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最全的知识) 下载本文

(一) 例文学习

(二) 会议纪要的用法

会议纪要不用落款,也不加盖印章 (三) 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

注意使用会议纪要写作的惯用语;

会议纪要经会议组织者或单位主要负责人审阅同意后才能印发 (四) 会议纪要的结构与写法

会议纪要的结构,由标题、主送、正文和日期组成 1、 标题:一般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 2、 正文:一般包括前言和主体两个部分

(1) 前言;首先点明时间,接着写召开会议的主持人,点出会议进程,然后介绍成果及

会议研究的部署

(2) 主体:常见写法有三种 1) 归纳法 2) 概述法 3) 发言记录式

第三编:机关事务文书

机关事务性文书:各类机关,包括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日常公务活动中为处理事务、实施管理、沟通信息、指导工作而制作和使用的法定公文之外的各种具有实用性、事务性和某种惯用格式的文书。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签报、信息、会议记录、公示、大事记、典型材料、汇报材料、讲话稿、会议主持词、述职报告、业务工作报告等 机关事务文书不属于正式公文

机关事务性文书同公文相比较,主要表现在如下的”四个不同”上:

(1) 作者的名义不同。公文除命令、议案外都以机关的名义制发,而事务文书则有时以

机关的名义,有时以机关某一部门的名义、或以领导人的名义制发

(2) 制发程序不同。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而事务文书没有法规规定 (3) 体式不同。公文要求使用法定的体式和格式,而事务文书的体式是俗成的,而不是

法定的

(4) 效用不同。公文代表机关的意志,为机关立言,令行禁止;而机关事务性文书,是

为机关工作服务的,一般不出本机关大门

第一章:计划

计划:就是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生产、学习等任务,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精神以及单位或个人的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方法、步骤,规定完成期限,用来指导实践的书面材料 一、例文学习

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这是计划的灵魂,也是计划的目的所在 二、计划的性质和作用 (一) 计划的性质

预定在短期内要做的一些具体事情,一般叫“安排”

准备在近期要做的,而对其中的指标或措施等考虑得还不很周全,只能作原则性要求的,一般称“打算”

拟订带有全局性的某项工作,时限较长,须跨年度,涉及面广,只能提出一个轮廓,但须在理论上论证其可行性,提出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一般称为“规划” 为长远的工作或某种利益着想,作个正式的粗线条计划,一般称“设想”

上级对下级布置一个阶段的几项工作或者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交代政策、提出具体要求的一般用“意见”

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做出简要的安排,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一般用“要点”

对某项工作的实施,经过深思熟虑,从目的要求到方式方法都作出周密的安排,甚至还创制某种法式,称为“方案”

为应付某种突发性的紧急重大事件或情况而事先制定的处置办法称为预案 (二) 计划的作用

有了计划,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就可以更好地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精神;

有了计划,能合理地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

有了计划,领导者可以随时掌握工作进程,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取得主动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计划也是检查和总结的依据 三、计划的种类和文体特点: (一) 计划的种类

(1) 按内容划分,有综合性计划、单项计划

(2) 按性质划分,有生产计划、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科研计划、会议计划

(3) 按范围划分,有国家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科室计划、班组计划、个人计划 (4) 按时间划分,有长远规划(跨年度的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周计

划(短安排)

(5) 按表现形式分,有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 (二) 计划的文体特点: 1、 鼓舞性、激励性 2、 指导性

四、计划的写作要求 (一) 酝酿计划

(二) 可行性研究,立项必须符合实际需要

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对立项的主客观条件的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分析、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还包括了当遇到某困难、某问题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等等

(三) 决策、决定、下决心,计划稳妥又先进 (四) 要有预见性的防范措施

(五) 注意计划的客观性,要留有余地 五、计划的写法

(一) 计划的结构与写法

计划的表现形式,一般习惯用的有以下几种: A、 条文形式:详细的计划 B、 表格形式:简单的计划 C、 文件形式:大单位、时限长的计划 (二) 计划的格式

计划的格式应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项

1、 标题:包括计划单位名称、计划时限、计划内容摘要和计划名称 (1) 四个部分完整的标题 (2) 省略计划时限的标题

(3) 公文式标题 2、 正文: 3、 落款

(三) 计划正文的内容和写法

正文,一般包括指导思想、计划事项和执行希望三个部分 1、 指导思想(前言):计划的依据,也是制定计划的基本出发点和计划事项的正确概括 (1) 制定计划的依据,写明所遵循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部署

