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雁行”产业集群 实施梯度开发战略
──百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部分 百色市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一)产业发展阶段和动力回顾
解放前,百色市的工业基本上是小手工业,工业基础十分落后。
解放后,百色市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八五”以来,百
色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初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了广西重要的甘蔗生产、制糖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造纸工业基地。2003年百色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速居全区第二位,为1998年以来的最快速度。特别是第二产业,增速达到25.5%。三次产业结构为29.9:35.9:34.2,首次从以前的“一三二”型(其中2002年为“三一二”型)调整为“二三一”型,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重大突破。从1978年到2003年,GDP增长了26倍,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年均递增率是14.12%。
总的来看,百色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是,整体水平仍居广西的后列,2002
年百色的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广西的76.0%、65.5%、67.1%和66.1%。
1、发展阶段
(1)依据产业结构演变进行划分
改革开放后到现在,百色的经济发展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可以分成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90年,即改革开放后到‘七五’末期)——“农业主
1
导发展阶段”:一是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在20%以下,二是在1978到1990的12年中,GDP增长了276%(未扣除价格因素,除特别指明,下同),其中农业拉动增长129%,贡献率为46.62 %;第二产业拉动增长53%,贡献率为19.19 %;第三产业拉动增长94%,贡献率为34.19 %。农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三次产业中接近半壁江山。
第二阶段(1991年~2000年,即‘八五’和‘九五’期间)——“工业稳步发展阶段”:一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50%以下,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在还在40~50%的区间内;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一直在20%以上运行。二是在这10年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稳步发挥出来,对GDP的增长贡献达到31%,远远超过上一阶段的19.19%,当然第一产业的带动作用仍然还排在第一位,对GDP的增长贡献达到37%。
第三阶段(2001年~2003年,即“十五”头三年)——“工业主导发展阶段”:随着“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一是第一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到4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突破30%。二是在这3年中,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55%,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其余为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4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三次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预计这种形态还将继续下去。
改革开放后百色GDP增长情况2000000.001500000.00GDP1000000.00500000.000.00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200367439.00 105572.0231430.0779477.01200224.1321695.1442400.1671344.GDP61538.00 年份
2
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演变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19781980198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一产二产三产
(2)依据投资率进行划分
依据投资率的大小和变化可以将改革开放后百色市的经济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3年)——“起飞阶段”:投资率持续上升,最高的1993年达到44.44%,高过当时的全国水平(43.4%)和广西水平(31.9%)。由于投资方向主要在工业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导致该阶段农业比重下降了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2个百分点。由于工业的发展未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而且由于区位条件的限制,在全国外向型经济主导发展的阶段,本地工业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从而导致第三产业比重的增长幅度远大于第二产业,这是一种‘早熟’化的产业结构形态。
第二阶段(1994~1997年)——“调整阶段”: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本地区的投资率也见顶回落,最低只有14.15%,为最高年份的30%。
第三阶段(1998~2003年)——“再次起飞阶段”:从1998年开始,投资率触底反转,呈现逐年上升之势,2003年达到45.66%,为历史最高位。也正是投资率的回升促成了21世纪百色经济的再次腾飞,连续两年GDP呈两位数增长,而且增速越来越高,2002年较上年增长11.3%,2003年较上年增长12.6%。另外由于工业投资的加大,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一三二”转变为“二三一”。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GDP(%)50.0040.0030.0020.0010.000.0019781980198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说明:1978年到1990年为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的比重
2、发展动力
从三次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来看,摆在第一位的是工业,从1978
年到2003年,未扣除价格变动因素的GDP增长了26.16倍,其中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拉动的增长是9.58倍,占36.62%,第三产业拉动的增长是9.11倍,占34.82%,农业拉动的增长是7.47倍,占28.56%。工业化是过去增长的第一动力。作为一个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地区,工业化也是未来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在工业化过程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发展的基础,正确的发展政策制定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二)、产业现状
1、总体情况
2003年百色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7.1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9.9:
35.9:34.2。其中,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76.76亿元,实现增加值49.89亿元,较上年增长3.4%。农业种养结构、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调整为1:0.29:0.38。农产品优质品率进一步提高,其中优质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达40.07%。区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工业生产围绕“铝电结合、林纸结合、煤电结合、矿电结合”,发挥优势,
4
取得突破。200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8%。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29.72亿元(比重为65.88%),较上年增长32.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为27.74亿元(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为61.50%),增长36.12%,增速最大。从比重和增速来看,百色地区现状工业发展呈典型的公有企业和大企业导向型。
进一步分析工业内部结构,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15.93%;重工业增加值25.37亿元,增长42.93%,重工业比重为85.36%,从重工业比重和增速远远超过轻工业看,百色地区现在的工业发展呈典型的重工业导向型。
进一步分析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各行业增长情况,增幅较大的行业见下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增长(%) 38.48 122.00 56.60 36.72 31.46 备注 序号 1 2 3 4 5
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运输、仓储、邮电通信和批发、
零售、餐饮合计比重接近44%,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的比重还很低。见下表。 表 2003年百色市第三产业构成
序号 1 2 3 4 5
行业 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 批发、零售、餐饮业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其他服务业 增加值(万元) 120433.00 129914.00 40985.00 19261.00 261410.00 571993.00 比重(%) 21.06 22.71 7.17 3.37 45.71 100.00 合计 5
2、各县(区)情况
见基础资料汇编
3、结论
(1)、改革开放以来,拉动右江河谷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和第三产业,
只有田阳主要是靠农业带动的。南部山区三个县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均来自农业,北部山区除了隆林县,其余4县的发展动力也主要是来自农业。
(2)、从增长速度来看,河谷地区高于南部和北部,北部又高于南部;那坡
的增长速度最低,其次是乐业。增长速度具强烈的交通干道和城市中心指向性。
(3)、从产业结构来看,河谷地区除了田阳县为“一三二”形态外,其余三
