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普通化学习题 下载本文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1 在下列哪种情况时,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

(A) 低温和高压 (B) 高温和低压 (C) 低温和低压 (D) 高温和高压

2 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rG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 ?rSm?越正,反应速率越快 (C) ?rH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D)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3 在什么条件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

(A) 高压和低温 (B) 高压和高温 (C) 低压和低温 (D) 低压和高温 (E) 往溶液中加HCl

1–4 当KNO3是按下式溶解于一烧杯水中时:

KNO3 → K+ + NO3? ?rHm? = 3.55 kJ?mol?1

其结果是:

(A) 离子比KNO3分子具有的能量少 (B) 水变暖 (C) 1摩尔KNO3电离时将放出3.55千焦热量

(D) 烧杯变冷 (E) 烧杯的温度保持不变

5 下述诸平衡反应中,如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增加压力时,不受影响的反应是:

?2NH3 (B) 2CO + O2 ?2CO2

(C) 2H2 + O2 ?2H2O (D) N2 + O2 ? 2NO (E) 2NO2 ?N2O4

6 反应A + B ?C + D为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10℃,其结果是:

(A) N2 +3H2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少

7 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98K时,纯物质的Sm? = 0 (B) 一切单质的Sm? = 0 (C) 对孤立体系而言,?rSm? >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8 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

(A) 与反应物浓度呈反比 (B) 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 (C) 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 (D) 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 (E) 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9 任何一个化学变化,影响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是:

(A) 反应产物的浓度 (B) 催化剂 (C) 反应物的浓度 (D) 体积 (E) 温度

10 在绝对零度时,所有元素的标准熵为:

(A) 0 (B) 约10焦耳/摩尔·度 (C) 1焦耳/摩尔·度 (D) 正值 (E) 负值

11 有两个平行反应A ? B和A ? C,如果要提高B的产率,降低C的产率,最好的办

法是:

(A) 增加A的浓度 (B) 增加C的浓度

(C) 控制反应温度 (D) 选择某种催化剂

12 能量守恒定律作为对化学反应的应用,是包含在下面哪位科学家所发现的原理的阐述

中?

(A) 卡诺(Carnot) (B) 盖斯(Hess) (C) 勒夏特列(Le Chatelier) (D) 奥斯特瓦尔特(Ostwald) (E) 傅里叶(Fourier)

13 反应A2(g) + 2B2(g) ?2AB2(g)的?rHm? > 0,采用下述的哪种方法可以使平衡移向左

边?

(A) 降低压力和温度 (B) 增加压力和温度 (C) 降低压力,增加温度 (D) 增加压力,降低温度 (E) 加入较多的A2气体

14 阿仑尼乌斯公式适用于:

(A) 一切复杂反应 (B) 发生在气相中的复杂反应

(C) 计算化学反应的?rHm? (D) 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有反应

15 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

(A) ?fGm?(I2, g. 298 K) (B) ?fHm?(Br2, l. 298 K)

(C) Sm?(H2, g. 298 K) (D) ?fGm?(O3, g. 298 K) (E) ?fHm?(CO2, g. 298 K)

16 在298K,反应H2(g) + 1/2O2(g) == H2O(l)的Qp与Qv之差是:

(A) ?3.7 kJ?mol?1 (B) 3.7 kJ?mol?1 (C) 1.2 kJ?mol?1 (D) ?1.2 kJ?mol?1

17 某化学反应A(g) + 2B(s) ? 2C(g)的?rHm? < 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仅在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B) 仅在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 (D)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

18 反应2HCl(g) ? Cl2(g) + H2(g)的?rHm? = 184.9 kJ?mol?1,这意味着: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HCl(g)的?fHm?为负值

(C) 该反应体系是均相体系 (D) 上述三种说法均正确

19 298K时,1/2?fGm?(CCl4(g)) > 2?fGm?(HCl(g)) > 1/2?fGm?(SiCl4(g)) > 1/2?fGm?(TiCl4(g)) >

?fGm?(MgCl2(s)),且反应H2(g) + Cl2(g) ? 2HCl(g)的?rSm? > 0,下列反应中,哪一个可在高温下进行?

(1) TiCl4(g) + C(s) ? Ti(s) + CCl4(g) (2) TiCl4(g) + 2Mg(s) ? Ti(s) + 2MgCl2(s) (3) SiCl4(g) + 2H2(g) ? Si(s) + 4HCl(g) (4) 2MgCl2(s) + C(s) ? 2Mg(s) + CCl4(g)

(A) (1)、(2)、(3)、(4) (B) (2)、(3)、(4) (C) (2)、(3) (D) (3)、(4)

20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rHm、?rUm、?rSm

(B)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但能改变反应的?rUm、?rHm、?rSm (C)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rHm,但能改变反应的?rUm、?rSm (D)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rHm、?rUm,但能改变反应的?rSm

21 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

(A) s?1 (B) mol?dm?3?s?1 (C) mol?1?dm?3?s?1 (D) mol?1?dm3?s?1

22 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

(A) Q = 0;W = 0;?U = 0;?H = 0 (B) Q ? 0;W ? 0;?U = 0;?H = Q (C) ?U = 0;?H = 0;?G = 0;?S = 0 (D) Q ? W;?U = Q ? W;?H = 0

23 若下列反应都在298 K下进行,则反应的?rHm?与生成物的?fHm?相等的反应是:

(A) 1/2H2(g) + 1/2I2(g) ? HI(g) (B) H2(g) + Cl2(g) ? 2HCl(g) (C) H2(g) + 1/2O(g) ? H2O(g) (D) C(金刚石) + O2(g) ? CO2(g) (E) HCl(g) + NH3(g) ? NH4Cl(s)

24 下列关于活化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

(B) 同一反应的活化能愈大,其反应速率愈大 (C) 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得 (D) 一般认为,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

25 已知反应H2(g) + Br2(g) ?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1? = 4.0?10?2,则同温下反应

1/2H2(g) + 1/2Br2(g)

?HBr(g)的K2?为:

(A) (4.0?10?2)?1 (B) 2.0?10?1 (C) 4.0?10?2 (D) (4.0?10?2)?1/2

26 反应A + B ?C + D的?rHm? < 0,当升高温时,将导致:

(A) k正和k逆都增加 (B) k正和k逆都减小

(C) k正减小,k逆增加 (D) k正增大,k逆减小 (E) k正和k逆的变化无法确定

27 反应CaCO3(s) ?CaO(s) + CO2(g)的?rHm? = 178 kJ?mol?1,?rSm? = 161 J?mol?1?K?1,则

CaCO3(s)开始分解的温度是:

(A) 900 K (B) 500 K (C) 800 K (D) 1106 K

28 已知反应3O2(g) ? 2O3(g)的?rHm? = ?288.7 kJ?mol?1。若使反应向右进行,需采取下列

哪一种措施?

(A) 高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29 已知反应H2O(g) ?1/2O2(g) + H2(g)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达到平衡。此后通入氖气,

若保持反应的压力、温度不变,则:

(A) 平衡向左移动 (B) 平衡向右移动 (C) 平衡保持不变 (D) 无法预测

30 某一液相反应的K?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较小,然而却可以用来大规模生产。实际中,

采取的措施是:

(A) 反应在低温下进行 (B) 反应在非常高的温度下进行 (C) 使用了另外的一系列反应,得到同样的结果 (D) 产物生成后,不断地从系统中被分离出来

31 若使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的水解度都增大,可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 降低温度 (B) 稀释溶液 (C) 增加盐的浓度 (D) 升高溶液的pH值

32 已知反应N2(g) + 3H2(g) ?2NH3(g)的K? = 0.63,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再通入一定量

的N2(g),则K?、反应商Q和?rGm?的关系是:

(A) Q = K?,?rGm? = 0 (B) Q > K?,?rGm? > 0 (C) Q < K?,?rGm? < 0 (D) Q < K?,?rGm? > 0

33 某气体反应的?rHm? = 10.5 kJ?mol?1,?rSm? = 41.8 J?mol?1?K?1,平衡时,各物种的分压

均为p?,则反应温度约为:

(A) 0℃ (B) 25℃ (C) ?22℃ (D) 100℃

34 已知298 K时,

2NH3(g) ? N2(g) + 3H2(g) ?rHm? = 92.2 kJ?mol?1

H2(g) + 1/2O2(g) ? H2O(g) ?rHm? = ?241.8 kJ?mol?1

4NH3(g) + O2(g) ? 4NO(g) + 6H2O(g) ?rHm? = ?905.5 kJ?mol?1

则NO(g)的?fHm?等于:

(A) 92.2 kJ?mol?1 (B) ?92.2 kJ?mol?1 (C) ?709.8 kJ?mol?1 (D) 360.8 kJ?mol?1

35 下列哪一个反应的焓变等于C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A) CO(g) + C(s) == CO2(g) ?rHm?1 (B) CO(g) + 1/2O2(s) == CO2(g) ?rHm?2 (C) O2(g) + C(s) == CO2(g) ?rHm?3 (D) 2O2(g) + 2C(s) == 2CO2(g) ?rHm?4

36 A ? B + C是吸热的可逆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逆,

那么:

(A) E正 < E逆 (B) E正 > E逆 (C) E正 = E逆 (D) 无法确定

37 在恒温下,对于同一反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反应物浓度增大,该反应的转化率就增大

(B) 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相同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总是相等 (C) 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可以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D) 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与反应物的最初浓度无关

38 已知反应H2(g) + Br2(g) ?2HBr(g),在1297 K和1495 K时的K?分别为1.6?105和

3.5?104,则该反应的焓变或自由能变:

(A) ?rHm? > 0 (B) ?rHm? < 0 (C) ?rGm? < 0 (D) ?rGm? = 0

39 已知298 K下,下列反应的相关条件为:

2NH3(g) ? N2(g) + 3H2(g) 起始压力/kPa 101 101 1.01

?fGm?(NH3(g)) = ?16.64 kJ?mol?1,由此可判断,该反应:

(A) 不能自发进行 (B) 处于平衡状态 (C) 能自发进行 (D) 无法判断

40 已知K?稳([HgCl4]2?) = 9.1?1015,K?稳([HgI4]2?) = 1.9?1030。对于[HgCl4]2? + 4I?

