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部分病例讨论 下载本文

第2章 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临床病史:患者男性,75岁。有吸烟史50多年且程度日趋严重。35年以来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初起时仅在每年冬季出现咳嗽,咳少量灰白色粘液性痰,以后逐渐变成终年均有症状,且咳嗽、吐痰的程度更为明显,有时痰为黄色脓性、黏稠,不易排出。10年以来呼吸和心功能均有下降,冬天易产生呼吸系统的感染,且可合并出现右心功能不全。1个月前又因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经治疗无效死亡。

病理检查:

(1)呼吸道:各级支气管均受病变累及,呈弥漫性分布,但以细支气管最为严重。主要变化是黏膜上皮纤毛的倒伏和脱落,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部分区域的黏膜上皮形成复成鳞状上皮;黏液腺的数量比正常明显地增多,且细胞体积加大,分泌功能明显;管壁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体积纤细,纤维结缔组织则相应增多。 (2)心脏:右心室体积较正常增大,切面上可见右室壁肥厚,在肺动脉瓣下2cm处心室肌层厚度为6mm,乳头肌和肉柱也显著增粗,镜下见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核大,染色深。

(3)脑:脑回变窄,脑沟变宽且深,脑室扩张,镜下神经细胞体积变小,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等变化,细胞数量也有减少。

思考题:由病理学检查中发现了哪些属于适应性反应的变化?解释其演变过程。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患者,男,65岁,因患支气管癌入院,住院近半个多月来,安静卧床休息,做各种化验及各项术前准备。一日在去厕所的途中突然晕倒,经多方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检查阳性所见:营养状况良好,无明显恶病质,心脏冠状动脉未见动脉粥样硬化,未见心肌梗死,未见心腔破裂。肺脏:左肺上叶近肺膜处可见一6cm×5cm肿物,切面灰白色,干燥,有轻度出血坏死,肺膜与胸壁明显粘连;剖开肺动脉系统,见一大的血栓阻塞于肺动脉主干。 思考题:(1)什么原因引起患者死亡?(2)请根据你学过的病理知识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加以解释。

第8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患者女性,22岁,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和肠梗阻。手术后禁食,并连续作胃肠减压7天,共抽吸液体2200ml。平均每天静脉补液(5%葡萄糖液)2500ml。尿量平均每日2000ml。手术后两周,患者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面无表情,嗜睡,食欲减低,腱反射迟钝。血K+2.4mmol/L,血Na+140mmol/L,血Cl-103mmol/L。ECG显示:Ⅱ、aVF、Ⅴ1、Ⅴ5导联ST段下降,aVF导联T波双相,Ⅴ3有U波。立即开始每日以氯化钾加入5%葡萄糖液滴注,四天后血K+升至4.6mmol/L,一般情况显著好转,能坐起,面带笑容,食欲增进,腱反射恢复,ECG恢复正常。 讨论:

(1)患者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哪些症状、体征与低钾血症有关?

第9章 酸碱平衡紊乱

某老年肺心病患者合并肺性脑病入院,经治疗后血气分析检测结果:pH值7.47,PaCO2 40 mmHg,[HCO3-]29.1mmol/L,血[Na+]140mmol/L,[Cl-]92mmol/L,试问患者存在哪些酸碱平衡紊乱?

第11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某患儿3岁,发热、呕吐、皮肤有出血点,从出血点涂片找到脑膜炎双球菌。在治疗中出血点逐渐增多呈斑片状,血压由入院时的12.2/8.5kPa降至8.0/5.3kPa,为尽快确诊是否并发了DIC,应该做哪些实验性检查?为什么?

第12章 休克

某男性,30岁,农民。5天前因受凉感冒,3天前突然出现寒战,发热,体温达39.6℃,伴阵发性咳嗽、咳铁锈色痰及左侧胸痛。去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大叶性肺炎,给予青霉素治疗,经皮试隐形后肌肉注射青霉素钠盐80万单位,15分钟后患者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有窒息感,四肢冰冷,出冷汗,头晕、眼花。经检查:血压6.7/2.7kPa,脉搏110次/分,呼吸 34次/分,两肺布满哮鸣音,心音低沉。

试分析:1.患者发生什么类型的休克,其发生机制如何? 2.应立即采取什么抢救措施?

