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下载本文

第一章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统计学: 二、选择题

1.统计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封建社会,统计方法发展的( )。 A.很完善 B.基本完善 C.很不完善 D.停止不前

2.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即古典统计学时期。当时有两大学派:( )。 A.政治算术学派和数理统计学派 B.数理统计学派和国势学派 C.国势学派和数理统计学派 D.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 3.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英国的( )。 A.阿亨瓦尔 B.康令 C.威廉·配第 D.恩格尔

4.在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中,被称为虽无“统计学”之名而实为统计学之正统起源的是( )学派。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概率理论学派 5.《政治算术》一书是统计学家( )的代表作。

A.约翰·格朗特 B.阿亨瓦尔 C.威廉·配第 D.卡尔·皮尔逊 6.( )是利用大量数据研究社会人口变动规律的创始人。 A.格朗特 B.康令 C.皮尔逊 D. 配第

7.近代统计学时期的一个重大成就是( )被引入统计学。 A.抽样调查和参数估计 B.大数法则和概率论 C.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 D.正态分布和方差计算 8.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创始人的是( )。 A.康令 B.克尼斯 C.恩格尔 D.配第

9.数理统计学派代表人物是比利时的凯特莱,他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现象。

A.自然 B.社会 C.总体 D.数量

10.统计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

A.数量性 总体性 具体性 社会性 B.数量性 总体性 复杂性 客观性 C.复杂性 客观性 总体性 大量性 D.总体性 大量性 数量性 预测性 11.统计学方法专门用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的特征,进而分析和探索出事物总体

的数量规律性。

A.归纳数据 B.显示数据 C.分析数据 D.预测数据

12.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数据,终点是探索到客观事物总体内在的( )。 A.变化原因 B.变化规律 C.特征规律 D.数量规律性 13.“统计”一词的基本涵义是( )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 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计算 D.统计学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 1 -

三、判断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 )

2.国势学派是对国家宏观经济现象的定性描述,故又称为有名无实学派。 ( ) 3.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想象的数量特征。( )

4.统计学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

四、简答题

1.统计科学发展史上主要的学派有哪些,各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2.简述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之间的关系

3.统计学有哪些特点,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

- 2 -

第二章 数据数据的收集

一、名词解释 1.统计调查:

2.抽样调查:

3.典型调查:

4.重点调查:

二、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B.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研究

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D.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或估计总体指标 2.统计调查中的专门调查有( )。

A.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抽样凋查 B.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C.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D.普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3.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期限是指( )。

A.调查工作的起止的间 B.搜集资料的时间

C.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D.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4.某些产品在检验和测量时常有破坏性,—般宜采用( ) A.全面调查 B.典型调查 C.正点调查 D.抽样调查 5.对某市基本项目投资效果进行调查,宜采用( )搜集资料。 A.直接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报告法 6. 调查单位和报告(填报)单位( )。

A.是同一个概念 B.是毫无关系的两个概念 C.有区别,但有时也—致 D.不可能是一致的 7.下列调查中,属于定期调查的是( )。 A.劳动者时间支出调查

B.由户籍登记处登记人口自然变动(出生和死亡) C.按每年1月1日登记的出生状况

D.某企业固定资产按1990年、1993年和1999年年底的状况重估 8.一次性调查是指( )。

A.只作过一次的调查 B.间隔较长时间进行一次的调查 C.间隔较短时间进行一次的调查 D.间隔—年进行一次的调查

- 3 -

9.对百货商店的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

A.各百货商店 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C.一个百货商店 D.每位工作人员 10.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A.全国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户 D.工人工资 1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

A.全部设备 B.每台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 D.全部工业企业

12.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的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13.统计调查项目是( )。

A.调查过程中应进行工作的总和 B.统计调查计划 C.在进行调查过程中必须得到回答的问题目录 D.用统计调查的结果来得到答案的项目

14.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统计的重复与遗漏 B.确定调查的范围 C.确定调查的单位 D.登记的方便

15.若要了解我国苹果生产的基本情况,则采用( )方式比较合适。 A.普查 B.重点调查 C.统计报表制度 D.抽样调查

16.若要调查的各个单位之间没有很明显的差异,则不适合采用( )方式。 A.普查 B.重点调查 C.统计报表制度 D.抽样调查 17.若要对某种产品作破坏性的测试,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统计报表制度 D.抽样调查 三、判断题

1.对变化较小、变动较慢的现象应采用一次性调查来取得资料。 ( )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 ( )

3.进行全面调查,只会产生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 ) 4.调查单位就是填报单位。 ( )

四、简答题

1.抽样调查有哪些优点。

- 4 -

2.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计数据收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普查应遵循哪些原则?