?[HgI4]2? + 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向右进行 (B) 反应向左进行 (C) 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8?10?15 (D) 反应达到平衡

1 某化工厂生产中需用银作催化剂,它的制法是将浸透AgNO3溶液的浮石在一定温度下

1焙烧,使发生下列反应:AgNO3(s)→Ag(s)+NO2(g)+ 2O2(g)

试从理论上估算AgNO3分解成金属银所需的最低温度。已知: AgNO3(s)的 NO2(g)的

??fHm?S--m=-123.14kJ?mol, =140J?mol1?K1

-1

-1

??fHm?S--m=35.15kJ?mol, =240.6J?mol1?K1

?S--mAg(s)的 =42.68J?mol1?K1 ?S--mO2(g)的 =205J?mol1?K1

2 实验测得反应CO(g) + NO2(g) = CO2(g) + NO(g)在650K时的动力学数据为 实验编号 1 2 3

(1)计算并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2)求650K的速率常数; (3)当

cCO(mol?dm-3) 0.025 0.050 0.025 cNO2( mol?dm) 0.040 0.040 0.120 -3dcNO/dt(mol?dm-3?s-1) 2.2?10?4 4.4?10?4 6.6?10?4 cCO=0.10mol?dm-3, cNO2=0.16mol?dm-3时,求650K时的反应速率;

-1

-1

(4)若800K时的速率常数为23.0dm3?mol?s,求反应的活化能。

3 气体反应A+B=D,对反应物A、B来说都是一级反应,反应的活化能Ea=163kJ?mol-1,

?3-1-16.30?10温度为380K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 dm3?mol?s,反应开始时由等量A和

B(nA=nB)组成的气体混合物总压力为101.325kPa,求温度在400K时的反应初速率。

4 讨论下列反应动力学:S2O82-+2I-→2SO42-+I2。在24℃,

混合25mL、摩尔数为n1的KI溶液,5mL、0.2%的淀粉溶液与10mL、1×102mol?L

-1-

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时间t=0时,向上述的混合液中,加入含有过二硫酸根离子S2O82

摩尔数为n2的溶液25mL。由实验中n1和n2的不同取值测出溶液显出蓝色的时间间隔Δt。

碘被硫代硫酸盐还原是极快的,并且认为测出的时间是足够得短,以致可用

?(S2O8)??t来表示反应的初始速率。

(1)写出相应实验完成的化学反应式,解释蓝色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在这个时候(I)值是与在时间t=0时一样,并且[S2O82]的变化不大(见下表)。 -

2?实验号码 1 2 3 4 5 n1 混合前I的摩尔数 0.2 0.2 0.2 0.1 0.05 -n2 混合前S2O82的摩尔数 -Δt(s) 21 42 81 42 79 0.2 0.1 0.05 0.2 0.2 (2)写出速率表达式。

(3)根据上面5个实验数据计算出速率常数k值并求出其平均值。

(4)在不同温度下重新做第4号实验: 温度(℃) Δt(s) 3 189 13 88 24 42 37 21 1lgk?f()T图并估算出活化能Ea。 试算出不同速率常数k值,画出

15 已知 CH3OH(l)→CH4(g)+ 2O2(g)

(kJ?mol) -166 -50

-1

?H?f,298( kJ?mol) -238 -74.8

-1

(1)在25℃,1atm下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2)该反应的ΔS是正还是负?其数有多大? (3)在多少温度以上,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4)用此反应生产CH4有何缺点?

6 已知下列两个反应

15839lgK1??4.5812T?(A) C(s)+ O2(g) CO(g)

lgK2?20600?0.043T

(B) C(s)+ O2(g)

?CO2(g)

(1)计算反应(C):C(s)+ CO2(g)

?2CO(g)的lgK3

(2)求反应(C)的标准焓与标准熵

(3)在一个22.4 dm3真空容器中,引入1molCO2与过量的固体C,问达到什么温度方可使等摩尔的CO2与CO混合物达到平衡。(提示:建立温度的方程,用图解法求解)

17 设反应:CuBr2(s) ?CuBr(s)+ 2Br2(g)在平衡时,Br2的压力p为:在T1=450K,

?p1=0.6798kPa,在T2=550K时,p2=67.98kPa。试计算这个反应的标准热力学数据( ?H,

?U?, ?S?, ?G?)。

在550K时,向一个2.24L的真空容器中引入0.2molCuBr2固体,试计算平衡状态各物质的量。当容器体积为多大时CuBr2消失?

8 氧化银遇热分解2Ag2O(s) ?4Ag(s)+O2(g),

已知在298K时,Ag2O(s)的 在298K时,Ag2O-Ag体系的 氧分压等于100kPa)

?H?fpO2=-30.6kJ?mol,

-1

?G?f=-11.2 kJ?mol。求:(1)

-1

=?(2) Ag2O的热分解温度是多少?(在分解温度时的

9 希望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下列反应,现将该反应有关物质的

物质的下面

CuS(s) + H2(g) ? Cu(s) + H2S(g)

?H?f?和 S分别列在相应

?H?f( kJ?mol) -53.14 -20.5

-1

S?(J?mol-1?K-1) 66.53 130.5 33 205.9

(1)反应在室温能否自发由左向右进行? (2)反应在600℃自发进行的方向是怎样的?

(3)反应无论向哪个方向进行,均缺乏推动力的温度是多少? (4)求600℃时的Kp=?

10 在1000K,在恒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NO(g)+O2(g) ?2NO2(g)。在反应发生前,

pNO=100kPa、 pO2=300kPa、 pNO2=0。反应达到平衡时, pNO2=12kPa,计算平衡时

NO、O2的分压及标准平衡常数K。

θ

11 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2(g)密闭容器中建立了平衡,已知749K时,Kθ

=2.60。求:(1)当 转化率为多少?

1 B 2 D 3 A 4 D 5 D 6 D 7 C 8 E 9 E 10 A 11 D 12 B 13 C 14 D 15 A 16 A 17 B 18 D 19 C 20 A 21 D 22 C 23 C 24 B 25 B 26 A 27 D 28 B 29 B 30 D 31 B 32 C 33 C 34 A 35 C 36 B 37 C 38 B 39 C 40 A 1 643K 2 (1)

nH2O/nCO为1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当

nH2O/nCO为3时,CO的

v?kcCOcNO2-

; (2)0.22 dm3?mol?s;

-1

-1

-3

-1

-3

-1

(3)3.5×103 mol?dm?s; (4)1.3×102 kJ?mol1 3 1.9×105 mol?dm?s

4 (1)S2O82+2S2O32→2SO42+S4O62

S2O82+2I→2SO42+I2(慢)

2S2O32+ I2→S4O62+2I(快)

S2O32全部消失,蓝色出现时,这时也可以认为各物种浓度平衡(不变),因而可把2I

看成前后无变化。

(2)v=k[S2O82][ I]

(3)6.31×103 mol?dm?s

-3

-1

(4)46.82 kJ?mol1

6

lgK3??8922?9.119T

-1

?H?167.2kJ; ?S?174.7J?K;T=1023K

7 47.23 kJ?mol1;44.94 kJ?mol1;84.44 J?K;0.91 kJ?mol1;0.134mol;0.066mol;

-1

0.033mol;6.7L。 8 (1)

pO2?1.2?10?2kPa;(2)T=460K

?9 (1)室温因 ?G>0;所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在600℃时 ?G<0反应可自发正向进行

(3)t=507℃; (4)Kp=4 10

pNO=88kPa; pO2=294kPa; K??1.64?10?4

11 (1)61.7%;(2)86.6%

第二章 水基分散系

1 将0.450克某物质溶于30.0克水中,使冰点降低了0.150℃。已知Kf = 1.86 kg?mol?1,这

种化合物的分子量是:

(A) 100 (B) 83.2 (C) 186 (D) 204 (E) 50

2 101℃下,水沸腾时的压力是:

(A) 1个大气压 (B) 10个大气压 (C) 略低于1个大气压 (D) 0.1个大气压 (E) 略高

于1个大气压

3 溶质溶于溶剂之后,必将会引起:

(A) 沸点降低 (B) 凝固点上升 (C) 蒸气压降低 (D) 吸热 (E) 放热

4 用半透膜分离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的方法,叫做:

(A) 电泳 (B) 渗析 (C) 胶溶 (D) 过滤 (E) 电解

5 往As2S3胶体溶液中,加入等摩尔量的下列哪一种溶液,As2S3胶体凝结得最快?

(A) NaCl (B) CaCl2 (C) Na3PO4 (D) Al2(SO4)3 (E) MgCl2

6 下述哪些效应是由于溶液的渗透压而引起的:

① 用食盐腌制蔬菜,用于储藏蔬菜; ② 用淡水饲养海鱼,易使海鱼死亡; ③ 施肥时,兑水过少,会“烧死”农作物;

④ 用和人类血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对人体输液,可补充病人的血容量。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② ③ (D) ① ② ③ ④ (E) ② ③ ④

7 扩散在下述哪一种状态下进行得最迅速?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凝胶 (E) 胶体微粒

8 如果配制相同摩尔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并测定它们的沸点,哪一种溶液的沸点最高?