县(区)处在工业产业为主导(平果)或服务业为主导(右江区和田东县)的形态。而南部地区三个县的现状产业结构均为“一三二”格局,基本还处在农业社会形态;北部5县除了隆林县(‘二一三’)外,其余四县现状产业结构与南部一样,均为“一三二”格局。
(4)、进入21世纪后,南部和北部山区也开始大力发展依托本地资源优势
的采掘业和加工业,其结果是这些山区县的GDP和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均有企稳向上扩大的迹象。这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想将河谷地区做大,如何协调三大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问题。
(5)、右江河谷地区的右江区和田东县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出现“三二一”(右
江区)或“三一二”形态,这并不代表这两个县(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或服务社会阶段了,相反这正是工业化发展不足而导致的产业结构‘早熟’结果。
(6)、从工业主导行业来看,河谷地区的工业行业附加值和加工度均高过南
部和北部地区;南部和北部的工业主要是利用本地资源(矿藏、水能、特色农林产品等)的初加工业。
(7)正是由于河谷地区、南部山区和北部山区各自的发展动力、产业现状、
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的差异,可以将上述三个地区划分成三个板块,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各个板块的差异性以及板块内部各县(区)的共性。
6
——右江板块,包括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和平果县,共4县(区);
——南部板块,包括德保县、靖西县和那坡县,共3县;
——北部板块,包括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西林县和隆林县,共5县。
(三)、产业特征
1、区域性特色行业明显
以1999年百色市规模以上工业构成为例,仅“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一个行业占的比重就达到 43.33%,与第二大行业“食品加工业”一起合计占到工业总产值的57.5%,前五个行业累计比重为78.35%,特色行业、支柱行业和主导行业非常明显。
到2002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第一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59%,与第二大行业“食品加工业”合计约占75%,工业的特色化进一步加强。
表 1999年百色市规模以上工业内部构成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行业 采掘业: 煤炭采选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制造业: 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加工业 纺织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塑料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千元) 127496 36685 127796 3164 755151 38081 117140 1500 42190 151 222849 10588 120841 312678 45850 10601 293233 比重(%) 2.39 0.69 2.40 0.06 14.17 0.71 2.20 0.03 0.79 0.00 4.18 0.20 2.27 5.87 0.86 0.20 5.50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3142 2308666 9563 34518 8653 16451 504709 36533 2.69 43.33 0.18 0.65 0.16 0.31 9.47 0.69
2、产业构成以传统行业为主
以199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处行业进行分析,产值占到92.27%的前
10个行业中有7个属制造业行业,3个属传统的采掘业,在制造业中有6个属资本密集型的Ⅱ类制造业1,1个属劳动密集型的Ⅰ类制造业,属技术密集型的Ⅲ类制造业行业没有。这充分说明占据百色市工业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低加工度为主的行业。
表 1999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排名前10个行业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
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食品加工业 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煤炭采选业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千元) 2308666 755151 504709 312678 293233 222849 143142 127796 127496 比重(%) 制造业类别 43.33 Ⅱ 14.17 Ⅰ 9.47 5.87 Ⅱ 5.50 Ⅱ 4.18 Ⅱ 2.69 Ⅱ 2.40 2.39 Ⅰ类制造业(工业化初期主要产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
Ⅱ类制造业(工业化中期主要产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属资本密集型行业。
Ⅲ类制造业(工业化后期主要产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
8
10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120841 2.27 Ⅱ
3、内生型经济发展不足
所谓内生型经济是指以本地产业资本、企业家、产业工人为主的经济形态。
它可以是原生性的,比如存在浙江温州地区、广东佛山地区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就是典型的内生型经济形态,它是由当地的文化、区位作为诱发因素,在短缺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农村工业化和专业市场两大手段快速发展起来的,这种经济形态的单个企业规模并不大,但整个产业集群的市场占有率高,而且活力十足,但在产业结构转换的转折点上可能由于企业家素质和企业组织等问题产生创新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产业集群衰落的问题。
另一种是通过外资企业或国有大型企业在一个地方投资,本地大量中小企业通过在同一产业链和相关或支持性产业上进行配套生产和服务形成了一个由本地企业家构成的产业集群,这种经济形态的龙头企业就是其中的外资企业或国有大型企业,它们与大量围绕它们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构成“雁行”前进阵势。这种经济形态由于龙头企业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强,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也就较强。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一种现象,那就是我国的国有企业比较喜欢将所有的生产环节甚至于服务环节都内部化,这样就抑制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在我国的许多老工业基地和重工业基地就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百色市内生型经济发展不足主要体现在:
(1)在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占了3/4,而城乡集体经济和城乡居民个人累计只占到1/4。
(2)在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按所有制划分,国有企业占了83.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更是占到93.3%;以企业规模划分,大中型企业占了90.88%。
(3)2003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为58.6亿元,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6.5%,纳税3.8亿元,占全市税收20.6%。
(4)2002年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8.13万人,其中国有经济占了85.8%。换句话说,其他经济类型只占了约15%。全国2002年就业人口总数为7.374亿人,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人员为3.09亿人,约占就业总数的42%,民
9
营经济在城市的就业比重已超过70%。
(5)从财政收入与GDP的比例来看,财政总收入与GDP的比例从1995年以来是持续上升的,幅度达到62%,而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与GDP的比例总体在上升,但中间有反复且幅度只有47%。这说明由于内生型经济发展的不足导致了随着经济的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小于财政总收入增长幅度的局面。
财政收入与GDP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19952000200120022003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GDP(%)财政总收入/GDP(%)
4、区域产业发展不协调 (1)右江板块
从经济总量看,从1978年到2002年,右江板块GDP比重从52.27%提高到
62.99%,上升了10个百分点。2000年达到顶峰,比重为63.56%。
从产业结构来看,2002年右江板块一产比重比全市低6个百分点,二产高4
个百分点,三产高2个百分点。在“一二三”或“三二一”形态下未经过“二三一”就直接跳跃到了“三二一”的形态,是一种‘早熟’化的产业结构形态。
从工业产值来看,改革开放后右江板块工业占全市的比重基本在80%上下波
动,进一步分析发现,从1978年到1990年比重呈下降趋势,自90年代中期平果铝业基地投产建设后,河谷地区的工业比重开始上升,近年又有所下降。
全市 年份 GDP 一产比重 二产比重 三产比重 GDP 右江板块 占全市GDP比重 一产比重 二产比重 三产比重 1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61538.00 63.73 17.70 18.57 67439.00 60.81 18.21 20.98 105572.00 56.75 17.04 26.21 32167.00 34266.00 54903.00 52.27 53.54 25.71 20.75 50.81 51.05 25.72 23.23 52.01 49.02 23.16 27.83 55.23 43.19 23.84 32.97 60.97 37.67 31.65 30.69 63.56 31.52 32.24 36.25 62.99 30.06 32.15 37.79 61.50 29.24 32.71 38.05 231430.00 51.17 18.80 30.04 127820.00 779477.00 44.66 25.83 29.79 475252.00 1200224.00 39.87 28.34 31.79 762819.00 1321695.00 37.30 26.85 35.85 832578.00 1442400.00 35.46 28.88 35.66 887071.00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全市工业总产值 25621.00 24599.00 38871.00 106312.00 右江区工业总产值 9475.00 8884.00 15235.00 37607.00 田阳工业总产值 5195.00 5139.00 6530.00 14691.00 60753.00 田东工业总产值 4585.00 4523.00 7242.00 17283.00 平谷工业总产值 1534.00 1234.00 2011.00 8883.00 右江板块工业总产值 20789.00 19780.00 31018.00 78464.00 占全市比重 81.14 80.41 79.80 73.81 79.00 80.51 80.57 78.96 532592.00 150389.00 979810.00 169757.00 986348.00 191727.00 1015340.00 192104.00 69580.00 140044.00 420766.00 105105.00 103754.00 410224.00 788840.00 103786.00 117365.00 381842.00 794720.00 94261.00 122978.00 392390.00 801733.00
