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下载本文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三课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教学目标

1.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2.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3.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4.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5.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6.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7.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 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任课教师: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本次辩论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 教学反思:

14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三单元 进化

第一课 消失了的恐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各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

1.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2.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教学准备:

关于恐龙、恐龙化石的文字、图片、模型以及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恐龙模型或图片。

同学们这是你们很感兴趣的吧,今天,就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到6500万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爬行动物——恐龙。(板书)

二、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

1.关于恐龙的知识同学们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说说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将汇报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4.我们的地球已有45 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38 亿年的历史。这38 亿年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灭亡。我们都知道恐龙是早已灭绝的,那么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三、了解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历史,以及恐龙骨架被还原的过程。

任课教师:

1.谁能给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故事。

2.学生简单介绍恐龙化石被发现及还原的过程。

3.同学们从课外书上看到了很多,那么我们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4.从故事中我们知道恐龙化石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发现了一块恐龙头骨化石,你能够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5.引导学生从头骨大小或牙齿的尖利程度等展开合理想象,推断这只恐龙的体形和食性,让学生体验到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6.小结: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恐龙骨架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科学家们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四、根据恐龙的外形猜想它内部的骨架结构。 1.出示各种恐龙的图片或模型。

同学们你认识这些恐龙吗?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恐龙的外形,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每一只恐龙最独特的地方。)

2.作为一名小考古学家,你们应该能粗略地描绘出内部的骨架结构。 分组活动,每个人试着画一画。 3.出示各种骨架模型图片。

根据你刚才描绘的骨架请你将这些恐龙和它们的骨架一一对应起来。 学生分组活动。

4.交流、汇报,说说这样对应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对恐龙有了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更浓厚了,回去以后查找你所感兴趣的内容跟同学们交流,或者观看一部跟恐龙有关的影片。

2.了解科学家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消失了的恐龙

关于恐龙的知识:名称、种类、生活习性等

恐龙化石的发现及骨架还原的过程

教学反思: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