(A) MgSO4 (B) Al2(SO4)3 (C) K2SO4 (D) C6H5SO3H (E) CaCl2

9 比较下列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较大的是:

(A) 蒽(熔点218℃) (B) 联二苯(熔点69℃) (C) 萘(熔点80℃) (D) 菲(熔点100℃)

10 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A) 渗透压 (B) 沸点升高 (C) 蒸气压下降 (D) 凝固点下降 (E)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11 100克水溶解20克非电解质的溶液,在?5.58℃时凝固,该溶质的分子量为:

(A) 33 (B) 50 (C) 67 (D) 200 (E) 20

2-1 1.84g氯化汞溶于100g水,测得该水溶液的凝固点为-0.126℃,由计算结果说明氯化汞

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氯化汞摩尔质量为272g?mol)

-1

2-2 在25℃时,固体碘的蒸气压为0.04132kPa,氯仿(液态)的蒸气压为26.55kPa。在碘的氯

仿饱和溶液中,碘的摩尔分数为0.0147。计算: (1)在这样的饱和溶液中,平衡时碘的分压; (2)此溶液的蒸气压(假定为理想溶液)。

2-3 医学上输液时要求输入液体和血液的渗透压相等(即等渗液)。临床上用的葡萄糖等渗液

的冰点降低值为0.543℃,试求此葡萄糖的百分浓度和血液的渗透压。(水的K1为1.86,葡萄糖分子量为180。血液的温度为37℃)。

2-4 有一糖水溶液,在101.3kPa下,它的沸点升高了1.02K,问它的凝固点是多少? 2-5 一种在300K时100mL体积中含有1.0g过氧化氢酶(在肝中发现的一种酶)的水溶液,测

得它的渗透压为0.0993kPa,计算过氧化氢酶的摩尔质量。 1 C 2 E 3 C 4 B 5 D 6 C 7 C 8 B 9 B 10 C 11 C

2-1 以HgCl2共价分子形式存在 2-2 (1)0.6074Pa;(2)26.16kPa 2-3 5.0%;7.42atm 2-4 269.29K

2-5 2.51×105g?mo

第三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 下列反应中哪一个是可逆反应?

(A) Pb(NO3)2 + 2NaI → PbI2 + 2NaNO3 (B) 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C) 2Na + 2H2O → 2NaOH +H2 (D) KNO3 + NaCl → KCl + NaNO3

2 根据酸碱定义,酸是质子给予体。在反应式NH3 + H2O → NH4+ + OH?中,哪一个是酸?

(A) NH3 (B) H+ (C) NH4+ (D) H2O

3 铅蓄电池充电时,负极产生哪一种反应?

(A) 2H+ + 2e? → H2 (B) Pb2+ + SO42? → PbSO4

(C) Pb → Pb2+ + 2e?

(D) PbSO4 + 2H2O → PbO2 + 4H+ + SO42? + 2e? (E) Pb2+ + 2e? → Pb

4 测量各种酸和碱(0.1 mol?L?1)相对强度的方法是:

(A) 用pH试纸测验量溶液的pH值 (B) 与海绵状锌反应观察气体的放出速率 (C) 用极谱仪测量每个溶液 (D) 用电导仪测量其导电率

5 如果NH3?H2O的电离常数为1.8?10?5,0.1 mol?L?1 NH3?H2O溶液中的OH?浓度是多少

(mol?L?1)?

(A) 1.8?10?6 (B) 1.3?10?3 (C) 4.2?10?3 (D) 5.0?10?2 (E) 1.8?10?4

6 根据金属在电动势次序中的位置,可以预言在化学反应中:

(A) 电动势为零的氢是惰性的; (B) 铜将置换铅盐中的铅; (C) 金比铝更易被氧化; (D) 锡将置换铜盐中的铜; (E) 铜将置换酸中的氢;

7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哪一种物质既可作为酸又可作为碱:

(A) [Al(H2O)6]3+ (B) [Cr(H2O)6]3+ (C) H2CO3 (D) [Fe(H2O)3(OH)3]3+ (E) PO4

8 下列阳离子中,哪一种能与氨形成配离子?

(A) Ca2+ (B) Fe2+ (C) Sc3+ (D) K+ (E) Ni2+

9 在[Cu(NH3)4]2+离子中铜的价态和配位数分别是:

(A) 0和3 (B) +4和12 (C) +2和8 (D) +2和4 (E) +2和12

10 CaF2饱和溶液的浓度是2.0?10?4 mol?L?1,它的溶度积常数是:

(A) 2.6?10?9 (B) 4.0?10?8 (C) 3.2?10?11 (D) 8.0?10?12 (E) 8.0?10?10

11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或碱的定义是:

(A) 同一物质不能同时作为酸和碱; (B) 任何一种酸,得到质子后变成碱 (C) 碱不能是阳离子; (D) 碱可能是电中性的物质; (E) 碱不能是阴离子。

12 下列哪一种试剂常用作还原剂?

(A) SnCl4 (B) HF (C) KMnO4 (D) Cl2 (E) SnCl2

13 在反应4P + 3KOH + 3H2O → 3KH2PO2 + PH3中

(A) 磷仅被还原

(B) 磷仅被氧化

(C) 磷既未被还原,也未被氧化 (D) PH3是固体沉淀 (E) 磷被歧化

1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溶于浓NH3·H2O?

(A) AgF (B) AgCl (C) AgBr (D) AgI (E) CuCl2

15 将一铂丝两端分别浸入0.1 mol?L?1 Sn2+和0.01 mol?L?1 Sn4+的溶液中,该电对的电位是:

(A) E?(Sn4+/Sn2+) (B) E?(Sn4+/Sn2+) + 0.059/2 (C) E?(Sn4+/Sn2+) + 0.059 (D) E?(Sn4+/Sn2+) ? 0.059 (E) E?(Sn4+/Sn2+) ? 0.059/2

16 K2Cr2O7 + HCl → KCl + CrCl3 + Cl2 + H2O在完全配平的反应方程式中Cl2的系数是: (A) 1 (B) 2 (C) 3 (D) 4 (E) 5

17 把醋酸钠晶体加到1升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将会产生:

(A) K?平衡值增加 (B) K?平衡值减小 (C) pH值增加 (D) [Na+]浓度增加

(E) [Na+]浓度不变

18 影响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的因素是:

(A) 缓冲溶液的pH值和缓冲比 (B) 共轭酸的pK?a和缓冲比 (C) 共轭碱的pK?b和缓冲比 (D)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和pH值 (E) 缓冲比和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19 从AgCl、HgCl2和PbCl2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gCl,应加的试剂是:

(A) 硫化氢 (B) 硝酸 (C) 二氯化锡 (D) 氢氧化钠 (E) 氨水

20 EDTA(乙二胺四乙酸)同金属阳离子结合生成:

(A) 螯合物 (B) 笼形(包合)物 (C) 非化学计量的化合物 (D) 聚合物 (E) 超分

子化合物

21 下述诸对化合物中,加热时,哪一对很快结合产生少量氯气?

(A) NaCl和H2SO4 (B) NaCl和MnO2 (C) HCl和Br2 (D) HCl和KMnO4 (E) NaCl

和HNO3

22 下列物质若按碱性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OH? < HPO42? < NH3 < HSO4? < H2O (B) HPO42? < HSO4? < NH3 < H2O < OH? (C) HSO4? < H2O < HPO42? < NH3 < OH? (D) HPO42? < OH? < H2O < NH3 < HSO4? (E) H2O < HSO4? < NH3 < HPO4? < OH?

23电解烧杯中的食盐水时,其电解产物是:

(A) 钠,氢气 (B) 氯气,氢气 (C) 钠,氧气 (D) 氢氧化钠,氯气 (E) 钠,氯气

24 一学生向铬酸银溶液中加入1摩尔S2?,在升温的同时加入更多的铬酸盐,这种做法会

给沉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A) 沉淀只取决于温度 (B) 沉淀只取决于铬酸盐的浓度 (C) 沉淀取决于铬酸盐的浓度和温度

(D) 既不取决于温度也不取决于铬酸盐的浓度 (E) 不生成沉淀

25 在下述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 RH (B) NH3 (C) C2H2 (D) ROH (E) H2O

26 H3O+的共轭碱为:

(A) H+ (B) H2O (C) H2O2 (D) OH? (E) H

27 电解时,氧化反应发生在:

(A) 阳极 (B) 阴极 (C) 阳极或阴极 (D) 阳极和阴极 (E) 溶液

28 下列电对中,电极电位值最大的是:

(A) E?(Ag+/Ag) (B) E?(AgI/Ag) (C) E?(Ag(CN)2?/Ag) (D) E?(Ag(NH3)2+/Ag)

29 根据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所设计的原电池,哪一个原电池不需要盐桥连接?

(A) H+ + OH? == H2O (B) PbO + Pb + 2 H2SO4 == 2PbSO4 + 2H2O (C) 2MnO4? + 5H2O2 + 16H+ == 2Mn2+ + 5O2 + 8H2O (D) Zn + Cu2+ == Cu + Zn2+

30 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与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高低次序是:

(A) [H+] > [Cl?] > [NH4+] > [OH?] (B) [Cl?] > [NH4+] > [H+] > [OH?] (C) [Cl?] > [NH4+] > [OH?] > [H+] (D) [Cl?] = [NH4+] > [H+] > [OH?]

