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全册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教学目标:

1、 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2、 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3、 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重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要求两个学生背靠背站在同一位置,然后一个向右走5步,一个向左走5步 问题1:如果向右为正,向右走5步,向左走5步各记作什么? 学生回答:向右走5步记作+5步;向左走5步记作-5步。

问题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5,-5的点,并观察表示它们的点具有怎样的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出:在数轴上,+5和-5所对应的点位于原点的两边,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问题3:举出几组具有这样特征的两个数。如:2和-2,1.8与-1.8 归纳结论:课本P10归纳。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数的定义

问题:像2和-2,5和-5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试问要具备什么特点的两个数才是互为相反数?(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归纳出: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 2、理解概念

1

判断:①-2的相反数是 ( )

2

②-5是相反数( )

③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0( ) ④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 3、多重符号的化简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a的相反数是-a,a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就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 问题1:若把a分别换成+5,-7时,这些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 师生共同得出:-(+5)=-5, -(-7)=7

问题2: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求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如,+(-3),+(+6.2) 学生回答: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仍表示这个数,因为“+”号可以省略。 三、巩固知识

课本P11 练习1、2、3题

第 5 页 共 28 页

四、总结 1、相反数的定义

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 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5习题1.2第3题。

1.2.4绝对值

教学目标: 想方法。

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求这个数。 3、掌握绝对值的有关性质。

4、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绝对值的概念 重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到达A、B两处。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相同吗?

首先,先画出一条数轴表示公路,如果以O处为原点,正东方向为正方向,那么正西则为负方向。再以10km为一单位长度,则可用数轴来表示出上题。

问:两辆汽车相距O处,即原点O的距离是多少?两辆汽车的行驶路线一样吗? 学生会答:10km,不一样,一辆向东,一辆向西。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地方的位置要用两个因素来确定——方向和距离。方向通常我们用正、负表示,那么距离呢?它该怎么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绝对值。 二、讲授新课

问题1:请说出在数轴上,+3和-3分别在原点的哪边?距离原点有几个单位长度?那对于-5,+7,0呢? 请两位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归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为了方便,我们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约定在一个数的两旁各画一条竖线来表示这个数的绝对值,记作|a|,读作a的绝对值。

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通过从数形两个方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

第 6 页 共 28 页

填表:

数a 205 10.5 1 20 1- 2

- 10.5 -205 a的相反数- a a的绝对值|a|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对所得的规律 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②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③0的绝对值是0

问题2: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用数学符号如何表示? 当a>0时,|a|=a; 三、巩固知识

课本P12 练习第1、2题。 四、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绝对值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几何意义,并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主要用到的思想是数形结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5习题1.2第4题。

当a=0时,|a|=0;

当a<0时,|a|=-a。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

3、能正确应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 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重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第 7 页 共 28 页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3212

比较:2 3 0 - 0

4323

注:在此练习中,对前三对数的比较学生基本都能解决,但对第四对数的比较会产生问题,由此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

问题1:观察课本P12“思考”图1.2-6说出其中的最高和最低温度是多少?你能将这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吗?

学生排列后,教师板书结果:-4,-3,-2,-4,0,1,2,3,4,5,6,7,8,9 问题2:观察这些数在温度计上的排列规律。

学生能够很快的说出这些数在温度计上的排列规律是从下到上的。 问题3: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观察它们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学生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描出表示这些数的点,在独立思考后,说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回答省略)

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问题4:观察数轴上的数,试说明怎样比较正数和负数,正数和0,负数和0,负数和负数的大小。 根据以上规定,重点探讨怎样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通过观察,分别让学生说出以上几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问题5:课本P13 “思考”,请学生回答。 三、巩固知识

课本P13 例题、课本P14 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法则,两两比较;另一种是利用数轴,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必须把要比较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按照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用“<”(或“>”)连接,这种方法在比较多个有理数大小时非常简便.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5习题1.2第5、6题。

1.3.1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第 8 页 共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