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 ,G 。 (2)将混合物中两种金属分离开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3)写出离子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
(4)①常用来检验G中阳离子的方法是 ② J的用途有 、 【答案】(1)Al2O3;FeCl2
(2)用磁铁靠近粉末状混合物,将铁粉吸附在磁铁表面,与铝分离。 (3)2Al+2 OH-+2H2O=2 AlO2-+3H2↑ Al3++3NH3·H2O= Al(OH)3↓+3 NH4+
(4)①取待测液少量,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滴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
或取待测液少量,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②制红色油漆 制涂料 用于炼铁
19、如图是无机物A~G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
已知:①A、B、C、D、G含有同种元素。 ② 物质 纯A(单质) B溶液 C固体 D固体 G溶液 颜色 银白色 黄色 红褐色 红棕色 浅绿色 ③E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也能将一种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稀的F溶液与A反应生成E、G。
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生成C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E→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F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与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2O3
(2)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3)4H2+Fe3O4
3Fe+4H2O 2Fe+3Cl2
2FeCl3
(4)2Fe3++SO2+2H2O===2Fe2++SO42—+4H+ H++2Fe2++HClO===2Fe3++Cl-+H2O
20、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10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曲线A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
(3)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 mL. 【答案】(1)0.75mol/L;
(2)NaOH、Na2CO3;3:1; (3)112.
21、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知: ①N2(g)+O2(g)?2NO(g) △H1 ②2NO(g)+O2(g)?2NO2(g) △H2 ③CO2(g)?CO(g)+O2(g) △H3
④2CO(g)+2NO(g)?N2(g)+2CO2(g)△H4 请完成以下问题:
(1)请根据反应①②③,确定反应④中△H4= . (2)根据图1,反应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 (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自发.
(3)图2表示反应④的反应物NO、CO的起始物质的量比、温度对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的影响.
①W、Y、Z三点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 ,X、Y、Z三点,CO的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②T1℃时,在1L密闭容器中,0.1molCO和0.1molNO,达到Y点时,测得NO的浓度为0.02mol/L,则此温度下平衡常数K= (算出数值).若此温度下,某时刻测得CO、NO、N2、CO2的浓度分别为0.01mol/L、a mol/L、0.01mol/L、0.04mol/L,要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a的取值范围为 .
(4)恒温恒容时,反应④中NO、CO按一定比例投料,反应过程中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请在同一图中绘出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答案】(1)﹣△H1﹣2△H3,
(2)2CO(g)+2NO(g)?N2(g)+2CO2(g)△H=﹣745KJ/mol;低温; (3)①Kw>Ky=Kz;Z>Y>X; ② 1600;a>0.0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