31 向含有等摩尔CrO42?和SO4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Pb(NO3)2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已知K?sp(PbCrO4) = 2.0?10?16,K?sp(PbSO4) = 2.0?10?8) (A) PbCrO4首先沉淀。当PbCrO4沉淀完全后,PbSO4才沉淀;

(B) PbSO4先沉淀,然后PbSO4和PbCrO4共沉淀; (C) PbSO4和PbCrO4共沉淀;

(D) PbSO4先沉淀,后转变为PbCrO4沉淀。

32 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HCl气体,下列现象最合理解释的是:

(A) 无任何现象出现,因为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 有固体NaCl生成,因为通入HCl降低了NaCl的溶度积;

(C) 有固体NaCl生成,因为增加[Cl?]使固体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固体NaCl的方向移动;

(D) 有固体NaCl生成,因为根据溶度积规则,增加[Cl?]使得[Na+] [Cl?] > K?sp(NaCl),所以有固体NaCl生成。

33 根据下列反应设计的原电池,不需要惰性电极的反应是:

(A) H2 + Cl2 == 2HCl(aq) (B) Ce4+ + Fe2+ == Ce3+ + Fe3+

(C) Zn + Ni2+ == Zn2+ + Ni (D) 2Hg2+ + Sn2+ +2Cl? == Hg2Cl2(s) + Sn4+

34 配合物K2[Zn(OH)4]的名称是:

(A) 氢氧化锌钾 (B) 四氢氧化锌(II)钾 (C) 四羟基锌酸钾 (D) 四羟基合锌(II)钾 (E) 四羟基合锌(II)酸钾

35 下列物质中,哪一种不能作为配体?

(A) 硫氰酸钾 (B) 硫代硫酸钠 (C) 甲烷 (D) 一氧化碳

36 醋酸的电离常数为K?a,则醋酸钠的水解常数为:

(A) (B) K?a / K?w (C) K?w / K?a (D)

37 在下列各组配离子稳定性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 [Cu(NH3)4]2+ > [Cu(en)2]2+ (B) [Fe(NCS)6] > [Fe(H2O)6]3+ (C) [Ni(CN)4]2? > [Ni(NH3)4]2+ (D) [Co(NO2)6]4? > [Co(H2O)6]2+

38 用EDTA二钠盐溶液滴定Mg2+时,如果溶液中无缓冲溶液存在时,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酸度将: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E) 不变

39 下列沉淀的溶解反应中,可以自发进行的是:

(A) AgI + 2NH3 == [Ag(NH3)2]+ + I? (B) AgI + 2CN? == [Ag(CN)2]? + I? (C) Ag2S + 4S2O32? == 2[Ag(S2O3)2] + S2? (D) Ag2S + 4NH3 == 2[Ag(NH3)2]+ + S2?

40 当溶液中[H+]浓度增加时,氧化能力不增加的氧化剂是:

(A) Cr2O72? (B) O3 (C) NO (D) PbCl62?

41 已知E?(Zn2+/Zn),下列哪一个原电池可用来测量E?(Fe2+/Fe)

(A) (?)Zn(s)?Zn2+ (1 mol?L?1) ??Fe2+ (1 mol?L?1)?Fe(s) (+)

(B) (?)Zn(s)?Zn2+ (1 mol?L?1) ??H+ (1 mol?L?1)?H2(101.3 kPa) ?Pt (+) (C) (?)Fe(s)?Fe3+ (1 mol?L?1) ??Zn2+ (1 mol?L?1)?Zn(s) (+)

(D) (?)Fe(s)?Fe2+ (1 mol?L?1) ??H+ (1 mol?L?1)?H2(101.3 kPa) ?Pt (+)

42 欲用酸溶解磷酸银沉淀,应选用:

(A) 盐酸 (B) 硫酸 (C) 硝酸 (D) 氢硫酸

43 下列四种配合物中,配体CO32?作为二啮配体的是:

(A) [Co(NH3)5CO3]+ (B)

(C) [Pt(en)CO3] (D) [Pt(en)(NH3)CO3]

44 根据标准电极电位,氧化还原反应MnO2 + 2Cl? + 4H+ == Mn2+ + Cl2 + 2H2O中,MnO2

不能氧化Cl?,但用浓盐酸与MnO2作用,可以生成Cl2。下列哪一种解释最不合理: (A) 两个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相差不大; (B) 酸度增加,E?(MnO2/Mn2+)增加; (C) [Cl?]增加,E?(Cl2/Cl?)减小;

(D) 盐酸浓度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加大。

45 当溶液的pH值为5时,下列哪种离子已完全沉淀:(已知:K?sp(Al(OH)3) = 5.0?10?33,

K?sp(Cu(OH)2) = 1.6?10?19,K?sp(Zn(OH)2) = 4.5?10?17,K?sp(Mn(OH)2) = 2.0?10?13,K?sp(Mg(OH)2) = 8.9?10?12)

(A) Al3+ (B) Cu2+ (C) Mg2+ (D) Mn2+ (E) Zn2+

46 摩尔浓度相同的弱酸HX及盐NaX所组成的混合溶液 :(已知:X? + H2O HX + OH?

的平衡常数为1.0?10?10)

(A) pH = 2 (B) pH = 4 (C) pH =5 (D) pH = 10

47 硼酸属于:

(A) 一元酸 (B) 二元酸 (C) 三元酸 (D) 质子酸

48 在酸性条件下,已知下列各电对的电极电位值为E?(IO/I?) = +1.08 V,E?(IO/IO?) = +1.14

V,E?(IO/I2) = +1.19 V,E?(SO42?/SO32?) = +0.17V,E?(I2/I?) = +0.53 V。若用亚硫酸盐还原碘酸根离子,IO可能的还原产物是: (A) IO? (B) IO2? (C) I2 (D) I?

49 下列离子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Zn2+ (B) Hg2+ (C) Cu2+ (D) Cd2+ (E) Ag+

50 水、HAc、HCN的共轭碱的碱性强弱的顺序是:

(A) OH? > Ac? > CN? (B) CN? > OH? > Ac? (C) OH? > CN? > Ac? (D) CN? > Ac? > OH?

-1

1 将H2S气体通入0.10mol ?L-1ZnCl2溶液中,使其达到饱和(c(H2S)=0.10 mol ?L)。求Zn2+

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值。(已知: )。

2 将氢电极插入含有0.50mol?L-1HA和0.10 mol?L-1A-的缓冲溶液中,作为原电池的负极;

将银电极插入含有AgCl沉淀和1.0 mol?L1Cl的AgNO3溶液中。已知p(H2)=100kPa时测

得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450V, 。 (1)写出电池符号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计算正、负极的电极电势;

(3)计算负极溶液中的c(H+)和HA解离常数。

3 已知298K和pθ压力下,

Ag2SO4(s)+H2(pθ)=2Ag(s)+H2SO4(0.100mol?L1),

(1)为该化学反应设计一可逆电池,并写出其两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计算电池的电动势E; (3)计算Ag2SO4的 。

4 试用HAc和NaAc设计一缓冲溶液,其pH值为:(1)4.00;(2)5.00,问HAc及NaAc的

浓度各为多少?假定酸与盐的总浓度为1.0mol?L1。(已知Ka=1.76×105)

5 某溶液含Cl-为0.01 mol?L-1,CrO42-为0.001 mol?L-1,向该溶液不断加入Ag+,哪一个

阴离子先产生沉淀,在Ag2CrO4开始析出沉淀时,溶液中Cl浓度应是多少?从计算结果试评价莫尔法测定Cl,以K2CrO4作指示剂的效果。(已知: , )

6 某厂用盐酸加热处理粗的

0.0588g,请回答:

CuO制备CuCl2,在所得溶液中杂质Fe2+的含量100mL为

(1)能否以氢氧化物的形式直接沉淀出Fe(OH)2以达到提纯CuCl2的目的?

(2)为了除去杂质铁,常用H2O2使Fe2+氧化为Fe3+,再调整pH使Fe(OH)3沉淀出,调整pH可以用氨水、Na2CO3、ZnO、CuO等物质中选出一种,最好选用哪种,说明理由。 (3) Fe(OH)3开始沉淀的pH为多少? (4) Fe(OH)3沉淀完全的pH为多少? (已知:原子量:Fe=55.8)。

7 在1LNa2S2O3溶液中,若能溶解23.5g的AgI,问Na2S2O3溶液的原始浓度至少应是多少?

(已知:原子量Ag=108,I=126.9)。

8 已知 Au3+ + 3e = Au E=1.498V AuCl4+3e = Au + 4Cl E=1.00V 求:AuCl4Au3+ +

θ

θ

4Cl体系的及各是多少?

9 求电极反应CuCl2-+e=Cu+2Cl-的Eθ值。

10 试设计一原电池,测定Hg(CN)42-的稳定常数 已知 Cu2+ + 2e = Cu Eθ=0.34V Hg2+

+ 2e = Hg E=0.85V Hg(CN)42 + 2e = Hg + 4CN E=-0.37V

θ

θ

11 根据标准电极电势求Ag++Cl-=AgCl(s)的平衡常数K和溶度积常数Ksp(已知: , )。 12 甲烷燃料电池:Pt︱CH4(g)︱H+‖H+︱O2︱Pt)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 CH4(g) + 2H2O(l) CO2(g) + 8H+ + 8e 正极 2O2(g) + 8H+ + 8e 4H2O(l)

电池反应为CH4(g) + 2O2(g) CO2(g) + 2H2O(l),此反应的K=1.00×1044,试求该电池的电动势 。

13 利用 值,求下列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

(1)ClO3 + 6H+ + 6e Cl + 3H2O (2)H2O2(aq) + 2H+ +2e 2H2O(l)

14 实验测定0.10 mol?L-1HX的氢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为0.48V,求

HX的电离常数。

15 计算在(1)0.0010 mol?L-1和(2)0.10 mol?L-1的NH4Cl溶液中,Zn(OH)2的溶解度。 16 已知次氯酸HBrO的Kθ=2.40×10-9,从实验过程中发现下列现象:

(1)0.05 mol?L1HBrO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

(2) 0.05 mol?L1NaBrO溶液能使酚酞变紫红色

--

(3) 0.05 mol?L1HBrO-0.05 mol?L1NaBrO混合溶液能使酚酞变粉红色。

通过计算溶液值来解释上述现象。

17 在0.08mol?L-1HAc溶液中,HAc的电离度为1.50%。要使该HAc溶液中H+离子的数

目与50mL0.02mol?L1HCl溶液或50mL0.02mol?L1HCN溶液中所含H+离子的数目相等,

问需要该HAc溶液各多少毫升?

