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
《温岭市新街镇城镇总体规划》(1996年) 《温岭市镇海镇村镇体系规划》(1999年)
应变能力。
5.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的关系
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引导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建设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能源、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突出城镇的性质,体现城镇的特色,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生活环境。
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现代交通为依托,充分发挥地缘、交通、人文及资源优势,使规划具有高起点、高标准及超前意识,同时应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1. 正确处理区域与个体的关系
规划应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更长远的目标来研究滨海城镇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此来指导滨海城镇的规划与建设。《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纲》(2001年)已对滨海镇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作了一个全面的定位,只有在区域的整体协调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保证整体与个体的协调发展。因此,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是滨海镇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2. 正确处理城市与城镇、乡村的关系
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寻求合理的城乡关系,可行的城乡人口转换方式及速度,以及合适的土地使用原则,才能确保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3. 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良好的镇域结构与布局离不开各功能区的合理组织。只有合理组织功能分区,并加以整体协调,才能保证整体镇域结构的优化。同时,在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下,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和空间形态,通过群体组合、优势互补促进城市功能重构,提高滨海的综合实力,增强其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打好基础。
4. 正确处理近期、中期与远期的关系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作用。规划既要体现适度的超前,又要实事求是,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以近、中、远期相结合,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足够的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规划原则
1. 节约用地原则:规划应紧凑合理地布局,以高效利用土地。 2. 合理布局原则:除镇区内各功能区的合理组织外,还应着重处理好镇区与周边城镇的相互关系,以实现区域整体结构的优化。
3. 可持续发展原则: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第四节 规划期限和层次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与《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纲》(2001年)以及《温岭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确定本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1—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层次
城镇总体规划的层次主要由其对象——地域空间范围界定。本次规划划分为四个层次。
1. 镇域
滨海镇行政管辖范围面积为52.09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主要为制定镇域发展战略,村镇体系规划,规划重点为明确村镇体系的功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及空间结构,配置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等。
12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ACADEMY OF 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
2. 城市规划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这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划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
总体规划划定城市规划区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 划定建制镇城市规划区范围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一般应包括镇区及离镇区较近、对镇区远景发展可能产生影响的村庄。
② 为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镇区今后用地发展的主要方向应留有足够的余地。
③ 宜保持地域的连续性和各级行政建制的完整性,一般不宜分割行政村的行政区域,可以将行政村的行政区域作为单元划定界限。
④ 保护适当的城郊用地比例,以保证蔬菜副食品基地等的用地要求。 ⑤ 城镇水源地、交通枢纽、对外交通沿线地区、电力和通讯走廊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控制地段和作为城镇一部分的风景名胜区等用地应划入城镇规划区范围。
对本规划而言,主要为镇区规划所涉及到的18个村的用地范围。本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均需服从本规划的要求,各项建设需按“一书两证”制度,办理审批手续。
3. 城镇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是指具体进行城镇用地布局以及用地汇总的范围,包括城镇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
4. 城镇建设用地
是指参与城镇建设用地平衡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远期规划控制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5平方公里以内。
第二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区域与镇域的发展和建设条件
一、市域体系现行等级结构模式
城镇等级:第一级太平;第二级泽国、大溪;第三级箬横、松门、新河、石塘,其余为第四级。
城镇等级结构: 中心城市——中心城镇——一般城镇——中心村(含集镇)。
城镇近期空间布局: “一个中心,五大区块”,即中心市区;五大区块——泽国、大溪、松门、新河、箬横。
未来城镇体系结构发展趋势: 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中心城镇——一般城镇——中心村。
二、镇域体系规划目的
滨海镇镇域体系规划是在镇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中心村(包括行政单列村)之间,单个或数个中心村与中心村群体之间的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合理的进行中心村布局。明确不同中心村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确定其隶属关系,提出必须协调的相互关系,寻求体系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以达到镇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城乡共同繁荣富强。
三、发展的历史背景