右江板块工业占全市比重82.0080.0078.0076.0074.0072.0070.00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
(2)南部板块
从经济总量看,从1978年到2002年,南部板块GDP比重从28%下降到19%,
下降了9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来看,从1978年开始南部板块一产比重就高于全市约10个百分
点,而且差距一直在拉大,到2002年达到1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一直比全市低十几个百分点,而且一直未超过20%;三产比重与全市基本接近,本地区呈现典
11
型的“一三二”农业经济形态。
从工业产值来看,改革开放后南部板块工业占全市的比重基本在10%上下波
动,进一步分析发现,从1978年到1990年比重呈上升趋势,90年代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有触底趋势。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全市 GDP 61538.00 67439.00 105572.00 231430.00 779477.00 1200224.00 1321695.00 1442400.00 27.08 28.18 25.42 23.54 20.36 19.83 19.43 19.02 南部板块 GDP比重 一产比重 二产比重 三产比重 74.60 71.27 63.65 60.36 57.67 53.52 51.09 49.18 8.95 9.75 10.10 12.37 13.19 14.46 15.03 16.01 16.45 18.98 26.25 27.27 29.13 32.02 33.88 34.81 全市 德保 工业总产值 靖西 工业总产值 那坡 工业总产值 325.00 344.00 672.00 南部板块合计 3061.00 2990.00 4535.00 12731.00 47439.00 76568.00 82240.00 87195.00 占全市比重 11.95 12.15 11.67 11.98 8.91 7.81 8.34 8.59 年份 工业总产值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5621.00 1334.00 1402.00 24599.00 1423.00 1223.00 38871.00 1847.00 2016.00 106312.00 6541.00 4856.00 1334.00 532592.00 21410.00 22142.00 3887.00 979810.00 26506.00 42979.00 7083.00 986348.00 26379.00 48615.00 7246.00 1015340.00 26992.00 52782.00 7421.00 南部板块工业占全市比重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
12
(3)北部板块
从经济总量看,从1978年到2002年,南部板块GDP比重从约21%下降到约
18%,下降了3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来看,从1978年开始北部板块一产比重就高于全市约10个百分
点,二产比重一直比全市低约10个百分点,到2002年低了1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比全市低4个百分点,本地区呈现典型的“一三二”农业经济形态。
从工业产值来看,改革开放后北部板块工业占全市的比重基本在6%~14%之
间波动,进一步分析发现,从1978年到1990年比重呈上升趋势,90年代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有企稳掉头向上之势。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全市 GDP 12707.00 14167.00 23835.00 49142.00 61538.00 67439.00 105572.00 231430.00 20.65 21.01 22.58 21.23 18.67 17.93 17.58 17.77 北部板块 GDP比重 一产比重 75.27 70.40 66.79 61.73 53.33 49.07 48.01 44.97 二产比重 8.92 11.40 10.75 12.80 20.60 21.84 20.89 24.18 三产比重 15.82 18.20 22.46 25.47 27.54 29.09 31.10 30.85 年份 GDP 779477.00 145528.00 1200224.00 215186.00 1321695.00 232355.00 1442400.00 256314.00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全市工业总产值 25621.00 24599.00 38871.00 凌云工业总产值 365.00 375.00 699.00 乐业工业总产值 390.00 414.00 552.00 田林工业总产值 0.00 0.00 970.00 西林工业总产值 272.00 324.00 640.00 隆林工业总产值 744.00 716.00 457.00 北部板块工业总产值 1771.00 1829.00 3318.00 15117.00 64387.00 占全市比重 6.91 7.44 8.54 14.22 12.09 11.68 11.09 12.45 106312.00 3365.00 2524.00 3619.00 1802.00 3807.00 532592.00 10944.00 6390.00 21821.00 5898.00 19334.00 979810.00 12139.00 6569.00 38182.00 7514.00 49998.00 114402.00 986348.00 12732.00 6631.00 36750.00 7627.00 45648.00 109388.00 1015340.00 13209.00 7395.00 35150.00 7692.00 62966.00 126412.00
13
北部板块工业占全市比重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
(4)结论
1)、三个板块之间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虽然右江板块只占了总人口的41%,但GDP占了62%;南部板块人口比重为30%,GDP比重只有19%;北部板块人口比重为29%,GDP比重只有约18%。
2)、从产业结构看,南部和北部均处在“一三二”的农业社会形态,相比之下,北部的二产比重要高些,这也体现在北部的工业比重要比南部高;右江河谷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早熟’形态,这是由于工业发展不足而形成的,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完全可能回到“二三一”形态。
3)、从工业比重来看,右江板块占了约80%,北部板块占了约12%,南部占了约8%。
4)、右江河谷地区是百色的经济中心,也是工业重心所在,但近年的工业增长速度有所放慢。根据“梯度推进理论”(主张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有序发展)、“增长极理论”(主张政府干预,集中投资,重点建设)和“点轴开发理论”(重视“点”即增长极和“轴”即交通干线的作用)。毫无疑问河谷地区是百色市发展的突破口,在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时要注意生产要素向河谷地区的集聚。
5)、各县(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如,人口比重分别为9%、11%和12%的右江区、田东县和平果县,GDP比重均达到19%。人口比重达到16%的靖西县,GDP比重只有8%,人口比重达到10%的隆林县,GDP比重只有5%。见下图。
14
2002年末百色市各县(区)人口分布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那坡凌云乐业田林西林隆林6%4%5%5%4%9%9%9%
2002年百色各县(区)GDP比重5%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西林县隆林县2%8%4%2%3%2%6%
5、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进程脱节
百色市2002年的工业化水平(工业增加值/GDP)为20.8%,城市化水平(非
农业人口+外来非农职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例)只有约16%。特别是右江河谷地区,2002年其工业化水平已经达到25%,但城市化水平只有17.7%。
“产业因城而兴,城镇因业而立。”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应加快城市化进程。
6、产业空间分散
百色市的工业布局呈现明显的交通干道、河流和原材料指向性。工业园或工
业小区是解决企业布局分散、促进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为了保证征地后农民的收入具可持续,在制度上应进行创新,可以采用农民以土地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股份可以自由流动。这也是逐步切断农民与实物土地之间的联系,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很重要的手段。同时要注意将工业园的土地价
15
格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否则企业主肯定会选择本地靠近公路,交通方便而且土地价格便宜的地方,其结果是设立工业园实现产业集聚的本意无法实现。
7、企业组织有待改善
前面在‘内生型经济发展不足’一节已经分析,百色的企业组织形式呈现大企业、公有企业导向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严重不足。为了更好的实施‘下山进城入谷’计划,创造就业岗位是致关重要的,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人口最强的企业组织类型。
二、新的形势背景
(一)、从国际环境来看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我国作为一个劳动
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国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主要处在国际产业链的加工环节,即利用本地原材料或从国际上进口,然后充分利用我们的劳动力和技术优势,进行加工,将产品再出口到全世界。
2、国际重化工业向我国转移
我国接受国际和区域产业转移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后~1992年):主要接受港、澳、台资转移,接受类型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却给国内带来了许多短缺的新产品,而且在产品质量、外形设计、销售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为消费者提供了许多符合需求的新产品。
第二阶段(1992年~本世纪初):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开始较大规模地进入我国投资,其特点是技术含量高,有较大份额投向技术、资金相对密集的行业,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但基本上还是在轻工行业和第Ⅲ类制造业。
