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卷(十)A生物技术实践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考查范围:生物技术实践]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00分)
1.(10分)酿酒和制醋是最古老的生物技术之一,下图是制作果酒、果醋的简易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用水洗净后,需在 溶液中浸泡约5 min。 (2)用多功能榨汁机完成B步骤时,以低速而不是高速将葡萄打成浆状,原因是 。
(3)在步骤C中,需要先将葡萄浆放入发酵瓶中,装量不要超过 ,瓶上加塞,塞上有孔,孔中插入含水的弯曲玻璃管,其作用是
。
(4)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细胞壁 B.都不需要通入无菌空气 C.发酵过程中pH都会上升
D.果醋发酵时,通气所用的直角玻璃管一端应埋在锯末中 答案(1)高锰酸钾
(2)以免将籽打碎
(3)2/3 既能排气又能防止O2进入及空气中杂菌污染(至少答出两点) (4)A
解析(1)葡萄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可防止杂菌污染。(2)榨汁过程中,低速打浆防止葡萄籽打碎。(3)葡萄浆装瓶不要超过瓶子体积的2/3,瓶塞上弯曲的玻璃管既能防止O2进入,又能将发酵产生的CO2排出,还能防止空气中杂菌的污染。(4)果酒制作要隔绝空气,果醋制作需要通入无菌空气。果酒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醋杆菌,它们都有细胞壁,它们的发酵产物都会使培养液pH下降。果醋发酵时,通气所用的直角玻璃管一端要升至锯末之上。
2.(10分)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 。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 。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
是 。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 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
(2)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 (3)污染 不正确
解析(1)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为微生物的生长既提供了碳源也提供了氮源。微生物培养所采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故题中X应是琼脂,在培养基中起凝固剂的作用。(2)本实验是为了了解教室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所以应选择在不同的高度放置平板,并使之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以利于空气中微生物沉附在平板上。(3)空白对照实验的设计是不暴露在空气中,不应出现菌落,出现了菌落说明在此次实验中平板被污染。用实验组获取的菌落的平均值减去污染产生的菌落数,作为实验的结果,这种做法不正确,应在防止污染的情况下重新实验,以获得较准确的数据。 3.(14分)以野生菊花为材料进行的组织培养步骤如图所示: 制备 培养基
愈伤组织
生芽
生根
Y
定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菊花的需求量,MS培养基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组成。MS培养基含有十几种化合物,配制不方便,也难以称量准确,可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扩大5~10倍分别称量,配成 ,用时稀释。
(2)X中的野生菊花一般选择 。 A.开过花的老枝
B.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C.正在开花的枝条 D.任何枝条均可
(3)野生菊花外植体在接种前要用 溶液进行表面消毒。 (4)过程A在无菌的条件下把消毒后的野生菊花外植体接种在三角瓶的琼脂培养基上,给予一定的温度和光照,使之产生愈伤组织。过程B要在 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之长出较多的丛状苗。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而不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激素的原因是
。
(5)步骤图中的Y表示 ,再移植到土中培养(定植),即可长成植株并开花。 答案(1)有机成分 母液
(2)B
2
(3)70%的乙醇和5%的次氯酸钠
(4)发芽 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中没有相应的分解酶,作用时间长,作用效果明显(意思合理即可)
(5)移栽锻炼
解析(1)按照菊花的需求量,MS培养基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组成。MS培养基含有十几种化合物,配制不方便,也难以称量准确,可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扩大5~10倍分别称量,配成母液,用时稀释。(2)植物组织培养所用材料一般选择全能性容易表达的材料,如幼嫩枝条,故选B项。(3)野生菊花外植体在接种前要用70%的乙醇和5%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表面消毒。(4)过程A在无菌的条件下把消毒后的野生菊花外植体接种在三角瓶的琼脂培养基上,给予一定的温度和光照,使之形成愈伤组织。过程B要在发芽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之长出较多的丛状苗。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而不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激素的原因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中没有相应的分解酶,作用时间长,作用效果明显。(5)步骤图中的Y表示移栽锻炼,等苗健壮后,再移植到土中培养(定植),即可长成植株并开花。
4.(12分)脲酶是催化尿素分解的特异性水解酶。该酶主要从刀豆等豆科植物中提取,现被广泛应用于尿素废水的净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脲酶可以催化尿素分解为 ,其中碱性物质可以使酚红指示剂变为 。
(2)为了提高脲酶的利用效率,可以采用固定化酶技术将其固定。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包埋法和 。
(3)实验室中可以采用吸附法将该酶制成固定化酶柱,让尿素废水过柱前,先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酶柱,目的是 。
(4)脲酶除了从植物中获取外,还可以来源于土壤中的微生物。为了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采用的分离方法操作最简便的是 。下列有关该分离方法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使用固体培养基 B.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 C.必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培养
D.必须将接种前的培养皿、培养基、土壤悬浮液等进行灭菌处理 答案(1)NH3和CO2 红色
(2)交联法
(3)除去未吸附的游离脲酶 (4)划线分离法 D
解析(1)脲酶可以催化尿素分解为NH3和CO2,其中碱性物质可以使酚红指示剂变为红色。
(2)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包埋法和交联法。
(3)用吸附法将脲酶制成固定化酶柱,让尿素废水过柱前,先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酶柱,目的是除去未吸附的游离脲酶。
3
(4)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操作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划线分离法。分离微生物必须使用固体培养基,应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应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培养,必须将接种前的培养皿、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土壤悬浮液不能做灭菌处理。
5.(18分)在保持传统发酵产品风味的前提下,研究人工接种对泡菜发酵速度、亚硝酸盐含量及品质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发酵时,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 。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的消长规律是 。 A.不断增多 B.不断减少 C.先增多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多
(2)对乳酸菌进行分离与培养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倒平板或接种操作属于无菌操作 B.所有的器皿包括培养皿、刀具和镊子等只需进行消毒处理 C.泡菜制作过程中放入蒜瓣、生姜等香辛料的主要作用是杀灭杂菌 D.使用高压锅灭菌,则通电后开始记录灭菌时间
(3)下图表示 。据图中数据可知,自然发酵时,与第2天相比,第6天后的泡菜更适合食用,因为后者 。
(4)亚硝酸盐的含量可采用 法定量检测,其中要利用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建立标准曲线,其横坐标为亚硝酸钠质量,纵坐标为 。某研究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其产生的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产生的高5倍),可推测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 。 答案(1)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A
(2)A
(3)人工接种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亚硝酸盐含量更低 (4)光电比色 光密度值 较低
解析(1)加入少量陈泡菜液,相当于接种了已经扩增的发酵菌,即增加乳酸菌数量。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乳酸菌数量应该不断增多。
(2)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倒平板或接种操作属于无菌操作,A项正确;所有的器皿包括培养皿、刀具和镊子等都要进行灭菌处理,B项错误;加入香辛料的主要作用是调味,C项错误;使用高压锅灭菌时,应达到所设置的压力时才开始计时,D项错误。
(3)由题图可知,该图表示人工接种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由图可知,自然发酵时,与第2天相比,第6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这是因为后者亚硝酸盐含量更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