第13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患者男性,38岁。主诉:心慌,咯血,下肢浮肿1周。既往史:风湿性心脏病10年。现病史:入院前2周患感冒,近2天感心慌,憋气,心律紊乱。

体检:入院时呈急性病容,口唇、肢体末梢发绀,体温38℃,呼吸45/min,可闻及喘鸣音,不能平卧,颈静脉怒张,下肢可凹性浮肿,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叩诊心界扩大,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肝肿大,于右肋下4cm处可触及,脾左肋下15cm,腹腔内有积液。 化验:抗“O”800(正常400以下),X线片示心脏呈梨形增大,血沉45mm/h。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抗感染药物,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终因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尸检:颜面,下肢可凹性水肿,胸、腹腔均有草黄色积液300ml,心脏增大,左室较小,二尖瓣肿胀、增厚、变形,显示明显狭窄及关闭不全;镜下,瓣膜组织可见不典型风湿小结。

思考题:1,本病例诊断为何病?依据是什么?2.梨形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第14章 呼吸系统疾病

病史摘要:男性,40岁,1周前开始发热,咳嗽胸痛,全身不适,体温40℃,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而死亡。

尸体解剖检查:大体:左侧胸腔内有100ml左右的脓性积液,右肺中下叶实变,呈灰色,表面粗糙并有脓苔粘附,右肺重850g;镜下病变肺泡腔充满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并可见纤维素通过肺泡孔相互连接,肺泡壁呈缺血状态。病变肺膜表面有大量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渗出。 问题:

1.根据病史和尸体解剖做出病理诊断。 2.用病理变化解释本病的临床表现。 3.分析本患者的死亡原因。

第15章 消化系统疾病

患者男性,32岁,工人;主诉腹胀、尿少、下肢肿胀11个月入院。

患者于11个月前开始厌食,四肢乏力,尿量减少,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以后腹腔部逐渐膨隆,既往8年前有乙型肝炎病史。

体检:神清,少语,精神弱,定时定向力正常,计算力差,巩膜轻度黄染,腹腔部高度膨隆,腹壁浅静脉怒张,腹水征阳性。前胸散在蜘蛛痣,下肢浮肿。 化验:HBsAg(+),黄疸指数21U,谷丙转氨酶<40U,碱性磷酸酶42U,白蛋白31g/L,球蛋白45g/L,白/球比例为0.68:1。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第3天大便后,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痛,呕出鲜红血液约800ml,脉搏134次/min,BP 9/5kPa,经药物及三腔两囊管治疗,停止呕血,入院10天后逐渐出现躁动,随后陷入昏迷,各种反射迟钝,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

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腹腔内有黄色澄清液体约4500毫升。 肝脏:重890g(正常1500g),表面和切面均可见多个直径为1~2cm的结节。镜检正常结果破坏,而代以假小叶,假小叶间为多量纤维组织增生。 脾脏:重850g(正常150g左右),食道下段黏膜静脉丛明显曲张。 问题:

1. 请对本病作出诊断,并说出诊断依据。 2. 分析本病例的原因。

3. 分析本例出现呕血的原因是什么? 4. 分析本例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答案:1. 诊断:肝硬化。 诊断依据:

(1)本例患者有11个月厌食、饱胀、乏力、浮肿的病史。

(2)临床上表现出明显的门脉高压症的症状及体征,如腹部膨隆,腹水征阳性,腹壁浅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等。

(3)临床上表现出明显的肝功能不全的表现,如黄疸、肝掌、蜘蛛痣、白蛋白↓、A/G比值倒置,神经症状等。

4)从尸检资料分析,肝体积缩小,肝表面及切面分布多数结节,镜下见到假小叶等改变,同时还发现大量腹水、淤血性脾肿大及食管粘膜静脉明显曲张。这些表现说明门脉高压症的存在。

2. 本例肝硬化的原因,可能与乙型肝炎的感染有关,因为患者曾有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阳性,同时,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

3. 本例呕血的原因是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曲张的食管静脉丛破裂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4. 本例死亡的原因是肝性脑病。患者入院时,即有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应迟钝;入院后第10d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以至陷入昏迷,反射迟钝等。结合肝功能不全的其他临床症状与化验指标,可认定死亡原因为肝性脑病。

第16章 泌尿系统疾病

患者女性,8岁。主诉浮肿、尿少一周入院。患者6天前发现两侧眼睑肿胀,后累及全身,并伴有尿量减少。患者半月前曾有 咽喉痛病史。 体检:血压20.0/12.1Kpa(150/91mmHg),咽部红肿,全身浮肿。

化验:尿量少,尿蛋白(++),透明管型(+),尿红细胞(++),颗粒管型(+)。 讨论题:1.本例患的是什么病?诊断依据? 2.根据本例临床表现联系病理变化?

第17章 传染病

患儿4岁,7月20日入院。家长主诉:患儿晨起自诉头痛,高热不退,嗜睡,于中午开始呕吐,颈部发硬。

体检:患儿体温40℃,面色苍白无华,神志不清,时有惊厥,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呼吸深浅不均,心律不齐,听诊肺部有湿性啰音。一小时后患儿忽然一阵强烈抽搐,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呈微浊状,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略有增高。

尸体检查:双侧脑半球水肿,质地较软,表面血管扩张。

病理检查:肉眼可见脑组织膨隆,血管扩张充血。镜下可见血管扩张充血,其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神经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并可见部分区域有软化灶形成。 思考题:

1. 本病例的病理诊断是什么?为什么?

2. 如何鉴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3. 两者在病理学上的诊断要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