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一村一-电大-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下载本文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1、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是什么?

环境:除生物圈之外的其他圈层是广大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狭义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人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环境。

农业环境:农作物(或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农业环境可以由两部分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大气环境(2)水体环境(3)土壤资源环境(4)聚落环境

2、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

(1)污水灌溉(2)土壤退化(3)农药污染(4)畜禽粪便、生活垃圾(5)焚烧秸秆(6)社区—庭院垃圾(7)大量施用化肥造蔬菜硝酸盐积累(8)乡镇企业污染(9)地膜对土壤的危害(10)非农业占地

3、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是什么?

自然资源的分类:原生性自然资源,如太阳能、空气等; 次生性自然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 自然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2)数量的有线性和潜力的无限性(3)资源的变动性(4)资源得多用性(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3)资源质量相对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

4、什么是水资源?调查你所居住的城市(或乡镇)水资源的现状如何?每人每年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水资源:自然界的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5、什么叫生物多样性?引起全球生物资源頻危的原因有什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有哪些?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它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的互相关系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资源頻危的原因:

(1)生境的丧失(2)过度开发(3)单一化栽培和驯养(4)环境污染,滥用农药 保护对策:

(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2)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设施建设(4)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5)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

6、什么是生态系统?它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组成:(1)非生物环境(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

特点:(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生态系统内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但物质的流动是循环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构成一个复杂的信息网。

1 / 7

(2)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生态环境是一种开发的动态系统

7、根据你的体会,谈谈什么是生态农业?应当怎样发展生态农业?

中国的生态农业是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总结和吸收了各种农业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8、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谈谈可以使用、推广哪些生态农业工程核技术?

作业2

1、我国农村能源有何特点?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如何去解决? 特点:

(一)需求量大而分散(二)经济发展,改变了传统能源结构(三)农村能源建设成绩显著 问题:

(1)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与结构性污染互为因果(2)能源利用效率低(3)资金不足 解决方法:

要解决农村能源,今后仍需重视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开发的重点工作是:大力发展薪炭林、推广节柴灶、稳步发展沼气,特别是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质气化、生物材料成型燃料、新型液体燃料等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以及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微水能等新能源。

2、什么是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工程?他与农业的持续发展有何关系?

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工程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对养殖业、沼气工程和种植进行合理配置,工程周边有适当的农田、鱼塘和水生植物塘,用农田、鱼塘或水生植物销纳沼液和沼渣。

这种养殖—沼气工程—种植业所构成的食物生态链,实现了养殖场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最终达到系统内粪污的“零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

3、目前有哪些新能源?你认为哪种能源的前景最好? 太阳能、地热资源、风能资源等。

各种能源都有自己的特点,应根据本地情况开发新的能源。

4、我国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对策和原则。

为控制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其中包括《全国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原则和对策:

1.流域或区域进行水污染综合防治2.工矿企业造成的水污染进行积极防治3.城市污水加强治理4.农村水污染治理

5、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有哪些方法?主要工艺参数有哪些?

2 / 7

水的土地处理系统是指在人工调控及自我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物系统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神物的进化过程,使废水的水质得到净化和改善;并通过系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利用,使绿色植物生长繁殖,从而实现废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和稳定化的生态系统工程。 三种类型: 1.快速渗滤系统

也称RI系统,适用于渗透性良好的沙土和土壤土。土地上不一定要有植物。这一处理实际是用土壤作柱层析,主要用土壤过滤来净化污水。净化后的再生水可补充地下水,或用井抽水上来再用。我国需要补充地下水的地区,可适用这种方法。 2.污水慢速渗滤系统

也称SR系统,适用于慢速渗滤的土壤。土地需要整理成垄沟,上面有作物生长。我国的污灌就是这种形式。 3.污水地表漫流系统

也称OF系统,是使污水在有植物的土壤坡面漫流,主要应用于透水性不好的黏土上。这实际是大面积的薄层层析。污水通过表土、表土上的微生物、植物、阳光和空气作用来净化。作后用一排水沟收集后再利用或排入水体。

6、你的家乡周围水域水质好不好?有没有污染现象?如果有,试调查是怎么造成的? 不好,有比较严重的污染现象,主要有这么几类: 一、点污染源 1.生活污水

来自家庭、商业、机关、学校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包括厕所冲污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 2.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源自工业生产过程,一般可分为工艺废水、设备冷却水、原料或成品洗涤水、设备和场地冲洗水以及由于跑、冒、滴、漏产生的废水等。 二、面污染源

包括农村灌溉水形成的径流、农村废水、地表径流和其他污染源。

7、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对植物危害的特点是什么?

