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3年】天津市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汇编 下载本文

21.自然带甲—乙—丙—丁的变化体现了( )

A.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22.导致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酸雨增多 B.臭氧层破坏 C.全球变暖 D.火山喷发 23.图中甲自然带所在地区的气候成因是常年受( )

A.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信风带控制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西风带控制 24.下列四幅气候特征图与丁自然带的气候类型相符的是(C)

(天津2012)读图“我国某地近年来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 ) A.生态因素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6.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天津2012)读图,回答27~28题。

21

27.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 ) A.资源 市场 环境 B.环境 C.环境 资源 市场 D.资源 28.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 )

A.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 C.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

市场 资源 环境 市场

B.所需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 D.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

(天津2012)读图“我国两城市示意图”,回答29~31题。

29.甲城市近郊建设了大型蔬菜生产基地,其最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土壤肥沃 B.光热充足 C.靠近市场 D.地势平坦 30.甲市附近交通网密度大于乙市,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沿岸 B.平原地形 C.气候适宜 D.政策扶植 31.据图分析,甲城市比乙城市( ) A.城市等级低 B.城市功能区分化不明显 C.服务功能强 D.服务范围小 (天津2012)读图“中国部分地区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32~33题。

32.我国造纸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该区的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22

A.温差大,降水少 B.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C.气候高寒,太阳辐射强 D.多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 3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造纸工业发达,主要原因是( )

A.地租低廉 B.原料丰富 C.市场广阔 D.水源充足

(天津2012)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自然区域一般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来划分。读图,回答34~35题。

34.田纳西河流域划分的依据是( )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土壤

35.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整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河流源地,应该更加注意保护植被

B.乙处建坝后出现的狭长湖泊主要是为了发展渔业 C.丙处河谷地带为增加粮食产量,应加大垦殖力度 D.丁处平原位于河流下游,可以降低生态保护要求

第Ⅱ卷

(天津2012)36.(10分)读图“春分日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4分) (2)此时晨线与 经线重合,全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4分) (3)此后三个月,我国东部季风区大多数河流水位变化情况是 。(2分) (1)(0°、180°)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90°E 全球昼夜平分 (3)水位上涨

(天津2012)37.(10分)为缓解京津地区迅猛发展的经济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近年来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来保护环境。读下图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3

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图中黑色区域代表湿地。

20世纪天津市中南部地区不同时段天然湿地演变趋势图 (1)天津湿地在70年代以前的变化趋势是 ,这种趋势导致天津生态环境的恶化,具体表现为 。(4分) (2)2010年,天津市启动湿地保护工程,对面积较大的北大港水库、官港湖、七里海等湿地进行生态修复,进一步控制湿地退化现象。此项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的原则。(2分) 除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外,产业转移对京津地区环境质量的提高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产业转移是从 向 转移。(2分) (4)产业转移给移出区带来的影响,除改善生态环境外,还有 。(2分) (1)数量减少,面积缩小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的能力减弱,水环境质量下降,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脆弱 (2)持续性 (3)中心城市 中小城市

(4)城市功能区调整、调整产业结构

(天津2012)38.(10分)2011年7月,天津支援新疆教师培训团一行乘火车到新疆和田支教,十几天的支教活动,使老师们对新疆和沿途地区有了许多新的认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