- 5 -

第三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

A.260 B.215 C.230 D.185 3.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4.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5.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 )不同,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A.多少 B.大小 C.复杂程度 D.交叉程度 6.用组中值与次数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统计图是( ).

A.直方图 B.条形图 C.曲线图 D.折线图

7.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 A.正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 8.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 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

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 A.数量分组 B.品质分组 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 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 11.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12.下列不属于统计分组的作用的是( )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 C.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13.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

A.各组频率大于1 B.各组频率之和大于1 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 14.统计整理的主要对象是( )

A.次级资料 B.原始资料 C.分析资料 D.技术参数资料 15.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

A.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 6 -

C.将总体划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分划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16.统计分组后应使( )

A.组内同质,组间差异 B.组内差异,组间差异 C.组内同质,组间同质 D.组内差异,组间同质

17.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资料中存在少数特大特小的变量值时,宜采用( )形式处理 A.开口组 B.等距 C.闭口组 D.不等距 18.组距、组限和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是( )

A.组距=(上限—下限)÷2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组中值=(上限—下限)÷2 D.组限=组中值÷2 19.统计分组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的依据是( )

A.分组的方法 B.分组的组限 C.分组的组距 D.分组标志的特征 20.某厂的职工人数构成表如下:

性别 男 女 职工人数 (人) 大专以上 文化程度 中学 小学 半文盲和文盲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

A.男、女 B.性别 C.文化程度 D.性别和文化程度

二、判断题

1.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 2.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特点决定的.( )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

4.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5.年代都是以数字表示的,所以按年代排列各种指标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 6.洛伦茨曲线是一种累积的次数分配曲线.( ) 7.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

8.统计分组在体现分组标志的组间差距的同时,却可能掩盖了其他标志的组间差距.( ) 9.某同学统计学的考试成绩为80分,应将其计入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 ) 10.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数在组间的分布.( ) 11.正确的统计分组应做到各组组距相等.( )

12.对总体进行分组时应采用等距序列和不等距序列,决定于变量的大小.( ) 13.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是分组数目的多少不同.( )

14.某村企业职工的最高工资为1600元,最低工资为400元,距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的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200.( )

15.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是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 16.正确的统计分组应做到不出现开口组.( )

17.对总体进行分组时应采用等距序列和不等距序列,决定于变量的多少.( )

- 7 -

18.对总体进行分组时应采用等距序列和不等距序列,决定于数据分布是否均匀.( ) 19.一张填好的统计表不应出现空白单元格.( ) 20.职工按工龄分组属于品质分组.( )

三、简答题

1.统计整理分哪几个步骤?

2.统计分组在统计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计算题

1.北方某城市1~2月份各天气温的记录数据见下表.

-3 -14 -6 -8 -14 -3 2 -18 -8 -6 -22 2 -4 -15 -12 -15 -13 -4 -7 -9 -16 -11 -9 -4 -11 -6 -19 -12 -6 -16 -1 -1 -15 -19 0 -1 7 0 -22 -25 -1 7 8 5 -25 -24 5 5 9 -4 -24 -18 -4 -6 -6 -9 -19 -17 -9 -5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 绘制直方图,说明该城市气温分布的特点.

2.某考试管理中心对2002年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的12000名学生的年龄分组数据见下表.

年龄 百分比%

18~19 1.9

20~21 34.7

22~24 34.1

25~29 17.2

30~34 6.4

35~39 2.7

40~44 1.8

45~59 1.2

对这个年龄分布作直方图;从直方图分析成人自学考试人员年龄分布的特点.

- 8 -

第四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一、选择题

1.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总平均工资为( )

A.600元 B.533.33元 C.466.67元 D.500元 2.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的( ).