二氧化硫:初期主要在叶脉间出现白色斑点,轻者只是在叶背气孔附近,重者则丛叶背到叶面均出现伤斑。后期叶脉也褪成白色,叶片脱水,逐渐枯萎。

氮氧化物:危害症状表现为在叶脉间或叶缘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水渍班,,逐渐坏死,而后干燥变成白色、黄色或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

氟化物:危害症状主要表现为,从气孔或水孔进入植物体内,顺着导管向叶片尖端和边缘部分移动,在那里积累到足够浓度,并与叶片内钙质反应。生成难溶性氟化钙,使得遭受破坏的叶肉因失水干燥变成褐色。当植物在叶尖、叶缘出现症状时,受害几小时便出现萎缩现象,同时绿色消退,变成黄褐色,二、三天之后变成深褐色。 光化学烟雾:危害主要是从叶背气孔侵入,通过周边细胞、海绵细胞间隙,达到栅栏组织,使其首先受害,然后再侵害海绵细胞,形成透过叶片的密集的红棕色、紫色、褐色或黄褐色的细小坏死斑点。同时,植物组织机能衰退,生长受阻,发芽和开花受到抑制,并发生早期落叶、落果现象。

8、大气的防治原则和主要措施有哪些? 1.防治规划,实现“一控双达标”

3 / 7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定“九五”期间,城市环境保护应实现“一控”、“双达标”。“一控”即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双达标”是指所有工业污染物都要达标排放。

2.调整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3.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源4.完善城市绿化系统5.加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管理

9、观察分析你生活的周围是否存在着大气污染?若有,分析是怎么产生的?提出你的治理方案。 是的。根据污染物的发生类型,大气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工业污染源:工业用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及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气等。

农业污染源:农用燃料燃烧的废气、某些有机氯农药对大气的污染,施用的氮肥分解产生的NOx等。

生活污染源:民用炉灶及取暖炉燃煤排放污染物(烟尘和有害气体),焚烧城市垃圾的废气,城市垃圾在堆放过程中由于厌氧分解,排放二次污染物。

交通污染源:交通运输工具燃烧燃料排放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作业3

1、塑料薄膜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危害:

塑料薄膜大多是烯烃类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中烷基链含碳数不同的各类酞酸(PAES)约占2/3。据研究,高浓度二正丁酯(DNBP)对土壤脲酶有一定的激活效果,但对蔗糖酶有较强抑制效果。胡萝卜块根、白菜茎叶、大豆及水稻籽实中均可自土壤中富集DNBP。人食用PAES超标的食物后,PAES转化为酞酸酯后易引起肝肿大,致畸、致突变倾向。 防治措施:

(1)从价格和经营体制上优化和改善对对废塑料制品的回收和管理,并建立生产粒状再生塑料的加工厂,有利于废塑料的循环利用。

(2)研制可控光解和热分解等农膜新产品,以代替现用高压农膜,减轻农田残留负担。

(3)尽量使用分子最小,生物毒性低相对易降解是塑料增塑膜,并加强其生化降解性能和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2、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除了化肥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影响外,化肥施用通过反馈过程对土壤环境以及对水、气环境也发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土壤的性质的变化,水环境的富营养化,以及土壤气体对大气圈的影响。

1.化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2.施用化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减少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的

1.调整化学肥料结构2.普及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料3.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4.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 5.合理灌溉,减少化肥流失6.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

3、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农药,约有一半散落在农田上。农药被土壤吸附后,表现为失活或解毒。但是,更多吸附状态农药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其原有的生物毒性,这是土壤中农药残留的一种形式。 防治措施:

1.利用综合害虫防治系统以减少农药的施入量2.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3.制定农产品的允许残留量标准 4.采用合理耕作制度,消除农药污染5.发展开发新农药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