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单元提优测试题
(满分100分)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
A.秦朝 B.东晋 C.隋朝 D.元朝
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 蜀 东晋 金 B. 东汉 南宋 隋 C. 蜀 东晋 隋 D. 蜀 西夏 元
3.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与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选举制
4.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的创设 C. “开元盛世” D. 大运河的开凿
6.有人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为去扬州(江都)看琼花。如果只是为了这一目的,隋朝的大运河就只需要开通以下哪两段?( )
A.永济渠和通济渠 B.通济渠和邗沟 C.邗沟和江南河 D.永济渠和江南河 7.“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C )
A. 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 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8.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图文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幅图片搭配最合适( )
A. 都江堰 B. 秦长城 C. 隋运河 D. 赵州桥
9.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
A. 人面鱼纹盆 B. 兵马俑 C. 骑驼乐舞俑 D. 渔樵耕读碗 10.“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创的盛世局面之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唐玄宗 B.汉武帝 C.康熙帝 D.唐太宗 11.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12.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3.“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
A. 戒奢从简,虚心纳谏 B. 增设殿试和武举 C. 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D. 重视地方吏治
14.“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此诗是唐朝一位被贬为平民的太子为表达对自己母后为了做皇帝不惜残害自己儿子的行为的不满所作。这位母后,后来经过“三摘”“四摘”终于当上了皇帝。“三摘”“四摘”反映了她怎样的统治特点 ( )
A. 大力发展科举制 B.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 残酷诛杀李唐宗室 D. 提拔重用有才能的人 15.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这样的剧情,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 主人端茶来招待远方的客人 B. 市民在瓦子中观看艺人表演 C. 日本商人在长安市购买丝绸 D. 印度游客回国时带走唐三彩
16.“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
A. 戒奢从简,虚心纳谏 B. 增设殿试和武举 C. 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D. 重视地方吏治
17.农具的改进及广泛采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图所示曲辕犁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8.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19.“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20.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唐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与兼容并蓄的胸怀,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9分)
材料一:唐中宗时,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专门刻“唐蕃会盟碑”。
(1)举一例说明唐太宗时期汉族与吐蕃的友好关系。(2分)
材料二: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2)材料二中描述的人物是谁?(2分)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3)材料三中所体现的制度诞生于何时?武则天对这一制度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一制度有何积极影响?(5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在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
材料三:炀帝……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
(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3分)
(2)“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列举了哪些征发民工的史实? 你认为隋朝速灭的原因有哪些? (4分)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感悟? (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分析日本文献,想一想,日本为什么要向唐朝学习?(3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中日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3分)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与日本的关系如何。(3分)
(4)唐朝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4分)
(5)上述材料对于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4分)
24.唐朝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时代,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七(1)班就盛世唐朝的开明君主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回答问题:(19分) 【励精图治。英明显】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为君之道是以民为本,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3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在唐朝,精英毕集,各种人才、全才、通才和奇才都极一时之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4分)
【是非功过。论女皇】
材料三: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他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3)结合材料三谈谈武则天为唐朝全盛做出哪些贡献?(4分)
【治世清明。盛世兴】
材料四:开元初年,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4)开元初年,唐玄宗采取哪些“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措施?(4分)
【以古鉴今。谈感悟】
(5)大唐气象出现了哪两个著名治世?结合以上探究活动及唐朝几位帝王的治世良策,谈谈我们应该借鉴哪些方面的经验?(4分)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单元提优测试题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C )
A.秦朝 B.东晋 C.隋朝 D.元朝
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C )
A. 蜀 东晋 金 B. 东汉 南宋 隋 C. 蜀 东晋 隋 D. 蜀 西夏 元
3.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与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制度是( C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选举制
4.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B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C )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的创设 C. “开元盛世” D. 大运河的开凿
6.有人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为去扬州(江都)看琼花。如果只是为了这一目的,隋朝的大运河就只需要开通以下哪两段?( B )
A.永济渠和通济渠 B.通济渠和邗沟 C.邗沟和江南河 D.永济渠和江南河 7.“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 C )
A. 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 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8.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图文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幅图片搭配最合适( C )
A. 都江堰 B. 秦长城 C. 隋运河 D. 赵州桥
9.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C )
A. 人面鱼纹盆 B. 兵马俑 C. 骑驼乐舞俑 D. 渔樵耕读碗 10.“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创的盛世局面之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D ) A.唐玄宗 B.汉武帝 C.康熙帝 D.唐太宗
11.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B )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12.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C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3.“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