A.集中程度 B.离中程度 C.一般水平 D.变动程度 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4.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来比较

A.离散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 5.统计学中最重要的离散指标是( ).

A.平均差 B.全距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6.离散指标中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是( ) A.平均差 B.全距 C.标准差 D.方差

7.假如学生的考试成绩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来表示,则全班考试成绩的水平高低应该用什么平均数来说明?( )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众数或中位数 D.中位数 8.某企业有A、B两个车间,去年A车间人均产量3.6万件,B车间人均产量3.5万件.今年A车间人数增加6%,B车间增加8%.如果两个车间的人均产量都保持不变,则该企业今年总的人均产量与去年相比(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确定如何变化

9.已知某变量分布属于钟形分布且M0=900,Me=930,则( ) A、x<900 B、900930 D、x=915 二、判断题

1.对于定性变量不能确定平均数.( )

2.根据组距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标准差等都是近似值.( ) 3.任何平均数都受变量数列中的极端值的影响.( )

4.中位数把变量数列分成了两半,一半数值比它大,一半数值比它小.( ) 5.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 ) 6.如果x

7.若比较两个变量分布平均数代表性的高低,则方差或标准差大的平均数的代表性差.( ) 8.只要变量分布具有相同的标准差就会有相同的分布形状.( )

9.在统计学实际应用中,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形式虽然不同,但计算结果及其意义是一样的.( ) 三、简答题

- 9 -

1.平均指标在统计研究中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特点.

3.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四、计算题

1.某百货公司6月份各天的销售额数据(单位:万元)如下:

257 271 272

276 292 284

297 261 268

252 281 303

238 301 273

310 274 263

240 267 322

236 280 249

265 291 269

278 258 295

(1)计算该百货公司日销售额的均值、中位数.(2)计算日销售额的标准差.

2.甲乙两个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下: 产品 名称 A B C 单位成本 15 20 30 总成本 甲企业 2100 3000 1500 乙企业 3255 1500 1500 比较哪个企业的总平均成本高?并分析其原因.

3.为研究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状况,某研究所的一位调查人员在某城市抽取100

- 10 -

名7~17岁的少年儿童作为样本,另一位调查人员则抽取了1000名7~17岁的少年儿童作为样本.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并解释其原因.

(1)哪一位调查研究人员在其所抽取的样本中得到的少年儿童的平均身高较大?或者这两组样本的平均身高相同?

(2)哪一位调查研究人员在其所抽取的样本中得到的少年儿童身高的标准差较大?或者这两组样本的标准差相同?

(3)哪一位调查研究人员有可能得到这1100名少年儿童的最高者或最低者?或者对两位调查研究人员来说,这种机会是相同的?

4.一项关于大学生体重状况的研究发现,男生的平均体重为60kg,标准差为5kg;女生的平均体重为50kg,标准差为5kg.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是男生的体重差异大还是女生的体重差异大?为什么? (2)以磅为单位(1kg=2.2lb),求体重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3)粗略地估计一下,男生中有百分之几的人体重在55kg到65kg之间? (4)粗略地估计一下,女生中有百分之几的人体重在40kg到60kg之间?

5.一家公司在招聘收职员时,首先要通过两项能力测试.在A项测试中,其平均

- 11 -

分数是100分,标准差是15分;在B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400分,标准差是50分.一位应试者在A项测试中得了115分,在B项测试中得了425分.与平均分数相比,该位应试者哪一项测试更为理想?

6.一条成品生产线平均每天的产量为3700件,标准差为50件.如果某一天的产量低于或高于平均产量,并落入正负两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外,就认为该生产线“失去控制”.下表是一周内各天的产量,该生产线哪几天失去了控制?

