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分章节练习 下载本文

4.简述2~3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5.简述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三、论述题

试述幼儿想象具有夸张性的原因。

四、案例分析题

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她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又画了猫眼,然后她画了线条,说这是草地,又在草地上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她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兰兰的画画过程,说明她的想象的发展已进入哪个阶段?为什么? (2) 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这种想象能力。

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选择题

1、( )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 2、( )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A 思维 B 感觉 C 记忆 D 知觉 3、思维的产生标志着( )的出现。 A 感觉 B 知觉 C 意识 D 意志 4、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抽象概括性和( ) A 独立性 B 自觉能动性 C 间接性 D客观性 5、儿童的思维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在( ) A 1岁左右 B 2岁左右 C 3岁左右 D 4岁左右 6、出现最初的( )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A 用语词的概括 B 用语词的表达 C 直观的概括 D动作的概括 7、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

A 直观动作思维 B 抽象动作思维 C 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8、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与思维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

A 感知动作 B 表象 C 判断 D 概念

9、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 ) A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B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 C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 D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10、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 A 强化 B 模仿 C 核误 D 试误

11、儿童在( )已开始能在动作开始之前完全用语言表述行动目标和计划。 A 新生儿期 B 幼儿早期 C 幼儿中期 D 幼儿晚期

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 桑代克 B 皮亚杰 C 斯金纳 D 杜威

13、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过程中,最先学会找出事物的( ) A 相应处 B 不同处 C 相同处 D 相似处

14、( )以下的儿童基本不能分类。 A 3岁 B 4岁 C 5岁 D 6岁 15、儿童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

A 通过生活实践 B 自己总结 C 向成人学习 D 通过阅读 16、儿童对空间概念的掌握中,对( )概念掌握最难。 A 左右 B 上下 C 前后 D 中间

17、关于幼儿对时间概念的掌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一日时间的认知水平高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知 B 对一日时间的认知水平低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知 C 对过去认知的发展水平高于对未来的认知水平 D 对未来认知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日的认知水平 18、学前儿童对科学概念掌握的特点( )

A 可通过日常交往掌握 B 可通过个人积累经验掌握 C 需经过专门教学才能掌握 D 以上都对

19、在幼儿判断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 )进行推理和判断。A 游戏逻辑 B 生活逻辑 C 直观逻辑 D 客观逻辑 20、( )是逻辑思维的环节。 A 理解 B 概念 C 判断 D 推理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一般趋势。

3.简述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一般趋势。

三、论述题

试述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选择题

1、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 )

A 自然现象 B 社会现象 C 言语过程 D 交流活动 2、言语和语言不同,言语是( )

A 社会现象 B 自然现象 C 交流活动 D 民族语言 3、关于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正确的表述是( ) A 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在后 B 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C 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D 理解语言是再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4、与成人相比,婴儿的语音敏感性( ) A 弱 B 相同 C 无法比较 D 强

5、在儿童言语的发生阶段,理解言语迅速发展的阶段在( ) A 0.5~1.5岁 B 1~1.5岁 C 1.5~3岁 D 2~3.5岁 6、儿童语音形成的可能性是指(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语言环境 D 遗传因素 7、影响儿童正确发音的重要因素是( )

A 语言环境 B 遗传因素 C 语音模仿 D 语音强化 8、听觉开始积极参加到发音过程的语音形成阶段是( ) A 出现嗓音 B 出现啊咕声 C 出现喃喃声 D 开始发出语音 9、婴儿最初掌握语音是通过( )学会的。 A 辨音 B 自发 C 强化 D 模仿

10、幼儿语音发展阶段,元音和辅音的发展顺序是( )

A 同时出现 B 元音在前,辅音在后 C 辅音在前,元音在后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下列各项表述,(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A 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 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 C 评价他人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 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12、言语的自我调节机制不包括( )

