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试题库 下载本文

第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触龙,就是抓住了赵太后的心理,顺应其情,引导其理,迂曲委婉,一步步的达到说服赵太后的目的,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劝谏齐威王,抓住对方心理,不使其反感,以达讽劝目的。

第三,摹绘人物,行貌毕肖。《战国策》以人物游说活动为记事中心,刻画了各色人物,其中最为传奇的是策士的形象,作者往往用极少的笔墨,或描写其形象,或摹画其言语行止,以传达人物的神貌,如《秦策》一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落魄失意情状,并以周围的人物作衬托,使得主要人物神貌如画,给人留下十分深刻印象。再如《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的言行独特、足智多谋、深思长虑而又潇洒无羁的形象,《燕策》三中荆轲怒发冲冠、悲壮沉雄的形象,《赵策》三中正气浩然、以义服秦的鲁仲连的形象,都另人过目难忘。

第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战国时期,?世主之能识议论者寡?,故策士游说的语言必须浅显易懂,明白晓畅,这就形成了说辞中常用比喻和寓言的特点,如《楚策四》中庄辛对楚襄王的说辞,为了说明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则强国,贪图安乐、亲近奸佞则亡国的道理,先用蜻蜓、黄雀、黄鹄,后来又由物及人写到蔡灵侯,这一系列比喻的运用,使道理明晰透辟。除了比喻外,《战国策》还运用了许多语言故事,如《楚策一》中的狐假虎威,其他如?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这些比喻和寓言的使用,不仅使事理容易明白,而且也使文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 10.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色。

答:《孟子》一书主要阐述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其文章也特色独具:

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孟子》的雄辩,并非简单的义正言辞,理直气壮,而是具有独到的特点:一是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自己所设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如《齐桓晋文只事》;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这两点在行文中相互配合,使其文章雄辩滔滔,极富气势,如《滕文公上》中的?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先是步步诱导,层层设问,迫使对方否定自己,接着便以气势磅礴的长篇大论,淋漓尽致地批驳了农家思想的错误及陈氏兄弟弃儒学农的糊涂之举,宏论雄辩,不容臵疑,充分体现了《孟子》文章气势充盈、铺张纵恣的特点。

其次,是其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语言来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这一事件既证明齐宣王有?不忍?之心,以便抓住对方心理使游说能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进行下去可,也十分浅显明白地说明了爱民保民的事情人人可为的道理。比喻的例子,在《孟子》中更多,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缘木求鱼?,《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中鱼与熊掌等,不但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明,也使文章形象生动。《孟子》中还有一些精彩的语言故事,著名的有《梁惠王上》中的?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中的?揠苗助长?,《离娄下》中的?齐人乞墦?,《告

子上》中的?奕秋诲奕?等,这些寓言本身都写得精粹生动,形象生动,使文章大为增色。 11.论《庄子》寓言特色。

答:庄子自谓其书?寓言十九?,司马迁亦称?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预言也。?《庄子》的寓言,描述了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具体而言,其寓言有如下特点: 第一,奇幻谲诡的想象。《庄子》的想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如《逍遥游》中鲲的体貌变化及其惊天动地的恢弘气势,奇丽、夸张而壮观;《应帝王》中倏、忽和混沌的寓言,神奇幽远,匪夷所思,《庄子》的想象就是这样神思迭出,离奇多姿,移步换形,令人应接不暇。

第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庄子》塑造了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就人物形象而论,他往往以很少的笔墨,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如《逍遥游》中藐姑射之山不肯?弊弊焉以天下为事?的神人,就其体貌、饮食、行止略加点化,就描写出了神人冰心玉壶般纯洁的心灵境界和飘飘仙风;又如《齐物论》中虚构人物南部子綦,只用及简单的描写和一句对话,即活现出这个身心具泯与天地万物浑一的得道者形象。《庄子》刻画人物,大多能举重若轻,以短语传神。

第三,细腻逼真的描写。《庄子》在阐释或描述义理时,虚构了许多光怪陆离的艺术形象,而这些具体的形象描绘,又有非常细腻逼真的?工笔?。如《齐物论》中关于风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对其动、静、声、

色,均极尽描绘之能事。其他如对鸟、兽、虫、鱼、山水草木的描摹。时而细致入微,时而夸张虚拟,真实与虚构交错,传神与拟形并存。 第四,谐趣和讥刺横生。《庄子》的谐趣和讥刺,往往连珠并玉,难分彼此,如《秋水》中?鸱得腐鼠?讥刺惠施,《则阳》中?触蛮之争?批判执政者为小利而争夺,《列御寇》中?舐痔结驷?之讥刺以人格为代价换取利禄,均用语犀利尖刻,讥刺入目三分。 12.论楚辞产生的相关因素

答:?楚辞?产生的因素很多,大体有两个方面:

第一,它是楚文化的产物。宋人黄伯思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明楚物,故可谓之楚辞?(《东观余论》卷下《校定楚词序》)其具体因素如下:

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春秋时期,楚国的地方音乐已经文明;战国时,楚国的地方音乐,如《涉江》、《九辩》、《九歌》、《阳春》、《白雪》等,在楚辞作品中均已提到,甚或以曲目为篇名;《隋书-经籍志》称?楚辞??能为楚声,音韵清切?;同时,?楚辞?中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这些都说明?楚辞?和楚乐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楚国的民歌也极有特色,它们的歌词,一般是在单句末尾(或句中)加一?兮?字,句式灵活多样,流畅自如,这种句式结构,后来成为?楚辞?的主要句法形式。 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的?巫歌?关系密切。楚地一向巫风盛行,信巫鬼,重淫祀,其祀,必作歌乐鼓舞以娱神。这种宗教歌舞,对?楚辞?有几方面直接影响:其一,屈原所作《九歌》既是在民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