时间 产量

周一 3850

周二 3670

周三 3690

周四 3720

周五 3610

周六 3590

周日 3700

- 12 -

第五章 统计推断的选样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母体: 2.样本: 3.统计特征: 4.数量表征: 5.质量表征: 6.总体总数:

二、选择题

1.事先将母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挑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叫做( )

A.分层抽样 B.简单任意抽样 C.多段抽样 D.有系统抽样

2.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若有多个样本标准差的资料,应选哪个来计算( ) A.最小一个 B.最大一个 C.中间一个 D.平均值 3.抽样误差是指( )

A.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B.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C.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D.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4.抽样比例是一个( )

A.结构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5.整体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体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 )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6.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 )

A.甲产品大 B.乙产品大 C.相等 D.无法判断 7.在抽样设计中,最好的方案是( )。

A. 抽样误差最小的方案 B. 调查单位最少的方案

C. 调查费用最省的方案 D. 在一定误差要求下费用最小的方案

三、判断题

1.质量表征是按照事物数量的大小而分配,形成变量的数列。( )

2.在对全中国的人口进行抽样调查时,所取得的样本如果低于5%,就可以把全国人口视作无限母体。( )

3.抽样平均误差越大,则抽样平均数的代表性也就越小,反之,代表性就越大。( ) 4.所谓任意的原则就是纯属偶然,不受人的主观意愿的影响。( )

- 13 -

四、简答题

1.选样方法如何分类?

2.如何进行简单任意抽样

3.分层任意抽样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样本在各层内的分配?

4.如何进行多段抽样?

5.多相抽样的用途是什么?

6.在什么条件下使用非任意抽样?

- 14 -

五、计算题

1.为了了解某市居民储蓄情况,对该市某区的住户进行抽样调查,市区总户数是40000户,任意抽取2000户为样本,经过调查计算样本的储蓄额为10000000元,求总体储蓄额的点值估计。

2.计划对一个学校10000学生的体重进行抽样调查,设根据上次检查的资料已了解10000学生体重的标准差是51.91公斤,现希望估计的最大抽样误差在95%的可信程度为8公斤,问至少要抽多少人的样本?

3.一个调查者希望了解一个地区家庭收入的平均数,他希望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平均数的估计误差不超过200元,并希望这个估计有95%的可靠性,在正式调查之前的试点调查中知道调查地区家庭收入的标准差是3000元,求最少需要抽取的样本单位数。

4.对一个地区的家庭消费进行调查,希望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平均数的估计误差不超过100,并要求这个估计有95%的可靠性,在正式调查之前的试点调查中知道调查地区家庭消费的标准差是2000,问最少需要抽取多少个样本单位?

第十章 时间数列的统计分析

- 15 -

一、名词解释 1.时间数列: 2.发展水平: 3.发展速度: 4.季节变动: 5.数据研究法: 6.多元回归分析:

二、选择题

1.某企业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2000年—2002年为107%,2003年—2004年为105%,则2000年—2004年该企业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

5551.07?1.05 B.A.1.073?1.052 C.1.07?1.05, D.1.073?1.052

2.某农贸市场土豆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5%,3月份比2月份下降2%,则3月份土豆价格与1月份相比( )。

A.提高2.9% B.提高3% C.下降3% D.下降2% 3.一段时间内累积增长量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 )。 A.累积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前一期水平 B.累积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最初水平

C.累积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前一期水平 D.累积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最初水平

4.如果移动时间长度适当,采用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循环变动和 ( ) A.趋势变动 B.季节变动 C.不规则变动 D.综合变动

5.在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中,可以形成数学模型的是 ( ) 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 C.最小二乘法 D.季节指数法

6.关于季节变动的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目的在于掌握事物变动的季节周期性 B.用的方法是按月(季)平均法

C.需要计算季节比率 D.节比率越大,说明事物的变动越处于淡季 7.移动平均法的关键是 ( ) A.定权数 B.察期的长短 C.期资料的差异度 D.售发展的总趋势 8.运用观察值的实际值和最小二乘法求得趋势方程的方法叫 ( ) A.数趋势法 B.线趋势法 C.线趋势法 D.节指数法

9.用时间数列法进行预测的前提是 ( ) A.间数列资料 B.测对象和影响因素的时间数列资料 C.确的时间数列资料 D.确完整的时间数列资料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 16 -

A.跨越期越多,修匀程度越好,即反映越灵敏 B.为了避免和减少滞后偏差,移动平均数所摆放位置应在跨越期的最后一个位置上 C.加权平均法用于二次移动平均法时,对历史数据的定权应注意二次使用权数 D.指数平滑法实际上是加权移动平均法

11.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y=a+bt,若b为负数,则该现象趋势为 (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趋势 D.不能确定 12.对一个时间数列求移动平均,通常是指对时间数列的所有数据 ( ) A.求算术平均 B.求几何平均