滨海建镇不久,其原有三个乡镇在合并前均有一定的发展基础。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同时,乡镇合并也使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三产的兴起、其它各项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配套成为可能,为这一新型城镇的成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以便更好的发挥滨海作为沿海平原农业服务基地的功能。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ACADEMY OF 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13
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
四、经济基础分析
1. 建镇伊始,该镇坚持走“工贸强镇、民资建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之路, 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农业产值达2.33亿元,比上年下降0.6%,农民人均收入4048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3亿元;全年财政收入2394万元。
2. 市场运行机制是以合作和个体经济为主,四轮驱动的“温州模式”。 3. 经济发展形式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格局。
4. 乡镇企业“低、小、散”率较大,缺少市场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低。
5. 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市政建设滞后。 6. 缺乏基础产业的带动,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7. 企业市场意识较强,但整体素质不高。
第二节 预测镇域人口、确定城市化目标
一、村镇体系现状概况
(一)2001年底,滨海镇(包括镇海、横河、新街)总人口71124人,另有流动人口3500人;其中镇区人口13973人,另有镇区流动人口600人。全镇共有60个行政村,现状村镇等级体系为镇区、中心村(单列村)、基层村三级结构,镇区为全镇行政、经济、文化中心,集聚了大量商贸、加工业以及大部分服务业,各中心村(单列村)也拥有较多工业企业,产业非农化尚明显。
(二)存在问题:
1. 村镇职能分工不明确,产业集聚水平不高,各中心村各自为政发展第二产业,造成土地占用过多,使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2. 村镇等级规模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清晰的村镇等级规模体系。 3. 区域性基础设施如交通、市政通讯设施仍较薄弱,且分布不均。
五、镇域条件评价:
1. 区位交通优势:规划建设中的台州沿海大通道(一级公路)经过城区西部,呈南北走向;另一条是大石一级公路的联系线,即海盛大道,东西走向,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对外交通条件;
2. 市政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04平方公里,镇内供水工程、电力供给稳定,邮电通讯发达,已基本实现户户通电话。
3. 镇海、横河、新街三镇乡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三镇乡合一,促进了镇域经济发展;
4. 镇域经济发展受到新河、金清、箬横等中心城镇的截流和夹击。 5. 工、贸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以机械配件、水泵、节日灯、化工、造船、服装行业为特色的工业经济已成为滨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主要推动力量。
二、 镇域人口和总人口预测
(一)城镇化动力机制
城镇化过程是一定区域内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农业人口实现非农化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从滨海镇发展过程来看,城镇发展主要推动力为非农业发展、农业人口非农化、外来人口集聚等因素。
1. 非农业发展
滨海镇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仅占 16.76%,二、三产业则占83.24%,二、三产业占绝对比重,二、三产业发展又具有较强的向心集聚力,成为滨海镇域人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 农业人口非农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剩余农业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这些劳动力将为二、三产业提供劳动力资源,并随着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而转化为城镇人口。
3. 外来人口流入
滨海镇工、贸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来此务工,外来人口以成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ACADEMY OF 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14
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
为城镇化的主力军之一。
(二)总人口预测
2001年滨海镇域总人口(包括镇海、横河、新街)为:7.1万人(不含外来常住人口)
根据历年人口增长情况,以及人口年龄结构、计划生育执行情况、区域地位与发展条件,分析今后人口增长趋势,确定总人口增长。
1. 人口自然增长
根据镇海、横河、新街的近年人口增长资料,200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左右。考虑到近几年为人口生育高峰,规划期内人口出生率将逐渐下降,确定其人口增长率近期6‰,中期5‰,远期4‰。
2. 人口机械增长
根据三镇资料,2001年滨海镇机械增长率平均为-4.4‰,随着中心城市吸引力的提高,规划近期取-6.5‰,中期由于城镇建设的全面展开,城镇吸引力增大,故取6.0‰,远期城镇发展进入内涵式发展,取-8.2‰。
3. 就滨海而言,人口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是受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所支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镇域人口的自然增长应当是有计划的,机械增长是受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所决定的,实质上是一个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可利用自然增长规律和经济增长规律来估算镇域人口发展规模。本规划采用我国目前常用的城市人口计算方法,即综合平衡法,计算公式如下:
Pj = P0 (1+ N + M) n
式中 Pj——末期规划总人口; P0——现状人口; N——人口自然增长率; M——人口机械增长率; n ——规划年份。
规划期限分为三期:近期2001年~2005年; 中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预测镇域各期人口(此人口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 规划近期镇域人口:7.1(万人);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中期镇域人口:7.3(万人); 规划远期镇域人口:7.0(万人)。
三、城市化水平预测
滨海镇现状城镇人口为13973人,镇区另有外来人口600人,城市化水平为19.6%。
规划采用综合平衡法进行预测。
考虑到新镇建设必将带来大量的人口集聚,滨海镇近期城镇人口综合增长率约为51‰,中期为58‰,远期为29‰,据此计算得出近期城镇人口为1.7万人,中期2.25万人,远期3.0万人。
近期城镇化水平为:23.9%; 中期城镇化水平为:30.8%; 远期城镇化水平为:42.9%。
注:以上均未考虑外来暂住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第三节 村镇体系规划
一、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本次规划将以滨海镇为核心,统一规划村镇体系结构,构成城镇——中心村(单列村)二级体系结构,以镇区的发展带动周边村的发展。
根据对滨海镇人口预测及各村镇现状人口、发展趋势的分析,并考虑合理的村镇规模和合理的等级规模要求,确定滨海镇的村镇等级规模结构如下表:
村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一览表
等 级 规划人口 (万人) 村 镇 名 称 湾下村、二塘庙村、新农村、新胜村、镇中村、城 镇 3.0 东楼村、新湾村、民益、定海村、永定村、东林村、海新村及平安、镇靖、镇海、闸南、中海、永胜的部分 管理区 0.5 新街(后新街、新北、新西、前街)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ACADEMY OF 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