18 混合溶液中Cl-、Br-、I-三种离子的浓度都是0.01mol?L-1,逐滴加入AgNO3溶液,问

三种银盐的沉淀顺序是怎样的?当第三种银盐开始沉淀时,前两种离子的浓度各为多少?

19 计算使0.10mol的MnS、ZnS、CuS溶解于1L盐酸中所需要盐酸的最低浓度分别为多少? 20 已知298K时,电极反应:

MnO4 + 8H+ + 5e Mn2+ + 4H2O Cl2 + 2e 2Cl

(1)把两个电极组成原电池时,计算其标准电动势

(2)计算当氢离子浓度为0.10 mol?L1,其他各离子浓度为1.0 mol?L1、氯气分压为100kPa

时原电池的电动势。

1 D 2 D 3 E 4 D 5 C 6 D 7 D 8 E 9 D 10 C 11 D 12 E 13 E 14 D 15 E 16 C 17 C 18 E 19 E 20 A 21 D 22 C 23 B 24 C 25 E 26 B 27 A 28 A 29 B 30 B 31 A 32 C 33 C 34 E 35 C 36 C 37 A 38 A 39 B 40 D 41 A 42 C 43 C 44 D 45 A 46 B 47 A 48 D 49 C 50 C 1 0.12;2.12

2 (1)(-)Pt︱H2︱HA,A‖Cl︱AgCl︱Ag(+) H2(g)+A(aq)+AgCl(s)=HA(aq)+Ag(s)+Cl(aq) (2) ,

(3)c(H+)=1.39×10mol?L,

3 (1) (-)Pt,H2︱H2SO4(0.100 mol?L) ︱Ag2SO4(s),Ag(s)(+)

-1

-4

-1

(-)H2=2H+(0.200 mol?L)+2e

-1

(+)Ag2SO4+2e=2Ag+2H+(0.200 mol?L)+SO42(0.100 mol?L)

-1

-1

(2)0.698V;(3)1.5×10 4 (1)HAc:NaAc=0.85:0.15;

(2) HAc:NaAc=0.36:0.64

5 当Ag2CrO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l已有99.95%被沉淀,所以可以用K2CrO4作指示剂。 6 (1)不能以Fe(OH)2的形式除Fe2+,此时Cu2+也将产生Cu(OH)2的沉淀

(2)以Fe(OH)3的形式可除Fe3+。调整pH以选CuO为最好,这样可不带进其他杂质; (3)pH=1.8;(4)pH=2.8 7 2.2 mol?L 8 ; 9 0.192V 10 2.27×1041

11 K=6.1×109;Ksp,AgCl=1.64×1012 0.3245V

13 (1)1.45V;(2)1.76V 14 KHX=8×108

-10

-1

-6

15 (1)2.1×105 mol?L; (2)4.5×104 mol?L

-1

-1

16 (1)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pH<8时无色。由于0.05 mol?LHBrO溶液的pH值为4.96,故不能使酚酞变色。

(2)酚酞在pH>10的溶液中显紫红色,0.05mol?LNaBrO溶液值为10.66

(3) 0.05 mol?LHBrO-0.05mol?LNaBrO混合溶液的pH值为8.62,可以使酚酞呈粉红色。

17 (1)0.83L;(2)1.47×104L

-1

-1

-1

-1

18 (1)沉淀先后依次为:AgI、AgBr、AgCl

(2)[Br]=2.89×105 mol?L ;[I]=4.6×109 mol?L

-1

-1

19 对MnS:[H+]=6.1×106 mol?L;

-1

对ZnS:[H+]=5.6 mol?L;

-1

对CuS:[H+]=1.2×106mol?L

-1

20 (1)0.15V;(2)0.0617V

第四章 结构化学

1 一个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其热力学最稳定的氧化态是:

(A) +1 (B) +2 (C) +3 (D) –1 (E) –2

2 将一个基态氢原子的电子转移到无限远的地方,需要2.179?10?18 J。若将一个电子由n =

3的能级激发到n = ?的能级,所需要的能量为:

(A) 2.42?10?19 J (B) 3.63?10?19 J (C) 7.26?10?19 J (D) 4.84?10?19 J

3 下列哪个离子中的半径最小?

(A) K+ (B) Ca2+ (C) Sc3+ (D) Ti3+ (E) Ti4+

4 由偶极诱导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称为:

(A) 离子键 (B) 氢键 (C) 配位键 (D) 范德华力

5 密立根(Millikan)油滴实验测定了:

(A) 荷质比 (B) K层的电子数 (C) 电子的电荷值 (D) 普朗克常数 (E) 阿伏加德罗常数

6 OF2分子的电子结构是哪种杂化?

(A) sp2 (B) sp (C) sp3 (D) spd3 (E) sd2

7 任一原子的s轨道:

(A) 与角度无关 (B) 与sinθ有关 (C) 与cosθ有关 (D) 与sinθcosθ有关 与sinθcosθ无关

8 电子位于确定的轨道或能级的最好的证明(或观察)是:

(A) 原子光谱是由不连续的谱线组成的,不含连续带 (B) β射线中的电子有很高的动能

(C) 阴极射线电子的穿透能力决定于产生阴极射线的电压 (D) 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 (E) 金属中的电子一般是自由电子

9 如果一个原子的主量子数是3,则它:

(A) 只有s电子和p电子 (B) 只有s电子 (C) 只有s,p和d电子 (D) 只有s,p,d和f电子 (E) 只有p电子

10 下列哪一个化合物为极性共价化合物:

(A) B2H6 (B) NaCl (C) CCl4 (D) H2S (E) CH4

11 下列描述配合物的配位数与空间构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心离子配位数为2的配合物均为直线形; (B) 中心离子配位数为3的配合物均为三角形; (C) 中心离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均为四面体型; (D) 中心离子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均为八面体型。

12 碱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的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A) 钠 (B) 钾 (C) 铷 (D) 铯 (E) 锂

13 下列哪一个分子或离子不是直线形的:

(A) CO2 (B) [Ag(CN)2]? (C) I3? (D) BeCl2(g) (E) O3

14 具有1s22s22p63s23p4电子结构的原子是:

(E) (A) Mg (B) Fe (C) Cr (D) Al (E) S

15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氢键表现得最强?

(A) NH3 (B) H2O (C) H2S (D) HCl (E) HF

16 ???2的物理意义是:

(A)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B) 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

(C) 核外电子的数学表达式 (D) 电子在微体积元中出现的几率密度 (E) 电子在空间某点(r,?,?)出现的几率

17 根据量子力学,一个原子轨道是指:

(A) 含义与玻尔理论中所指的原子轨道相同 (B) n具有一定数值的一个波函数

(C) n,l,m三个量子数都具有一定数值的一个波函数 (D) n,l,m,ms四个量子数都具有一定数值的一个波函数

18 有关“镧系收缩”的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 f区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变幅度比其它周期大

(B) “镧系收缩”是指镧系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递减

(C) “镧系收缩”是指镧系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呈快速减小的趋势 (D) 由于“镧系收缩”效应,Nb、Ta的原子半径相近,它们的分离困难 (E) 除f区外,其它区元素随着元素原子序数增加,原子半径没有收缩现象

19 下列有关元素的氧化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s区元素不呈负氧化数 (B) p区元素一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数 (C) d区元素一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数 (D) f区元素一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数

20 石墨中的碳原子层是由 连接在一起的。

(A) 配位键 (B) 共价键 (C) 双键 (D) 自由电子 (E) 范德华力

21 下列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陈述?

(A) 金属的离子半径和它的原子半径相同 (B) 金属的离子半径大于它的原子半径 (C) 非金属离子半径与其原子半径相等 (D) 非金属的原子半径大于其离子半径 (E) 金属离子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

22 根据鲍林近似能级图,在多电子原子中,基态时,下列电子均处于一定的能级,其中占

据能级最高轨道的电子是:

(A) 2,1,?1,+1/2 (B) 2,0,0,+1/2

(C) 3,1,?1,+1/2 (D) 3,2,?1,+1/2 (E) 4,0,0,?1/2

23 氨分子的结构是:

(A) 平面的 (B) 线型的 (C) 三角锥 (D) 正方形 (E) 四面体

24 化学键的离子性程度最好是从下列哪一种性质来测定?

(A) 沸点 (B) 在适当溶剂中的电离度 (C) 转动光谱 (D) 熔点 (E) 偶极矩

25 Co2+离子的价层电子构型的是:

(A) 3d7 (B) 3d74s2 (C) 3d54s2 (D) 3d10 (E) 4s2 26 与碱土金属相比,碱金属表现出

(A) 较大的硬度 (B) 较高的熔点 (C) 较小的离子半径 (D) 较低的电离能 (E) 较

高的沸点

27水分子的键角最接近于:

(A) 90? (B) 105? (C) 109? (D) 120? (E) 180?

