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 下载本文

1. 农药残留时间最长的土壤是(A )。

A、黏性土壤

B、沙性土壤

C、砂性土壤

D、壤性土壤

2. 哪种农药剂型在土壤种残留时间最长( )。

A、颗粒剂

B、乳剂

C、可湿性粉剂 D、粉剂

3. 下列不属于有益昆虫的是( )。

A、家蚕

B、蜜蜂

C、蜘蛛

D、蟑螂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农药残留时间越长。(√ ) 2. 叶菜类蔬菜受农药污染程度比果菜类严重。(√ ) 3. 同种农药不同剂型引起作物污染的程度不一样。(√ )

4. 农药残留通过生物链的富集,可以造成人畜的慢性中毒。(√ ) 5. 在养蚕区不能使用沙蚕毒素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 四、填空题

1. 农药“三致性”,即 致畸 、 致癌 、致突变 。

2. 田间试验设计方法最常见有三种: 、 、 。 五、问答题

1. 简述农药的“三致性”。 2. 简述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

3. 什么是农药的生物富集和最大残留允许量? 4.农药的环境行为有哪些?

第八章 农药的科学使用

一、名词解释

1. 农药混配 2. 增效作用 3. 颉抗作用 4. 相加作用 5. 正温度系数农药 6. 负温度系数农药

1.农药混配:农药混用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施药方法, 包括农药混合制剂(混剂)的使用及施药现场混合使用(桶混)。

2.相加作用:即农药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毒力等于混用中各单剂农药单独使用时毒力之和。 3.增效作用:即农药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毒力大于混用中各单剂农药单独使用时毒力的总和。

21

4.拮抗作用:即农药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毒力低于混用中名单剂农药单独使用时毒力的总和。

5.正温度系数农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如敌百虫。 6.负温度系数农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溴氰菊酯对伊蚊幼虫的毒力在10℃时比30℃时大7倍。 二、简答题

1. 为什么脂溶性强的非极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强而水溶性的极性化合物触杀作用弱?

昆虫体壁最外面的一个层次是上表皮,由角质层和蜡质层组成。蜡质层由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醇及相应的酯等弱极性、非极性成分组成。因此,极性较小亲脂性强的农药易与昆虫表皮的蜡质层亲和,并溶入蜡质层起触杀剂的作用。而非极性杀虫剂因不易穿透蜡质层,所以触杀作用弱。但是极小较小、亲脂性强的农药在昆虫中肠中却不容易穿透而不能发挥胃毒剂的作用,而水溶性的极性化合物则可表现出较强的胃毒作用。例如,DDT有很强的体壁触杀作用,但其对昆虫的胃毒杀虫作用很弱。 2.简述农药混配混用的目的。

农药混用的目的主要有: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对象;减少施药次数;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发展速度;提高对被保护对象的安全性;降低施用成本等。 3. 简述混用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混合后单剂之间会发生理化性能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改变:相加作用:即农药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毒力等于混用中各单剂农药单独使用时毒力之和;增效作用:即农药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毒力大于混用中各单剂农药单独使用时毒力的总和;拮抗作用:即农药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毒力低于混用中名单剂农药单独使用时毒力的总和。 三、问答题

1.试述农药混配混用的基本原则。 (1)以扩大作用谱为目的混配混用原则:

①混配混用中各单剂有效成分不能发生不利药效发挥及作物安全性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②各单剂混配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至少应是相加作物而无颉抗作用。 ③混配混用后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不能高于单剂的毒性。

④各单剂在单独使用进对防治对象高效,在混配混用中的剂量应维持其单独使用的剂量以确保防治的有效性。

(2)以延缓抗性为目的混配混用原则

22

①各单剂应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没有交互抗性。 ②单剂之间有增效作用。 ③单剂的持效期应尽可能相近。

④各单剂对所防治的对象都应是敏感的。

⑤混配混用的最佳配比(通常为质量比)应该是两种单剂保持选择压力相对平稳的重量比。

(3)以增效为目的混配混用原则

①混配混用后单剂间增效作用明显,单位面积用药量显著降低。 ②混配混用后不能增加对非靶标生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毒性。

有机磷化合物不仅在杀虫剂中占重要地位,在杀菌剂及除草剂等方面也有所发展,试分别列举两种常用的有机磷农药品种,指出其活性特点。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