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⑴资本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⑵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⑶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⑷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⑸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3.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⑴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⑵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⑶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 ⑷前者的目地有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⑸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⑴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价值
⑵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⑶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⑷对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动过程 ⑸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
(1) (1)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 (2) 不能低于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量 (3) (3) 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4) (4)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 (5) 所包含的物质内容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在日益扩大提高 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⑴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⑵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⑶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支配 ⑷工人和资本家共同管理
⑸资本主义制度的劳动是强制性的 7.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是:
(1) (1) 劳动过程和公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2) (2)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3) (3)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4) (4) 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5) (5) 表现为公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8.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观点出发,生产劳动是指: (1) (1) 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 (2) (2) 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
(3) (3) 为资本家生产或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
(4) (4) 直接增殖资本的劳动或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5) (5) 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资产阶级的剥削活动 9.剩余价值:
⑴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⑵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⑷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是公有资本和公共财产的源泉 ⑸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10.资本是:
⑴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⑵一个历史的范畴
9
⑶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
⑷表现为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⑸支付雇佣工人工资的货币 11.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是:
⑴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⑵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
⑶不是物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⑷垫支性、增殖性和运动性 ⑸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运动
12.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办法有:
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⑵增加雇佣劳动者数量 ⑶压低工人工资
⑷加强雇佣工人劳动强度
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13.相对剩余价值是:
⑴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⑵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⑶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⑷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⑸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
1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
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⑵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一般基础 ⑷绝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 ⑸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 15.超额剩余价值是:
⑴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⑵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⑶本企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⑷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⑸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一种暂时的现象 1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⑴单个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结果 ⑵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⑶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⑷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⑸个别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17.工资:
(1) (1) 一般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 (2)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 (3) 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4) (4) 是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 (5) (5) 主要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18.企业管理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指:
(1) (1) 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 (2) (2)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3) (3) 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 (4) (4) 具有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 (5) (5) 研究企业内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
10
四、辨析题
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因此,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4.生产劳动就是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
5.在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过程中,人们所投入的一切劳动即是总体劳动。 6.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是价值增殖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变资本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居民由于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因此成为资本家。从其货币财富的来源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一些人通过自身劳动能力与智力的超常发挥。在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的条件下,取得了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量,这些收入资本化后就变成了资本家。二是一些人通过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社会条件,垄断性地取得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而成为资本家。三是一些人通过社会不允许的欺诈、阴谋盘算、巧取豪夺等不道德、不仁义的手段,占有或是剥夺了他人的财产而成为巨富的资本家。
案例问题:(1)什么是资本?资本有哪些特征与属性?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界限是什么?
(3)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现象的合理与否?
(4)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民营资本家他们的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剥削?
2.案例内容:
南昌市,2001年2月18日正式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其中包括经理、技术人员和工人等38种通用工种的劳动力价格。劳动部门是在调查了200多家企业,118个工种和10万在岗职工工资情况以后,制定出此工资指导价的。这种指导价分别列出了各类工资的高、中、低三个档次不同的工资标准。由求职者与用工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商定。
案例问题: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做法是否必要?
3.案例内容:
2000年11月2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依据这个办法,在自己该拿多少钱的问题上,职工有了发言权。此办法适用于国内所有的企业,涵盖所有劳动者,并且劳资双方原则上每年协商一次。在此之前,为解决日益突发的劳资矛盾,许多企业就已经推行了工资协商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问题:(1)工资的本质及其社会主义工资是什么? (2)你认为工资协商办法有那些优点?
六、问答题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概述。
4.资本的本质及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意义的分析。 5.概述相对剩余价值和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6.概述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7.为什么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8.概述工资的本质及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性质与形式。
11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和初级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试述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性。 3.试述资本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4.试述公司制及其类型与特征。
5.试述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及其趋势。 6.“凡是直接生产物质商品和文化商品或精神商品,以及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服务的劳动,其中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实体的内部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或生产劳动。”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的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八、计算题
1.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请写出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及公式。
2.某资本家纺织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0000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5年;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0。5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4)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得出哪些关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结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