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化学贵州高考考前检测试卷[9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下载本文

8.2011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绿色生产、共建绿色家园”。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B.提倡步行或利用自行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 C.大力研发新型有机溶剂替代常见的水溶剂 D.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有机溶剂大部分是有毒的,且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这和该主题不相符,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点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尽管不是教学的重点,但该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成为历年高考的必考的热点。历年试题的难度多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试题的命题形式是常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及科技前沿等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很好的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答案】B

【解析】澄清的石灰水不能吸收CO,A不正确;硫酸钡不溶于酸,而碳酸钡能溶于盐酸中,选项C不正确;硝酸也能溶解铜,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B。

10.我国即将启动的探月工程,拟对月球上的氦—3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下列有关氦元素叙述正确的是

A.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 C.氦-3原子的中子数为3 【答案】B

【解析】考查原子的组成及表示方法。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选项B正确,CD都是错误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照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A不正确,答案选B。 评卷人 B.氦-3原子质量数为3 D.氦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3

得 分 二、实验题

11.(15分)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

Ⅰ.实验室欲制备0.3 mol Cu (NO3)2晶体,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甲:Cu乙:Cu

Cu(NO3)2 CuO

Cu(NO3)2

(1)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 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2)乙同学实验时通入O2的速率不宜过大,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O2的速率,宜选择 装置(填字母序号)。

Ⅱ.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包黑色粉是否由Fe3O4、CuO组成 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假设1. 黑色粉末是CuO; 假设2. 黑色粉末是Fe3O4;

假设3. 黑色粉末是CuO和Fe3O4的混合物。 (2)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试剂。 ①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溶液显蓝色。 ②若假设2或3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

为进一步探究,继续向所得溶液加入足量铁粉,若产生 的现象,则假设3成立。 有另一小组同学提出,若混合物中CuO含量较少,可能加入铁粉后实验现象不明显。 查阅资料:Cu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Cu+4NH3·H2O=Cu(NH3)42++4H2O。 为探究是假设2还是假设3成立,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硫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足量氨水,若假设2成立,则产生 现象;若假设3成立,则产生 现象。 III.由Fe3O4、FeO、CuO、Fe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86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 。

【答案】Ⅰ (1)乙(2分)(2)B(2分)

Ⅱ(1)②溶液显血红色(2分) 有红色固体析出(2分)

2+

2+

(2)红褐色沉淀,同时溶液呈无色(答出一点给1分,答氢氧化亚铁变氢氧化铁的过程不得分,也不扣分,共2分) 红褐色沉淀,同时溶液呈深蓝色(答出一点给1分,答氢氧化亚铁变氢氧化铁的过程不得分,也不扣分,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Ⅰ(1)铜与浓硝酸直接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水,一方面硝酸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产生大气污染物,所以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乙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2)A装置中能控制反应速率,但不能观察氧气的生成速率。C装置不能控制反应速率,也不能观察氧气的生成速率,B中分液漏斗控制反应速率,通过浓硫酸中的气泡观察氧气的生成速率,答案选B。

Ⅱ(1)②假设2或3成立,则溶液中会产生铁离子,因此实验现象是溶液显血红色。如果氧化铜,则溶液中含有铜离子,铁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析出铜,因此如果有红色固体析出的现象,则假设3成立。

(2)若假设2成立,则溶液中产生铁离子,加入氨水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溶液呈无色;若假设3成立,即溶液中同时含有铁离子和铜离子,则加入足量氨水后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溶液呈深蓝色。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检验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

12.常温下,如果取0.1 mol·L溶液与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8,试回答以下问题: (1)混合溶液的pH=8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填“>”、“<”或“=”)0.1 mol·L 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

出的c(OH)。

(3)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c(Na)-c(A)= mol·L,c(OH--1)-c(HA)= mol·L。 (4)已知NH4A溶液为中性,又知HA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pH 7(填“>”、“<”或“=”);将同温度下等浓度的四种盐溶液: A.NH4HCO3 B.NH4A C.(NH4)2SO4 D.NH4Cl 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填序号)。 【答案】(1)A+H2O(2)>

(3)9.9×10 10 (4)> A>B>D>C

-7

-8-

-1

-1

-1 HA-1

HA+OH

【解析】(2)混合溶液由于A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NaOH抑制水的电离。

(3)一开始c(Na)=c(A),但Na不水解,A水解,c(Na)与c(A)之差即为水解的A的量。pH

+-8-1--6-1

=8,c(H)=10 mol·L,c(OH)=10 mol·L。 由H2O电离的c(OH)H2O=c(H)=10 mol·L A+H2O

-8

-1

HA+OH

-7

-1

则c(Na)-c(A)=c(OH)-c(OH)H2O=9.9×10 mol·L c(OH)-c(HA)=10 mol·L-9.9×10 mol·L=10 mol·L

(4)NH4A溶液为中性,说明NH4+与A的水解程度相当,而HA加到Na2CO3中有气体放出,说明HA酸性强于H2CO3,CO32-水解程度大于A,因而(NH4)2CO3溶液pH>7,NH4HCO3溶液的pH也同样大于7。Cl和SO42-不水解,所以(NH4)2SO4和NH4Cl溶液显酸性,但(NH4)2SO4中NH4+更多,水解程度更大,因而pH[(NH4)2SO4]<pH(NH4Cl)<7=pH(NH4A)<pH(NH4HCO3)。 13.(Ⅰ)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一定温度下,在1L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2和8mol H2并发生反应。10min达平衡,测得氨气的浓度为0.4mol/L,此时氮气的转化率为 。

(2)下图是1mol NO2(g)和1mol CO(g)反应生成1mol CO2(g)和1mol NO(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6

-1

-7

-1

-8

-1

(3)NH3(g)燃烧的方程式4NH3(g)+7O2(g)==4NO2(g)+6H2O(l), 已知:2H2(g)+O2(g)==2H2O(l) △H=\ N2(g)+2O2(g)==2NO2 (g) △H=\ N2(g)+3H2(g)==2NH3 (g) △H=\ 请计算NH3 (g)的燃烧热 。 温度[来源:] T1 T2 平衡浓度/ (mol L1)[来源:][来源:] c(NH3) c(CO2) 0.1 0.1 -(4)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某容积恒定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