28 基态时,2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构型是:

(A) 1s22s22p63s23p63d10 (B) 1s22s22p63s23p63d24s24p64d10 (C) 1s22s22p63s23p64s24p65s2 (D) 1s22s22p63s23p63d84s2 (E) 1s22s22p63s23p63d14s24p64d1

29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可以肯定:

(A) 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不超过8

(B) 周期数等于基态原子的能级最高轨道的主量子数 (C) 族数等于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数

(D) 一个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具有四个完全相同的量子数 (E) 在多电子原子中,3d轨道的能级高于4s轨道的能级

30 下面哪一种分子的偶极矩最大?

(A) HCl (B) H2 (C) HI (D) HBr (E) HF

31 溴水中,Br2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

(A) 取向力、诱导力 (B) 诱导力、色散力 (C) 取向力、色散力 (D) 诱导力 (E) 色散力

32 下列哪一种化合物含有叁键?

(A) H2SO4 (B) HCN (C) CO2 (D) HNO3 (E) C6H6

33 下列哪一种元素的电负性最大?

(A) He (B) Cl (C) O (D) At (E) F

34 下列化合物中,存在分子间氢键的是:

(A) 乙醚 (B) 丙酮 (C) 乙醇 (D) 氟里昂22 (E) 甲烷

35 含有奇数电子的原子是:

(A) 顺磁性的 (B) 逆磁性的 (C) 铁磁性的 (D) 超磁性的 (E) 反铁磁性的

36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不采取sp3杂化的是:

(A) NH3 (B) H2S (C) NO3? (D) B2H6 (E) CCl4

37 哪一种惰性气体的沸点最低?

(A) He (B) Ne (C) Ar (D) Kr (E) Xe

38 下列哪一个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

(A) BCl3 (B) I3? (C) H3O+ (D) CO32? (E) N3?

39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型化合物的是:

(A) AlF3 (B) HgCl2 (C) FeCl2 (D) CaO (E) SnCl4

40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最低的是:

(A) 氯甲烷 (B) 氯乙烷 (C) 氯丙烷 (D) 氯丁烷 (E) 氯戊烷

41 下列分子中,极性最弱的是:

(A) NH3 (B) PH3 (C) AsH3 (D) SbH3

42 下列配合物中,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属于外轨型的是:

(A) d2sp3 (B) dsp3 (C) dsp2 (D) sp3d2

43 下列配合物中,不属于外轨型配合物的是:

(A) [Ag(CN)2]? (B) [Zn(CN)4]2? (C) [Cu(NH3)4]+ (D) [Cu(CN)2]?

44 在下列配合物中,磁距最大的配合物是:

(A) [CoF6]3? (B) [Co(en)2Cl2]+ (C) [Fe(EDTA)]? (D) [Cr(NH3)6]3+ (E) [Mn(H2O)6]2+

45 用杂化轨道理论预测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其中为正四面体的是:

(A) SiH4 (B) CH3Cl (C) SF4 (D) XeO4 (E) CHCl3

46 下列物质中,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物质是:

(A) SO2 (B) SiO2 (C) NO2+ (D) NO2 (E) N2O4

47 下列分子按键角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是的:

(A) NH3 > NH4+ > NO3? (B) NO3? > NH4+ > NH3 (C) NH4+ > NO3? > NH3 (D) NO3? > NH3 > NH4+

48同一系列化合物(如HX)的分子间力的影响因素是:

(A) 温度 (B) 电子数 (C) 离子半径 (D) 键的极性 (D) 电负性

49 配离子的稳定性与其配位键类型有关。根据价键理论可以判断下列配合物稳定性的大

小,其中正确的是:

(A) [Fe(CN)6]3? < [Fe(H2O)6]3+ (B) [Fe(CN)6]3? > [Fe(H2O)6]3+ (C) [Ag(CN)2] ? < [Ag(NH3)2]? (D) [Ni(en)3]2+ < [Ni(NH3)6]3+

50 通过测定AB2型分子的偶极距,能够判断:

(A) 分子的空间构型 (B) 两元素的电负性之差 (C) A—B键的极性 (D) A—B键的键长

4-1 为什么BCl3与NCl3的水解过程不同,理由何在? 4-2 在下列情况下,要克服哪种类型的吸引力:

(A) 冰融化 (B) NaCl溶于水 (C) MgCO3分解为MgO (D) 硫溶于CCl4中

4-3 试从原子结构解释以下各项:

(1)逐级电离能总是I1

(2)第二、第三周期的元素由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并出现两个转折点。 (3)电离能总为正,且数值上大于电子亲和能。

4-4 讨论BF3和BF4-、NH3和NH4+、H2O和H3O+几何构型的差别及其原因。 4-5 解释下列问题

(1)CCl4是液体,CH4和CF4是气体,而CI4是固体。 (2)NaF的熔点高于NaCl。

4?1 C 4?2 A 4?3 E 4?4 D 4?5 C 4?6 C 4?7 A 4?8 A 4?9 C 4?10 D 4?11 C 4?12 D 4?13 E 4?14 E 4?15 B 4?16 D 4?17 C 4?18 D 4?19 A 4?20 E 4?21 E 4?22 D 4?23 C 4?24 E 4?25 A 4?26 D 4?27 B 4?28 D 4?29 D 4?30 E 4?31 B 4?32 B 4?33 E 4?34 B 4?35 A 4?36 C 4?37 A 4?38 C 4?39 B 4?40 A 4?41 D 4?42 D 4?43 C 4?44 E 4?45 A 4?46 D 4?47 B 4?48 C 4?49 B 4?50 A

4-2 (A)氢键、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B)离子键;(C)共价键;(D)色散力。

4-5 (1)CCl4、CH4、CF4、CI4均为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在通常情况下,它们的聚集状态按照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分别表现为气体、液体、固体。由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主要是色散力,分子量越大,色散力越大。CH4、CF4、CCl4、CI4的分子量分别为16、88、154、520,色散力依次增大,其中CH4、CF4的分子量较小,表现为气体,CCl4的分子量较大,表现为液体,CI4的分子量大,表现为固体。

(2)NaF与NaCl都是NaCl型晶体。对于相同类型的离子晶体,正、负离子之间的核间距越短,离子电荷越高,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F离子的半径小于Cl,即NaF中正、负离子的核间距小于NaCl的,所以NaF的离子键强度大于NaCl的,因此NaF的熔点高于NaCl。

第五章 单质及无机化合物

5?1 如果锶与硫化合,产物的分子式最可能是: (A) CsS (B) Sb2S3 (C) SrS (D) CdS (E) MoS2 5?2 用下列哪种设备能够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

(A) 威尔逊云雾室 (B) ZnS荧光屏 (C) 电子显微镜 (D) 核磁共振仪 (E) 质谱仪 5–3 固体不经熔融而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叫: (A) 扩散 (B) 沸腾 (C) 升华 (D) 渗透 (E) 熔化 5?4 下列元素中,属于稀土元素的是:

(A) Y (B) Li (C) Os (D) Tl (E) Mo 5?5 下列元素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中,不为两性的是: (A) Sn (B) La (C) Zn (D) Cr (E) As 5?6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弱的是:

(A) H3PO4 (B) HClO4 (C) H2SO4 (D) HClO3 (E) H3AsO4 5?7 NCl3的水解产物是:

(A) NH3 + HOCl; (B) NH3 + HCl; (C) NO2 + HCl; (D) NH2OH + HCl。 5?8 过氧化氢分子中,氧原子采用何种杂化轨道: (A) sp (B) sp2 (C) sp3 (D) dsp2 5?9 下列有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均难溶于水 (B) 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均为强碱

(C) 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的碱性由铍到钡依次递增 (D) 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递减 5?10 已知最硬的金属是:

(A) 钨 (B) 铬 (C) 铅 (D) 锇 (E) 铯 5?11 经常用于制造晶体管的两种元素是:

(A) 碳和氢 (B) 铱和钨 (C) 镍和铌 (D) 硼和铝 (E) 硅和锗 5?12 下列元素中,其化合物经常呈现颜色的是:

(A) 碱金属 (B) 碱土金属 (C) 卤素 (D) 过渡元素 (E) 惰性气体 5?13 O2和O3属于:

(A) 同位素 (B) (类质)同晶形体 (C) 同素异型体 (D) (同分)异构体 5?14 下列哪一组金属单质常用氢来还原它们的氧化物来制备?: (A) 铁和镍 (B) 钛和锆 (C) 钒和铬 (D) 钛和钴 (E) 钨和钼

5?15 分子的红外光谱能提供一些关于分子结构的信息。红外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 电子激发 (B) 核激发 (C) 电子自旋激发 (D) 振动方式改变 (E) 转动方

式改变

5?16 莫尔氏盐是一种稳定的盐,它的化学式是:

(A) FeSO4 (B) (NH4)2SO4?FeSO4 (C) (NH4)2SO4?Al2(SO4)3 (D) (NH4)2SO4?FeSO4?6H2O (E) CuSO4?5H2O

5?17 当卤素的原子序数增加时,卤素将:

(A) 更不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 (B) 变得较不密实 (C) 颜色变浅 (D) 更不易获

得电子 (E) 更活泼 5?18 铅最易溶于稀的

(A) 醋酸 (B) 硫酸 (C) 磷酸 (D) 盐酸 (E) 氢氧化钠

5?19 硅胶干燥剂中,常用无水CoCl2作为吸湿指示剂。当硅胶呈现下列何种颜色时,就需

作再生处理?