16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后):21世纪头1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不断地向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国内市场广阔以及社会政局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并在快速形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在我国国内的区位选择,仍然更多地倾向于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港口条件优越的沿海区域。这一时期我国接受产业转移的主要特点是重化产业(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汽车等)将成为重头戏。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趋势。中国西部与东南亚
市场规模相当,经济互补性强。目前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地出口货物有不少流向东盟地区,据研究,CAFTA建立后,中国向东盟地区的出口将增加55%,从东盟地区的进口将增加48%;西部地区的很多企业、产品已踏足东南亚,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当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中,东部省市占绝对多数(其中2001年仅广东就占37%),西部的优势尚未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西部地区的首要意义在于,它将为扩大西部的对外开放提供强大动力,使该地区形成对东南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开发格局;提高市场开放度和经济合作规模;扩大在区域内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品的市场,形成规模效益;也有利于西部企业利用东南亚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业上构成梯度:我国将从东盟国家大量进口初级原材料,然后发挥我们的劳动力优势、技术优势,进行加工,再返销回东盟国家。
(二)、从国内经济发展走向看
1、新一轮以重化工业主导的经济景气周期来临
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走出1997年后持续数年的经济波动低谷,2003年GDP增长9.1%,是1997年后最高的一年,我国经济已迈进全面复苏的经济增长加速期。
17
这次复苏最重要的特征是由于技术装备更新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重工业复苏,重工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生产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这也是经济全面复苏的重要标志之一。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已正式进入产业重型化阶段。
2、西部大开发
百色处在滇黔桂三省交界处,处在西部大开发重要的出海通道的咽喉位置,
随着:
(1)东西向的南昆高速公路;(2)南北向包友高速公路;(3)南北向四川隆昌——百色右江——田阳——靖西——(龙帮、岳圩、平孟)口岸的铁路;(4)百色内部凌云至田林(汕昆高速的一部分)的高速公路;(5)南昆铁路之线(田阳至靖西)等的修建成功,百色的交通将得到极大改善:
(1)有助于西南地区大量的货物进出口通过百色地区;
(2)对百色内部来说,有助于带动和促进南部地区铝土矿的开发和边境贸易的活跃。
3、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建
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无非是市场要素、资源要素和制度改革的有机结
合。没有障碍和交易壁垒的统一共同市场及相应的统一共同市场法则,意味着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市场需求潜力放大,意味着制度协调、资源配置两个效率的改善,意味着要素集聚能力提高。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制度协调效应”、“资源互补效应”和“需求放大效应”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已为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所证实。通过培育和开发区域统一市场,挖掘区域市场潜力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筑对西南地区来说,最直接的效益就是有助于大珠三角的产业和资本向本地区转移。
18
(三)、从广西自治区内部看
1、广西新工业基地、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把百色建设成为以铝工业为主的广西新工业基
地和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把百色列为广西三大工业基地之一,百色又迎来一次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2、广西旅游新一极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百色定为继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之后的广西旅游新
的一极。
(四)从铝产业层面看
铝业是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与原材料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铝产品。其中 在101个物质生产部门中,有96个产业部门消耗铝冶炼产品或压延产品;在23个非物质生产部门中,有17个产业部门消耗铝冶炼产品或压延产品。
从目前的形势看,欧洲金属需求形势比较低迷,美洲等地的消费需求增长也不明显,因此对于有色金属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
国际市场上,电解铝需求基本平衡。2002年,全世界铝产能约为2830万吨,产量约2600万吨,需求2557万吨。近40年,世界铝的消费年增长率为4%-5%。预计今后几年世界电解铝消费增长率约在3%左右。
中国风景这边独好。1995年至200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了约8.3%,同期,我国电解铝消费量由1995年底的168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414万吨,年均增长13.8%,大大高于全球的平均速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铝的消费量明显增加。
专家指出:“全球氧化铝的短缺、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中国电解铝产能的快速扩张。”1995年后,随着大型预焙槽技术国产化的成功,我国电
19
解铝行业高速增长,2000年起,我国已经世界排名第一的电解铝生产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3年底,我国电解铝产能达700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7.3%,预计到2005年将形成900万吨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市场预计需求。2003年国产氧化铝产能618.78万吨,相比增长27.3%,氧化铝进口561万吨,同比增长22.81%。按照生产一吨电解铝需要两吨氧化铝的一般比例看,国产氧化铝缺口为492万吨,自给率严重不足。我国已经成为国际氧化铝贸易中的最大买家,电解铝高速发展和氧化铝的短缺矛盾开始显现。
图 1995-2003年国际氧化铝现货价格(单位:美元/吨)
据悉,因为中国氧化铝价格的上涨过快,一些国外厂商如法国铝业公司、加拿大铝业公司的电解铝厂甚至不生产电解铝了,而是把他们的长单放在国际市场上叫卖。
国内铝业研究机构安泰科信息开发公司的研究显示,目前国内仍有电解铝在建项目47个,建设规模约500万吨。乐观估计,国产氧化铝产能2005年、2008年将达到800万吨和1200万吨。
2003年,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作出决定停止目前所有电解铝的项目审批,以防重复建设。但目前从国内市场看,电解铝企业的产销率极高,基本没有什么库存,需求依然旺盛,今后5年内氧化铝供应紧张的局面不会有太大改观。
图:中国电解铝消费结构图
20
图:1998至2003年我国氧化铝进口量(单
位:万吨)
电解铝产能大幅增加带来的是激烈的竞争。2003年,伦敦金属交易所铝价上涨的幅度仅12%左右,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大大超过了产品价格的上涨,国内从事电解铝生产的公司无疑面临着不小的压力,相关上市公司如兰州铝业 、南山实业 、云铝股份 、焦作万方 、关铝股份 、中孚实业 、新疆众和 的业绩均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兰州铝业200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铝锭和铝加工材的毛利率分别为20.88%和17.72%,而第三季度报告则显示,两种产品的毛利率已分别降至18.31%和14.75%,下降幅度比较明显。专家表示:“如果氧化铝价格上升到4000元/吨,这个行业恐怕就会有企业亏损了。”
专家的观点是,电解铝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两极分化现象不可避免。一些具有资源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这也正是国内众多企业谋求上下游一体化、铝电一体化的原因。
21
三、基础条件与发展优势
(一)资源优势
1、矿产资源
目前已发现矿产55种,有能源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黑色金属矿产、贵金
属矿产、稀有分散元素矿产、化工非金属矿产等11各亚类。储量26亿多吨,保有储量22亿多吨,潜在价值1200多亿元。优势矿产有铝土矿、褐煤、石油、石灰岩、铜矿、锰矿、锑矿、重晶石、膨润土、金、稼、锡等。特别是铝土矿储量达8亿多吨,远景储量超1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25%,居全国第二位。
2、旅游资源
百色具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主要有乐业天坑地貌奇观、靖西通灵大瀑布等,特别是乐业天坑,是举世公
认的极品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
主要有百色起义纪念地、右江河谷古人类文化遗址、民族风情资源等。 3、水能资源
以珠江水系的南盘江和右江为主流,全市可开发水能资源在400万千瓦以上。
(二)区位优势
百色处在大西南出海通道之一的咽喉位置,区位优势较明显。
(三)政治优势
百色是一代伟人邓小平战斗过的地方,是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是边关地区,
具明显的政治优势,合理利用,可以转化为本地区独特的政策优势。
22
四、主要制约因素
(1)产业配套发展能力不强
体现在支持性产业如电力、物流业发展还不足。特别是电力供给出现严重的紧缺现象。
(2)地方财政实力较弱
2003年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只有11亿元,与GDP的比重只有约7%。而且由于内生性经济发展的不足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小于财政总收入增长幅度。
(3)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较差 (4)劳动力素质较低
五、主要挑战因素
1、宏观调控政策制约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中央出台了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针对电解铝
行业:(1)提高了投资门槛,电解铝项目资本金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2)限制银行贷款。
针对上述政策制约,本地区应该:(1)发挥政治优势;(2)当前集中精力建
设氧化铝项目。
2、宏观区位优势可能弱化
(1)在百色的东部,随着成都、重庆、贵阳等地到防城港(北海、钦州)
