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家政策引导用户购买大排量汽车。目前国内出现“豪车火小车冷”的逆国际潮流而动的市场趋势,促进了合资和进口车企业发展,却直接打压了内资乘用车企业,在上个月的市场分析中我们已经讲明白。还有平均油耗制度、合资自主等政策都被怀疑为外商“政府公关”的重大成果,这些也在前几个月的市场分析中谈过,至今政府没有调整这些政策的迹象。 3、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丧失。崇洋迷外在中国成了时髦的事,自认为有爱国心的人,多数也不买内资品牌车,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国企更甚,98%不买内资乘用车,我国与韩国汽车消费者的差距就一目了然。媒体记者每年诬蔑内资企业的文章近200篇,而贬低内资企业的文章成千上万,对汽车消费者进行误导。这就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原因。
4、内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落后。前几年乘用车内资企业技术质量进步极快,但是今年由于政策退出、市场下滑、工资增长、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提高、研发费用不断增加、大打价格战,他们的利润基本上被挤光,已无力降价,更无力把增加成本的先进技术装在汽车中,目前没有一家企业敢涨价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这就会加速六大老国企(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以外的内资汽车企业的萎缩,可见经营管理观念必须迅速转变。而六大老国企通过合资发了财,虽然他们计划投资超千亿元,但这是政治任务,他们搞自主品牌起步不久,在一两年内不会形成大气候,无法弥补这两年整体内资乘用车企业的市场下滑,更无法使其他内资乘用车企业效益提高,搞不好还是自我削弱,为外商最后一统中国汽车市场创造条件。
5、内资乘用车企业的一线曙光。可能政府也感到汽车政策的失误,出台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下称细则),它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细则规定“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目前合资企业都达不到细则规定的这个申报目录企业的条件,使明年内资企业销量将增加几十万辆。但是细则仅针对普通公务用车,占公务车30%的中高档乘用车仍然是合资品牌的天下,其销售额大大超过普通公务用车。这个细则如果得到认真执行,可以暂时挽救内资企业,但是不会解除危机。还要把关照合资企业和外商的不合理政策逐步撤销,加上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才会最终化解内资乘用车企业的危机。细则还应扩展到有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才更有威力,也是十分必要的,但细则执行歪了将是重大灾难。 5. 对“三包”政策的分析
“三包”政策的全称为《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是为了落实我国的《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汽车销售方面的政策。因此“三包”车辆限定在为生活消费所购买的乘用车,在规定的质量担保期内,消费者发现的质量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的政策,国外没有“三包”的提法,国外虽有类似内容的法律,但没有我国的内容具体,它基本达到“柠檬法”的强度,仅在快速解决机制上有欠缺,这是由于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制定汽车“三包”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保护新车消费者的利益;要求生产厂家确保产品和售后服务的质量;是完善国家质量法制的重要举措;为新车的各种质量问题的解决制定了政策依据;会缓解社会矛盾,加速建设和谐社会;希望能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速中国汽车的技术质量进步,而且能促进乘用车扩大出口。
前段时间关于“三包”的讨论很热烈,大家的意见98%政府无法接受,因为车主们期望“三包”能解决他们汽车遇到的所有问题,脱离了制定“三包”政策的法律依据,也是所有政策和法律都做不到的。“三包”排除事故、人为和天灾因素造成车辆的损坏;排除二手车、旧车维修和配件等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不包括公商务、公私两用和商用车的质量问题;“三包”内容不能扩大和缩小,因为在国内和国际上没有先例和法律依据。总之不符合“三包”法律依据的建议均不会被采纳,而“三包”长期争议正是由此而来。尽管争议很大,“三包”肯定要实施,“三包”是执行谁销售谁负责,但制造商负最终责任的原则,这给用户带来方便,但给制造商带来压力,但厂家经过努力是能够承受的,也是应当承担的责任。乘联会认为:“三包”早实施比晚实施要好。
6. 公车采购政策调整是难得的好政策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出台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这是很有意义的好政策。
根据细则规定:申报企业应拥有申报车型的产品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及认可权、产品技术转让权及国内外市场销售权。这是对自主品牌的核心要素的有效解读,对自主品牌进入公车采购领域意义重大,而且对自主品牌的未来发展开拓很多新空间。
随着合资品牌现有产品几乎大部分出局,合资企业和跨国集团的本土化浪潮以及合资企业的自主创新也会做很多事情。相信这个政策文件是改善政府形象、对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很深远意义的好政策。
7. 豪华车竞争压力逐步显现
目前的国产豪华车增速下降,厂家压力加大,而进口车的高增长将加剧这一矛盾。今年的国产豪华车增长速度不快,但进口车的增速太快,且进口车的数量大、产品系列化更强,两者的竞争更复杂。由于国产豪华车的价格不低,进口车又受到国人的盲目崇拜,因此明年的进口车如果持续高增长则对国产豪华车产生更大的压力。 。
8、整车企业经济运行态势分化明显
这是国家统计局的整车合资企业的运行总体态势汇总统计。由于统计发布时间滞后较多,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两个月前的状态。由于整车合资企业主要集中于狭义乘用车领域,其具备销量高、产值高、利润高的综合优势,最能体现狭义乘用车的总体运行态势,也间接决定了汽车工业的总体表现。
11年1-9月的汽车整车的合资企业实现产值10171亿元,年累计增速达到15%。而9月的产值增长达到28%。而1-9月的合资企业成本增长仅有13%,销售收入增长15%,这是很不错的业绩。
总体效益较好,且回升态势明显。11年1-9月的合资企业利润实现1276亿元,增速20%,而其中的9月的利润增长28%。
合资企业应收账和企业库存同比增长较快。11年1-9月的应收帐达到763亿元,环比8月下降20亿元,而同比增长40%。而今年9月末企业的产成品库存上升到327亿元,较今年8月的产成品库存持平。
总体看合资企业的经营表现逐步走好,销量增速与产值增速基本一致,而利润增长超越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这样的利润增速很好。归结起来的产销量增长是利润增长的主因,而汇率升值造成进口成本下降,总成本上升较慢,利润增长更为丰厚。包括商用车在内的自主品牌压力较大。
二、2010年汽车工业走势
1、2011年汽车产量增速进入低谷
图表 1汽车03-2011年产量增长分析单位万台,%
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信息:2011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2.4%(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10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11月的汽车产量1737万台,同比增长3.9%;11月的汽车产量179万台,同比下降1.3%。
11月份,468种产品中有339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发电量3713亿千瓦时,日平均发电量124亿千瓦时,增长8.5%;钢材7010万吨,日平均产量234万吨,增长7.8%;水泥18806万吨,日平均产量627万吨,增长11.2%;原油加工量3787万吨,日平均产量126万吨,增长3.2%;汽车179.3万辆,日平均产量6.0万辆,下降1.3%;轿车98.3万辆,日平均产量3.3万辆,下降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