C.逐项递移地求一系列算术平均 D.分段递移地求算术平均或几何平均 13.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则移动平均项数N ( ) A.应选择奇数 B.应选择偶数 C.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D.可任意取值 14.用原始资料平均法求季节比率,计算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数,是为了消除 ( ) A.长期趋势 B. 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15.在时间数列的加法合成模型中,与原数列Y计量单位相同的是 ( ) A.只是长期趋势T B.只是季节变动S

C.只是循环变动C D.长期趋势T、季节变动S、和循环变动C 16.研究长期趋势的目的在于( )

A.认识现象随时间演变的趋势和规律 B.分析和确定报告期水平 C.研究趋势变动的经济效果 D.分析趋势产生的原因

17.对于包含四个构成因素(T,S,C,I)的时间数列,以原数列各项数值除以移动平均值(其平均项数与季节周期长度相等)后所得比率 ( ) A.只包含趋势因素 B.只包含不规则因素

C.消除了趋势和循环因素 D.消除了趋势和不规则因素 18.移动平均的平均项数越大,则它 ( ) A.对数列的平滑修匀作用越强 B.对数列的平滑修匀作用越弱 C.对数列数据的变化反应越快 D.对数列数据的变化反应越大

19.根据各季度商品销售额数据计算的季节指数分别是:一季度125%,二季度70%,三季

度100%,四季度105%。受季节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一季度 B.二季度 C.三季度 D.四季度

20.某机场近几年春节所在的一季度旅客运输的季节比率为150%,上年全年发送旅客

300万人,预计今年将比上年增加20%,预计今年春节所在的一季度将发送旅客( )万人。

A.112.5 B.135 C.215 D.340 三、判断题 1.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值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 ) 2.2009年底按工业部门划分的某省集体所有制职工人数是时点数列。 ( ) 3.定基增长速度可表示为逐期增长量与最初水平之比。 ( ) 4.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 ) 5.平均增长速度是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平均值,它是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计算的。( )

- 17 -

6.时间数列发展趋势呈水平样式,趋势大致保持某一平稳水平时,移动平均数与跨越期长短关系较大 ( ) 7.时间数列数据呈现固定周期季节性变动时,一般以半年为周期,且重复出现周期性变动。( ) 8.对时间数列用加权移动平均法的进行预测时关键是确定权数和移动平均项数。( ) 9.移动平均法,适合于不同项目的短期预测。 ( ) 10.分段平均法与最小二乘法方法不同,但对同一资料求得的直线趋势方程参数b的值是相同的。 ( ) 11.移动平均法可以对现象变动的长期趋势进行动态预测。 ( ) 四、简答

1.什么是时间数列?根据其趋势特点可分成哪两类?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2.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区别。

4.简述季节指数的计算步骤?

5.简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

五、计算题

1.某地区2006—2009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 18 -

年份 工业总产值 2006 64 2007 72 2008 78 2009 88 试计算: (1)各年逐期增减量和累计增减量; (2)各年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3)各年每增长1%的绝对值; (4)年平均发展水平和年平均增长水平; (5)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上述计算结果用表格形式表示)

2.试根据时间数列指标的相互关系,确定某企业各年的产值水平及相关指标并填入下表中空格。 年份 产 值 (万元) 120 与 上 年 比 较 增长量 (万元) —— 8 5 发展速度 (%) —— 108 增长速度 (%) —— 6 增长1%的绝对值 (万元) ——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3、某地2005-2008年各季度鲜蛋销售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公斤) 2005 2006 2007 2008 一季度 13.1 10.8 14.6 18.4 二季度 13.9 11.5 17.5 20.0 三季度 7.9 9.7 16.0 16.9 四季度 8.6 11.0 18.2 18.0 (1)用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

(2)分析是否存在长期趋势,并拟合测定长期趋势的线性模型。 (3)预测2009年各季度鲜蛋销售量。

- 19 -

4.某公司在过去7年中是C&D航海无线电设备的授权代理商。下表是每年无线电设备的销售量的数据。 年份 销售量 1 35 2 50 3 75 4 90 5 105 6 110 7 130 (1)建立这个时间数列的线性趋势方程。