(A) 蓝紫色 (B) 蓝色 (C) 紫红色 (D) 粉红色 (E) 黄色 5?20 下列关于镍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描述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A) 金属镍有顺磁性 (B) 在化合物中,镍呈+2、+3氧化态 (C) [Ni(H2O)6]2+离子呈逆磁性 (D) 镍有一种两性的氢氧化物 (E) 在水溶液中,可溶性的Ni(II)盐呈绿色或蓝色 5?21 碳化铝水解,生成下列哪一种化合物? (A) CH4 (B) C2H2 (C) CO2 (D) CO (E) C2H4 5?22 氢与下列哪一类元素生成离子型的氢化物?

(A) p区元素 (B) d区元素 (C) 碱金属 (D) f区元素 (E) 碱土金属 5?23 下列金属中,熔沸点相差最大的是:

(A) Ga (B) W (C) Au (D) Al (E) Li 5?24 下列离子中,最易水解的是:

(A) Fe3+ (B) Sc3+ (C) La3+ (D) Al3+ (E) Cd2+ 5?25 下列金属中,不能形成汞齐合金的是:

(A) Cu (B) Na (C) Ag (D) Zn (E) Fe 5?26 下列灭火器中,适用于扑灭电器失火的是:

(A) CO2灭火器 (B) CCl4灭火器 (C) 泡沫灭火器 (D) 干粉灭火器 5?27 下列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是:

(A) NaN3 (B) AgN3 (C) Pb(N3)2 (D) Ba(N3)2 5?28 废弃的CN?溶液,不能倒入:

(A) 含Fe3+的废液中 (B) 含Fe2+的废液中 (C) 含Cu2+的酸性废液中 (D) 含Cu2+的碱性废液中 5?29 在晶体CuSO4?5H2O中,中心离子铜的配位数为: (A) 2 (B) 4 (C) 5 (D) 6 (E) 8 5?30下列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A) MgCO3 (B) CaCO3 (C) SrCO3 (D) BaCO3 (E) ZnCO3 5?31 次磷酸(H3PO2)属于:

(A) 三元弱酸 (B) 三元中强酸 (C) 二元中强酸 (D) 一元中强酸 5?32 下列哪一种元素的单质没有同素异形体? (A) 氧 (B) 硫 (C) 氮 (D) 磷 (E) 硼 5?33 下列硫化物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

(A) ZnS (B) CuS (C) Ag2S (D) HgS 5?34 下列氯化物中,水解度最大的是: (A) BiCl3 (B) CrCl3 (C) FeCl3 (D) PCl3

5?35 通常,同族金属的化学活泼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例外的是:

(A) 碱金属 (B) 钛族金属 (C) 碱金土属 (D) IIIA族金属 5?36 在下列硝酸盐的热分解反应中,不正确的是:

???? 2K2O + 4NO2 + O2 (B) 2Pb(NO3)2 ??? 2PbO + 4NO2 + O2 (A) 4KNO3 ??? 2Ag + 4NO2 + O2 (D) NH4NO3 ??? N2O + 2H2O (C) 2AgNO3 ?5?37 下列氯化物中,在常温下既是液态,又能迅速水解的是: (A) SiCl4 (B) PCl5 (C) TiCl4 (D) BCl3 (E) PCl3 5?38 下列氢化物中,存在三中心二电子共价键的是: (A) N2H4 (B) H2S2 (C) B2H6 (D) P2H4 5?39砒霜的正确的分子式应该是:

(A) As4S4 (B) As2S3 (C) As2O3 (D) As4O6 (E) H3AsO3 5?40 加热AlCl3?6H2O晶体,得到的产物是:

(A) 无水AlCl3固体 (B) Al(OH)3固体和HCl气体 (C) Al2O3固体和Cl2 (D) Al和Cl2

5?41 在下列矿物中,其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硅的是:

(A) 石英砂 (B) 水晶 (C) 玛瑙 (D) 硅藻土 (E) 刚玉 5?42 下列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中,最不稳定的是: (A) KNO2 (B) KNO3 (C) NH4NO2 (D) NH4NO3 5?43 下列氟化物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A) MgF2 (B) CaF2 (C) SrF2 (D) BaF2

5?44 在下列氢化物中,按其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A) H2O > H2S > H2Se > H2Te (B) H2O > H2Se > H2S > H2Te (C) H2O > H2Se > H2Te > H2S (D) H2O > H2Te > H2Se > H2S 5?45 用氢氧化钠熔融分解矿物时,最好采用:

(A) 铂坩锅 (B) 石英坩锅 (C) 镍坩锅 (D) 瓷坩锅

5?46 在空气中放置下列新制备的氢氧化物沉淀时,颜色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 (A) Fe(OH)2 (B) Mn(OH)2 (C) Co(OH)2 (D) Ni(OH)2 5?47 下列物质的水解产物中,既有酸又有碱的是: (A) Mg3N2 (B) SbCl5 (C) POCl3 (D) BCl3

5?48 解释碳酸盐热稳定性变化规律时,可采用下列哪一种理论?

(A) 价键理论 (B) 杂化轨道理论 (C) 离子极化理论 (D) 分子轨道理论 5?49 在三氯化铁溶液中,下列哪一种离子最不可能存在?

(A) [Fe(H2O)6]3+ (B) [Fe(H2O)5(OH)]2+ (C) [Fe(H2O)4(OH)Cl]+ (D) [Fe(H2O)5(OH)] + 5?50 下列哪一组混合物可用作冰盐浴?

(A) CaSO4和冰 (B) Ca3(PO4)2和冰 (C) CaCl2?6H2O和冰 (D) CaF2和冰 5?1 C 5–2 E 5–3 C 5?4 A 5?5 B 5?6 E 5?7 A 5?8 C 5?9 C 5?10 B 5?11 E 5?12 D 5?13 C 5?14 E 5?15 D 5?16 C 5?17 D 5?18 A 5?19 D 5?20 D 5?21 A 5?22 C 5?23 A 5?24 A 5?25 E 5?26 B 5?27 A 5?28 C 5?29 D 5?30 E

??5?31 D 5?32 C 5?33 A 5?34 D 5?35 B 5?36 A 5?37 B 5?38 C 5?39 D 5?40 B 5?41 E 5?42 C 5?43 D 5?44 D 5?45 C 5?46 D 5?47 A 5?48 C 5?49 D 5?50 C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

1 制取醋酸的方法是:

(A) 乙醇氧化 (B) 烟煤分解蒸馏 (C) 乙烯聚合 (D) 丙酸酯化 (E) 丙酮还原 6–2 乙醇部分缓慢氧化生成:

(A) 丙酮 (B) 醋酸 (C) 丁酸 (D) 丙酸 (E) 乙醛 6–3 酮的一般表达式可写为:

(A) RCOOR’ (B) ROR’ (C) RCOR’ (D) RNH2 (E) RCHO 4 下列物质中能使石蕊由蓝变红的是:

(A) (C6H10O3)x (B) CH3CHO (C) CH3CH2OH (D) C12H22O11 (E) CH3COOH 5 在实用有机化学中,四甲基硅主要用于:

(A) 制造醇的挥发性衍生物 (B) 作谱仪的标准物 (C) 新戊烷的取代物 (D) 红外谱的溶剂 (E) 作汽油的“抗爆剂” 6 下列物质中,哪一个是叔醇?

(A) CH3CH2CH2OH (B) CH3CHOHCH3 (C) (CH3)3CCH2OH (D) CH3CH2CHO (CH3)3COH

7 应用于弗瑞迪尔-克拉夫茨(Friedel-Crafts)合成的催化剂是:

(A) 钠 (B) 氯化亚铜 (C) 三氯化铝 (D) 碘化镁 (E) 锌 8 三硝基甘油的正确分类是属于:

(A) 酸 (B) 碱 (C) 脂 (D) 酯 (E) 酒精 9 正丁基碘化镁与水反应,将产生:

(A) 碘化镁 (B) 正丁醇 (C) 正丁醚 (D) 正丁烷 (E) 正丁烯 10 按IUPAC法,具有CH3CH2C(CH3)2CH(CH3)2结构的链烷的名称是什么?

(A) 2,3,3?三甲基戊烷 (B) 1,1,2,2?四甲基丁烷 (C) 四甲基丁烷 (D) 3,3?二甲基异己烷 (E) 1,2,2?三甲基己烷

11 CH3?CO?OC2H5属于下列哪一类化合物? (A) 醇 (B) 皂 (C) 酸 (D) 酯 (E) 酮 12 下列分子式中,哪一个代表未饱和的有机物?

(A) C6H14 (B) C4H8 (C) C3H7OH (D) C2H4Cl2 (E) CH3OH 13 乙醇的(同分)异构体是:

(A) 甲醇 (B) 二甲醚 (C) 二乙醚 (D) 乙二醇 (E) 丙酮

14 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可以通过振荡一定量的该物质和下述哪一种标准溶液求出? (A) 硫酸 (B) 氢氧化钾 (C) 丙酮 (D) 碘 (E) 氯仿

(E)

15 下列试剂中,哪一种试剂与1摩尔格氏试剂反应产生酮?

(A) R? CO? NR’R” (B) R? CO? NHR’ (C) R? CO? NH2 (D) R? CO? OH (E)

R?O?R’

16 有机化学家经常用冰点降低方法测定分子量。这个方法利用了哪种溶剂的异常大的冰点

降低常数?

(A) 苯 (B) 乙醇 (C) 丙酮 (D) 二硫化碳 (E) 樟脑 17 下列哪一个化合物称为二氯甲基苯?

(A) ClC6H5 (B) C6H5CH2Cl (C) ClC6H4CH3 (D) C6H5CCl3 (E) C6H5CHCl2 18 最容易脱水的化合物是:

(A) R3COH (B) R2CHOH (C) CH3OH (D) RCH2OH (E) 酚 19 丙烯酸是一个:

(A) 饱和脂肪酸

(B) 含4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 (C) 芳香酸

(D) 含有5个碳原子的不饱和酸 (E) 含有3个碳原子的不饱和酸 20 不能用下列的哪一种手段制造酮?