或湛江的出海高速通道的建成;在百色的西部,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内昆曼(昆明——曼谷)高等级公路的修建,以及大湄公河航道条件的改善,以及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港)的建设;
(2)在西部大开发中,有四个一级经济带,其中之一就是南贵昆(从昆明
经贵昆线到贵阳,再经黔桂线到柳州、到南宁,最后出海)经济区,百色不在这
23
个经济区内或者说只在这个经济区的边缘位置。
上述两个因素可能弱化本地区的宏观区位优势。针对这点,本地区除了改善
东西向的交通条件,更应该着力改善区域内和地区内的南北向交通条件,特别是:(1)四川隆昌到百色的铁路;(2)百色到河内的高速公路;(3)田阳到靖西,未来可能到越南境内的南昆铁路支线。这有助于扩大百色的腹地,并真正构筑百色处于其中的大西南另一重要出海通道。
第二部分 产业定位的思路与重点
六、21世纪百色发展的多动力组合机制
在分析百色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脉络和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和我国城市发展的经验,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提出保持百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多动力组合机制:
动力一——工业化 动力二——城市化 动力三——区域化 动力四——产权多元化 动力五——信息化 动力六——城市精神 (一)、动力一——工业化
百色现在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进程还很漫长,任务还很艰巨。毋庸置疑,工业化是百色发展的首要动力。将世界产业分成如下5个层次,改革开放后,对外开放、吸收外资的结果就是中国快速进入了一般制造业层次,当前中国一方面要发展装备制造业,争取早日进入设备制造业层次,另一方面还需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百色从发挥比较优势、区位优势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主要应选择能源、原材料工业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 层次 主导产业 代表性国家和地区 备注 24
1 2 3 4 5
高新技术 金融 设备制造 一般制造业 能源、原材料 美国 英国 德国、日本 中国 东南亚国家 工业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在大规模工业化的前提之下,才能更深入地探讨其他一些相关的结构性问题,如第三产业的发展、金融结构、资本结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企业结构、城市化、信息化等等问题。 百色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概括说来,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进入信息时代,不仅工业化的内容与传统工业化有所不同,而且在技术上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现实可能。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诸多新兴产业,同时以其极强的渗透力同传统产业广泛结合。不断进步的信息网络技术,不仅使传统产业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效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且有效地改进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催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的业态。总而言之,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可以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因为工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当代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全球制造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大量过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实现工业化,又不可能像发达国家当年那样依靠同广大殖民地的不平等交换,而必须依靠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以产品质量好、价格低的竞争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打开销路,争得更大市场份额。因此,百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工业化,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着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也只有这样的工业化才是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工业化。
(3)、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以大量
25
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虽然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在其本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自工业化以来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已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铝产业是高能源消耗产业,百色在发展该产业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新型节能技术和工艺、采用最新最好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4)、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工业化的进程,是发展工业并用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改造和装备农业等传统产业部门的过程。因此,工业化必然伴随大批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同时,随着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及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同量资本将同更少的劳动力相结合。因此工业化与扩大就业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充分发挥百色人力资源优势,妥善处理好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不仅是扩大内需、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挥我国独特优势,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产业选择时,要注意资本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之间的平衡。
铝产业是吸纳就业能力弱的重化工业之一,在生产氧化铝、电解铝等上中游产品的同时,百色必须注重下游产业和衍生产业的配套发展,争取最大程度的多解决就业人口,为提高城市化水平作出最大贡献。
(5)、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与大企业齐发展的工业化。从规模效益的角度毫无疑问,百色仍需大力发展大企业,但是同时也必须从制度上、硬件环境上鼓励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它们从事铝产业的下游配套产品生产,借此增强百色经济的内源性。
以上五个方面问题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在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不应当把它们割裂开来,而应当努力使几个方面相互结合,互相促进。
(二)、动力二——城市化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他同时还说:“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中国的城市化率还在37%左右,刚刚进入S型进程的高速增长时期,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百色也不例外。
26
城市化的概念有着多层次的递进涵义:第一,是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换。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社会由农业社会演进为工业化社会并向后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发展;第二,是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转换。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展;第三,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城市建成区扩大,新的城市地域涌现;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第四,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换。城市文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地区渗透和扩散;走向人的城市化和现代化;第五,是经济要素集聚方式和制度安排的创新。
1、百色城市化道路选择
(1)适度扩大百色中心城区规模,完善增强中心城区功能。
从适度扩大规模和优化内部结构、完善基础设施两方面来提高中心城区的经济区位优势,突出和增强中心城区的服务、辐射、集聚等综合功能。
(2)把小城镇发展从重数量转移到重质量上来。
随着农村工业和各类市场的超前发展,小城镇建设也呈蓬勃兴起之势。小城镇迅猛发展,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百色建制镇人口和产业规模小,是一种初级城市化的特征。城镇的低、小、散,势必造成生产要素布局分散,基础设施难以共享,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加大了农村工业化的社会成本,也影响了城镇集聚效应和城市化内在水平提高。因此,今后小城镇发展建设的着力点应主要放在现有城镇的充实、扩展、配套和提高上,逐步推动小城镇的升级,严格控制一般小城镇的数量增长。
(3)大胆改革,鼓励实践,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化合理有序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最紧迫的是要消除过去那些造成城乡分割的种种体制障碍、政策障碍,建立有利于城镇集聚和城镇建设的新机制。
1、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消除人口城市化的体制政策障碍。 ○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
庭承包经营,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基础上,加快建立有效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鼓励已迁入城镇的农民将承包权有偿转让,也允许以股份的形式,继续享受相应的权益,或者与社会保障挂钩起来。这些办法既能解决农民入城的后顾之忧,又能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27
3、要配套进行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住房改革,一方面要大力 ○
