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国内地下公共空间由于技术、经济和设计上的原因。这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安全问题,由于在认识上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和缺乏必要的法规和设计标准,普遍存在安全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
2.2.3管理体制是人防和城建的二套管理体系矛盾
显然地下空间本来应该属于建筑范畴,它的利用应该在城市规划中统一考虑,同时设计,但由于人防城建的二套管理体系,造成地上、地下分家,或者把地下只作为道路、绿化、管线等相提并论的一种专业性工程设计,在规划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作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与地面规划同时进行,常常是在规划之后,再由人防部分“挤”进一个商场或停车场项目。虽然从表面上看,城市再开发包括了利用地下空间的内容,但毕竟貌合神离,在与交通设施的关系,与地下公用设施的关系,与周围建筑物地下室关系等方面,很难达到有机的统一。
2.2.4目前国内城市设计才起步。
城市规划往往不能为建筑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完善指引方向,以致可能成为建筑创作的一种束缚。地下空间的开发一般没有在城市区域范围内进行论证和研究,这种局部范围的地下空间利用成为将来经济发展后城市进一步改造开发时,大规模地下利用的障碍而使得宝贵的市中心地下空间资源被浪费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2.2.5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无法可依。
我国对地下空间建设的管理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除人防工程建设的规划、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以外,关于地下空间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到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方针、政策、管理体制、建设标准、技术标准、设计施工规程等一系列问题基本上都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下空间的发展。没有使用权、管理权的法规,很少有人愿意对地下空间投
资领域问津,而有的外商批租了地皮,则对地下空间无限制地使用,一些深层桩基和地下箱形基础影响到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没有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施工设计规程,项目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形不成系统的整体的效益,使工程事故、工程质量问题不易杜绝,出了问题既无法明确责任,也不易找到问题的原因。地下空间资源规划与管理法规等的缺位已经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理顺地下空间的管理机制刻不容缓。
2.2.6已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功能较为单一。
近年来地下空间开发的类别以商场居多,有的城市已从一点扩展到一条街或几条街。而城市中心区最为缺乏的地下停车场、市政实施,由于其经济效益较小,故开发很少。反过来,由于交通、市政设施的相对滞后,也影响了中心区综合效益的提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地下空间开发的决策层次不高,没有从城市全局或地区全局统筹规划,造成了地下空间开发布局上的混乱与功能上的单一,即使被作为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地下工程又往往因为投资大、短期利润低等因素失去对开发者的吸引力。
2.2.7地下空间的开发缺乏建筑师的参与。
在地下空间的设计、施工中往往只有结构工程师和施工工程师,缺乏建筑师的参与,缺乏地下建筑设计规范和地下建筑设计资料,例如国内外地下建筑资料汇编及施工、设计实例等。所以现有的地下建筑除少数外,一般现代化气息不够,内部环境质量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与高层地面建筑及国外先进地下建筑相比有一定差距,影响了人们在地下空间的心理感受,从而成为地下空间进一步开发的一个消极因素。
2.3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趋势分析
2.3.1土地利用高效化
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数量将达到顶峰值约16亿即便我国的经济达到预期目标,人多地少的现实是不可回避的,这一点我们无法与欧美国家相比。大量的人-涌人城市,仅靠挖掘地面以上城市空间是不够的。为此,我国特大城市,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积应达到城市地面面积的10%-30%,城市地下硅筑面积应占城市建筑总面积10%-30%甚至更多:其他大城市以及所有人防设防城市都应积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 从城市中心区的广场和重要街道交叉点开始发展起来的地下综合体,逐步向外扩展和延伸.地下公共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音乐艺术中心等相对适合地下环境的建筑类型使得地下空间功能趋于多样化,形成一个地下网络。在城市居住小区里,地下空间利用也将达到新高度。地下便民超市,地下文体中心等各种商业和生活服务网点普遍为居民所接受,地下停车库更是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停车方式。大大改变居住区内各种月盼网点噪音扰民,私人轿车占据小区道路的混乱状况,绿化面积因此而大增。
2.3.2城市交通地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