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下载本文

8 电气节能设计

8.0.1 居住建筑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宜大于表8.0.1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比例提高或折减。

表8.0.1 居住建筑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

房间或场所 照明功率密度(W/m) 现行值 起居室 卧室 餐厅 厨房 卫生间 7 目标值 6 100 75 150 100 100 2对应照度值(lx) 8.0.2 居住建筑的照明应采用高效节能光源、高效节能灯具。公共部位宜采用LED等高效节能光源。

8.0.3 居住建筑公共部位的照明,应采用节能自熄开关,应急照明必须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

8.0.4 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光源数不宜太多。每个房间灯的开关数不宜少于2个(只设置1只光源的除外)。

8.0.5 高级公寓、别墅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8.0.6 居住区道路、庭院照明及景观照明宜选用LED、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紧凑型荧光灯和细管径荧光灯等高效光源。

8.0.7 居住区室外照明系统应采用光控、时控相结合的智能控制方式。 8.0.8 气体放电灯应选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8.0.9 三相照明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宜分配平衡,其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

8.0.10 居住建筑内使用的电梯、水泵、风机等设备应采用节能措施。

8.0.11 居住建筑的每套住宅应设电度表,公共部分用电应单独设电度表计量。 8.0.12 居住建筑的公共部位照明、居住区道路、庭院照明及景观照明宜采用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

27

附录A 建筑热工设计常用计算

A.0.1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1 外墙受周边热桥的影响,其平均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Km=

Kp?Fp?KB1?FB1?KB2?FB2?KB3?FB3 (附A.0.1-1)

Fp?FB1?FB2?FB3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

KP——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取计算值或检测值,W/(m2·K);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 Fp ——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m2;

FB1,FB2,FB3 ——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 m2。 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如附图A.0.1-1所示。

注:1

附图A.0.1-1 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示意图 本图仅表示一个开间

一层高度范围内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实际工程项目中至少应计算窗墙面积比最大的一个朝向墙面的包括所有热桥影响后的平均传热系数;

2 采用自保温、内保温或夹芯保温(也称中保温)时,应分别计算有保温热桥和无保温热桥的面积,然后进行加权平均。

2 当考虑外墙热反射涂料对传热的改善作用,其平均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Km=

Kp?Fp?KB1?FB1?KB2?FB2?KB3?FB3 ·C1 (附A.0.1-2)

Fp?FB1?FB2?FB3式中C1——热反射涂料修正系数

28

表A.0.1-2 热反射涂料修正系数

太阳反射比α < 0.80 平均传热系数 (修正前) 修正系数C1 1.0 ≥1.4 0.95 ≥0.80,< 0.90 < 1.4,≥1.1 0.96 < 1.1 0.97 ≥1.4 0.91 ≥0.90 < 1.4,≥1.1 0.92 < 1.1 0.93 注:太阳反射比即太阳能辐射反射系数(α);《建筑外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JC/T1040-2007)及《建筑反射

隔热涂料》(JG/T235-2008)均采用“太阳反射比”术语,其指标分别为:0.80与0.80,故本实施细则取0.80。α=(1-ρ),ρ-太阳辐射材料表面吸收系数。

3 当外墙热工设计仅计算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时,对采用不同保温系统时的平均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Km=

Kp?Fp?KB1?FB1?KB2?FB2?KB3?FB3 =Kp ·C2 (附A.0.1-3)

Fp?FB1?FB2?FB3式中C2——主墙体传热修正系数

表A.0.1-3 主墙体传热修正系数C2

剪力墙 结构与保温 型式 外 保 温 主墙体 修正系数C2 主 墙 体 1.0 自中保保温温 - 内 保 温 1.4 短肢剪力墙 外 保 温 1.0 自中保保温温 - 内 保 温 1.4 外 保 温 1.1 框剪/框架 自中保保温温 内 保 温 砌体(砖混) 外 保 温 自中保保温温 1.5 内 保 温 1.5 1.45 1.45 1.15 填充材料 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填充材料 注:关于内保温:1、内保温指无其它辅助保温条件下的修正,否则可另外计算; 2、圈梁、窗梁有内保温措施;热桥仅为柱和楼板; 3、以开间3.6m,层高2.8m,窗墙比为0.30左右计,保温面积(包括部分混凝土结构)占86.3%,

计算用热桥面积(仅为柱、楼板)占13.7%。

4 当外墙仅计算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同时又采用热反射涂料时,其平均传热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Km= Kp·C2·C1 (附A.0.1-4) 式中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K);

1

C——热反射涂料修正系数; C——主墙体传热修正系数。

2

A.0.2 传热系数的计算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按下式计算:

29

K=

1 (附A.0.2) R0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m2·K/W。

A.0.3 传热阻的计算

围护结构传热阻R0按下式计算:

R0= Ri+R+Re=

11+R+ (附A.0.3) ?i?e式中 Ri,αi——内表面换热阻,m2·K/W,和换热系数,

W /(m2·K),按附表H.0.2-1采用;

Re,αe——外表面换热阻,m2·K/W,和换热系数,

W /(m2·K),按附表H.0.2-2采用;

R——围护结构热阻,m2·K/W 附表A.0.3-1 内表面换热系数αi及内表面换热阻Ri值

适用 表面特征 季节 墙面、地面、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8.7 冬季和夏季 当h/s≤0.3时 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s>0.3时 注:表中h为肋高,s为肋间净距。

7.6 0.13 0.11 αi [W /(m2·K)] Ri (m2·K/W) 附表A.0.3-2 外表面换热系数αe及外表面换热阻Re值

适用 季节 表 面 特 征 αe [W /(m2·K)] 23.0 17.0 12.0 6.0 19.0 Re (m2·K/W) 0.04 0.06 0.08 0.17 0.05 外墙、屋顶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表面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冬季 闷顶、外墙上有窗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外墙上无窗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夏季 外墙和屋顶 A.0.4 热阻的计算

1 单层围护结构或单一材料层热阻R按下式计算:

R = δ / λ (附A.0.4-1) 式中 R ——材料层热阻,m2·K/W;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