建设经济适用房,适当减免税费,使\离土离村\农民买得起、住得起,另一方面要结合耕地保护,严格控制农村新批土地建房。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实行公平竞争的就业政策。要加快建立以养老、失业和医疗为主体,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担,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转入城镇户口后自愿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与城市居民同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进城农民可以参照个体、私营业养老保险交费管理办法,建立个人帐户的养老保险。
4、要采取更积极政策,鼓励投资移民、专利技术移民。百色正处在蓬勃发○
展的时期,要特别重视引进和吸纳高素质人才进入城市。 (4)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产业集聚。
产业功能是城市的基本功能。推进城市化必须强化产业与城市的结合,要以产业集聚促进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乡村工业自发性、就地化的分散布点方式,是造成许多发达地区工业经济高速增长而对城市化推进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百色要强化对乡村工业布局的引导和调控,促使其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凡需要新占土地的新办工业项目,必须集中到城镇和工业园区内布置,严格限制新的零星布点。产业的集聚和人口、居住三位一体,将使百色城镇发展和城市化迈出坚实步伐。 (5)合理分配建设用地,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要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上,千方百计通过新造耕地、土地整理、节约用地等途径,来适应建设用地需求。城镇和工业园区布局建设,也要尽可能利用闲置土地、缓坡地、非耕地,少占耕地,少用好地。要积极通过资产重组和存量置换,来解决发展中的土地紧缺问题。要规范市场运作,适度安排土地供应,既维护市场景气,又防止泡沫经济。
2、重视城市资源配置功能的培育
为了追求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形成了城市。但这只是单一功能的城市,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资源配置功能——它是资源转换中心,是物资周转中心,是资金配置中心,也是人们生活和创业的中心。百色在21世纪的目标应该是打
28
造资源配置型城市。
21世纪百色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促进城市商贸、金融、物流、旅游、居住、休憩等功能的发挥,由相对单一功能的城市走向适合生活和创业的复合型城市。
(三)、动力三——区域化
百色处在三省交界位置,处在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位置,是华南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的结合地带,也是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门户要道之一。融入大区域经济圈、加强区域合作成为百色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三。
(1)、从观念上融入区域经济圈,树立区域合作思想。 (2)、基础设施与周边地区对接;
(3)、主动接受其他地区的辐射和扩散,承接产业转移,共享中心城市的服务设施和功能,在第三产业方面只发展自己有专长的行业,比如旅游业和物流业;
(4)、坚持特色就是优势的思想,在工业方面与其他地区错位发展。 (5)、城市定位要实事求是和“左顾右盼”,不求大,不求全,只求精,只求强。
(6)、积极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比如越南的铝土矿、华南地区的资本,打造好吸收生产要素的软硬件环境,做好“引进来”这篇文章;
(7)、产业定位以加工环节为主,积极开拓东南亚国家的市场,将产品输出到该地区,做好“走出去”这篇文章。
(四)、动力四——产权多元化
产权多元化——构筑“雁行”模式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多层次规模企业群体共同发展是百色经济发展的动力之四。
21世纪百色要在跨越式发展后仍能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1)加快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组、改造工作,增强公有经济的竞争力。(2)在发展大型企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培育地方根植性强的产业和产业集群。(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城市就业容量。未来百色经济发展应该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多层次规模企业群体共同发展的大格
29
局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动力五——信息化
将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城市化和信息化有机地结合起
来,将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百色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1、产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就是运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进行固定资本更新和产品创新,依此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行政和社会事务信息化
行政和社会事务的信息化有助于信息的公开,进而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3、信息化与城市化有机结合
信息化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助互进的直接成果。城市化是信息化的空间形式,信息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容。无论是信息化技术,还是信息产业,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发展场所和活动空间,城市化则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空间;城市化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撑,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使城镇内部网络化、一体化。没有城市化,信息化就失去了栖身之地,而离开了信息化,城市化则永远摆脱不了孤立的境地。
(六)、动力六——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魂,是城市文明的核心。百色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越快,就越要寻找维系城市这个有机体的根,寻找凝聚城市这个文明之都的灵魂,让市民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为构筑大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特色,根本上讲,取决于城市的人文特色,也就是取决于城市的人文精神。只有塑造城市人文精神,强化城市人文特色,才能确立竞争优势和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提升核心竞争力。
30
百色是邓小平战斗过的地方,是壮文化和壮族的发源地,是珠江文明之源。百色处在三省交界、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位置。百色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和跨越式发展的前期。百色群众求发展的精神是百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七、新时期下百色的分工地位
根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新时期下百色的分工地位应该是: ——全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产业基地 ——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八、三大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思路
(1)稳步发展农业
百色农业人口比重大,虽然从长远来看,随着“下山进城入谷”计划的实施,
农业人口将转化为城镇人口,但就业岗位的增加是有限度的,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所以当前仍需强调稳步发展农业,但要向特色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工业
工业化是本地区最大的发展动力,从发挥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角度看,本地区大力发展工业也应该是合理的和必须的,特别是发展资源导向型的工业。但要注意“龙型”产业链的培育,做到四个结合,即“铝电结合、林纸结合、煤电结合、矿电结合。”
(3)积极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
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带动资金、信息和物资向本地区集中,也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为城市化的推进增加动力。
九、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主导产业选择原则
百色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主导产业必须与百色本地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相适应。
31
第二,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大,输出前景光明。 第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第四,产业关联效应强。
第五,考虑国际重化产业向中国转移的重要机遇,以及国内产业重型化的趋势。
第六,综合考虑交通运输条件、物流成本以及当地的自然、人力、港口、铁路等优势。
第七,把百色放在打造“亚洲铝都”这样的位置来考虑。
第八,必须考虑百色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以及跨越式发展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 主导产业
结合百色的资源禀赋、现状产业基础、结构和规模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产业关联效应等因素。百色21世纪前20年可选择如下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 ——铝产业 发挥百色和越南的铝土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铝产业。 ——建筑材料产业 百色市除了现在的建筑铝型材、水泥外,还可稳步发展工业铝型材、陶瓷等建筑材料。
——医药产业 百色市生物资源丰富,当前也有很好的甘化工业基础。发展以中药、生物化学药品为主的医药产业有一定的优势,应扶持发展。