(A) 仲醇的氧化作用 (B) 仲醇的脱氢作用

(C) 在300℃时加热可挥发性酸(含有MnO2) (D) 氰化物的水解

(E) 酸性氯化物与有机镉化物的反应

21 2,2?二甲基?4?乙基己烷分子中有几个碳原子数? (A) 6 (B) 8 (C) 10 (D) 12 (E) 9

22 环烷烃的稳定性可用它们在催化加氢中的破坏温度来表示。下列各环烷烃中哪一个的稳

定性最差?

(A) 环丙烷 (B) 环丁烷 (C) 环戊烷 (D) 环己烷 (E) 环庚烷 23 下述的有机溶剂中,具有最大的火灾危险的是: (A) 乙醇 (B) 乙醚 (C) 四氯化碳 (D) 煤油 (E) 乙酸 24 羧酸酯和格氏试剂的反应是制备何种化合物的最好的方法: (A) 醛 (B) 烷烃 (C) 伯醇 (D) 仲醇 (E) 叔醇 25 威廉逊(Williamson)合成法是用于制备: (A) 醚 (B) 烷烃 (C) 酮 (D) 醇 (E) 酚

26 氯苯的偶极矩是1.73D,预计对二氯苯的偶极矩应当是 (A) 3.46D (B) 3.30D (C) 1.73D (D) 1.00D (E) 0.00D 27 沸点最低的化合物是:

(A) 氯乙烷 (B) 氯丙烷 (C) 氯丁烷 (D) 氯戊烷 (E) 氯甲烷 28 化合物硫代乙酰胺在分析化学中被用来代替:

(A) 硫化氢 (B) 丁二酮肟 (C) 碳酸铵 (D) 草酸铵 (E) 氨水 29 通式为RCONH2的有机化合物,属于下列哪一类?

(A) 胺 (B) 酰胺 (C) 酮 (D) 腈 (E) 氮酰化合物 30 丁醇(C4H9OH)与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互为异构体?

(A) C3H7COCH3 (B) C2H5COC2H5 (C) CH3COOC2H5 (D) C2H5OC2H5 (E)

C2H5COOC2H5

31 下列哪一种化合物是尿素的异构体?

(A) 氰化铵 (B) 甘氨酸 (C) 硫氰酸铵 (D) 硫脲 (E) 氰酸铵 32 常用氧化仲醇(通式R2CHOH)的方法来制备:

(A) 醛 (B) 酮 (C) 烃 (D) 酯 (E) 酰胺

33 化合物C10H8氯化后产生两种一氯化物,产生的二氯化物又有多少种? (A) 3 (B) 5 (C) 7 (D) 8 (E) 10

34 下面哪一种为2?甲基戊醇?3脱氢的主要产物?

(A) 2?甲基戊烯?1 (B) 2?甲基戊烷 (C) 2?甲基?2?戊烯 (D) 2?甲基?3?戊烯 (E) 甲烷

35 化合物X的分子式为C8H10,硝化后产生一个一硝基产物和三个二硝基产物。X化合物

可能为:

(A) 乙基苯 (B) 邻二甲苯 (C) 对二甲苯 (D) 间二甲苯 (E) 辛烷

36 一种化合物含有54.6%的碳,9.1%的氢和36.6%的氧,化合物的实验式(最简单的)为: (A) C3H6O (B) C4H9O2 (C) C4H8O2 (D) C5H9O (E) C2H4O 37 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把

CH3CHCH3CH2CH3CCH

CH3OHCH2CH3 的名称定为:

(A) 异丙基仲丁基丙醇

(B) 2,4?二甲基?3?乙基?3?己醇 (C) 3,5? 二甲基?5?乙基? 4?己醇 (D) 乙基异丙基仲丁基甲醇 (E) 3?异丙基?4?甲基?3?己醇

38在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和气态溴发生反应的是: (A) C3H6 (B) C4H10 (C) C4H8 (D) C2H6 (E) C2H2 39下列溶剂中,最能溶解离子性溶质的是:

(A) 四氯化碳 (B) 甲醇 (C) 戊烷 (D) 丁基醚 (E) 苯 1 A 6–2 E 3 C 4 E 5 B 6 E 7 C 8 D 9 D 10 A 11 D 12 B 13 B 14 D 15 A 16 E 17 E 18 A 19 E 20 D 21 C 22 A 23 B 24 E 25 A 26 E 27 E 28 A 29 B 30 D

31 E 32 B 33 E 34 C 35 C 36 B 37 B 38 E 39 B

第七章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 尼龙是哪两种物质的共聚物?

(A) 尿素和甲醛 (B) 苯酚和甲醛 (C) 己二胺?1,6和乙二酸 (D) 氯乙烯和乙烯醇 (E)

苯乙烯和乙醇

2 天然橡胶是什么的聚合物?

(A) 乙烯 (B) 丙烯 (C) 异丁烯 (D) 氯丁二烯 (E) 异戊二烯 3 均匀的牛奶是胶体悬浮液,从其中沉淀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是:

(A) 加入一些酒精 (B) 将牛奶静置沉淀 (C) 过滤 (D) (巴斯德杀菌法)消毒 (E) 加入

4 塑性尼龙最好用下列哪个名称来描述?

(A) 聚合的碳氢化合物 (B) 聚酰胺 (C) 聚酯 (D) 聚氨基甲酸酯 (E) 聚醇 5 一般说当聚合物分子的什么性质较强时,塑料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A) 多晶形性 (B) 无定形性 (C) 无规则排列 (D) 无规(立构)性 (E) 结晶度 6 下列高分子化合物可作高频绝缘材料的是:

(A) 酚醛树脂 (B) 有机玻璃 (C) 聚氨脂 (D) 聚四氟乙烯 7 在下列高聚物的合成反应中,不属于加聚反应的是:

(A) 聚苯乙烯 (B) 聚丙烯酰胺 (C) ABS树脂 (D) 丁苯橡胶 (E) 酚醛树脂 8 适合作橡胶的高聚物应当是:

(A) Tg较低的晶态高聚物 (B) 体型高聚物

(C) Tg较高的非晶态高聚物 (D) Tg较低的非晶态高聚物 1 C 2 E 3 E 4 B 5 E 6 D 7 E 8 D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普通化学》是面向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教学,学生应掌握一些必需的近代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当代化学发展的大致情况和主要方向,为今后学习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化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热力学基础、溶液、电化学和物质结构等。 2、掌握化学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单质、无机化合物、配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 3、了解当代化学发展的大致情况和主要方向。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一)绪论

1、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普通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二)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1、化学热力学基础: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恒容热效应与热力学能变;恒压热效应与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盖斯定律。

2、化学反应的方向:自发过程与化学反应方向,熵与混乱度,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吉布斯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化学反应的ΔrHmq,ΔrSmq 和 ΔrGmq 。用 ΔrGm 和ΔrGmq 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 Kq(T)与 ΔrGmq 的关系。有关平衡常数计算。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4、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反应级数,质量作用定律。阿伦尼乌斯公式。活化能的概念,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水基分散系

1、分散体系概述:粗分散体系、分子(离子)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溶液的形成与溶解过程,溶解度,相似相溶原理,浓度的表示方法。

2、稀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拉乌尔定律;渗透压及其计算。

3、胶体:胶体的种类、制备方法;胶体的动力学、光学、电学特性;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四)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溶液中的酸碱平衡:一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及有关计算;多元弱酸的分级电离及其计算;水的离子积常数;水解平衡;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及其pH计算。酸碱质子理论。

2、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及有关计算;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3、配位化合物及水溶液中的配位平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命名;水溶液中的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有关配位平衡的计算。

4、溶液中的电化学平衡及其应用:原电池的结构,电池的符号表达式,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能斯特方程式及有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原电池电动势、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电解的原理和电解池,分解电压和超电压,电极上放电的一般规律;析氢、吸氧和浓差腐蚀。 5、有关多重平衡的计算。 (五)结构化学

1、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量子化、波粒二相性;原子结构:原子轨道与波函数,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原子轨道的图形。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基本原则;原子的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素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周期表的变化。

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离子键的形成、特征、影响其强弱的主要因素;共价键的形成、价键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配位键的特点,配位化合物的空间构型,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

3、分子的极性,三种分子间作用力: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晶体结构:晶体的特征;晶体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六)单质及无机化合物

1、金属元素:金属的分类,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其冶炼;过渡金属的一般性质;

2、非金属元素:非金属的分类,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非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其制备;

3、非金属化合物:氯化物的水解;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碳酸盐的热稳定性;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热分解;硅酸盐硅氧四面体结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 (七)有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和醇、酸、酯类化合物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 (八)高分子化合物

1、高分子化合物的一般概念:单体、链节、聚合度;均聚物,共聚物;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2、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线型和体型高分子;玻璃态、粘流态、高弹态及其转变。

3、了解塑料、橡胶等几种重要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九)生命化学

1、生命体内重要有机物:氨基酸与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 2、生命体中的金属离子:生命必需元素,金属离子的功能与毒性。 (十)环境化学

1、大气:大气圈的结构、逆温、温室效应。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 2、水: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

3、土壤: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 (十一)能源

1、煤、石油和天然气。 2、化学电源。

3、新能源: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风能、氢能。 现代化学应用讲座 1、分子功能材料。

2、重要的微电子材料—高纯硅。 3、光刻技术和光致抗蚀剂。 4、高纯水的制备。

5、新型无机材料及复合材料。 6、稀土新材料。 7、纳米与纳米科技。 8、电化学加工。

9、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与防护。

10、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利用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