A 言语听觉调节 B 言语视觉调节 C 言语动觉调节 D 言语触觉调节 13、从词性上说,幼儿对( )掌握最早。 A 名词 B 动词 C 形容词 D代词

14、从使用频率上说,幼儿对( )运用频率最高。 A 名词 B 代词 C 数词 D 量词

15、儿童能够理解和使用较复杂的复合句,本质上是( )得发展表现。 A 发音器官成熟 B 词汇量增加 C 形象思维 D 逻辑思维 16、幼儿语法意识从( )开始明显出现。 A 2岁 B 3岁 C 4岁 D5岁

17、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任务是( ) A 培养读写兴趣 B 严格要求 C 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 尽可能多识字 18、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 ) A 0~2岁 B 1~3岁 C 3~4岁 D 4~5岁

19、从言语功能上讲,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这是( ) A 调节功能 B 游戏功能 C 交际功能 D 问题功能 20、学前儿童语法掌握过程,结构变化不包括( )

A 逐渐分化 B 逐步严谨 C 副词运用 D 逐步扩展、灵活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语音知觉 2.口吃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 2.简要说明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四、论述题

试述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

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三岁半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一年多了。孩子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妇两经常提醒、纠正孩子的说话,有时甚至还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得十分沉默、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两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功能均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等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也不知道怎样做才好。

请你帮助这位母亲分析她的孩子患口吃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地矫治方法。

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幼小儿童和年长儿童不同的突出特点是,( )在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A 情绪 B 动机 C 意识 D 注意

2、( )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A 感觉 B 知觉 C 情绪 D 气质

3、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的叙述中,( )项不正确。 A 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带有情感和愿望的色彩 B 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 C 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D 有美感情感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更有利于儿童记忆 4、情绪是婴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 ) A 唤起功能 B 信号功能 C 调节功能 D 分化功能 5、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 )

A 系统性 B 传递功能 C 信号作用 D 感染性 6、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 )项不正确。 A 情绪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

B 大约5岁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 C 儿童情绪态度的形成受成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D 情绪在个人身上阈限相同,表现不同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 7、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 A 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 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 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 D 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8、行为主义者( )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 A 冯特 B 华生 C 柯勒 D马斯洛

9、关于情绪的分化,( )提出了较完整的理论和0~2岁儿童情绪分化模式。A 伊扎德 B 林传鼎 C 布里奇斯 D 冯特

10、我国心理学家( )提出了新生婴儿具有两种分辨得清的情绪反映。 A林传鼎 B 朱智贤 C 皮连生 D 孟昭立

11、美国心理学家( )认为情绪可分化为人类的九种基本情绪。

A 伊扎德 B 布里奇斯 C 桑代克 D 杜威

12、关于儿童情绪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婴儿初生情绪已经分化 B 婴儿初生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 C 2岁后情绪逐渐分化 D 5岁左右出现各种基本情绪

13、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 生理需要 B 情绪表达的需要 C 自我调节性需要 D 社会性需要 14、( )情绪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人类的高级情感。 A 自尊性 B 安全性 C 社会性 D 生理性 15、( )的婴儿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 A 3个月 B 5个月 C 9个月 D 近1岁

16、2岁前的儿童情绪产生愤怒的动因不包括( )

A 生理习惯 B 与权威的矛盾 C 与人的关系 D 认知过程 17、表明与记忆相联的情绪为( ) A 看到别人做鬼脸做出微笑反应

B 7~8个月的婴儿看到陌生人表示友好的面孔,做出微笑反应

C 7~8个月的婴儿看到陌生人表示友好的面孔,出现惊奇和恐惧的反应 D 毫无顾忌的把手伸向火焰

18、受到别人嘲笑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恐惧、自豪、焦虑、害羞或惭愧,这种情感主要是与( )联系。 A 思维活动 B 自我意识 C 想象 D 感知 19、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

A 感知觉的发展 B 语言的发展 C 自我意识的发展 D 情绪气氛的熏陶 20、“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了”,可以比喻(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A 冷却法 B 转移法 C 消退法 D 反思法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情绪的深刻化 2.美感 3.压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