——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主要指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音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环保药剂等的生产经营。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指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水)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三是环境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种服务。
32
环境保护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它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与物质基础;是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是扩大内需,吸纳就业人员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是当代的一项朝阳产业。 据有关机构的统计,在1993年的国际贸易中,环保产品(包括淡水净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设备及相应的技术服务等)的交易额已达3,560亿美元之巨,到200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6000亿美元;1997年,环保产品的交易额在国际贸易各类商品的排序中,已居于第四位,仅次于信息技术产品、石油和汽车。
我国环保产业自上世纪7O年代起步,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拥有环保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洁净产品生产、生态产业等领域的一个综合性产业,据2000年调查统计;全行业从业单位18,144个,从业人员317.6万人,收入总额l,689.l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9%。这两年又有发展,年收入已经超过2,000亿元。
百色是一个重化工业城市,对环保设备(产品)有较大需求量。百色的环保产业主要发展环保设备(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服务三大产业,特别是前两者,一是对铝产业所产生的废弃资源和废渣的回收综合利用,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二是利用本地的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生产大气净化材料。
——林纸、林化产业 造纸及纸品工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息息相关的产业。当今世界各国都将纸及纸板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造纸工业的特点不同于一般日用消费品工业,而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规模效益显著,连续、高效生产的基础原料工业。在产品总量中,80%以上作为生产原料用于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和其他工业领域,只有不足20%用于人们直接消费。2001年,我国机制纸及纸板的产量已达到3777万吨,进入世界三大纸张生产国行列,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产品自给率仅为80%左右。目前我国人均纸及纸板消费量约为30公斤,而1999年世界人均消费量为52.6公斤,美国为347公斤,由此可见我国造纸和纸品工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造纸纤维原料中木浆的比重较低,从而导致纸品质量难以提高,高档纸制品不能满足需要。百色市桉树、甘蔗
33
等资源非常丰富,因而具有发展造纸工业的优越条件。另外,基于林木资源特别是松树、桉树、油桐、八角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松香、桉树油提取、桐油提取、茴油提取等林化工业也是一重要选择。
——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百色市各种贵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丰富,发展新材料产业具原材料优势。
——培植新兴服务业,增强百色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功能 (1)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2)开拓物流商贸业,营造城市大商业,增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功能
(三)、各县(区)的主导产业定位
1、右江河谷地区——铝产业中下游生产区
集中布局铝产业中下游产业,故称为铝产业中下游生产区。 右江区——区域性服务中心
重点发展轻工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铝加工业、纸制品)
、环保产业、电力工业、中药和生物化学产业、新材料和第三产业(以商业、
物流、旅游、文化教育为主导)。百色工业园内的电解铝项目原则上不再扩大规模。其中:
——老城区:定位为以零售为主的商业中心和科教中心 ——江南区:行政办公和金融中心
——城东区:地区性专业市场、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地 ——百色工业园:以轻工产品为主的生产中心 田阳县——区域性物流中心
重点发展物流业、造纸工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区域性专业市场。
34
田东县——铝产业中下游生产中心
集中、重点发展电解铝及铝加工业、石油化工业、电力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平果县——铝产业中上游生产中心 重点发展氧化铝及铝加工业。
2、南部3县————铝产业上游生产区
德保县:重点发展氧化铝、铝土矿采选业和特色农业。 靖西县:重点发展铝土矿采选、旅游业和特色农业。 那坡县:重点发展铝土矿采选、旅游业、边贸和特色农业。 3、北部5县——特色工农业产品初加工区
凌云县:重点发展建材业、林化工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乐业县: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 田林县:重点发展林纸林化工业、特色农业。
隆林县:重点发展水电、铝及铁合金(金属硅、硅锰、化工硅)采掘和加工
业。
西林县:重点发展建材、有色金属(锑、铁合金、活性碳)采掘和冶炼、特
色农业。
第三部分 发展策略建议
十、规模与结构预测
1、预测依据
(1)百色市以前年度的增长速度;
(2)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投产,特别是500万吨、150万吨电解铝和120
万吨铝深加工项目的建设投产;
35
(3)铝配套产业和相关产业得到发展,如电力发展能满足需要; (4)交通条件能得到改善;
(5)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的趋势。 2、预测结果
(1)工业预测
下表是2000年到2003年百色市全部或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总体
趋势是逐步上升,规模企业高于全部企业的平均值。由于未来投产的基本上附加值高的氧化率、电解铝、铝深加工等项目,假设到2010年 ,百色市的全部工业增加值率为0.35。
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铝工业及其配套产业、相关产业,并带动其他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则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为350亿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工业增加值 27.83 28.53 29.98 29.72 工业总产值 97.98 98.63 101.53 91.46 工业增加值率 备注 0.28 全部工业企业 0.29 全部工业企业 0.30 全部工业企业 0.3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建筑业预测
2003年建筑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5%。随着工业的超常规发展,该比重将下降。假设到2010年,该比重为10%。
(3)第二产业预测
综合上述预测结果,到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8亿元,折算成年均增长速度为31%。
(4)第一产业预测
下表是百色市近年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假设从2003年到2010年,第一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则到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9.89*(1+4%)7=65(亿元)。
年份 第一产业增长速度(%) 备注 36
2000 2001 2002 2003 平均 3.1 4.5 5.4 3.4 4.1
(5)第三产业预测
下表是百色近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随者工业的超常规增长,第三产业也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假设从2003年到2010年,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2%。则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57.20*(1+12%)7=126(亿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平均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 备注 7.7 10.4 13.1 10.3 10.4
(6)2010年GDP及其结构预测
根据上述预测到2010年GDP=65+388+126=580亿元。结构为11:68:21。 (7)2020年GDP及其结构预测
假设从2010年到2020年第一产业仍以4%的速度递增,则到2020年增加值为100亿元。第二产业以10%的速度递增(是前7年的1/3),则到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000亿元。第三产业以15%的速度递增(比前7年快3个百分点),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00亿元。
2020年GDP=100+1000+500=1600亿元,年均递增10.7%。届时三产结构为7:62:31。
(8)人均GDP预测
根据人口专题预测,到2010年,百色市总人口为382万人,到2020年,百色市总人口为404万人,则:
37
到2010年,人均GDP=580/382=15000元,折合美元约2000元。 到2020年,人均GDP=1600/404=40000元,折合美元约4800元。
3、目标与展望
(1)在大工业项目的带动下,百色在未来7年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7年时间GDP将翻接近2番,从2003年的167亿元增长到580亿元,到2010年人均GDP也接近翻2番,从2003年的4538元增长到15000元,从全国水平的50%上升到与全国水平相当。三产结构中二产占据2/3有多,但一产比重还在10%以上,此时的产业基本与20世纪90年代末期珠三角许多专业镇的产业结构相当。
(2)到2020年,人均GDP约为全国水平的150%(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约为2850美元),达到或超过珠三角一些城市当前的水平,比如广州2002年的人均GDP约为5000美元。届时二产仍占据60%,三产占三成,一产已降到10%以下。
(3)到2020年,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90%,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仅从这两项指标来看,百色届时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十一、产业发展战略
(一)总体战略
1、外引内联、中间突破