(2)利用(1)中所建立的线性趋势方程来预测第8年的销售量。

5.参考第4题,假设7年来季度销售量的历史资料如下:

年 1 2 3 4 5 6 7 1季度 6 10 14 19 22 24 28 2季度 15 18 26 28 34 36 40 3季度 10 15 23 25 28 30 35 4季度 4 7 12 18 21 20 27 年销售总量 35 50 75 90 105 110 130 (1)计算这个时间数列4季度的移动平均数。 (2)计算4个季度的季节指数。

- 20 -

6.参考第5题。

(1)消除数据的季节影响,并利用消除季节影响的时间数列确定趋势。 (2)利用(1)中的结果,根据趋势确定下一年度各季度的预测值。

- 21 -

第十一章 指数的构造与应用专题

一、选择题

1.根据指数化因素性质的不同,指数可分为( ).

A.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B.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拉斯贝尔物量指数公式的同度量因素采用( ). A.基期的数量指标 B.基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3.在具有基期各种产品生产中的劳动总消耗和每种产品物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产品物量的总变动,应采用 ( ).

A.综合形式 B.加权算术平均形式 C.加权调和平均形式 D.加权几何平均形式 4.两个农贸市场水果的平均价格5月份比4月份提高了17%,由于结构的变动使平均价格降低了10%,则固定构成价格指数为( ).

A.76.9% B.106.4% C.27% D.130%

5.若产品产量增加,而生产费用不变,则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 ). A.下降 B.增加 C.不变 D.无法预期变化

6.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的销售量综合指数等于下列( ) 平均数指数(Q为销售量,P为价格).

?KP0Q0 A .

?PQ0?KP1Q1 B.

0?PQ11?PQ1PQ?K C.

1111?PQ1PQ?K D.

0000

7.指数数列中,采用不变权数的是( ).

A.数量指标定基指数数列 B.数量指标环比指数数列 C.质量指标定基指数数列 D.质量指标环比指数数列

8.在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值 9.公式 ∑P1Ql一∑P0Ql 的经济意义为( ).

A.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 B.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反映价格变化而使消费者多或少付的货币额 D.反映销售量变化而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10.总产值指数、职工人数指数与平均劳动生产率指数三者之间构成一个指数体系,它是( ).

A.总量指标指数体系 B.相对指标指数体系

C.平均指标指数体系 D.总量指标与平均指标相结合的指数体系 11.如果已知两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某种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要测定平均单位成本的变动,应采用( ).

A.综合指数 B.可变构成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12.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中,

?xf?xf1101 式表示 ( ).

- 22 -

A.可变构成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D.平均数指数 13.结构变动影响指数大于1,说明 ( ). A.基期平均水平较高组数量指标比重下降 B.基期平均水平较高组数量指标比重上升 C.基期平均水平较低组数量指标比重不变 D.基期平均水平较低组数量指标比重上升

二、判断题

1.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仅是指数的一种分类,两者并无联系. ( )

2.某市1998年与1997年相比,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94%的商品,则物价上涨幅度为6%. ( )

3.计算动态指数时,如报告期和基期相隔太远,会降低指数的代表性.( ) 4.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可改变为平均数指数.( ) 5.综合指数公式的选择,实质上是权数及其时期的选择. ( ) 6.个体指数是两个同名数不同时期对比的结果. ( )

7.指数因素分析法可用于动态分析,也可用于静态分析. ( ) 8.相关联的三个个体指数之间也可以形成指数体系.( )

?ZQ119.如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Z0Q1?125%,说明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报告期总成

本比基期增长了25%. ( )

10.定基指数等于相应时期环比指数连乘积的唯一条件是各个指数都是个体指数.( )

11.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产品产量指数,可以反映产品数量的综合变动,而不能反映产品

价值水平的总变动. ( )

12.按习惯做法,采用加权调和平均形式编制物量指数时,该平均数指数公式实际上是拉氏

物量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 )

13.指数数列中各个指数的权数如果是数量指标,那么该指标应固定在报告期. ( ) 14.如各组基期的平均指标相同,而各组数量指标比重发生变动,则结构变动影响指数等于

1.( ) 15.固定构成指数是各个组指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因此其数值必定在各个组指数的变动范

