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化学贵州高考考前检测试卷[9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下载本文

H2NCOONH4(s)2NH3(g)+CO2(g) 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平衡状态部分数据见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T2>T1,则该反应的ΔH<0

B.向容器中充入N2,H2NCOONH4质量增加 C.NH3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T1、T2时,H2NCOONH4转化的Δn(T2)=2Δn(T1)

(Ⅱ)海水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海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如下: 成分 Cl +Na SO42- Mg 2+--含量/(mg L1) 18980 10560 成分 Ca HCO3- Br -2+-含量/(mg L1) 400 142 2560 1272 64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阴(阳)离子交

换膜仅允许阴(阳)离子通过。

(1)阳极主要电极反应式是 。

(2)在阴极附近产生少量白色沉淀,其成分有 和CaCO3,生成CaCO3的离子方程 式是 。

(3)淡水的出口为 (填“a”、“b”或“c”)。 【答案】Ⅰ、(1) 10% (1分)

(2) NO2(g) + CO(g) =\2(g) △H = -234KJ/mol(2分) (3) 282.8kJ/mol(2分) (4)D(2分) Ⅱ、(1)(1分)2Cl-2e=Cl2↑

(2)(2分)Mg(OH)2;Ca+ OH+HCO3—=CaCO3↓+H2O (2分)(3)b(2分) 【解析】Ⅰ(1)生成氨气0.4mol,需要氮气0.2mol,故转化率是10%。

(2)由图可知反应放热,放出的能量是368kJ/mol-134 kJ/mol=234 kJ/mol,所以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 + CO(g) =\2(g) △H = -234KJ/mol。

(3)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将已知的3个反应分别设为①②③,则①×3-③×2+②×2即得到4NH3(g)+7O2(g)==4NO2(g)+6H2O(l),即△H=-1131.2 KJ/mol。所以氨气的燃烧热是282.8kJ/mol。

Ⅱ(1)在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根据所给的离子可知,阳极是氯离子放电,2Cl-2e=Cl2↑。

2+—

(2)阴极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由于氢离子放电,破坏了阴极周围水的电离使OH浓

度增大,因而会生成氢氧化镁。又因为OH和HCO3—结合生成CO32-,进而生成碳酸钙。 (3)根据装置的特点可看出海水中的离子通过交换膜向两端移动,淡水从中间出来,即b口出淡水。

14. 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有Cu、Zn、Al等元素。写出基态Z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的结构式 。

(3)甲醇催化氧化可得到甲醛,甲醛与新制Cu(OH)2的碱性溶液反应生成Cu2O 沉淀。 ①甲醇的沸点比甲醛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 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 ②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 1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 。 ③在1个Cu2O 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

所包含的Cu 原子数目为 。

【答案】(1)1s2s2p3s3p3d4s或[Ar]3d4s (2)C≡O(或

2

2

2

6

2

6

10

2

10

2

(3)① 甲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sp杂化 ②平面三角形 3NA ③4

【解析】(1)Zn的原子序数为30,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ⅡB族,则其核外电子 排布式为:1s2s2p3s3p3d4s或[Ar]3d4s。

2

2

6

2

6

10

2

10

2

(2)根据等电子原理,CO与N2属于等电子体,所以其分子结构相似, 由于N2的结构式为N≡N,所以CO也应为C≡O 。

(3)①由于醇羟基比醛基容易形成氢键,所以甲醇的沸点高于甲醛; 由于甲醛分子结构中每个碳原子只形成三个共价键,则应该是sp杂化形式。 ② 甲醛的结构式为

,所以甲醛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2

甲醛分子中的2个C-H键是σ键,C=O键中的一个键是σ键,另一个 则是π键,则一个甲醛分子中有2个σ键,所以1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 数目为3NA。

③由化学式Cu2O和晶胞模型可知,白球为氧原子,黑色球为铜原子,且铜 原子位于晶胞内部,所以1个Cu2O 晶胞中包含Cu 原子数目为4个。 15.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

(1)____S+____KOH===____K2S+____K2SO3+____H2O (2) KMnO4 + HBr= Br2 + MnBr2 + KBr + H2O 【答案】(1)3 6 2 1 3 (2) 2 16 5 2 2 8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基础,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过程中根据化合价的升降相等,结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6.KClO3晶体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CO3煅烧前要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氯化池”中生成Ca(ClO3)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操作a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KClO3可通过反应:3Cl2+6KOH5KCl+KClO3+3H2O,在密闭容器中向9 ℃的KOH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此时Cl2的氧化产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继续通入适量Cl2,将溶液加热,溶液中主要离子的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Cl2的挥发)

(5)甲同学为测定制取的KClO3样品中ClO3?的含量,称取样品a g,准确配制成1000 mL溶

?

液,从上述溶液中取出10.00 mL于锥形瓶中,准确加入30.00 mL 1.00 mol·L1 (NH4)2Fe(SO4)2溶液(过量)。再在锥形瓶中加入100 mL蒸馏水及某种氧化还原反应指示剂,用0.200

?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5.00 mL。样品中ClO3?的质量分数为

2++3+3+2+

______________。(已知:Cr2O72-+6Fe+14H2Cr+6Fe+7H2O,ClO3?可被Fe还原为?

Cl。)

【答案】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6Ca(OH)2+6Cl2=5CaCl2+ Ca(ClO3)2+6H2O 5∶1 玻璃棒 KClO Cl、ClO3?、ClO

?

?

【解析】(1)CaCO3煅烧前要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2)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氯化池”中生成Ca(ClO3)2的化学方程式为6Ca(OH)2+6Cl2=5CaCl2+ Ca(ClO3)2+6H2O,其中氯化钙是还原产物,Ca(ClO3)2是氧化产物,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3)操作a是过滤,其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4)低温下氯气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次氯酸钾和水,则此时Cl2的氧化产物主要是KClO;氯气和氢氧化钾反应一定产生氯化钾,温度大于66℃时生成氯酸钾,所以根据图像可知甲是氯化钾,乙是氯酸钾,丙是

??

次氯酸钾,即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的离子分别是Cl、ClO3?、ClO。(5)根据反应

2++3+3+

Cr2O72-+6Fe+14H=2Cr+6Fe+7H2O可知剩余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L×0.005L×6=

2+

0.006mol,则与氯酸根反应的亚铁离子为1mol/L×0.03L-0.006mol=0.024mol,ClO3?可被Fe

?

还原为C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氯酸根的物质的量是0.024mol÷6=0.004mol,所以样品中ClO3?的质量分数为评卷人 。

得 分 四、计算题

17.(8分)某结晶水合物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称取两份质量均为45.3 g的该结晶水合物,分别制成溶液。向其中一份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一段时间后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热后共计可收集到2.24 L该气体(标准状况);最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 另一份逐滴加入Ba(OH)2溶液,开始现象类似,但最终仍有白色沉淀;过滤,用稀硝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46.6 g。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结晶水合物中含有的两种阳离子是: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