——强调改善软硬件环境,从外部引入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内部各县(区)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从单打独斗到联合协调发展,从水平分工到垂直分工。
——空间开发采用“中间突破,带动两翼”的“梯度推进”战略,河谷地区
开发宜采用“点轴开发”战略,首先以右江区和田东县为增长极,然后通过交通轴向中间和两翼推进,最后走向网络开发。
——强调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即资源向资产向资本的转化。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借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38
2、改善基础设施,促进要素流动
基础设施的投资对最初的经济增长支持是决定性的,最初经济的增长又加强
了基础设施的投资。这是发达国家开发欠发达地区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基础设施改善——资本流动——原材料和劳动力流动——地区发展,是典型的资源丰富但欠发达地区的“地区发展路线图” 。
百色关键是改善交通条件,首先是东西向,其次是南北向的交通条件。
专栏一——发达国家欠发达地区的开发经验 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对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开发,以及20世纪50年代日本对北海道地区的开发都是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地区开发的典型 。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
第一:在欠发达地区进行交通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城市化建设,这是人才流动的重要条件。
第二:促进经济增长和人才开发与引进同步进行
欠发达地区起步时,需要大量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人才,同时需要善于规划地区如何发展的公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当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后,随之就要有更高层次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经济增长与人才开发是同步进行的。
第三:政府采取鼓励与资助政策是欠发达地区开发人才资源和引进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为了缓和北部地区日趋恶化的结构性失业,同时满足南部地区(称之为阳光地带)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联邦政府采取了若干鼓励和资助北部人口南移的措施,其中有:补贴迁移费用;制订住房建筑法案;补贴迁移人员的住房费用;提供公共就业机会;提供人力训练计划;提供有关就业和其它方面的信息。这对美国人才资源的流动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第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和选就人才。 美国在开发阿巴拉契亚地区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从1965年3月约翰逊总统签署《1965年阿巴拉契亚区域发展法案》到1985年止,美国政府投资3.5亿美元,兴建700多个职业学校,使这里受过职业学校教育的青年由1960年的
39
32.8%,上升到1980年的75%。同时还专门拨款提高本地区的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质量。努力培育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一代新人。上世纪70年代初就利用卫星通迅实行“卫星电视教育”,用比较经济的办法普及教育。有1200名教师参加电视教育授课,有100多万人参加卫星电视教育课程的学习,充分培养阿巴拉契亚地区经济开发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大大改进了该地区劳动力的素质。
第五:因地制宜地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的有利条件,是开发人才资源和吸引人才的内在因素。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后,随着该地区水库建设、流域环境改善,着手大力发展旅游业。在山区建立了110个公园、24个野生动物管理区、310个风景区,110个宿营地和俱乐部、在水库之间的“湖间地”,建立一个规模宏大的教育中心。拥有了公园、游艇、水上旅游、浴场,避暑别墅的庞大优美风景区,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利资源丰富,政府从防洪人手,综合开发利用水力资源,大力开发水电,发展高耗能工业。并因地制宜地全面开发农、林、牧、渔各业。
3、发挥特色、错位发展
各县区注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铝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上,实现垂直分工,达到错位发展。
4、空间集中、组织集群
铝产业是典型的需要规模经济的产业,在空间上强调集中,氧化铝集中布局在德保和平果县,电解铝集中布局在田东县,铝深加工环节集中布局在百色工业园和田东、平果县,铝配套和相关产业集中布局在河谷地区的百色工业园、田东县和平果县。在产业组织上构筑“雁行”式产业集群。
5、企业组织、多元发展
“抓大促小”——抓大企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带动中小企业的发
展,进而达到整个产业创新的目的,也即构筑以大企业为龙头的区域和产业创新体系。从财税、金融方面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
40
改进经济增长质量。
6、三大产业、配套发展
要实施“下山进城入谷”工程,增加河谷地区和城镇的就业岗位是最重要的手段,在重点发展工业时,仍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积极发展产业化程度高的农业产业。
7、产业园区城市化发展
注重城镇化水平的推进。过去,产业园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是作为产业实体
发挥生产功能。随着产业园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规模的扩张使其独立承担部分服务功能的效益增加,这些服务功能可以从周边城市分离出来,在产业园区内部布局。同时,随产业园不断向生态型转化,污染物质减少,使人类生活区及服务区可以和产业区有可能布局在一起,高新技术产业园更是如此。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产业园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逐渐成为生活和生产功能的复合体。
与一般城市相同,产业园城市功能也应不断追求现代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便捷、舒适、安全的交通环境;优美、舒适、清洁的居住环境;优雅、舒适、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环境等等。
河谷地区将来要容纳200万人工作和居住,城市服务设施和功能的建设,其规模经济效益可以得到发挥。同时为了将产业带开发与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质结合起来,产业带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城市功能设施的配置、城市商业机能的充实。
专栏:日本创建“工业小区”,发展新兴小城市。
创建“工业小区”是日本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现代化的一项措施,也是改造旧城市推进小城市建设的一项创举。通过这一组织形式,将分散在原市区的企业组织起来,迁移到市郊指定地区,集中在一起建设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设施。据调查,早在1961年日本全国已设有10处工业小区。20年后的1981年,占地面积为10公顷以上的工业小区已达600处。其中,占地300公顷以上的较大规模工业小区也不下50处。到本上世纪初,日本工业小区不仅在数量上显著增加,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已发展为工业小城市。例如,位于岩手县江刺中心工业
41
小区的江刺市,就是由工业小区发展起来的小城市。该市占地363平方公里,人口为3.5万人。1996年已有企业1491家,从业人员1.3万人。从全国城市增长力排序来看,1998年该市为522位,1993年为156位,1998年为第5位,2000年上升到第2位,成为全国发展较快的新兴工业小城市。此外,石川县的松任市(占地60平方公里,人口 65万人),居2000年全国城市增长力排序的第8位。这些新兴小城市的发展,向人们展示出:迁入或新增工厂----人口增加----充实商业机能----产业升级----城市形成,已成为理想的“小城市成长的构图”。
(二)地区产业发展战略
1、右江河谷板块 ? 农业——“深化”
(1)“深化产业链”:特色、高效农业种养→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交
易。
(2)“深化土地改革”: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参与农业
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三化”解决“三农”。 ? 工业——“空间集中、组织集群”
在满足规模经济要求的前提下,构筑“雁行”格局的产业集群。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散非经营性资产以及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环节 (2)通过财税和金融政策的支持,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3)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外溢”增强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
能力。
? 服务业——“综合发展”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一是综合性要强,二是资源配置能力要强。所以河谷
地区特别是右江区的服务业强调要综合发展。
商贸业——旧城区重点发展零售业,城东区重点发展中小型批发市场,田阳
重点发展以铝和农产品为特色的区域性超大型专业市场。
物流业——城东区建设地区性物流中心,在田阳依托交通枢纽和超大型专业
市场构筑区域性物流中心。
42
旅游业——在城东区依托交通枢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以及以旅游为主题的
综合服务业(旅游产品加工、酒店、餐饮、娱乐等)
科教业——在旧城区建立铝产业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发展职业教育,提高
劳动力素质。
现代服务业——依托旧城区和江南区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服务和社
会服务业,为构筑区域性中心城市打下基础。
2、南部和北部板块
? 农业——“强调高效与特色”
(1)南部和北部山区,由于土地分散的原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还是
“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重点强调高效和特色。
(2)推进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农民外出打工。 ? 工业——“强调依托本地优势资源进行初加工”
由于基础设施差,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是不经济的,深加工环节应放在河谷地
区。
? 服务业——“重点发展为本地区服务的传统商贸业和旅游业”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