围之内.( )

16.综合指数是根据全面材料编制的,而平均数指数可根据不全面材料编制.因此,前者能

反映现象变动产生的实际效果,后者则不能.( )

17.单位产品劳动消耗量本期比上期下降5%,产品的物量增长5%,则劳动总消耗量不

变.( ) 18.1990年为交替年,其价格换算系数等于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1991年产值与按1980

年不变价格计算的1990年产值之比. ( )

19.凡静态上恒等的乘积式因素关系等式,在动态上用指数体系分析也必相等. ( ) 20.综合指数公式的子项与母项中,一个是假定的总量指标,另一个则是实际的总量指

标. ( )

KP?21.物价综合指数的算式

?PQ11P0Q1与测定平均物价变动时固定构成指数的算式,其形

式不同,但说明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

- 23 -

三、思考题

1.什么叫指数? 指数有哪些性质?

2.指数有什么功用?

3.计算指数有哪些方法?

4.指数分为几种?

5.什么叫相对数?它与指数有何区别?

6.相对数有什么功用?

7.相对数分为几种?

- 24 -

四、计算

1.某县几年来的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年 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总收获量(万吨) 95.4 99.1 102.2 105.5 109.2 定基比(%) 环比(%)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将数字填在表内)。

2.某公司下属三个分厂生产某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产品成本(元) 基期 甲 乙 丙 1030 1145 1210 报告期 985 1150 1130 基期 4850 3150 1850 报告期 5100 3550 2200 产量(吨) 根据以上资料,对该公司生产的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变动情况作因素分析.

3.某商店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表:

商品类别 甲 乙 丙 价格(元) 基期 8.0 12.0 40 报告期 9.2 13.2 38 基期 2850(千克) 4320(米) 1040(件) 销售量 报告期 2930(千克) 4130(米) 1080(件)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物价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并确定由于物价变动和销售量变动对该商店销售额变动影响的绝对额.

- 25 -

4.某地区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72亿元,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43亿元,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3.2%.根据此资料对该地区的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作因素分析.

5.某企业职工人数与总产值资料如—下表: 职工人数(人) 总产值(万元) 1999年 1000 2420 2000年 1100 2783 根据上述资料,要求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2000年比1999年该企业总产值变动及其增长因素的变动影响.

6.某商店三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及销售额资料如下: 商店 甲 乙 丙 求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

销售额 基期 5200 10300 2500 报告期 5300 11500 2200 价格变动率(%) -15 -10 0 - 26 -

7.某商场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基 期 报 告 期 商品名称 价格(元) 销售量 价格(元) 销售量 甲 11.00 2800 10.20 3200 乙 1.30 5200 1.30 5200 丙 0.40 50000 0.32 65000 p1q1 32640 6760 20800 p0q0 p0q1 30800 35200 6760 6760 20000 26000 60200 57560 67960 试求商品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和商品销售量指数,并利用指数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三者间的关系.

8.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单位成本及产量资料如下: 单位产品成本 产量 总成本 产品名称 P0 P1 Q0 Q1 P1Q1 P0Q0 P0Q1 甲 5.0 4.5 800 1200 5400 4000 6000 乙 5.2 4.6 900 1200 5520 4680 6240 丙 4.8 4.8 1200 800 3840 5760 3840 合 计 —— —— 2900 3200 14760 14440 16080 试分析该公司三个企业平均单位成本的变动以及各个因素对平均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 27 -

9.根据下表资料计算平均工资指数,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平均工资变动的原因. 工人组别 甲 乙 合计 工 人 数(人) 基 期 报告期 400 600 1000 330 770 1100 工资总额(元) 基 期 报告期 200000 480000 680000 214500 770000 984500 工人数个体指数 K=f1/f0 0.825 1.283 Kx0f0 165000 615840 780840

10、三种工业类股票的价格和发行量数据如下: 股票 名称 A B C 前收盘 6.42 12.36 14.55 价格(元) 本日收盘 6.02 12.5 15.6 报告期发行量 (万股) 12000 3500 2000 计算股票价格指数,并对股价指数的变动作简要分析.

11、某地区199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8%,若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7.2%,求物价指数并说明由于物价上涨当地居民多支付的货币额

- 28 -