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抖 蟋 蟀 振 韵 吟 辽 阔” 形近字比较:惊—掠 3.整体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课件出示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诗中讲了哪些事手,把握文意,注重学物的声音? 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文本的对话。】 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4.指名让学生朗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营造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一至第四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 象,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2. 指名让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些。 文,补充空白,启发学3. 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拓4.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展想象思维的能力。】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 “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课件出示4:相 关图片)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 妈说:“_________”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 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 蟋蟀振动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 哪儿去了呀?(课件出示5:相关图片) 蟋蟀在唱着“_________”。朗读指导。 (3)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_________”。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6:相关图片)舍不 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_________”的声音, (课件出示7:相关图片)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 田野里、果园里…… (5)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3节。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第四至第六节。(课件出示8)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它们的声音吧。 仿照课文第一、二节或第三节的样子,也来作一节诗,好吗?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的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内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板书设计】

黄叶 道别

可感的 蟋蟀 告别 声音美妙 大雁 叮咛 7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 歌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叶子 无声的 小花 秋天美好 汗水 谷粒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以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再播放有关秋天的声音的乐曲,配乐朗读全诗。教师读的同时鼓励学生仔细倾听,边听边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自编小诗,或者读些有关秋天的小诗,引导学生想象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说。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蟋蟀:在北美洲,已记载的蟋蟀有成百上千种。昆虫学家对有多少种蟋蟀还有争议。一般而言,蟋蟀大约一英寸长,有强壮的后腿和长的触角。他们有翅膀,但是很少飞行。他们是优秀的跳远能手,使用腿是逃离捕食者的本能反应。夏秋之末,一个雌蟋蟀能在土壤中下300个左右的卵。有些卵越冬后能成功地变成蛹或者成虫。有些卵则要到春天才孵化。一岁的蟋蟀是珍品。蟋蟀什么东西都吃。他们吃植物、死的昆虫、种籽、皮革、纸张和旧布(特别是被食物或者汗水浸渍的衣服)。他们特别喜爱羊毛和丝绸。在古代中国和日本,蟋蟀因为其美妙的旋律而被视为宠物。蟋蟀被誉为会唱歌的昆虫。人们把蟋蟀放在卧室中,这样在晚上就能听到小夜曲。有钱人把它放在金笼子里,不富裕的人就用树木和竹子做的笼子代替。

2.树木为什么会在秋天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花谢了,草枯了,树叶也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飘落下来,为什么树木会在秋天落叶呢?

原来,秋天到了,气温明显下降,雨水也很少,树木的根吸收水分的能力也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更是大大降低了。树木只有落下许多树叶,才能保留水分、养料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树木在秋天落叶的另一个原因是叶子里的一些细胞形状变圆,互相分开了,使叶子和树枝相连的力量慢慢地减弱了。最后,秋风一吹,树叶就落了下来。

3.为什么秋天的天空一片晴朗?

原来,秋天的空气较冷,水分不容易被蒸发。秋天还常刮大风,风一来,空中的尘埃全被吹散了。因此,秋天的天空很晴朗。 【其他资料】

1.秋天的绿叶为什么会变色?

所有的树叶中都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树木利用叶绿素捕获光能并且在叶子中其他物质的帮助下把光能以糖等化学物质的形式存储起来。除叶绿素外,很多树叶中还含有黄色、橙色以及红色等其他一些色素。虽然这些色素不能像叶绿素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其中有一些能够把捕获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在春天和夏天,叶绿素在叶子中的含量比其他色素要丰富得多,所以叶子呈现出叶绿素的绿色,而看不出其他色素的颜色。

当秋天到来时,白天缩短而夜晚延长,这时树木开始落叶。在落叶之前,树木不再像春天和夏天那样制造大量的叶绿素,并且已有的色素,比如叶绿素,也会逐渐分解。这样,随着叶绿素含量的逐渐减少,其他色素的颜色就会在叶面上渐渐显现出来,于是树叶就呈现出黄、红等颜色。

2.为什么果熟落地?

原来果实的果柄与果树的枝条之间由一些纤维连着,当果实成熟后,这些纤维就衰老了,获取的营养不够用,就在果柄根部形成一个离层,再也不能把果实与果树枝联系在一起,果实就从树上掉下来。

【创新教案】

8.《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课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讨论,勇于探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本着这一思想和理念,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精心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朗读课文,从而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和学生交流,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直接导入,齐读课题,简介作者。(出示相应的课件) 2.欣赏学生的课文朗读,做到字通句顺。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天才的作品,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动。(学生接龙读) 3.学习生字“伐”。

师:读得非常棒,在读的时候我发现文中有一个生字读得非常准,现在我把它从文中请出来。(出示课件)学生读字、音、词,分析理解记忆“戈”字。(简笔画表现“戈”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

4.口头填空的形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5.对话朗读,体验情感。 6.交流收获。

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7.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 一(把)斧子 一(双)眼睛 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 一(盒)火柴 一(只)鸟儿 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了课文,说说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大门、小女孩) (一)预设1(小鸟与大树话别。)

(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1.指名学生初读。

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1)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2)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3)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二)预设2(小鸟与树根对话。)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理,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三)预设3(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 3.引导从大门的语言中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四)预设4(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名学生交流。

教师评议、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演示文稿。(出示句子)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5.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6.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谈话过渡: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2.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这里向你推荐几篇,但愿童话里那些美好的情感会伴你终生。出示课件,打开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话作品。

2.推荐阅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些新美南吉的童话来读,希望你们能从中读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希望这些童话中所蕴藏的美好情感能伴你们度过幸福的童年。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情意真挚 鸟儿 树 树根 门先生 小女孩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