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浙江省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师用书 下载本文

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答案 D

2.(2016课标全国Ⅲ,6,6分)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答案 D

3.(2017课标全国Ⅲ,32,12分)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 (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4.(2016课标全国Ⅱ,32,1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

↓ ↓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 全部为无毛黄肉 实验1 实验2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

9

↓ 全部为有毛黄肉 实验3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 答案 (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5.(2016四川理综,11,14分)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 (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 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实验一 甲×乙 实验二 乙×丙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 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 ,F2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

因: 。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答案 (14分)(1)纺锤体 不会 (2)分生 76

(3)①隐 ②R AARR 10/13

10

③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1/48 教师用书专用(6—8)

6.(2014海南单科,22,2分)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 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 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

D.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答案 B

7.(2014山东理综,28,14分)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或 。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 。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 。Ee的基因型频率为 。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 。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 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11

结果预测: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 (14分)(1)EeBb eeBb(注:两空可颠倒) eeBb (2)1/2

(3)40% 48% 60% (4)答案一:①EE Ⅰ. 灰体∶黑檀体=3∶1 Ⅱ. 灰体∶黑檀体=4∶1 答案二:①Ee

Ⅰ. 灰体∶黑檀体=7∶9 Ⅱ. 灰体∶黑檀体=7∶8

8.(2014四川理综,11,15分)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表:

实验一 实验二 亲本组合 甲×乙 乙×丙 F1 全为灰鼠 全为黑鼠 F2 9灰鼠∶3黑鼠∶4白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 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 。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 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 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 。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实验三 亲本组合 鼠 F1 鼠 F2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 丁×纯合黑1黄鼠∶1灰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 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 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

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 。

答案 (15分)(1)①2 aabb ②3 8/9 ③黑 aaBB、aaBb (2)①A 显 ②黄鼠∶灰鼠∶黑鼠=2∶1∶1

③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