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 图文 下载本文

平谷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初三语文

2014年1月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共六道大题,22道小题。 2.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 (共70分)

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

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

A.作揖(zuō) 攀谈(pán) 招惹(rě) 不屑置辩(xia) B.霉菌(jūn) 魁梧(wú) 贮藏(chǔ) 喜不自胜(shang) .C.窈窕(tiǎo) 分外(fan) 珍惜(xī) 一劳永逸(yì) D.蒹葭(jiā) 涨红(zhàng) 字帖(tia) 鲜为人知(xi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名 琴瑟 分辩 言简意该 B.掂记 旗帜 遵循 心驰神往 C.惋惜 天娇 赈灾 追本溯源 D.推辞 未晞 自诩 中流砥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 村长在村里郑重其事地宣布,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村内将举行一系列的活动, .... 以传承中国农村风俗习惯。

B. 为了报答组织的信任,为了不辜负众人的寄望,他埋头苦干,克服了前进路上的艰 难险阻,最终壮志未酬! ....

C.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的规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 ........D. 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孩子们创造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天地。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 之树常青、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B.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网]

[来源:学*科*

C.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 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D. 在我的记忆中,这里的野花,总是那么灿烂,红、黄、蓝、紫,仿佛竞赛似的,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除非水渠结冰了,雪花盖满了大地。

5.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只重视读写作理论, 不重视写作实践, 或者 注意了写作实践, 忽视有关理论知识,忽略通过阅读文学史上的各篇佳作获取营养, 都不利

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A. 如果 而 虽然 但却 那么 B. 因为 而 虽然 所以 那么 C. 如果 而 因为 所以 那么

D. 如果 而 虽然 但却 因此

6.对下面文段中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A.选段中“那雪白的蓑毛……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运用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白鹭形体、颜色适宜,表达了对白鹭的平凡朴素的外在美的赞美之情。

B. 选段中“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田园风光的美丽。

C. 选段中“望哨”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鹭的孤独。

D. 选段中“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运用反问、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鹭”比作“优美的歌”,突出了白鹭外在的优美形象。 二、语文积累(共10分)

7.默写。(6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蒹葭》)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源:Zxxk.Com]

[来

(4)陶渊明《饮酒》中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闹人境也无“喧闹”之

(3)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感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8.名著阅读。(4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 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列为“ ”之一。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使大家懂得正确饮食才能健康,班级开展了

“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调研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有同学从网上查找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指出关注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必要性。(4分)

【材料一】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类、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6%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6%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长期食用,影响健康。

10.为引导同学们正确饮食,有同学找到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把标题补齐,要求补写部分与前一部分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3分)

五谷杂粮壮身体,

经医学专家、营养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小米、玉米、荞麦、黑豆、红豆等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营养价值更胜一筹。五谷中含有许多保健益寿的营养成分,具有辅助防癌的效能。另一方面,相对于鲜鱼大肉,青菜里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保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而被民间尊为?蔬菜圣品?的萝卜,则更是人们菜篮里的一剂?良药?。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出师表》,完成第11—13题。(共10分)

出师表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1.下列语句中“以”字与“以彰其咎”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以告先帝之灵 ..C.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C. 以伤先帝之明,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13.选文①②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是 。目的是 。(6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粥里春秋》,完成第14—16题。(共15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①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⑨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⑩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11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 ○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