(2)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完成任务的主观、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说明完成计划指示

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 提出总的任务和要求,或阐释完成计划指标的意义 2、 计划事项(正文的主体):指完成任务的项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目标,计划的灵魂 (2) 措施 (3) 步骤

3、 执行希望(结尾,也叫结束语) (四) 表格式计划的写法

表格式计划,一般分文字说明和表格两部分,文字说明一般应讲清以下几点:

1、 制定计划的依据:一是客观形势的发展;二是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三是本单位的具体

情况

2、 执行计划的要求:一是执行计划时必须掌握的方针、政策;二是执行计划中应注意的事

第二章:总结 一、例文学习

二、总结的性质和作用

总结:对已往的一段时间内某项工作、生产、学习、思想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通过分析研究,作出客观的评价,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出事物发展规律,为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提高认识、明确方向而写成的书面材料 总结同其他文体比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文体特点: (一) 实践性

总结同调查报告相比较,最大的差异就是:总结的材料是自身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必须用一人称,而调查报告所使用的材料是经自己调查得来,或者引自第二手材料的他人实践,所以用第三人称 (二) 过程性 (三) 证明性

(四) 理论性:总结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规律性经验教训,给人以启迪 三、总结的种类

(1)按内容分,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

(2)按性质分,有工作总结、学习总结、生产总结、思想总结、活动总结、会议总结 (3)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阶段总结

(4)按范围分,有地区总结、单位总结、部门总结、班组总结、个人总结三类 实际写作中,不外乎是全面总结、专题总结、个人总结三类:

全面总结:又叫综合性总结,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对一定时期内整个工作各方面情况的总结

专题总结:也叫单项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间里某一项工作或某个问题所做的专门总结

个人总结,又称小结、体会,是个人在工作或学习告一段落后,再将自己的实践进行回顾 四、总结的写作要求

(一)要熟悉工作过程,占有充分材料 注意积累或收集以下八个方面的材料:

(1) 工作的指导思想(要研究原工作计划,并工参照该计划进行总结,无计划则要弄清

工作所依据的思想)

(2) 背景材料(用于揭示和说明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材料,包括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 历史材料(指该工作的往昔情况,包括数字情况,以便作今昔对比,反映出工作的

发展过程)

(4) 现实典型材料(指能集中反映事物本质、说明观点的有代表性的人和事。要注意从

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考虑各类典型)

(5) 对比材料(这是用来反衬正面的材料所需的材料。)

(6) 数字材料(这是用来解释、反映、说明各种情况的各类型数据) (7) 群众的认识或评价(指群众对该项工作的看法、议论、反应) (8) 产生的效果,出现了怎样的气象(该项工作完成之后的影响力度) (三) 要总结出带规律性的认识

规律性:就是指能反映出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共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起支配性作用、决定事物发展必然性的东西 总结经验体会的具体做法一般是:首先对自己在某一时期内的实践进行回顾;然后运用一定的逻辑关系,按一定的顺序去分类 “三步归纳法”: 第一步,抓主题; 第二步,找做法; 第三步,列观占

(四) 表述上要实事求是,叙议得当 第一, 所用的总结材料必须真实、准确; 第二, 必须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问题; 第三, 对使用的文字要认真推敲 叙述是总结行文的基础 六、总结的写法

总结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是由标题、正文、具名和日期三项组成 (一) 标题 1、 公文式标题

(1) 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四个部分组成 (2) 由单位名称、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3) 由事由、文种两部分组成 2、 新闻式标题 (1) 单标题

(2) 双标题:正题与副题配合使用,正题概括总结的内容,副题标示单位、时间、事由、

文种

(二) 正文

总结的正文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 前言:又称导语

(1) 交代总结所涉及的时限、地点、单位、背景、工作任务、经过步骤、完成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